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鈣到底對生長發育有沒有幫助?這成了長久以來的一個爭議話題。其實這一切都要從源頭講起。
一、身高與鈣的關係
專家提醒:人的身體發育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是按照自上而下、由近及遠的順序進行的。頭部發育最早,出生時,新生兒頭長就為成人頭長的 1/2,而新生兒的頭顱長度是其自身身長的 1/4。相形之下,下肢發育較遲,新生兒出生時僅為成人的 1/4。因此,人出生以後下肢長骨的發育對身高影響最大。骨骼發育一直進行到成年期的初期,從骨骼上來看,這時候骨骺板(富含有血管的軟骨生長板)會被骨組織取代,成為殘餘下來的骨骺線(epiphyseal line),骨幹也就停止生長了。
如果把人體骨骼比喻成一座建築物,那麼鈣的作用猶如建築所需的鋼筋水泥一樣,失去了鈣無從談論造房。骨骼集中了全身99%的鈣,骨骼發育過程中成骨細胞不斷分泌合成骨基質,骨基質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和鈣鹽,因此, 充足的鈣營養才能讓軟骨不斷鈣化、延長,使骨骼良好發育最終長高。如果鈣質攝入不足,骨骼將釋放鈣到血液中,導致骨密度降低、骨質疏鬆甚至影響兒 童身高的增長,最高少長9cm!
二、兒童對鈣的需求及攝入量標準
鈣是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佔體重的 1%~2%,佔所有礦物質的 39%。其中 99% 的鈣儲存於骨骼和牙齒中。鈣不僅是參與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而且在機體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自始至終支撐著整個身體結構,與人生各階段的健康密切相關。
新生兒期(出生後28天內):此階段出現胎兒自生的低鈣期,以激發鈣的自穩系統的啟動,此階段需要從母乳中攝取大量的鈣營養,由於母乳中缺少維生素D,如在出生2周後未及時補充,可能會出現低鈣、驚厥、哮喘等危險症狀。
嬰幼兒期(出生~3歲):此階段為人一生中代謝最旺盛的時期,大腦和身體迅速發育,乳牙長出,此時體內的鈣量將直接影響到前期的生長發育。如果缺鈣可能出現出牙遲、厭食、多汗、枕禿、雞胸、O形腿、X形腿,並會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腸炎等,給生活和成長帶來不便。
學齡前期至青少年期(3~18歲以前):此階段成長速度較快,腦的重量增加,腦的內部結構發育完全,恆牙長出,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在青春期生長突增中,身高的增長非常快。長高的原因其實主要就是骨骼的發育,孩子能不能長高,和骨骼的生長發育潛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到青春期後骨骺逐漸癒合,身高的增長開始變慢並逐漸停止,補鈣錯過這個階段,將直接影響到成年後的健康狀態。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參考攝入量》推薦每個年齡段鈣每日推薦攝入量如下:
通過上圖得知,兒童從7歲開始到14歲對鈣的需求是最高的:每日推薦攝入100mg—1200mg,在整個生長發育階段也是最重要的時刻,但也並不是無窮無盡的,每天鈣的攝入量最多不要超過2000mg,如果長期每天攝入過多,可能導致高鈣血症。所以童童建議要在合理搭配飲食的情況下,適量進行鈣的補充,需要遵循著「好酒莫貪杯」的原則,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三、關於飲食過程中的鈣攝入
但是根據上圖看出,我國兒童實際鈣的攝入量遠遠達不到推薦量的標準,所以對於正在長身體的兒童來說就需要多吃一點幫助補鈣的食物了。
除了乳類及其製品,含鈣豐富的食物還有深綠色葉菜、豆類、堅果類、貝類海產、帶殼的小魚蝦蟹等。
這裡要注意了,有些食物雖然鈣含量很高,但是不一定容易被吸收哦。
蝦皮中的鈣含量很高,但即便如此,蝦皮也不是很好的補鈣食品。首先蝦皮很輕,通常一個湯菜但加入量只有1-2克。其次,傳統蝦皮中含有大量的鹽,長期食用不僅不能補鈣,還會加大鈣的流失。
有些蔬菜含鈣含量雖然不少,但其中含有但草酸也不少。就比如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通常以草酸鉀形式存在,極易溶於水,當草酸鉀與鈣相遇後會產生不溶於水的草酸鈣,最終導致使食物中的鈣流失或在消化道裡沉積,妨礙鈣的吸收(建議選擇草酸很少的上海青、小白菜等甘藍屬蔬菜),如果一定要吃,建議先在開水中焯一下,去除菠菜中的草酸然後再進行烹飪。另外芝麻醬含鈣高,但是脂肪佔一半以上,不利於鈣吸收。
要想孩子有個大高個,補鈣固然很重要,但也要記住「過猶不及」的道理!下面童童給您推薦幾類補鈣易吸收的食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