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譜嗎?——談我們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2021-02-07 鍾氏夜讀

有譜,首要的意思,就是做事可靠,值得信賴和託付,這裡的「譜」指的是:依照事物的類別、系統制的表冊:菜譜、食譜、歌譜、家譜等等,在這個詞裡,「譜」其實就是規矩和紀律的意思。也就是說,只要你按照事先訂好的菜譜來做菜,按照歌譜定的曲調來唱歌,族人按照家譜定下的規矩來處世為人,那麼,你就是一個有譜和靠譜的人!

那麼,你有譜嗎?這次我這句話的意思可變了,我說的是:你家有家譜嗎?

如果你家沒有家譜,或者你還不太了解家譜寫的是什麼,不知道家譜的作用是什麼,那麼,且聽我下面慢慢道來。

家譜,又稱族譜,它可不是一般人想像的簡單的花名冊,記載的是每一位成員的來龍去脈和上下傳承,包括其血緣、文化等等。一部完整的家譜,至少包括有:姓氏源流、堂號、世系表、家訓、家傳、藝文著述以及家譜圖像等一些方面。是延續家族血脈,傳承祖上遺訓和期望的重要載體。

家譜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在中國,家譜有約3000年歷史,素來與國史、方志並稱為三大歷史文獻。古代有「三世不修譜,為不孝」的說法。但由於歷史的原因,曾幾何時,家譜已成陳跡,很難與家族的後人重逢。以至於好多人不知家譜寫的是什麼,即使拿起家譜,也不知頭緒,更莫論起名字按字輩了。親戚回鄉過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長幼全都亂了套。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化包括家譜文化的學習與傳承再一次在民間興起熱潮。黨和政府對此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此多次發表講話,他曾經嚴肅地指出:「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

那麼,家譜到底有什麼用呢?簡要說來,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回答你是誰?你從哪裡來?

這應該是每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都要遇到的問題。孩童時代,疑問我是從哪裡生出來的。而成人懂事之後,關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誰,為何生活在這裡?而能準確、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家譜。

通過家譜,可以查證自己的血統,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間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親我者,我親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緣,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長久存在和不斷復興,就是要告訴人們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得到發揚光大。

二、回答你先祖是誰?你先祖家在哪?

人從娘腹中十月懷胎,呱呱落地,在世幾十年總歸要悄悄地離開人世。「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連一個名字都沒留在世上,若干年後自己的子孫連先祖是誰都不知道,豈不是天大的憾事。

換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此失去了根本。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你的根在那裡?萬裡江水源起何處?一個人連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豈不負先人養你?由於諸多因素,有相當一部分人就連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已經忘記了,更何況自己是哪支哪房了。

大文豪歐陽修曾經說過:「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意思說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裡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裡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譜就是「根」的代名詞,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是一種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是一個人根本意義上的「身份證」。

三、告訴你先祖的為人處世怎樣?他們希望他的後代怎麼做?

家譜中包含的許多祖訓家規,承載著先輩們對我們後代如何做人,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希望,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如敬父母、尊長者、睦族人、和友鄰、恤貧孤、尙節儉、戒賭博、戒奢侈、戒懶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內容。有的家譜中記載有先輩族人們孝敬老人、忠君愛國、造福鄉梓、刻苦學習、奮發拼搏的典型事跡,都是對族人和後代進行人生教育的生動教材。

治國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一個家庭,要想自立於世界,自立於社會,最根本的還是要培養教育出眾多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人才,好的祖訓家規就能彌補現代教育只重知識才能卻忽視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譜正有著這樣的功能。

四、提供族人、後人歷史傳承和尋根問祖的依據

家譜都有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諸多內容。家族的歷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了解、熟知自己家族的歷史,也就是了解熟知中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人類的歷史。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海外華人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他們尋根問祖最信得過的就是查閱家譜。對於因各種原因遷居他鄉的普通人,家譜就是他們與祖籍、族人溝通的橋梁,是他們思鄉念祖的精神象徵。因此,家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遊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和尋根依據。

