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餅茶種類繁多,多以蒸青茶餅出現,但依然存在黑茶茶餅的記載

2020-12-22 樂繪小畫室

唐時餅茶種類繁多,多以蒸青茶餅出現,但依然存在黑茶茶餅的記載

陸羽《茶經·三之造》指出「出膏者光,含膏者皺」,茶膏在製作過程中茶汁溢出形成「膏化」現象,「出膏者光」,茶汁溢出,油脂浸染,茶麵光滑;「含膏者皺」,油脂未溢出,未現膏化現象,茶麵皺褶,面相不佳。由此可見,茶葉的形態多以膏化餅狀存在。

在茶葉的加工過程中,《茶經·三之造》講到「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能碾壓的茶葉自然不是片狀,從唐代制茶過程中所描述的「搗之」、「拍之」、「穿之」可知,唐時茶葉應不是整片的茶葉,而是可以用來「搗」、「拍」和「穿」的整形茶餅。正倉院的文書中記載,唐時茶品,有一款重約200餘克,十幾個巴掌大的薄餅,用繩從餅心串聯未成的一串,這和《茶經·三之造》中描述的「穿之」不謀而合,可見這種可以穿連成串的小型茶餅,應是唐時茶葉形態之一。

《新唐書·陸贊傳》載:「壽州刺史張錳有重名,贊往見,語三日,奇之。請為忘年交。即行,取錢百萬,曰:『請為母夫人一日費』。贊不納,止受茶一串,曰:『敢不承公之賜」。陸贊唐代政治家、文化學。陸贊任鳳翔鄭縣尉時,回江南探親,路過壽州,壽州刺史張錳臨行前預贈百萬錢給他,陸贄不受,僅取茶葉一串。一「串」茶,和陸羽《茶經》中茶葉加工工藝的「穿之」相呼應,再次證明,唐時茶葉多為餅狀,且可成串流通。

唐時餅茶種類繁多,多以蒸青茶餅出現,但依然存在黑茶茶餅的記載。「渠江薄片」是湖南安化一代的歷史茗茶,同時也是有跡可循的唐時獨特的黑茶茶餅。在史料記載中,該茶「源於秦漢、興於唐、盛於宋、殆於元」。據稱,因由漢代名臣張良所造,又有「張良薄片」之稱。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辛追」漢墓中,出土了一箱竹篾包裝的黑米粒的、外觀形狀不易的小顆粒茶餅,其大小如當今市場上流行的迷你沱。

後經多方考證,證明其為湖南安化「渠江薄片」的原型這些小顆粒的茶餅埋藏在地下2300年而不化,從工藝上來講,應不屬於綠茶類,且外形釉黑,和長期存放的黑茶相似;且漢末三國時期,吳、蜀屯兵益陽,關於曾用一包包以竹篾包裹的茶葉為將士解除病疾,竹篾是安化一帶黑茶的獨特包裝,竹篾包裝不僅增加茶葉香味,還可殺菌防腐,作為陪葬品包裝物功能顯著。據湖南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安化渠江鎮神吉山張家衝有一個大型古木基地,其間存有水車坊、古學堂、茶祖廟、制茶坊、茶祖塔、古茶亭等遺址,並發掘部分古代石制制茶工具。唐時,地方官員將安化曲江薄片獻於朝堂,龍心大悅,隨定為貢品。地方官員為了討好皇上,同時也為了區分森嚴等級,將其薄片定製為三品,「上品金幣、中品銀幣、下品銅幣」,分別貢予皇室、官卿、文人等品飲。後經多方專家考證結果也證實,該批馬王堆所出茶葉確出自湖南安化,應屬黑茶類形。

陸羽《茶經》將「末茶」和「粗茶」、「散茶」、「餅茶」並列。然而從現在的茶葉形態來分,末茶並不是單純的茶葉形態,而是茶葉經加工後的成品茶,所形成的茶品形態。可以說,末茶,就是碾碎後的蒸青綠茶粉末。從陸羽《茶經》的《四之器》中所列茶具「碾」、「羅」等器皿的闡述,以及《六之飲》中所列「末茶」,可知唐時卻有「末茶」。

