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電影《艋舺》捧紅的臺北老街剝皮寮改頭換面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被電影《艋舺》捧紅的臺北老街剝皮寮改頭換面

    萬華區還有個神秘三角地帶的小角落,叫做「剝皮寮」,因為《艋舺》的開拍,「剝皮寮」終於在交錯的時空中被喚醒過來。(攝影:鄧志慧)圖片來源:人民網

  臺北萬華區,是個有太多傳奇的地方。這個新舊並存的區域,擁有最新潮前衛的西門町,也有百年歷史的古剎龍山寺。過去許多人不知道,萬華區還有個神秘三角地帶的小角落,叫做「剝皮寮」,因為《艋舺》的開拍,「剝皮寮」終於在交錯的時空中被喚醒過來。

  位於臺北市老松小學校園南側的剝皮寮,在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據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

  「一府二鹿三艋舺」是臺灣民眾熟知的古諺,用以形容清代臺灣三大繁華的港口城市,艋舺剝皮寮正是其中之一。該街道約成形於19世紀50年代的清治時期,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而自清朝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長約數百米的街道於1945年之後,列為老松小學的校地預定地且不能增建改建,因此意外被完整保留。

  1996年,臺灣導演侯孝賢的《戀戀風塵》就在剝皮寮「太陽制本所」取景,詩意鏡頭、寫意風格,侯孝賢驚鴻一瞥地留住剝皮寮一景,也留住臺北城的戰後景況。

  而後,臺灣地方文史人士積極呼籲政府保護剝皮寮老街。2003年8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剝皮寮古蹟保存再利用的經營團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2004年,該街東段部分整修成歷史街道區,2009年,緊鄰該小學的西段部分,完成修復。

  2009年9月,剝皮寮老街歷經10年的整修,終於落成,正式開放供遊客參觀。這條橫跨清代、日據、民國三個時代的老街,混合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成為一條足以代表艋舺市街歷史特色的老街。

  而這條斥資3.4億整復的老街,改頭換面後的第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借給電影《艋舺》進行長達半年的拍攝工作。《艋舺》一片獲得臺北市電影委員會的大力協拍,除資金補助外,臺北市政府部門就有18個單位協助拍片,90%的場景都在剝皮寮。拍攝結束後,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斥資400萬將已搭建完成的拍攝場景予以保留與強化,以實際行動鼓勵本土電影「在地拍攝」,並推動萬華地區的觀光產業。

  在剝皮寮老街的紅磚牆上彩繪鐵臂阿童木踩著3輪車,三仙老公標坐在龍舟上,活潑呈現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剝皮寮街區。可不要聽到剝皮寮就以為是要剝了你的皮,剝皮兩字曾有一說是指當時清代福州商船運進了杉木,都是在此剝去樹皮,因而得名。

  昔日各行各業的商家字號情景通過這條老街都紛紛重現,如金夜冷飲、金山旅社、白雪錄影帶、得意假髮、高升銀樓等,「戲說臺灣」或「中國民間故事」突然在現實生活中上演。最不能錯過的就是《艋舺》裡Geta老大的家,那塊造福鄉裡的匾額和栩栩如生的老虎畫作,劇中的扁鑽尺二都一一被保存下來,廳堂、吧檯、戲服、賭具應有盡有,通過文化資產的保留為萬華帶來新鮮元素,竭誠希望老舊事物都能夠通過文化賦予嶄新面貌,一直傳承下去。(人民網記者 潘健 鄧志慧 張葳 翁奇羽 董子龍7月9日於臺北報導)

  交通資訊

  剝皮寮歷史街區(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電話:00886-2-23361704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101號