五、加深族人感情、共謀發展的平臺

一個家族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譜、建譜、聯譜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徑。古人認為,家譜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過修撰家譜過程中的反覆登門拜訪,不斷了解情況,追根溯源,尋祖問宗,加強了家族內部人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家族內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傳承親情教育,激發起對祖輩的敬意與懷念。

因為修撰家譜和逢年過節中緬懷先祖的各種儀式,使得子孫後代能更加自覺地做到尊老敬長,憐惜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親熱之氣,倡導和睦之風,有利於家庭的團結和幸福,有利於家族以及社會的和睦與和諧。

「親不親,故鄉情」,今天,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甚至走出國門,遍及天涯海角,這也是今後我們子孫們的必行之路,難免有時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有了族譜聯宗,本族同一血脈的同胞就能更進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鄉,路人不如鄉人,鄉人不如親人,有了家譜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聯接到那份血肉親情,並且更溫暖、更深厚。

六、我們應該怎麼做

縱觀歷史,朝代可替,家庭可散,個人可亡,惟有家族歷久長存,生生不息。只有一個個家族存在和延續,才有整個民族的存在和延續;而家譜就是一個家族得以延續的唯一存在證明。家譜是一個家族、家庭的歷史文化匯總和歷史檔案。後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變遷、居地變遷、每個人的生卒年月與婚姻狀況,以及本家族成員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跡,其作用不容低估。

所以,如果你家還沒有家譜,趕快問問你周邊的親人,了解你們這一家族的家譜編修情況,趕快為自己家準備一本家譜吧!

如果你家成員還沒有入譜,那你更要予以重視了。你首先應該儘量搞清你往上幾代的先人的名字、出生年月、葬地等相關信息,然後找到你家族的家譜撰修人,查清相關傳承,即可完成入譜工作。

朋友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千萬不要讓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家譜文化在我們這裡中斷!

-作者-

  大學本科學歷,工學學士學位,高級工程師,已屆退休。

       工作兢兢業業,生活簡簡單單。嗜好山水怡情,偶爾歪詩兩行。生平抑惡揚善,誠交天下朋友。業餘時間致力於鍾氏家族文化研究與傳承,平江縣第十三輯《鍾氏族譜》主編,「平江鍾氏」微信公眾號(ID:pingjiang_zhong)版主,歡迎關注。

  本公眾號文章,除註明者外,均為本人根據搜集資料整理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所有鍾氏資料,除本公眾號文章外,恕不提供電子稿件。

         如果你急於得到你的家譜,點擊下方的「閱讀原文」,也許可以有一份驚喜!

