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對應古代星宿布局的神秘「城堡」

2020-12-11 中國荷都網

紫禁城內群星璀璨的建築照片

世博徽

紫禁城是中國明清時期的皇宮。它擁有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紫禁城不僅代表了中國古代優秀的建築技藝和文化,也反映了古代人們對宇宙的科學認識。它的主要內容是古代天文學和佔星術。

中國古代天文學不是一門孤立而客觀的科學。它的概念和發展一直與複雜的古代文化相結合。為了了解恆星和研究天體,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將星空人為地劃分為幾個區域,在我國稱為星官,在西方稱為星座。紫禁城的名稱和布局與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佔星術密切相關。

「紫禁城」與北極星關係密切。紫禁城在建造之初被稱為「皇城」,直到明朝萬曆年間才被正式稱為「紫禁城」。那麼,為什麼明清皇帝的住宅被稱為「紫禁城」?這主要是由於我國古代的佔星術。三國魏··易寫《廣雅·釋天》:「天宮被稱為紫宮。」根據對天空的長期觀察,我國古代天文學家認為紫色的微小恆星(北極星)位於天空的中央,有一個永恆的位置。它是天帝的居所,被稱為「紫宮」。

北極星位於地球地軸的北端。由於地球的旋轉,北極星位於天球的旋轉軸上,所以它相對靜止不動。古代帝王注重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都把自己比作「皇帝」。既然"天帝"住在天上的"紫宮",他們在地球上的住所也應該被稱為"紫禁城"。

紫禁城建築的總體布局與天宮的「三牆二十八宿」密切相關。戰國以來,我國關於星官的認識著作頗多,唐代天文詩集《《步天歌》》中出現了「三元二十八夜」的說法。《步天歌》主要由宮城的20個八宿組成,介紹了31區283個星官和1645個恆星宿的位置。其中,"三牆",即紫微園、太尉園和天師園,是古代天文館官員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袁」是一堵牆的意思。每個星區都有東、西兩個家族的星星,形成一堵牆。因此,它被稱為「袁」。紫微園是指位於北天極中心的一個天域。東部和西部地區主要由15顆恆星組成,相當於當今國際上常用的大熊座、小熊座和天龍星座(300532,古巴)。因為它位於北方天空的中心和三元的中心,所以也被稱為中公或自貢。

紫微園是天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相應地,紫禁城的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區域採用了類似的布局,包括幹青、交泰和坤寧三個宮殿,加上東西兩側的六個宮殿,總共15個建築。臺灣位於北鬥七星的南面,相當於今天國際星座的一部分,如處女座、後人馬座和獅子座。太尉院是天宮所在地,也是天地的行政所在地。

相應地,紫禁城前朝的建築布局與太尉院天宮的建築布局相似。太尉院中央是三星廳,而紫禁城前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個廳。臺灣威遠崛起了三批明星官員,三層平臺上還矗立著三座與紫禁城前朝相對應的大殿。

「二十八個星座」是黃道附近28組恆星的通稱。我國古人根據太陽、月亮和星星的軌道和位置,將黃道附近的星星分為28組,通常稱為"二十八星座"。古人對星星的觀察與今天不同。他們不僅簡單地記住了一顆星星,而且更加注意觀察由一些星星組成的圖像

其中,南端的午門看起來像一隻展翅飛翔的孔雀。位於城北的神武門最初被稱為「玄武門」,但在避開康熙的名字「葉璇」後,改為「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的名字雖然沒有反映東方黑龍的位置和西方白虎的含義,但建築布局是獨特的。如果東方是太陽升起的方向,王子的住所就安排在東華門地區,這意味著「太陽從東方升起」;西邊是日落方向,太后的住所安排在西華門地區,暗示著「生命是完整的」

紫禁城中軸線上的幾座宮殿:午門鹽池樓四角的覺亭、中和、交泰、秦安殿的屋頂都是環繞的珠寶屋頂,寶頂之間的連線呈北鬥七星形狀。其中,四大絕頂之寶被連接成一個勺鬥。其他宮殿的連接線形成勺柄。紫禁城中軸線上北鬥七星的布局意味著古代皇帝被賦予了天權。掌握北鬥七星就像掌握天地。