《六之飲》指出「乃祈,乃熬,乃場,乃春,貯於瓶擊之中,以湯沃焉,謂之茶」。「祈」,引申義為「刀」;「場」,引申義「用火烘烤」;「春」,將茶葉放在石臼或乳缽中搗成末;「瓶擊」,唐時常用倉儲器皿。意思是說,唐時的粗茶,使用前要先擊碎;散茶使用時,先幹煎;末茶使用時,先炙焙;餅茶使用時,先搞碎。然後再將所使用的茶,置於瓶擊中倉儲,使用時,用沸水調和。也有說法是,唐時的茶,在使用時,要先用刀取用,然後用火煎烤,再然後用臼搗成末,最後盛於器皿。使用時,用熱湯澆灌,即成「茶」,可以品飲。無論哪一種言路,都說明,唐時飲茶,使用前,茶,基本是碎末或顆粒狀,茶葉原形都己破壞。

蘇鑽所著《十六湯品》約成書於唐末五代,是古代點茶道的代表之作。書中,將陸羽《茶經》的煮茶法細分十六種,其煮茶時所用茶品,即為茶末。其茶末,由直接用餅茶製作所成,也有這裡所說的,「乃祈,乃熬,乃場,乃春,貯於瓶擊之中」的末茶。茶,經烤制後碾磨成粉,然後用紙袋包裝、儲藏,如此,茶的風味香氣才不易散失。使用時,碾磨成粉,再經「羅」、「合」,使其粗細均勻。使用時,用沸水勾兌,即可品飲。從形態上來講,末茶,是現今的「抹茶」的源頭,唐時「末茶」的顆粒粗細要大於今天的「抹茶」。