↓↓↓↓

相關焦點

  • 淺談宗譜、族譜、家譜、支譜有什麼不同?
    使人知其本源,而世系表也因此更加完整; 第三部分為附錄,俗稱「譜尾」。包括「文傳」和「文藝」兩塊,文傳記載已故先人典型的事跡;文藝記錄家族文人的詩詞歌賦、文章等。從字面來看,宗譜、族譜和家譜是有很多不同的,順序上也是從大到小的,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三者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許多時候都已經將其看為同一件事物了。 什麼是宗譜?
  • 為什麼修家譜要有凡例?看完你就懂了!
    家譜,是中國人的根,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現今中國人最缺少的文化內涵和厚重底蘊。 現今修譜,因為對傳統知識缺乏認識,再加上老譜的內容雜亂無章,導致現今修譜人,即使家族有老譜存在,卻因為不懂其內容,而導致修譜寸步難行。究其根本,就是因為缺少了家譜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凡例。
  • 梁氏家譜文獻,梁家人你有譜嗎??
    點擊加入梁氏大家庭無論你在哪,只要你
  • 孫氏家譜、孫氏族譜、孫氏家譜文獻目錄
    孫氏家譜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孫氏家譜。《新唐書·經籍志》載有南朝賈希鏡所著的《孫氏譜記》15卷,也許是能夠見其名的最早的以「譜」命名的孫氏家譜。唐宋兩代孫姓出現了一些重要的家譜文獻。     自宋元以後,平民家族修譜之風開始盛行,至明清時期達到高峰。今天我們能看到的孫氏族譜基本上都是這一時期編修的。
  • 中國家譜體例概說(二) 譜序 宗譜凡例
    續修家譜時,將歷屆修譜譜序一一刊載在新譜中,是中國家譜編修中的普遍現象。這對我們了解該家族修譜發展沿革、修譜宗旨變化等都是十分有益的。有些家譜新、舊譜序的分量很大。在《(安徽績溪)泉塘葛氏宗譜序》(宣統三年)中,朱子認為修譜者必須具備求真存實的素養:"夫家乘者,一家之史也,失實不可,厚誣亦不可。"等等。這些譜論很有見地,大大豐富了中國譜學理論的寶庫。  但是,有一些刊載在家譜中的所謂朱熹譜序是冒名偽託之作。
  • 編修家譜的基本格式有哪些?
    編修家譜的基本格式譜名:家譜,一般均稱為家譜、宗譜、族譜、家乘、世譜、統譜、支譜、祖譜、合譜、聯宗譜、大成譜、房譜等,也有的稱為譜傳、真譜、淵源錄、源流考、清芬錄、世典、世牒、世恩錄、故譜、族譜圖、族系、族講、石譜、世家、私譜、本書、大同譜、鄉賢錄、傳芳集、家傳簿、先德傳、系譜、譜志略、家譜彙編、家模彙編等
  • 盧照亮:淺談家譜序文和凡例的撰寫
    家譜序文是家譜的窗口和儀表,通過序文,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家譜編修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意圖和經過,而且還可以了解家譜的內容梗概,作用和價值等一些基礎性譜牒學理論知識和歷史知識。家譜是向族人內部發行的出版物,因此,家譜編修必須有序文。一篇好的序文在家譜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和事半功倍的效果。家譜序文的撰寫大致要做到以下幾點。一、闡明編修家譜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 中國各省市何姓家譜大全!快看看,有你家的嗎?
    官必有譜狀,家必有世系,出者徵簿狀以查官次,處者則考世系以辨本支。官方有專門管理譜狀的譜局。上行下效,廣修家乘譜牒一時蔚然成風,歷隋唐以至宋代,以綱常名教為內容的儒學的倡導與發展,與之俱來的是修撰家乘譜牒的昌盛和高漲,並且成為一種社會風氣和文化傳統,一直沿襲延續下來何姓家譜之何姓歷史發展我國歷史上的譜牒文獻可謂浩如煙海,汗牛充棟,但由於時代表達,管理不善,自然災害,匪禍戰火的毀壞,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古代譜牒已經不多了。
  • 家譜:中華文化特有種類
    地方志與一統志的配合,使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地理現象資料得以保存,讓我們今天的歷史地理學術研究有很厚實穩妥的基礎。家譜的情況則有些不同。唐以前只有皇帝才能立廟,只有皇族才有族譜玉牒。宋以後,高官名宦也立宗祠,修家譜,這雖然是僭越,但禮崩樂壞本是歷史正常的發展進程,再往後,就是禮下庶人,連普通老百姓也都開始修譜了。
