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說透,8000萬殘障人士出遊為什麼這麼難?

2020-12-17 人民日報人民文旅

12月3日是「國際殘疾人日」。近年來,我國在保障殘疾人權利和建立無障礙社會方面取得很大進展,但殘障人士的出行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如何破除無障礙旅遊短板,讓殘障人士勇敢外出,關乎社會發展與文明程度,也是滿足他們美好生活需要的題中之義。

01

為什麼看重無障礙出遊?

就全世界而言,殘障人口的數量可不是個小數字。

早在2010年,由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完成的《世界殘疾報告》中指出「全球人口殘疾率估數已由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10%升高至如今的15%」,殘疾導致的障礙會造成殘疾人生活中出現各種困難,出行、教育問題、就業......殘障人士的生存情況需要世界各地的強烈關注。

據相關統計表明,我國殘疾人口總數已經超過8000萬,在國家總人口中的比例超過6%。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均有大量人群。在出行問題上,還有大量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兒童等需要關注。

(2010年末中國各類殘疾人總數 數據來自:鏑數聚)

殘障人士有著如此大的人口佔比,為什麼在我們日常出行中卻很少見到呢?

對我們來說很正常的出行,對殘障人士來說卻困難重重,除了自身身體因素之外,外界與心理因素也不容小覷。在我國正常出行範圍內,無障礙通道的普及力度很窄,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和中國殘聯2017年的百城調研數據顯示:我國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僅為40.6%,處於較低水準。其中,無障礙電梯和無障礙衛生間普及率均在20%以下,除普及率較低,還存在部分無障礙設施被佔用、維護不到位、設計存在問題等情況。

設施的不普及給殘障人士正常出行帶來了很大困難。路上一個不起眼的臺階、莫名被佔用的盲道、擠滿了人的無障礙電梯。這些事情都會導致很多殘障人士無法僅憑自己的力量完成一次出行。他們大多怕出行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也害怕看到大家異樣的眼光。就像一個死循環,社會的無障礙環境不好,殘障人士就不出來,他們不出來,也不會知道無障礙設施建設到什麼程度了,還有哪些需要改善的地方。當無障礙通道可以普及,殘障人士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出行無憂時,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殘障人士出門的心理門檻。

危險重重的盲道

國內殘疾人生存現狀

無障礙設施的不普及,不僅會影響殘障人士的出行,甚至會威脅到他們的人身安全。想必大家對去年的一則新聞還有印象,2019年7月,公益人士、無障礙推行者文軍在大理進行無障礙設施踩點時,一輛轎車堵住了原本的無障礙通道,繞路時因輪椅視覺較低,未發現前面的深坑,不幸跌落身亡。這個事件在網上引起了轟動,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對無障礙出行的關注。有網友表示「人為的障礙,最終殺了致力於無障礙設施的他」。

在網上一份專業機構對全國600餘位特殊旅行者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問題。這份調查覆蓋了全國31個省和直轄市,顏色深淺代表了從當地收來調查問卷的多少。顏色越深,代表從這個區域獲得的調查問卷就越多;反之則越少。

這份調查的結果顯示,在選擇一個旅遊目的地的時候,特殊旅行者考慮最多的兩個因素分別是抵達目的地的方式與目的地的無障礙設施,這兩個因素佔據了近一半的比例。在這兩項之後才是旅遊景點和當地特色。而在問卷「中國特殊旅行者遇到最多的5個問題」中,位居第一的就是「目的地沒有無障礙設施」,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刻不容緩。

02

無障礙出遊與城市文明

無障礙服務丈量著社會文明。

中國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是從一條坡道開始的。1985年,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北京市建築設計院聯合召開了一場「殘疾人與社會環境」研討會,提出要「為殘疾人創造便利的生活環境」。不久之後北京市政府對王府井商業街、東四等四條街道進行了第一次無障礙設施改造,將馬路路口與人行道相交的臺階改造成緩坡。隨後全國各地相繼開始無障礙設施建設。