  交通:地鐵龍山寺站下,沿著西園路一段往北走,遇到廣州街後右轉,經過龍山寺後續行,過康定路後即可在左側看見剝皮寮歷史街道。

相關焦點

  • 電影營銷成功案例:臺北老街「剝皮寮」乘《艋舺》起航
    電影營銷成功案例:臺北老街「剝皮寮」乘《艋舺》起航   如今到臺北旅遊,一個之前略顯陌生的名字——「剝皮寮老街」引來越來越多的關注。   而剝皮寮老街位於臺北的萬華區(原艋舺區),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拍攝地。2009年9月,剝皮寮老街歷經10年整修,終於落成,正式開放供遊客參觀。一年以來,已吸引了數十萬人次參觀,短時間內成為臺北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一條老街,一部電影,成就了一個通過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城市營銷」的成功案例。
  • 剝皮寮:臺北老街的閩南情緣
    騎廊、紅磚牆、木門窗……在剝皮寮老街上,一棟棟以閩南風格為主的建築已經成為一道風景,訴說著剝皮寮的閩南緣。  剝皮寮老街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始建於清代。清代時,臺南、鹿港、艋舺是臺灣南、中、北三大繁華城鎮,艋舺就是今天台北的萬華區。幾年前,臺北市政府對剝皮寮老街進行了修繕。
  • 十年「拉皮」改頭換面 臺北老街借「艋舺」起航
    今年9月,臺北剝皮寮老街修復開放一周年,「翻開老相簿——剝皮寮影像記憶展」正在此熱鬧舉行。一年來,這裡吸引了數十萬人次參觀,短時間內已經成為臺北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這個時下臺灣年輕人必去的老街,在《艋舺》這部電影的「加持」下,成為臺灣觀光業和電影業相得益彰的典範。  今年臺灣的電影市場上,《艋舺》是一朵奇葩。
  • 電影營銷成功案例:臺北斥巨資整復剝皮寮老街
    而剝皮寮老街位於臺北的萬華區(原艋舺區),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要拍攝地。2009年9月,剝皮寮老街歷經10年整修,終於落成,正式開放供遊客參觀。一年以來,已吸引了數十萬人次參觀,短時間內成為臺北最著名的景點之一。  一條老街,一部電影,成就了一個通過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城市營銷」的成功案例。
  • 剝皮寮:臺北百年老街的閩南緣
    在臺北,有這樣一條街,它歷經百年風雨,《艋舺》《戀戀風塵》等臺灣叫座電影都在此取景,這條老街叫作「剝皮寮」。  騎廊、紅磚牆、木門窗……在剝皮寮老街上,一棟棟以閩南風格為主的建築已經成為一道風景,訴說著剝皮寮的閩南緣。許多影視劇在剝皮寮老街拍攝  剝皮寮老街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始建於清代。清代時,臺南、鹿港、艋舺是臺灣南、中、北三大繁華城鎮,艋舺就是今天台北的萬華區。幾年前,臺北市政府對剝皮寮老街進行了修繕。
  • 臺灣寫真:在剝皮寮感受臺北老街風情
    中新社臺北9月2日電 題:在剝皮寮感受臺北老街風情  中新社記者 郭軍  位於臺北市西南老松小學南側的剝皮寮老街,是該市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的清代完整街道。近年來,這條老街聲名日隆,大陸及港澳的遊客也紛紛慕名而來。採訪之餘,記者有幸前往一睹這條老街的風採。  據相關資料介紹,剝皮寮成型於清代嘉慶年間。
  • 老街「剝皮寮」成臺北新地標:時光打磨舊日風華
    用時光打磨的舊日風華  2010年底,臺灣本土片《艋舺》的電影場景進行了拆除,這引來眾多遊客前往參觀。《艋舺》中的場景主要是剝皮寮老街,它重現了臺北萬華地區百年前的歷史景觀。  剝皮寮,位於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
  • 臺北剝皮寮歷史街區:艋舺電影場景的人文懷舊之旅
    21世紀的新科技城竟然還保留著清代流傳下來的歷史街道,附近都因都市計劃高樓大廈林立,因老松國小旁的這段老街為學校的預定地,所以政府實施禁建,才會有如此完整美麗的剝皮寮藝術人文街區。剝皮寮歷史街區曾經有艋舺、大尾鱸鰻等電影和戲劇在這取景,也因電影效應帶來不少觀光客,我這天前往人潮似乎沒有想像的多,不過這裡不只單單街區,也充滿藝術的地方,讓我們一起踏入人文懷舊之旅吧!搭乘捷運板南線到龍山寺站下車,往1號出口走去,會先經過龍山寺地下街。
  • 臺灣:龍山寺&剝皮寮&臺北故宮
    ,也是臺北市內比較著名的寺廟,建築雕刻非常精美,廟宇風格跟現在大陸的很多寺廟都不同,它位於臺北市西南有地鐵可以抵達。龍山寺在臺灣臺北市西南,臨淡水河。清乾隆三年(1738年)創建,至五年建成。其地原名「艋舺」(今萬華),為臺北市區的發軔點。所供神像甚多,主神觀音佛祖,亦稱安海觀音。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神誕,有盛大祭典。
  • 迪化街、剝皮寮、艋舺大道,臺灣這些老街區竟然變成這樣了!
