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譜,首要的意思,就是做事可靠,值得信賴和託付,這裡的「譜」指的是:依照事物的類別、系統制的表冊:菜譜、食譜、歌譜、家譜等等,在這個詞裡,「譜」其實就是規矩和紀律的意思。也就是說,只要你按照事先訂好的菜譜來做菜,按照歌譜定的曲調來唱歌,族人按照家譜定下的規矩來處世為人,那麼,你就是一個有譜和靠譜的人!
那麼,你有譜嗎?這次我這句話的意思可變了,我說的是:你家有家譜嗎?
如果你家沒有家譜,或者你還不太了解家譜寫的是什麼,不知道家譜的作用是什麼,那麼,且聽我下面慢慢道來。
家譜,又稱族譜,它可不是一般人想像的簡單的花名冊,記載的是每一位成員的來龍去脈和上下傳承,包括其血緣、文化等等。一部完整的家譜,至少包括有:姓氏源流、堂號、世系表、家訓、家傳、藝文著述以及家譜圖像等一些方面。是延續家族血脈,傳承祖上遺訓和期望的重要載體。
家譜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在中國,家譜有約3000年歷史,素來與國史、方志並稱為三大歷史文獻。古代有「三世不修譜,為不孝」的說法。但由於歷史的原因,曾幾何時,家譜已成陳跡,很難與家族的後人重逢。以至於好多人不知家譜寫的是什麼,即使拿起家譜,也不知頭緒,更莫論起名字按字輩了。親戚回鄉過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長幼全都亂了套。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化包括家譜文化的學習與傳承再一次在民間興起熱潮。黨和政府對此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此多次發表講話,他曾經嚴肅地指出:「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
那麼,家譜到底有什麼用呢?簡要說來,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回答你是誰?你從哪裡來?
這應該是每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都要遇到的問題。孩童時代,疑問我是從哪裡生出來的。而成人懂事之後,關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誰,為何生活在這裡?而能準確、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家譜。
通過家譜,可以查證自己的血統,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間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親我者,我親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緣,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長久存在和不斷復興,就是要告訴人們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得到發揚光大。
二、回答你先祖是誰?你先祖家在哪?
人從娘腹中十月懷胎,呱呱落地,在世幾十年總歸要悄悄地離開人世。「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連一個名字都沒留在世上,若干年後自己的子孫連先祖是誰都不知道,豈不是天大的憾事。
換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此失去了根本。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你的根在那裡?萬裡江水源起何處?一個人連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豈不負先人養你?由於諸多因素,有相當一部分人就連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已經忘記了,更何況自己是哪支哪房了。
大文豪歐陽修曾經說過:「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意思說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裡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裡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譜就是「根」的代名詞,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是一種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是一個人根本意義上的「身份證」。
三、告訴你先祖的為人處世怎樣?他們希望他的後代怎麼做?
家譜中包含的許多祖訓家規,承載著先輩們對我們後代如何做人,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希望,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如敬父母、尊長者、睦族人、和友鄰、恤貧孤、尙節儉、戒賭博、戒奢侈、戒懶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內容。有的家譜中記載有先輩族人們孝敬老人、忠君愛國、造福鄉梓、刻苦學習、奮發拼搏的典型事跡,都是對族人和後代進行人生教育的生動教材。
治國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一個家庭,要想自立於世界,自立於社會,最根本的還是要培養教育出眾多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人才,好的祖訓家規就能彌補現代教育只重知識才能卻忽視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譜正有著這樣的功能。
四、提供族人、後人歷史傳承和尋根問祖的依據
家譜都有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諸多內容。家族的歷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了解、熟知自己家族的歷史,也就是了解熟知中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人類的歷史。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海外華人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他們尋根問祖最信得過的就是查閱家譜。對於因各種原因遷居他鄉的普通人,家譜就是他們與祖籍、族人溝通的橋梁,是他們思鄉念祖的精神象徵。因此,家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遊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和尋根依據。
五、加深族人感情、共謀發展的平臺
一個家族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譜、建譜、聯譜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徑。古人認為,家譜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過修撰家譜過程中的反覆登門拜訪,不斷了解情況,追根溯源,尋祖問宗,加強了家族內部人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家族內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傳承親情教育,激發起對祖輩的敬意與懷念。
因為修撰家譜和逢年過節中緬懷先祖的各種儀式,使得子孫後代能更加自覺地做到尊老敬長,憐惜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親熱之氣,倡導和睦之風,有利於家庭的團結和幸福,有利於家族以及社會的和睦與和諧。
「親不親,故鄉情」,今天,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甚至走出國門,遍及天涯海角,這也是今後我們子孫們的必行之路,難免有時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有了族譜聯宗,本族同一血脈的同胞就能更進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鄉,路人不如鄉人,鄉人不如親人,有了家譜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聯接到那份血肉親情,並且更溫暖、更深厚。
六、我們應該怎麼做
縱觀歷史,朝代可替,家庭可散,個人可亡,惟有家族歷久長存,生生不息。只有一個個家族存在和延續,才有整個民族的存在和延續;而家譜就是一個家族得以延續的唯一存在證明。家譜是一個家族、家庭的歷史文化匯總和歷史檔案。後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變遷、居地變遷、每個人的生卒年月與婚姻狀況,以及本家族成員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跡,其作用不容低估。
所以,如果你家還沒有家譜,趕快問問你周邊的親人,了解你們這一家族的家譜編修情況,趕快為自己家準備一本家譜吧!
如果你家成員還沒有入譜,那你更要予以重視了。你首先應該儘量搞清你往上幾代的先人的名字、出生年月、葬地等相關信息,然後找到你家族的家譜撰修人,查清相關傳承,即可完成入譜工作。
朋友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千萬不要讓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家譜文化在我們這裡中斷!
-作者-
大學本科學歷,工學學士學位,高級工程師,已屆退休。
工作兢兢業業,生活簡簡單單。嗜好山水怡情,偶爾歪詩兩行。生平抑惡揚善,誠交天下朋友。業餘時間致力於鍾氏家族文化研究與傳承,平江縣第十三輯《鍾氏族譜》主編,「平江鍾氏」微信公眾號(ID:pingjiang_zhong)版主,歡迎關注。
本公眾號文章,除註明者外,均為本人根據搜集資料整理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所有鍾氏資料,除本公眾號文章外,恕不提供電子稿件。
如果你急於得到你的家譜,點擊下方的「閱讀原文」,也許可以有一份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