現在在出行相關的無障礙設施建設中,覆蓋面積最廣、最完善的場所應該就是新建的高鐵站與飛機場,高鐵站、機場、列車上均有設置無障礙窗口、無障礙通道、電梯與衛生間,殘障人士在這類交通工具上行動基本沒有太大障礙。但相比之下其餘的場所設施要遜色很多。

中國消費者協會和中國殘聯2017年的百城調研數據顯示,我國無障礙設施整體普及率僅為40.6%,處於較低水準。其中,無障礙電梯和無障礙衛生間普及率均在20%以下,除普及率較低,還存在部分無障礙設施被佔用、維護不到位、設計存在問題等情況。設施的不普及給殘障人士正常出行帶來了很大困難。

車廂內無障礙衛生間

國內無障礙出遊的理念在2003年提出。長三角區域作為典型代表,提出構建無障礙旅遊區的設想,既包括廣義上的各城市消除區域壁壘,達到區域間旅遊經濟合作,也包括狹義的針對具有機能性障礙的弱勢群體提供專用設施、專用服務、專用產品,來滿足或提高其在旅遊活動中的便利性。

2004年,長三角區域將「推出講究人性化的旅遊服務產品,為弱勢群體提供旅遊便利」作為著手實現的重大舉措之一。該舉措著重發力啞語導遊、盲文導遊圖、殘疾人無障礙通道三個方向。江浙滬三地共同培育30名啞語導遊,為聾啞遊客服務;同時,景點現場有盲文觸摸板,以便盲人可以及時了解景區概況,另設計盲文導遊地圖。其次,江浙滬的所有景點、景區全面修建殘疾人坡道,方便殘疾遊客觀景,從而杜絕殘疾遊客因溝、坎攔阻而無法觀賞部分景點、景區的現象。

2012年上海十號線首發盲文地圖

圖片來源:東方早報

2006年,北京市對20家主要旅遊景區進行了無障礙設施建設,包括頤和園、天壇、香山、北京海洋館、雍和宮、陶然亭、石景山遊樂園等旅遊景區(點)。

古建築的改造也是個問題,在2008年,北京在長城、故宮安裝了升降平臺,進行了無障礙設施改造。在保護文物的前提下,八達嶺長城修建了一百八十米長的登城坡道,安裝了兩臺升降平臺,在故宮午門也安裝了輪椅升降平臺,在故宮三大殿安裝了爬樓梯平臺,改造了坡道,更好地滿足了殘疾人遊覽需求。

八達嶺關城東門外無障礙通道

2018年,全國首個《殘障人員旅遊服務規範》地方標準在浙江杭州啟動試點,杭州各大旅行社開始為殘障人員出行旅遊提供專門的產品與服務。在江蘇南京,南京博物院專門設置「博愛館」,為殘障人士提供包括手感觸摸、語音解讀、全自動導覽車等無障礙的參觀體驗服務。對於視障群體來說,雖然看不到博物館的內容,但是也能夠通過觸摸和聽覺來感知。

南京博物院博愛館殘障人士參觀遊覽

空間視覺識別系統中的無障礙導向體系也很重要,整個無障礙導向體系應做到簡單易懂,且儘量避免「老弱病殘孕」等刺激性語言,可以採用圖像、符號等方式替代。導向體系的基本作用是使人容易理解環境中的空間布局。在公共空間等大型綜合性建築中,清晰的無障礙導向體系與完備的設施反映出一個城市文明發展的高度。因此,導向圖示的設計必須簡單明了,方便各種人群辨別,比如為便於輪椅使用者準確並快速地捕捉到提示,設計者應站在輪椅使用者的角度來進行考量,確保導向提示設置的位置與高度的合理。

地鐵內的無障礙導向標識

03

國外無障礙旅遊環境探索

就無障礙旅遊來說,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聖安東尼奧市做得還不錯,它以其繁榮而又綠意盎然的河畔步行街聞名於世,這座城市經過20多年的努力,沿聖安東尼奧河的河畔修建了4公裡長的無障礙濱河旅遊觀光步道。在路的兩邊布滿了餐廳、咖啡館、劇院、博物館等建築。