相關焦點

  • 由一到多的制茶簡史
    自唐至宋,貢茶興起,成立了貢茶院,即制茶廠,組織官員研究制茶技術,從而促使茶葉生產不斷改革。 唐代蒸青作餅已經逐漸完善,陸羽《茶經.之造》記述:「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即此時完整的蒸青茶餅製作工序為:蒸茶、解塊、搗茶、裝模、拍壓、出模、列茶晾乾、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 黑茶的英文名居然是這個?細說黑茶少鬧烏龍!
    於是,只剩下Dark tea給黑茶了。黑茶的英文得名也是與其外形有關。黑茶經殺青、揉捻、渥堆、乾燥等工序精製而成後,葉片多呈黑褐色,因此被稱為Dark tea。「黑茶」二字,最早見於明嘉靖三年(1524年)御史陳講奏疏:「以商茶低偽,徵悉黑茶。
  • 古代制茶技術的發展與製造茶的方法
    中唐以後,採葉作餅茶的制茶工藝得到逐步完善,進行系統總結記載的便是陸羽《茶經·三之造,將唐朝當時採葉蒸青制餅茶的工藝過程歸納為七道工序、即:「晴,採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自採至於封,七經目。」並根據餅茶外觀形態,依餅茶質量優次分為八等。
  • 有茶梗的黑茶,才是好黑茶!
    #喝黑茶的朋友常常會有一個疑問----這個黑茶怎麼這麼多茶梗?這一類茶葉,大多都採用級別較高,十分細嫩的鮮葉作為原料,基本上都不含茶梗。不同於其他種類茶葉,黑茶用料不追求細嫩、新鮮。黑茶用料較為粗老,除了個別品種(天尖茶一類),大體上黑茶的原料都是採用喬木種茶樹的粗老葉片製作。所以,「粗茶」這個詞用在黑茶身上是十分貼切的。
  • 為了圖方便,將白茶餅全部撬開存在罐子裡?請放過好茶吧!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茶葉,本應該是根根分明,脆弱乾燥的。但茶餅的出現,卻跌破了很多人的想像。麵粉能被揉成一團,做成大餅這並不奇怪,可茶葉,竟然也能做成一塊餅狀?當然。
  • 白茶知識,為什麼散茶會比茶餅貴?帶你了解散茶和茶餅的區別
    很多喜歡喝白茶的朋友,隨著慢慢的了解、品茶、接觸、購買、存放,從而對於白茶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那麼到最後總是會回歸到一個問題上來,那就是:到底是散茶好,還是茶餅好?而且老白茶中,散茶要比茶餅更貴,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黑茶,模糊又清晰的茶系,一篇文章講明白
    通過全社會幾年來的實踐研究之後發現,黑茶確實是性價比高的茶類,經濟實惠,皮實抗造,味濃耐泡,對現代都市病治療效果更好,儼然成了養生佳品,茶之主流,文化使者。黑茶最初興盛於四川省,源於唐宋時期的茶馬交易,唐朝的封氏聞見錄中有,「往年回鶻 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亦足怪焉」的記載。
  • 學會這5個步驟,輕鬆鑑別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
    中國是茶葉的發源地,有著最古老的茶樹和最悠久的歷史,中國的茶葉品種繁多,根據茶葉的製作工藝發酵程度不同,分為六大茶類,紅茶、綠茶、青茶、紅茶、白茶、黑茶。但是這六大茶類鑑別方法你了解嗎?綠茶鑑別方法1、外形:綠茶種類不同,外形差別大。眉茶條索勻均,整潔光滑;珠茶顆緊結,滾圓如珠,重實;烘青、毛峰茶條索緊結、白毫多。2、色澤:珍眉呈綠色且帶銀灰光澤;珠茶深綠而帶烏黑光澤;炒青碧綠青翠;烘青呈綠帶嫩黃色,瓜片翠綠。
  • 普洱茶茶餅經常存在的幾個問題,不知道你可就錯過好茶咯~
    普洱茶大家在選購的時候,都會發現很多的問題,很多人不了解真實的情況或者錯信別人的謠言,最後買到了不好的茶葉,或者是錯失了真正的好茶,那小編就找到大家最關心的普洱茶葉所存在的幾個問題,重點給大家解釋一下,這樣大家以後再選購普洱茶葉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問題啦。
  • 位於龍井茶之鄉的中國茶葉博物館,遊杭州必不可少的打卡之地
    傳說神農發現了茶的藥用價值,西漢司馬相如在《凡將篇》中有茶入藥的記載,在秦、漢、東晉和南北朝的典籍中,都有關於茶的記載。中國人飲茶,最早為生煎煮飲,到三國時期,團茶餅開始出現。茶的飲用起源於古巴蜀地區,漸漸向長江中下遊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是茶文化的萌芽期,然後飲茶風俗逐漸向北推進。當時飲茶的主流是上層貴族、文人和士大夫,飲茶作為一種文化,已具獨特的魅力。
  • 喝了這麼多年,你真的懂茶嗎?茶的功用和種類都有哪些?