作為一座前皇宮,紫禁城命名和布局中的天象可以反映出古代帝王將政治統治與自然法則相結合,賦予統治權力以崇高的意義。然而,這並不妨礙中國古代天文學和佔星術對科學進步做出重要貢獻。它是古代中國人對宇宙和自然變化規律的主觀認識,體現了中國古代工匠的傑出智慧和傑出的建築規劃能力。

(作者是故宮博物院的研究館員)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的「城堡」!布局與28星宿對應,被稱為「星象第一村」!
    中國古代的「城堡」!布局與28星宿對應,被稱為「星象第一村」!當然也有我們不甚熟知的,比如中國傳統的二十八星宿。在古代,星宿還代表一些人,比如文曲星就代表著知識淵博,才華橫溢的文人,在古代的民間,更有向星宿天神祈福的確定的時間,到這個時候,中國的民間便會舉行儀式,叫做接星。
  • 北京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  故宮始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始建。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牆,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那麼故宮為何又被稱為紫禁城呢?紫禁城取紫微星居於天地中心之意,表示這裡是世界的中心,「紫」是指居於中天的紫微星,古代是天地的象徵,另外皇宮戒備森嚴,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城。
  • 故宮為何以前叫「紫禁城」, 名稱大有來頭!
    但故宮的舊稱紫禁城,名稱從何而來,實在大有來頭。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修建紫禁城,到永樂十八年建成(1420年)。歷經明、清兩代24個皇帝在此執政。紫禁城為皇家宮殿,建築規模宏大,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為什麼稱皇家宮殿為「紫禁城」而不是「黃禁城」呢?
  • 紫禁城角樓中的數字代表什麼?28星宿、36天罡、72地煞都有體現?
    北京故宮四象二十八星宿。中國古代天文學者將天空一圈的星分成了二十八個星區,用以觀測月亮的運行和劃造季節,稱為二十八星宿。在春分日黃昏時觀天,把二十八星宿按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分為四大星宮,並將四個星宮的星象構想成為四種動物,即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龜蛇),四方各七宿,稱為四象。
  • 英文十二月和十二地支、二十八星宿的對應關係(中)
    本文承接上文《英文十二月和十二地支、二十八星宿之間的對應關係(上)》,即英文只是象形文字的拼音,先有象形文字,後有英文拼音,每一個英文單詞,都有對應的象形文字。二十八星宿中,有一個星宿叫做參宿,其7顆主星合在一起,頗像兩個人在握手,故名「聚」。
  • 紫禁城的布局智慧——背山面水、取正向心
    紫禁城的布局智慧——背山面水、取正向心 原標題:   紫禁城的布局體現著設計者的諸多智慧。「背山面水」的巧思是其中一個明顯特徵。紫禁城的北面為景山,南面為內金水河。
  • 英文十二月和十二地支、二十八星宿之間的對應關係(上)
    本號前面文章已經列舉了數字、星期等英文單詞所對應的象形文字,今天就再來探討下英文中各個月份所對應的象形文字。吉,古代最初建築領域的一個環節——上房立柱,今天俗稱』上梁「,上面的」士「象形柱子、梁、地面,下面的"口」象形基坑。
  • 秦始皇星臺群秘密:研究稱與天空星宿有對應關係
    這些眾多不知用處的土臺子是不是和天上的星宿有關?  -研究發現星象臺與天空的星宿存在對應關係,總體輪廓為女媧補天形狀  從2000年以來,在千山萬壑之間,賀青海像一個苦行僧,時常打著綁腿,背著行囊獨自一人或者和他的考察隊伍出沒在荒山野嶺之上,到現在為止,走了陝北黃土高原的多少溝溝嶺嶺,他自己也記不清。
  • 紅牆黃瓦的故宮,偏偏叫做紫禁城,3種說法更顯在古人智慧
    有24位皇帝在此執政過,舊時叫做紫禁城,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黃色才是皇室的象徵,可為什麼偏偏叫做紫禁城呢?紫禁城,紅牆黃瓦,氣勢輝煌。紫禁城就是由天宮一紫宮而來的。第二種說法,就是紫氣東來的說法了。紫氣東來是老子出關時的一大勝境,在道家,紫意味著吉祥的意思。傳說老子在過函谷關時,有紫氣從東方飄來,接著老子就騎著青牛而來。歷代帝王對道家這種意味都很接受。所以,皇宮就是由此而來。
  • 二十八星宿的來歷是什麼?說說東方青龍的七個星宿
    每個方位包含7個大星官,合在一起就是熟悉的「二十八星宿」。三垣文化以「天象應人事」為主;而二十八星宿,多是與星辰運行有關,並以此制定四時曆法。《書》曰「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三垣四象位置示意圖其實所謂的「星宿」,指的是「土星每年宿住的地方(土星稱為鎮星,即坐鎮某個位置,見之前關於五星的介紹)」。說得明白一點,二十八星宿代表的是位置。
  • 故宮是哪個朝代建的,故宮為什麼叫紫禁城