    兩年時間,共有12家店翻轉變網紅店,讓老街煥發生機。絳紅磚牆、泥塑雕花、拱形騎樓,在臺北剝皮寮歷史街區裡還保存著至今有200多年歷史的清代傳統街屋以及西式牌樓厝。古厝裡的遊客透過歷史古蹟,尋找艋舺發源地。幾年前一部電影《艋舺》讓剝皮寮歷史街區重回大眾視野。該街區就在艋舺,是臺北最早發展的群落,也是當時最繁華的商業區。
  • 「臺灣見聞」之剝皮寮街區,老臺北的時代記憶
    剝皮寮老街,就位於今日,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老街北側的街屋與老松國小校園僅一牆之隔,南側的街屋則緊鄰廣州街。剝皮寮歷史街區內保存有相當完整的清代街型、清代傳統店屋、日治時代市區改正後的立面以及光復後改建面貌,其建築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對於都市紋理的延續深具意義。作為艋舺地區唯一留下的清代漢人街道,熱映的臺灣電影《艋舺》中,趙又廷、阮經天等黑幫少年風行的地方,就是在剝皮寮老街取景拍攝。
  • 這裡文藝氣息濃厚,因電影《艋舺》而爆紅,吸引無數影迷慕名而來
    艋鉀,臺版古惑仔發源地,作為艋舺地區唯一留下的清代漢人街道,熱映的臺灣電影《艋舺》中,趙又廷、阮經天等黑幫少年風行的地方,就是在剝皮寮老街取景拍攝臺灣 導演侯孝賢的《戀戀風塵》就在剝皮寮「太陽制本所」取景,電影《霓虹心》裡,剝皮寮也是阿Ken小旅館的所在地。
  • 看"古早味"與"剝皮寮":體會臺灣文化創意(組圖)
    剝皮寮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就是一個成功的例證。  剝皮寮,是臺北市一個老街區的地名,位於萬華區廣州街,康定路及昆明街所包圍之街廓。早在清代,臺灣南、中、北部有三大繁華城鎮,即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一府」指的是臺南府,「二鹿」說的是羅大佑歌中唱到的鹿港鎮,「三艋舺」便是萬華區的老地名。如今,老艋舺的風貌伴著歲月的流逝大多不見了,只有這條有著怪怪名字的街道還依稀可見艋舺時代的韻味。
  • 漫步臺北「剝皮寮」一探歷史的時光記憶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因為電影《艋舺》而聲名大噪的剝皮寮在喧騰一時後恢復寂靜,依舊佇立在廣州街上,這條保留清朝時期許多回憶的老街在日據時代因為被列入老松小學的預定地,不得增建改建,因此意外保存下來,但也因為這個美麗的意外,剝皮寮才能保留到現在,成為臺北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
  • 臺灣寫真:在臺北老街感受「艋舺」情調
    中新社臺北10月7日電 題:在臺北老街感受「艋舺」情調  中新社記者 王健  近來臺灣鄉土影片《艋舺》在島內走熱,其主角阮經天也頗有問鼎金馬影帝之勢。位於臺北西側老城區淡水河畔的「艋舺」老街因此人氣躥升,更顯熱鬧。
  • 漫步臺北「剝皮寮」,一探歷史的時光記憶
    因為電影「艋舺」而聲名大噪的剝皮寮在喧騰一時後恢復寂靜,依舊佇立在廣州街上,這條保留清朝時期許多回憶的老街在日據時代因為被列入老松小學的預定地,不得增建改建,因此意外保存下來,但也因為這個美麗的意外,剝皮寮才能保留到現在,成為臺北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
  • 從等一個人咖啡到艋舺,臺北的電影打開方式.
    想來艋舺,也是源於電影,《艋舺》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有特別的意義,看了不下二十次,所以當車停在艋舺龍山寺門口的時候,整個人熱血沸騰起來。(電影龍山寺打鬥片段)從龍山寺出來一直往北走300米就是著名的剝皮寮歷史街區,也是電影的主要拍攝地,可惜我們去的時候正逢周一,剛好碰上閉館,只好在門口匆匆督了一眼。
  • 臺北市府自製電影「艋舺」營銷臺北引爭議
    被視為營銷臺北市的指標電影「艋舺」,劇中重現剝皮寮古街景,並演出幫派械鬥等情節。圖/聯合報鈕承澤(左)執導、阮經天主演的新片"艋舺"還未上映,已引來是否對當地造成汙名化的討論。圖/聯合報華夏經緯網11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痞子英雄」、「不能沒有你」讓高雄市大為風光,臺北市寄望明年春節上片的「艋舺」可以好好的營銷臺北。不過,「艋舺」還沒上映,近日卻先引起當地裡長反彈及網絡熱烈討論。據報導,城市營銷成為最近熱門話題,金鐘獎、金馬獎最大贏家「痞子英雄」和「不能沒有你」,都在高雄取景,讓高雄市政府出盡風頭。
  • 圖:臺北老街因電影成婚紗熱地
    圖:臺北老街因電影成婚紗熱地 2014年08月01日 10:31: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組圖:本網實拍臺北最華麗的廟宇——龍山寺
    組圖:本網實拍臺北最華麗的廟宇——龍山寺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2012年07月18日13:22  >>>臺北行知錄之三   臺北的萬華區,古稱艋舺。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說的是古時臺灣三大最繁盛的商港:臺南、鹿港和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