聖安東尼奧河無障礙步道

河邊的大部分建築都坐落在低於城市街道層面的河谷地帶,從城裡街道看去,只能看到滿河谷的大樹,走到河邊,看到「隱藏」的店鋪,頗有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在這裡坐輪椅的遊客不僅可以沿河遊覽、進入河邊的這些設施,還可以直接下水遊玩。優質的無障礙服務與方便合理的設施讓該步行街獲得越來越多的好評,吸引著更多的遊客前往。

聖安東尼奧河無障礙步道

無獨有偶,美國新罕布夏州山區開通無障礙觀景步道也吸引了不少殘障人士的興趣,對行動只能依靠輪椅的殘疾人而言,爬山觀景大概是一種奢望。這條無障礙觀景步道可以很好的滿足這個需求。該步道位於新罕布夏州南部的克羅奇德山康復中心,總長約4公裡,雖為人工開闢,但貼近自然,路面用碎石與土鋪成,連接多座橋梁、木板道和觀景平臺。一路設施均為無障礙設計,讓無論是坐輪椅還是有行走困難的人都可以看風景、賞野花,偶爾還會與小動物不期而遇。

04

我國優質無障礙景區

首個全程無障礙山嶽型景區——湖南五指峰景區

今年10月,我國第一個全程無障礙山嶽型景區已完成改造。該景區坐落於湖南莽山,坐著輪椅到1500米以上的高山遊覽已成為現實。

莽山五指峰景區自2017年底開始建設改造景區,一期投入12億元,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體懸崖上,架設了總長8公裡的雲端懸空棧道,分上中下3條線路。同時,景區還建了單線3700米、高差1000米的拖掛式客運索道,鋪設3條懸空棧道無縫對接的垂直電梯和斜梯,設置無障礙通道,在景區公廁設置第三衛生間和殘疾人專用廁位。遊客步道設有輪椅專用道,還設置了邊坡擋板、無障礙休息站和觀景臺。便利的設施讓人讚不絕口,對殘障人士而言,「一覽眾山小」不再是夢想。

五指山景區無障礙設施

工作人員進行設施操作

無障礙遊玩樂園——上海迪士尼樂園

在無障礙遊玩上,上海迪士尼樂園做得也很好,在樂園入口的遊客服務中心,遊客可了解、預約到包括盲文指南、語音導覽和殘障人士通行服務卡等服務。

據了解,園內所有的景點都提供無障礙設施。迪士尼所有的劇院都為輪椅使用者安排了「專屬」座位席。在部分遊玩設施上也有著輪椅專屬通道。如「晶彩奇航」的部分遊船上特設了輪椅上下的設置,遊客可以順利上船遊玩。遊船的工作人員在進行入園培訓時需進行有關無障礙設施的課程培訓,包括如何幫助遊客使用這些設施,以及在遊客準備上岸時,該如何配合岸上工作人員。此外,園內最驚險刺激的「創極速光輪」在最後一排也將前排的「摩託車式」改成普通座位,使用輪椅的遊客也可以在此感受風馳電掣的「飆車」體驗。

劇院內的輪椅專用席

使用輪椅的遊客可以從輪椅上

轉移至創極速光輪的特殊座位

迪士尼對於視聽障礙的遊客,也有著配套的設施準備。一進入樂園園區,就可以看到遊客服務中心內景區的盲文版介紹,密密麻麻的盲文布滿了這本厚厚的介紹手冊。對此有需要的遊客可以在服務中心免費租用,該指南有簡體中文和英文兩個版本。園內設有多處觸覺指示牌,可供遊客「摸」著找到遊玩的路線。