  • 外國人有家譜嗎?
    外國人有家譜嗎?他們的家譜又是怎麼樣的,和我們的是否一樣。宗教信仰和家譜會衝突嗎?此文將帶你了解國外的家譜知識。隨著這份家譜的曝光,引發了國外新一輪的家譜熱。義大利家譜樹國外的家譜,他們叫做「family tree」,家族樹,和我們的家譜基本是一樣的。
  • 探尋國人家譜尋宗路:20多年前家譜是一種禁忌
    我們沒有家譜也能活啊「你爸是幹嘛的?」「農民,在生產隊幹活。」「幹什麼活兒?」「生產隊養豬的。」「他是飼養員嗎?還是買賣豬的?還是搞飼料的?」這是甯長佔調查採訪時最常見的問與答。也是所有修譜人最普遍的問與答。
  • 唐朝為什麼出現多次官修家譜的現象?唐朝家譜的形式有什麼變化?
    唐朝是官修家譜最發達的朝代之一,也是編修家譜的高潮期。唐朝時期組織編修了數部大型家譜著作,這是出於對門第的追逐;唐朝的建立是依靠關隴士族,由於實行科舉制,士族的政權慢慢失去,當時皇帝想通過家譜提高關隴士族的門第。
  • 澤州發現《郭氏家譜》家譜中有郭臺銘父親名字
    一部成冊於清鹹豐年間的完整家譜,在澤州縣南嶺鄉葛萬村重見天日。《郭氏家譜》造譜時間為155年前,澤州籍臺商郭臺銘父親郭愛物的名字收錄其中。  A、家譜保存在特製的柜子裡  「《郭氏家譜》在村裡就不是秘密。」
  • 有關家譜及家族的常識
    家 譜 的形 式 家譜的形式有多種。在文字家譜出現之前就有口授家譜和結繩家譜。 後來,人們有的用圖表裱制垂掛於中堂的,也有的裝訂成冊供家人翻閱的。歷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採用裝訂成冊的家譜。
  • 家譜、族譜、宗譜到底有什麼區別?別用錯了!
    此後,家譜的功能就一直存在著「別」和「離」。但隨著時代的推移,社會制度的不同,家譜的功能也在逐漸的發生變化。周代,是宗法制度形成的時期,「族」本來只是有血緣關係的群體,並沒有尊卑主從之別,但進入到社會的階層之中,便有了「宗」。也就是在親族之中奉一人為主,主者為尊並享有特權,其死後則由宗子繼承。
  • 家譜凡例的重要性
    凡例之於家譜就如法律之於國家,對整個家譜編修的過程有至關重要的指導和作用。凡例的主要內容是記述家譜編修的原則、準則;規定家譜的收錄範圍;規定家譜的世繫結構特點;規定家譜著錄規則、分類緣由、適用範圍、入譜標準及其他任何可遵循的原則。凡例就是家譜編修必須遵循的法律,有了凡例家譜編修才有據可依。有些家族的家譜好像沒有凡例。
  • 家譜有何新價值?重拾「家史」背後的溫情與敬意
    「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一卷卷泛黃的家譜究竟能讓我們從哪些維度了解家族過往?在重新重視家教、家風的今天,家譜有何新價值?國家圖書館所藏家譜有9萬餘冊,涵蓋253個姓氏,上海圖書館所藏達11萬冊,覆蓋335個姓氏,美國猶他州家譜研究協會入藏家譜3至4萬冊,涉及220個姓氏。這批家譜數量龐大,以清末、民國木活字刊本為主,其中不乏善本書籍。而書籍的原主人何光嶽先生是著名史學家、藏書家、譜牒研究專家,其入藏的選擇是十分講究的。」尹小林說。
  • 家譜或許可以告訴你!
    01「水有源,樹有根,落葉要歸根。」我上班的地方,是一個少數民族地區,在這兒,很多傳統文化被相對完整的保存了下來,比如說家譜。一起工作的同事,說起他們家的家譜,總是要說很長時間,追溯到最後,就是居住在這裡的人,都是他的親戚。姓什麼,叫什麼,從哪兒來……這大概就是每一個談家譜的人,首先要解釋的問題。
  • ——家譜告訴你
    《讀者》雜誌曾刊登了這樣一篇文章:英國一所著名的大學新生開學了,第一節課,哲學教授走上講臺提了一個問題,「能說出你爸爸的名字嗎「那麼你的祖父呢?」教授繼續問。學生發愣。「那麼,你的曾祖父呢?」學生更愣。接下來的調查中,全班同學只有三分之一知道祖父的名字,而曾祖父往上無一人知道。教授說:「下課,回家把這些問清楚,問不清,就不要來聽我的課了。不知自己世系的人,算不得人,頂多是個野人。還學什麼哲學!」「我是誰?我來自哪裡?」這是值得我們所有年輕人深思的問題。
  • 家譜凡例的意義與內容
    歷代編修家譜都同時有序言、凡例,也有序言和凡例合在一起的,稱序例。凡例是編纂家譜必須遵循的準則,具有「法」的性質,對偏修家譜具有重要的意義,表現在:(1)凡例是編修家譜的綱領和規則一部家譜內容龐雜,又出自眾人之手,譜書要成為一部內容和形式統一的有機整體,如出一人之手,編修譜書就得有編修人員共同遵守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