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教五歲以下孩子認字呢?我們需要了解一點腦科學知識,才能明確地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人類大腦的功能是分區域的。不同區域的大腦皮層有不同的功能,不同模塊之間相互協作。這就像是一個單位,財務部、採購部等分工協作,而辦公室則協調各部門,這樣效率更高!
人類大腦皮層的功能區域-示意圖
認字、閱讀涉及多個腦區的合作。比如,當我們看到下面這個「漢字」,我們需要通過視覺區域辨認字形,聽覺區域需要提取語音、調出語義,最後還需要通過「聯合皮層」來整合這些信息,才能順利讀出這個詞、並且理解它的意義。
因此,讀出一個簡單的字詞,也需要大腦視覺、聽覺、語義、聯合皮層的協同工作。
其次,兒童大腦發育遵循一定的順序。
負責聽覺、視覺等基本感知覺的大腦皮層先發育。胎兒六個月就能聽到媽媽說話的聲音,已具備聽力。因此,音樂和語言胎教可以從孕晚期開始,更早開始對胎兒是沒有效果的,只能讓媽媽身心愉悅。
從胎兒到五歲幼兒,孩子最基本的感知覺、動作能力在不斷發展。口頭語言能力也在不斷發展。
但是,識字涉及的關鍵腦區(即聯合皮層,負責整合視覺、聽覺和語義信息)直到五歲左右才開始發育。發育的指標是,這部分皮層開始髓鞘化,即神經細胞的聯結線包裹上一層絕緣層,從而讓信息傳輸更加高效。
學習的腦機制:神經細胞之間相互聯結,形成高效的通路
如果孩子在五歲以前就能通過繪本、環境接觸到文字,孩子也不會太關注文字。但是,到了五歲左右,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開始自發地認字。這就說明,孩子的大腦已經做好了識字、閱讀的準備。
親子閱讀:兒童從五歲左右開始關注文字
有的家長可能會反駁說,誰說孩子五歲才能認字,我家孩子三歲就認識100個字啦!早點開始學習,這不是更好嗎?贏在起跑線啊!
兒童大腦發育順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基本上孩子們是五歲左右、或五歲以後才做好了識字的準備。因此,這個時候,負責整合形音義的聯合皮層才開始工作,而且非常高效。
如果你一定要讓孩子從兩三歲開始識字,孩子也不是完全做不到。只是,由於相關的大腦區域還沒有發育好,提前搶跑的結果是,孩子大腦中會發展出許多迂迴曲折的、低效率的神經通路。同時,孩子小年齡段需要重點發展的神經區域,可能因為被讀寫活動擠佔了活動時間,而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因此,幼兒園提前搶跑的孩子,在小學四年級以後學習優勢基本喪失殆盡,學習後勁不足。甚至可能出現感統失調、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不足、人際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差等現象。
更值得警惕的是,十歲以後,孩子的大腦可塑性大大降低,各個模塊的功能相對比較穩定了。此後,如果再通過自由玩耍、甚至專門的遊戲訓練來加強孩子的基本學習能力,效果也非常有限了!
很多小學老師發現,孩子四年級的成績是一個分水嶺。前期搶跑學習、玩得少的孩子,小學四年級以後能力不足、動力不足,學習越來越吃力。而前期自由玩耍多、發展均衡的孩子,小學四年級以後成績可能迎頭趕上、並保持旺盛的學習欲望。
說白了,小時候玩得少,學得多,其實是得不償失的,希望家長和老師們慎重!
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的時候,應注意選擇讓孩子們能夠充分自由玩耍、能得到老師較好地照料的幼兒園。
如果哪個幼兒園從小班就開始重視讀寫算練習,這是不科學的,說明這個幼兒園不懂兒童發展規律。建議家長,千萬不要選擇這樣的幼兒園!
幼兒教育應該以遊戲為主
從五歲左右,兒童開始自發認字,這就說明孩子的大腦已經做好了閱讀的準備。因此,5-6歲兒童可以開始進行少量的幼小銜接訓練,為小學打好基礎。
有的家長會在公立園大班和小學一年級之間的暑假報班,上幼小銜接課。還有的家長會在孩子5-6歲的時候選擇注重幼小銜接的私立幼兒園。這兩種方式都是可取的。
此外,由於男孩子發育更慢,越來越多家長傾向於讓男孩推遲一年上小學。這對於男孩中小學階段的學業也是有好處的。
【小結】尊重兒童發展規律,不要教五歲以下兒童認字。但是,我們可以多和孩子說話、親子閱讀,為孩子後續的讀寫能力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