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做菜當然要精細,這樣才吃的盡興

2020-12-19 ins89

好久不見啊朋友們,我是愛做菜的豬兒。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一句俗語叫「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美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必不可少的,那麼今天就讓豬兒為你們介紹幾道美食吧。 溜肉段 東北溜肉段是東北餐館中非常經典的一道東北菜,外酥裡嫩鹹香適口,很多人都喜歡吃。 用料,豬肉,土豆澱粉,青椒,胡蘿蔔片,蔥姜蒜末,料酒,醬油,白糖,鹽,十三香。

濃湯黃山鮮筍 湯好喝,筍也好吃。若你用來煲湯的是排骨而非五花鮮肉,在喝過湯之後吃兩塊排骨是不錯的想法。長時間熬煮過的排骨是軟爛香嫩的,比起紅燒,或是煎烤,又是另一種風味。 用料,金華火腿,鮮筍,排骨,袋裝筍,姜,香蔥,白胡椒粉,黃酒。

牛舌炒蔬菜 主料:牛舌500克、洋蔥50克、胡蘿蔔50克; 輔料:澱粉5克、蔥150克、花生油50克、食鹽3克、醬油30克、味精3克、黃酒10克、薑汁5克、胡麻油5克。 炒鍋放火上,添入花椒油,下湯炸一下,再放入鋪好牛舌的鍋墊,下入湯600毫升、味精、紹酒、醬油、鹽、薑汁,用武火扒制,至透,合入盤中。鍋內的餘汁,稍勾流水芡,汁收濃,均勻澆在牛舌上即成。

林記醬棒骨 主料:豬棒骨1000克 輔料:豆瓣醬2大勺、蔥適量、姜3片、蒜3瓣、花椒10粒、大料2個、幹辣椒2個、香葉5片、老抽適量、鹽適量、桂皮1塊。

板慄扒駝掌 主料:駱駝掌200克、板慄400克 調料:色拉油50毫升、食鹽2小勺、雞精半小勺、姜5片、八角4粒、香葉3片、茴香5粒、桂皮1片、老抽1小勺、紅糖25克、小蔥適量、蠔油適量、鮮椒醬適量。