    在我國,茶的種類真可謂是燦若繁星,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和烏龍茶......不一而名,種類繁多,而它們的各自功效、適合人群也是各有不同。黃茶—健胃促消化能夠衝泡出黃葉黃湯的黃茶,也是一種輕微發酵的茶,只是中間多了個悶黃的工序,在悶黃中產生的消化酶等物質,賦予了黃茶顯著的護脾胃、促消化、殺菌消毒等作用。
  • 茶葉種類繁多,喝什麼茶對身體好,如何選擇
    所以在挑選茶上面還是要有的放矢,選擇性地去喝:天時:根據四季天氣變化選擇不同的茶四季不同當然要選擇喝不同的茶,茶種類這麼多,都去試試麼,何必只盯著單一品種呢。每種茶都有其自身最好的等級,都有自身的追隨者,都有獨特的魅力。去欣賞不同茶類很有樂趣。
  • 撬茶知識丨使用茶針撬茶餅、沱茶、磚茶的正確姿勢
    撬茶的工具有茶刀、茶錐和茶針。用茶針、茶刀、茶錐這三種工具撬茶,原理相同。今天南山梓就以茶針撬茶餅、茶沱、茶磚為例,給大家講講如何正確撬茶。一、撬餅茶撬餅茶有兩種方式。圖丨百花吟2017谷花《百花潭》第一種方式:將茶餅平放在取茶盤中,左手壓餅,右手握針,茶針從茶餅側面邊緣插入,橫向連續插幾針,邊插邊用力向上撬動,就能撬出小茶塊了。
  • 中國最早關於茶的記錄是在周朝
    如今,除了「晴江晚掉」與「春圃桃霞」之外,其餘六景依然存在。茶具的起源是什麼?中國最早關於茶的記錄是在周朝,當時並沒有茶具的記載。而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漢代王褒的《憧約》中,就有「烹茶盡具,醋已蓋藏」之說,這是我國最早提到「茶具」的史料。此後歷代文學作品及文獻多提到茶具、茶器、茗器。
  • 珍果香草茶的飲用習俗,其實在宋代已普遍存在
    珍果香草茶的飲用習俗,其實在宋代已普遍存在茶飲在宋代極盛,善於翻新出奇的宋人,不僅在茶葉的採摘製作上標新立異,而且在茶的飲用方式上亦是別出心裁。一方面,就在茶中添加佐料言,除唐已有的「雜以蘇椒之類」,如蘇椒、姜、鹽酪等物外,宋人還多有「芝麻」、「橄欖」、「茱英」「胡桃」、「奄摩」、「松實」(松子)、「靡蕪」(一種香草,葉子風乾可以做香料)、「水蘇」(一種藥用植物)、「甘菊」等,種類繁多。「拓羅銅碾棄不用,脂罵白玉須盆研」「峽人住多楚人少,土擋爭銅茱萸茶」等,可以為證。
  • 烏龍茶屬於什麼茶,烏龍茶和黑茶、普洱茶的區別
    烏龍茶是什麼茶烏龍茶是什麼茶?烏龍茶是一個茶類,所以不再屬於什麼茶。普洱茶是一個茶葉品種名稱,屬於黑茶類。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既有紅茶的濃鮮味,又有綠茶清香味,是介於不發酵茶和全發酵茶之間的一種。在六大茶類中,烏龍茶工藝最複雜費時,泡法最講究,所以烏龍茶也稱為工夫茶。烏龍茶的種類有哪些?
  • 只要是茶餅,不論白茶還是普洱茶、黑茶,放幾年就會變鬆軟好撬?
    雖說,它的工藝上面存在著瑕疵,整塊餅身的顏色略褐。但是從不少細節上,能夠佐證它的年份真實性。最直觀的一點,是看茶餅的邊緣。它的完整程度沒那麼高,有些地方自然地脫落,自然地缺損了。經他手上壓製出來的茶餅,狀態剛好是很適合的狀態。不松也不緊,撬茶的時候,輕輕將茶刀從側面伸入。簡單一撬,就能得出完美的茶餅薄片。《4》由此見,任何茶餅只要放幾年就會變鬆軟好撬的說法。
  • 婦女節請媽媽喝今春第一杯邛茶
    媽媽們首先參觀了黑茶的製作流程,從殺青、初揉、渥堆,到復揉、烘焙,而且還現場學習了如何壓制黑茶茶餅。「之前我只是喝過茶,沒有想到茶的製作還是蠻複雜的,不過第一嘗試我覺得也很好耍。」成都的曾媽媽說到。壓制完茶餅,媽媽們來到了戶外的茶園,此時的茶園是綠色的,茶樹慢慢抽出她的嫩芽,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此時的茶園是熱鬧的,茶農開始了為生計的忙碌,遊客們也紛紛過來踏青。
  • 普洱茶中的散茶和茶餅區別有哪些?從這幾個方面分析,你就明白了
    那麼今天我們就針對普洱茶來看看,普洱茶中的散茶和茶餅有什麼區別。而且散茶的作用效果也是比較多,散茶方便取用,可以很好的觀察葉底,它的茶條完整而少斷碎,能夠清楚地看到原料的品質,而且因為沒有再加工,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清香和鮮甜,它的鮮爽度也要高於茶餅,但是散茶在保存的過程中容易出現變質的情況。
  • 來讀勵志白茶故事,茶餅是如何製成的?
    到了夏天,茶友們又催小白上餅茶啦,休息這個東西真是來之不易呀。在稱餅的重量的時候,都是以360克為基準稱重的,這樣茶友們收到的茶餅都會比350克還要多一些的哦。爺爺是這樣講的:茶友們收到的茶餅重量如果少了可能會不開心,但是咱們多稱一些沒有關係。茶好,客人高興了才會有回頭客。嗯,感覺爺爺說的超級有道理,喝茶本來就是交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