    中國現在保存最好、佔地面積最大以及居住過皇帝最多的皇家宮殿應該就是位處於北京的故宮了,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皇朝的皇家宮殿,在舊時被稱為紫禁城,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也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之作。那故宮為什麼在以前被稱為紫禁城呢?這是因為故宮的一草一木都是具有某種象徵意義的,它體現了古代中國的文化精華。而「紫禁城」這個名字就與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很大的關係。古代中國人祟尚天人感應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就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而建的。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了三垣,周圍環繞著二十八星宿,其中紫垣(也就是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
  • 紫禁城的由來:故宮為什麼俗稱叫做「紫禁城」?
    故宮是中國明清時代的皇家宮殿,在那時候被稱之為紫禁城,故宮是後來才叫的。這座城是中國古代宮廷的建築精華,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的佔地面積就達到了15萬平方米,整座城裡面大大小小的宮殿有七十多座,毫不誇張的說光房屋就上千間。
  • 北京「最神秘」的5A景區,600年久經風雨,如今無人敢在裡面過夜
    【北京城首屈一指的「地標」景點】這個5A景區,可以說是北京城裡「最神秘」的「城中城」,自從城裡的人搬出去之後,就很少有人敢在這裡過夜。就連看守城門的工作人員都只敢睡在門口,不敢夜裡「進城」。它位列「世界五大宮殿」之最,今年整整600歲了。
  • 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紫禁城裡那些鮮為人知的景點
    故宮又稱紫禁城。[11]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於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徵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後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
  • 紫禁城之謎,名字由來
    紫禁城,這個名字中就透著雍容大氣、壁壘森嚴的非凡氣度,聽來便是一個與黎民百姓相去甚遠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明清時期皇家王朝的統治中心、是中央政府的決策重地。它被稱為城中之城,創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裡面曾經居住過24位皇帝。
  • 解密紫禁城名字來歷 現在為什麼叫做故宮
    但是故宮這個名字,並不是它原來的稱謂,明清時被稱作紫禁城。許多人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那什麼時候又改名叫了故宮呢?關於紫禁城名字的由來一直存在著好幾種說法,比較靠譜的有兩種:一種說法認為紫禁城的來歷與天上的星星有關。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星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
  • 超準的古代28星宿關係—淺談安壞
    中國古代 有28個星宿,組成6種關係。分別為 同命,我業胎, 榮親,安壞,危成,友衰。 每個人能和另外一個人產生這樣的關係。   如何知道你和對方的關係?   你去搜索星秀關係查詢,便能知道。 只需要雙方生日(注意農曆陰曆別輸入錯誤了)。
  • 山西的一座城堡,被稱為「小紫禁城」,建築風格深受歡迎
    除了這些著名景點,山西還有竇莊古堡,距離市區53公裡,它不僅為遊客詮釋了建築之美,還被稱為「小紫禁城」。為什麼這麼說?這句話主要來源於竇莊城堡的建築風格。竇莊古堡的建築結構酷似紫禁城,這才被遊客稱為「小紫禁城」。竇莊古堡的建築美主要體現在堡內明清建築和寺廟上。
  • 「辰宿列張」,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揭開古代觀星術的內幕!
    辰,星辰;宿,星宿,一個星宿就是天空中某幾個有關聯的星星組合起來的一個整體。列張,遍布整個天空。整個句子合起來就是,在夜晚,各種星宿遍布了整個天空。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的人們就對夜空中的星星進行了仔細的觀察。
  • 在沒有監控設備的古代,紫禁城是如何做好安保系統的?
    圖片:紫禁城劇照一、紫禁城的昨天現在我們都是用故宮來代稱紫禁城,在明朝永樂年間,朱棣就開始著手建造這座輝煌的寶殿,古時候在沒有測量儀等先進設備的情況下,能夠將紫禁城精準的建造在北京城的中心軸上,這一點就十分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