牛肉大雜燴 主料:牛肉300克、粉條200克。 輔料:姜5片、黃酒2湯匙、香葉5片、番茄沙司2湯匙、食鹽1茶匙、玉米油1湯匙、青菜兩顆、胡蘿蔔半個、西紅柿1個。

相關焦點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夥食真的越精細越好嗎?丨蝌諺More
    這是【蝌諺More】欄目的第25期在《論語》裡,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說,糧食不嫌舂得太精、魚和肉不嫌切得太細,換句話,就是說糧食、魚肉,製作得越精細越好。可惜的是,糊粉層的膳食纖維含量太過、結構太緻密,所以蒸煮的時候吸水困難,吃起來口感很硬,不易被人接受。在日常生活中,不應該過於追求精細的飲食,每周吃2-3次粗糧,或者粗細搭配地吃,才是最健康的。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啥意思
    原標題:「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啥意思   在大多數人眼中,「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孔子的飲食之道,意思是「食物精製細做才養人」,所以很多人只吃精米白面,並力求各種精緻做法。美食界更是把這句話踐行到了極致,一道菜從選材、搭配、刀工、火候、調味、擺盤都追求極致。然而,這句話到底啥意思呢?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被誤解千年,正確的解讀是……
    一、後人對「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理解後人對這句話的理解多是「食物精製細做才養人」,所以很多人只吃精米白面,並力求各種精緻做法。而美食界更是把這句話踐行到了極致,一道菜從選材、搭配、刀工、火候、調味、擺盤都追求極致,做道菜費個半天一天的功夫都很正常。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圖)
    孔子晚年飲食很講究,他有句名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凝結了孔子的飲食養生觀。  老年「精」要適當  老年人多由於骨質疏鬆、缺鈣等原因造成牙齒鬆動或缺牙,或者有其他牙病,咀嚼困難。因此老年人常愛吃粗纖維少的和易於細嚼的食物。又由於受到「食不厭精」觀念的影響,總認為吃得愈精細,營養愈豐富,愈容易消化,這樣常常造成老年人便秘。
  • 為什麼孔子說的成語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被誤解?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如今被現代人解釋成在吃的方面要非常講究:米越精緻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其實,這是對孔子的誤解。這句話出自《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殪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
  • 每天學點國學: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原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饈而謁,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 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來平涼海世界海鮮餐廳
    中國人說「民以食為天」,可以看出在中國「吃」這件事是十分重要的,中國有八大菜系,其中粵菜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的風格成為最早的「四大菜系」之一。粵菜口味以鮮香為主。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句老話是有道理的,你認為呢?
    孔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向被奉為中國飲食文化之精髓,飲食文化之與孔子故裡,歷史淵源悠長可見一斑。孔子一生大部分時間經歷了許多政治,生活紛擾,可是他仍活了73歲。應該說,孔子是長壽的,這與他晚年有一套養生術有關。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千年孔府菜裡尋「年味」
    1月19日,孔府菜美食文化節在毗鄰孔府的闕裡賓舍舉行,一道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府菜傳遞著濃濃的「年味」。 楊國慶 攝(新春走基層)千年孔府菜裡尋「年味」孔府菜美食文化節19日在毗鄰孔府的闕裡賓舍舉行,一道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府菜傳遞著濃濃的「年味」。
  • 吃是人生大事,孔聖人都講究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聖人都講究了,大家自是風行景從。書堆裡略翻翻,筆記小說啊、隨園食單啊、梁實秋、汪曾祺、唐魯孫、逯耀東,誰誰誰,誰誰誰,一路看下來,我雖非吃貨,紙上閱歷是有的。看得多了,略有心得。這類書的理想作者,該是左手拿著鏟子、右手拿著筆的吃主兒,饞,懂烹飪,能執筆。不過,向來罕見。
  • 它只是真正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真正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本幫菜近年來關於上海菜被邊緣化的言論越來越多?阿拉上海寧只能說一派胡言!而上海菜,更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斷地發展,卻具有開放而又自成一體的獨特風格。上海是很多年輕人渴望闖蕩的城市,這個城市有魅力的夜景,發達的交通,當然最少不了的,就是美食,今天,將要為大家簡單介紹幾樣本幫菜,口味清淡的本幫菜更加營養和健康,是老年人和小孩最適合的口味。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魯菜
    中國儒家鼻組孔子是山東人,也正是他那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對魯菜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眾味飄香的各大菜系中,魯菜獨佔鰲頭。山東是中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 地處黃河下遊,氣候溫和,膠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和黃海之間。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些美食便是這句話的最真實寫照
    好久不見啊朋友們,我是愛做菜的豪哥。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一句俗語叫「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美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必不可少的,那麼今天就讓豪哥為你們介紹幾道美食吧。 鮑汁鵝掌煲 主料:鵝掌6隻、青菜5顆、鮑魚汁150毫升。
  • 什麼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樣的禮儀要求是頑固不化嗎?孔子提倡的禮制
    孔子作為周禮的堅決擁護者,不僅奔走於各個諸侯國,希望他們接受自己的主張,同時還以身作則在日常的衣食住行無不恪守禮儀,這樣的程度已經達到了苛刻的程度,那麼孔子這樣的行為是頑固不化嗎?孔子在自己的衣食住行上要求都非常嚴格,嚴格按照禮制的要求,有人說孔子這樣的行為是頑固不化的體現,很多禮制都是貴族階層的過分的講究儀式感,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低熱量主食沙拉
    全網追蹤】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當精美的食物不再是果腹充飢之用,應該是一種愉悅身心的藝術。對於西餐,對於沙拉,你的眼睛是第一個品嘗者,每一道西餐,每一盤沙拉,都是藝術品,極致奢華。
  • 歐日車系06PK壁上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今年的車市正應了《論語》裡的一句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尤其繼前兩年1.6L、1.8L、2.4L大戰之後,今年2.0L排量市場已經成為各大品牌拼殺的戰略寶地。  之所以搶佔2.0L黃金排量,主要因為全球能源價格的持續上揚,使市場偏向排量適中,動力性和經濟性平衡的車型;另外,由於創新科技的採用,2.0L排量車型不乏兼具有大功率、低油耗特點的車型,加之在外觀、內飾、配置各個方麵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不斷努力,因此,無論是新雅閣、新馬自達6、還是凱旋、領馭,主打車型鎖定在2.0L排量不僅是大勢所趨,更是眾望所歸。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27歲外國窮小子「入贅」,軟飯吃得嘎嘣脆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人類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於是這便有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說法,有人天生愛吃甜、有人天生愛吃酸、而有人又愛吃辣,總之形形色色的吃客們就此匯聚成為了當下這個香氣迷人的世界。對了,還有一種愛吃「軟飯的」,原本無可厚非。
  •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恪守祖訓、驚喜別致、文化底蘊深厚的孔府菜
    當然,今天說的絕不是段子裡的「煎餅卷大蔥」,而是用料豐富、烹製講究的魯菜。而這其中,孔府菜絕對是不能不提的魯菜之代表。孔府菜是我國最著名的公府名菜,可以與宮廷菜相媲美。它揉歷代宮廷、官府和山東民間菜為一體,形成了選料廣泛齊全,加工精細別致,口味濃香醇厚,菜式華貴典雅等獨特的風格和特點。
  • 春秋飲食探秘:孔子提倡「食不厭精」背後,隱含了哪些飲食理念?
    但是這種飲食文化卻沒有得到推廣,這其實也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三、孔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態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文學家、理論家等。一部《論語》不僅記述了孔子的言行,而且也表達出了孔子的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