入園處的盲文指南

度假區各主要通道均設有盲道,可將視障遊客引導至上海迪士尼樂園主入口或觸覺指示圖所在位置。

度假區內盲道

對於聽力障礙的遊客來說,樂園內《冰雪奇緣:歡唱盛會》及《人猿泰山——叢林的呼喚》演出為有需要的遊客免費提供中文手語翻譯,該服務需提前7天預約,但無需額外支付費用。迪士尼樂園在園內無障礙設施的建設上受到廣泛讚譽,可以認為是目前國內樂園無障礙遊玩的典範。

樂園內的手語翻譯

對於無障礙出遊,我們能做的還很多。近年來我國從法律到公共建設方面都在全面發力,《2018年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共出臺了475個無障礙環境建設與管理法規、政府令和規範性文件,1702個地市縣系統開展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無障礙出遊正在得到進一步的重視。

除此之外,在景區針對無障礙設施所做的投入上,政府是否可給予適當補貼鼓勵?企業可否起到承擔社會責任的模範作用,在景區、交通設施之外多開發些體驗型產品?例如字節跳動公司在2018年推出「盲人版今日頭條」,可幫助盲人朋友在出行前獲得更多信息;百度、阿里公司均推出了適合殘障人士使用的地圖產品;專做室內把手的公司ROTH Gmb為行動不便的人士研發了一款移動式無障礙把手,小巧易攜帶,可在出行、入廁問題上減少風險;國內多個品牌生產的智能樓梯升降椅可在多個景區的樓梯上進行復用,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景區的建設成本......

殘障人士有正常參與社會生活的權利,近幾年全世界都在為推動無障礙出遊而努力。

一座城市的文明體現在各方各面,一座城市裡無障礙設施覆蓋面是否足夠?無障礙景區是否得到了普及?是否將目前看起來是「少數人」的便利當成城市「必需品」來建設?殘障人士生活的各方各面是否均有保障?全面的建設任重而道遠,這是人文關懷的表現,也是城市文明建設的道路上必經的一步。

參考文獻:

1. 區域旅遊公共信息服務提供機制分析——以長三角為例;豆丁網

2. 20家景區實現旅遊無障礙;北京日報

3. 人民網丨湖南莽山建成全國首個全程無障礙山嶽型景區 ;瀟湘晨報

4. 有障礙的「無障礙」之路:讓殘障人士正常參與生活的理念;新京報

5. 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體現分析;建築工程技術與設計

相關焦點

  • 重慶成熱點「無障礙旅遊基地」,殘障人士、老人、兒童出遊更方便了
    《中國有近一億殘疾人,為什麼在大街上卻看不見?》的文章,經常在朋友圈刷屏。6月25日,記者從攜程網獲悉,中國第一個「無障礙旅遊計劃」由在線旅遊平臺攜程推出。這個計劃的目標是「讓旅遊無障礙」:旨在幫助障礙人群圓他們的旅遊夢。特別是讓行動不便、年邁高齡的老年人,看看祖國壯麗河山。
  • 殘障人士來這裡如廁無障礙
    張先生說。隨後,記者來到工農兵路中段的移動公廁,見到了照片中的公廁管理員李寶榮。得知網友都為自己幫助殘疾人如廁而點讚時,李寶榮說:「我做了應該做的事,如果別人遇到的話,也會幫忙的。而且我們開展了為殘障人士提供『一對一』幫助的服務,殘疾人來如廁時,我們都會為他們提供幫助。」
  • 殘障日|「我的孩子四肢健全,為什麼要理解殘障者?」
    然而將近一百年後的今天,對絕大多數生活在中國的殘障人士而言,凱勒當初表達的渴望,仍然是他們的奢望。在課堂上,老師問孩子,你們有在公共場合看到過殘障人士嗎?緊接著的問題便是,為何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殘障人士會如此之少。
  • 南京喜憨兒洗車中心實現自負盈虧 殘障人士就業終見曙光
    社會偏見普遍存在 殘障人士難就業在中國有國內心智障礙者大約有1200萬-2000萬心智障礙者,其中只有不到5%的人能找到工作。大部分人被圈養在家裡,沒有機會理解外界,也沒有機會被外界理解。「殘障人士也是寶貴的人力資源」,這一觀點引發了很多人共鳴。
  • 走進五華縣,一起為殘障人士打造美麗新世界!
    2019年6月19號五華縣政府與中殘友集團正式開展合作計劃並落地執行,此時此刻大家心裡都只有一個目標:全方面解決殘障人士就業難,創業難,生活難等現實問題,助力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五華縣殘聯陳理事長帶領中殘友團隊參觀五華康復中心基礎設施,精細的布局和規劃,溫馨的康復醫療環境,讓中殘友團隊嘆為觀止。
  • 上海網紅咖啡店用熊爪出餐,店內員工全是殘障人士
    店員通過熊爪將做好的咖啡從「山洞」遞給消費者,實行無接觸消費的模式,而洞口這一萌萌的毛絨熊爪更是成為亮點,吸引了眾多顧客來打卡消費。然而這家咖啡館的特殊之處不止在這一創意上,人們可能不知道,熊爪牆後的工作人員大都是殘障人士,這家咖啡館有著濃濃的公益色彩。
  • 大馬華裔社工身殘志堅 創建服務中心幫助殘障人士
    「ESDA」是希臘文,意思是憐憫,中心幫助的對象非常廣泛,包括痙孿患者、殘障及智障者、貧困人士、或有健康問題的老人及婦女等,可謂來者不拒。周志強說,中心除了提供免費醫療與物理治療,他有時也會輔導邊緣青少年,或勸導吸毒者回頭是岸。
  • 殘障人士「不勵志」的故事,你願意聽嗎?
    有一次,老闆說了一句『受不了了』,亦然就對其他同事說『楊阿姨瘦不了了,太胖了怎麼辦』。」   2019年6月5日,在上海黃浦小劇場裡,一場脫口秀正在進行。來自廣州的鄭欣怡站在臺上,「吐槽」自己的同事亦然時引得臺下一陣笑聲。而她口中這個「腦迴路清奇」的同事,實際上是一位自閉症人士。她所參加的這場名為「殘障有人曰之不勵志脫口故事匯」是一場專門以「殘障」為主題的演出。
  • 打開殘障人士藝術體驗之門
    在演出結束後,還設有「手說再見」的環節,由劇目主演邀請有聽力障礙的嘉賓上臺,用手語與觀眾互動,與大家交流戲劇的藝術魅力。「『無聲戲劇公益活動』面向社會中的聽力障礙人士,邀請他們和家人一起走進劇場,通過手語翻譯等方法,讓聽力障礙人士也能享受現場觀劇的體驗,滿足他們對觀看演出的需求,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大麥網負責人常揚介紹。
  • 殘障人士批安妮海瑟薇「女巫」有誤導性 暗示肢體殘障人士是可怕的...
    因為片中的女巫被塑造成只有3個手指,沒有腳指頭的怪模樣,引來不少殘障人士抗議。他們覺得這會讓孩子們誤以為:肢體殘障人士會讓人害怕的。對此,華納兄弟發表聲明表示道歉。《女巫》改編自《查理與巧克力工廠》作者羅爾德·達爾的同名小說,1990年曾經拍攝過安傑麗卡·休斯頓主演的版本。
  • 《沉默的孩子》:殘障兒童真正需要的照顧,是恰到好處的尊重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作為一個正常人,你能真心理解殘障兒童的處境嗎?如果你不曾體會過他們的生活,《沉默的孩子》這部短片可以告訴你。短片的主人公是一位四歲女孩莉比,她是一個聾童,而和她一起生活的家人都非常健康。儘管物質條件充足,可父母不懂得照顧莉比,交流障礙很大,莉比脾氣因此變得很不好。
