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無為,必須開門見山,凡是在辦公室混吃等死的無為,凡是在床上醉生夢死的無為,凡是要生要死的無為,統統都不是真的無為。因為現在一提到無為,很多人都陷入虛無主義,比如很頹唐的等死:覺著既然死後啥都不能帶走,我還這麼努力幹嘛,乾脆躺床上等死好了;要麼就是知識虛無主義:既然知識每十年都更新換代,那我總是學錯的知識又有什麼用呢?要麼就是歷史虛無主義,既然我所做的事情,肯定有古人做過類似的,我還為什麼要繼續折磨自己呢,放手不好嗎?
生活是你自己的,和別人無關。哪怕你真的走的和某一個前人一模一樣的道路,你也有屬於你自己的精彩。無論歷史如何,知識的更新如何,生活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新到不能再新的東西,就像某網友吐槽憑什麼要讓熊孩子說的那句話:誰還不是第一次生活呢?
我總是很容易扯遠。然而,就無為來說的話,我想用三個人的故事來與各位讀者分享一下我對無為的看法。
什麼是真正的無為?
①老子的無為,是對君主提出的要求:不與民爭利
老子的《道德經》第三章稱「為無為,則無不治」,我們都知道,「治」就是天下太平,「亂」就是天下混亂,那這個無為的對象,肯定是決定天下能否「治」的人,也就是古代的皇帝。我們說到漢朝初期的文景之治,則必然會想到與民修生養息,其實文景之治就是最典型的以「黃老之學」為指導思想的盛世,主張君主「無為而治」,要求君主的統治要順民心,順天意。就老子的思想而言,其實只是在百姓與君主之間的平衡中,更重視百姓的利益,和所謂的「醉生夢死混吃等死」沒有一點關係。
所以那些為了「推陳出新」強行解釋老子的《道德經》的人,真的是不知所謂了。若一定要把《道德經》裡的無為思想,推及到普通人身上,愚以為必須借鑑《孟子》裡的「寡人之於國也」裡的一段話: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無論什麼時候,順應天時,找到屬於自己的時機非常重要。周易中也說,從「潛龍勿用」到「利見大人」,必須不斷學習,找到自己「一鳴驚人」的時機。
②扁鵲的無為,是上醫治未病,把禍患滅殺在萌芽中
我們很多人,都應該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魏文王問扁鵲,先生兄弟三人若以醫術高低排序,當如何?扁鵲說,兄長最好,二哥其次,我是最差的。魏文王便追問,這和外面流傳的不一樣啊?你明明是最出名的啊。扁鵲解釋到,我兄長治病,病情還沒有發作就治好了,所以大家誰也不認為他會治病;我二哥治病,在病情初期的時候就治好了,人們覺著他只能治療輕微的小病;而我治病,是在病情很嚴重的時候才治療,一般人看到我用很浮誇的手法做大手術,都覺著我醫術高明。
《黃帝內經》中也有相關的記載:「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對於扁鵲的大哥和二哥來講,所謂「無為」,就是在病人病情發作或嚴重之前便治好,免去病人的辛苦。
《妙真經》中講到,「欲求無為,先當避害。」對於醫者來講,所謂的無為,就是將疾病消滅在萌芽之中,讓自己不用面對病重的人,讓自己不需要用「開顱、刮骨、放血」這種誇張的醫療手法。
③蘇東坡的無為,是想辦法免除別人的牢獄之災
蘇東坡在杭州任職通判之時,做了兩件怪事。第一件是有一個賣扇子的商人,欠了別人的錢,被人告到法院。蘇東坡了解到,是商人生意不好導致無錢可還,而非刻意賴帳之後,並未處罰商人,而是幫商人繪製了二十餘幅團扇,平平無奇的團扇,被蘇東坡一畫,身價倍增,立馬轉購一空,商人也順利還清了債務。
第二件怪事,一個赴京趕考的老書生,鄉人贈送他兩百匹絲綢作為盤纏,為了避免這些綢子被沿途抽稅,老書生在絲綢上寫上蘇東坡的名字,假裝是蘇東坡寄給弟弟蘇轍的貨物,但是很不幸,這個老書生被逮住了,按道理,有人用自己的名頭欺詐,長官必然會狠狠治他的罪。但是東坡就相反,他不僅寬恕了老書生,還親自寫了一封信,讓老書生可以用自己的名義免遭盤剝。後來這個老書生果然考中,蘇東坡還請他在家裡住了幾天。
一些官員遇到這種情況,恨不得立馬從嚴處理,如此就有可觀的政績,給皇帝上奏摺也可以洋洋得意的寫道,某某年,下獄千二百人,民眾不敢為盜,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有上古遺風。
但是對蘇軾來說,他只要治下的百姓,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他並不會為了好看的數據,把一個犯罪的人投入監獄。在任職通判的時候,蘇東坡可以說在刑獄這方面,真的很無為了,但是百姓遇到這樣的法官,何嘗不是一種幸運?
這種無為,源自慈悲,源自愛與寬恕
時至今日,經常能在藥店看到滿一百打七折的廣告,生怕人們不生病;而古代,藥店的坐堂大夫,大多是文化人,有氣節,他們在店裡,掛上一副對聯「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只要世間的人不生病,藥架上的藥蒙塵了也無所謂。對於這些老先生的慈悲,我們是含著淚看的,比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而此時的杜老先生,蔽身的草廬剛剛被秋風吹破。中國的士子,是把天下蒼生活得好不好,當做自己的責任的。
前面舉扁鵲的例子,有人要問,扁鵲的大哥二哥,為什麼不等病人病情嚴重了再治療?那樣扁鵲大哥二哥就也會很有名啊。但想來答案會非常矯情,就是不忍心看到病人受苦。
聖賢眼裡的無為,無非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讓別人能活下去。老子跟皇帝說,你富有四海,不該再與老百姓爭奪利益了;扁鵲跟魏文王說,真正的醫者,從來都是捨不得他的病患受苦的,只有那些醫術淺薄的,才有機會賣弄自己的醫術;蘇東坡對老書生說,沒事,這回這封信是真的了,他們不會再收你的稅了。
這些人,把別人的幸福快樂,當做自己的幸福快樂,他們用無為,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無上慈悲。
如果覺著文章寫得不錯,請您點讚收藏轉發,以鼓勵筆者繼續加油寫作哦,謝謝大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