  • 志願者走進公益咖啡館 與殘障人士一起工作,體會他們的不容易
    當體驗時間結束後,「益善夥伴」十分不舍,要與大家合影留念□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張華熾通訊員 陳仲寶「我們的項目,就是為殘障人士提供一個輔助性就業崗位。」9月24日,在我市第二屆「樂業五邑」創業創新大賽的決賽賽場上,益杯咖啡殘障人士公益咖啡館項目從30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了第三名的佳績。這個項目由蓬江區慈善會、蓬江區殘疾人聯合會支持啟動,旨在通過公益咖啡館,為殘障人士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及輔助性崗位支持。這家咖啡館現已為11名殘障人士提供工作技能培訓,並為培訓通過的殘障人士提供輔助性就業崗位支持。
  • 讓殘障人士出行無礙——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無障礙設施見聞
    01精細源於設身處地的關懷無障礙衛生間手盆前的抓杆最高處要高出手盆邊緣1釐米,殘障人士在使用時才能把上身靠在抓杆上又不會弄溼衣襟;緊急呼叫面板距地18-30釐米,低於慣常情況,殘障人士一旦滑倒躺著也能報警;綜合問詢處和值機處的低位櫃檯設置40到45釐米的容膝空間,讓坐輪椅的殘障人士更舒適地辦理業務;距樓梯起點及終點30釐米處設置提示盲道
  • 肢殘牙醫辦竹器廠 成殘障人士就業樂園
    肢殘牙醫辦竹器廠 成殘障人士就業樂園 2015-05-08 19:54: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當殘障人士想玩電子遊戲,他該做什麼?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文/等待魚魚來源:遊戲篝火營地(ID:gamebonfire)疫情導致的長假讓很多人覺得無聊。受到啟發,Barlet 與好友一起成立了 ablegamers 基金會,致力於向殘障玩家提供免費定製的遊戲外設 —— 即根據每個殘障玩家的身體情況製作外設。2018 年,基金會更與微軟等公司、機構合作,在 5 月 16 日全球無障礙宣傳日那天,推出了一款 Xbox 自適應手柄,為殘障人士帶來了福音。
  • 60座無障礙流動廁所為殘障人士專用
    60座無障礙流動廁所  為殘障人士專用  健全人請別佔用  記者 史潔    銀色外觀,簡潔大氣。雙面護欄的坡道直接通到門口,裡面是不鏽鋼坐便器、洗漱盆,還有開關門按鈕、報警按鈕等,所有設計都符合殘障人士的使用習慣。
  • 一方或雙方是殘障人士,能結婚嗎?
    婚姻家庭篇1.一方或雙方是殘障人士答:殘障人士也有結婚的權利,根據現行《婚姻法》的規定,不能結婚或婚姻無效的情形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未到(五)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六)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後尚未治癒的;故「殘障
  • 殘障人士應不應該住校園集體宿舍
    可是,殘障人士參加普通高考畢竟還是少數,目前高校的無障礙設施還尚未完善,也不能說社會教育方面對殘障人士是完全公平的。 社會的每一次進步,每一次對「習以為常」的改變,不僅需要日積月累的努力,也需要一個契機。殘障學生上大學的事情,就成為這樣一個契機,隨著殘障人士參加高考的人數越來越多,一個校園如何對待特殊群體,也從一定角度上反映了整個校園甚至是社會的良心。
  • 手天使:我們免費幫殘障人士「打手槍」
    黃智堅坦言,以他自己為例,殘障人的性需求和普通的身體健康的人性需求是絲毫沒有差別的。作為有雙手的殘疾人來說,基本的性需求還能夠得到滿足,而對於那些身體不能靠自身移動或者雙手沒有實際能力的重障人群來說,性方面的滿足就仿佛是在大風中點燃一束小火苗,實際操作是難上加難。
  • 廣州:麵包小店烘焙出的殘障人士就業夢
    安哲一邊說,一邊對端來食物和飲料的店員婷婷(化名)點頭微笑。「她很友好。」安哲沒覺得婷婷與其他店員有什麼不同。其實,患有心智障礙的婷婷,是麥子烘焙的特殊員工之一。這家店於2013年開業,由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創辦,提供8個工作崗位給殘障人士,佔所有崗位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