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談寫作 | 梁實秋:作文的三個階段

2020-12-11 騰訊網

如何讀書、寫作,以及評判一篇文章的優缺,大家見地各異,主張不一。鑑於此,中國作家網特推出「名家談寫作」系列文章,讓古今中外的名家與您「面對面」傾授他們的寫作經驗,或許某一句話便能讓茫茫書海中的您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敬請期待。

——編者

梁實秋

作文的三個階段

我們初學為文,一看題目,便覺一片空虛,搔首踟躕,不知如何落筆。無論是以「人生於世……」來開始,或以「時代的巨輪……」來開始,都感覺得文思枯澀難以為繼,即或搜索枯腸,敷衍成篇,自己也覺得內容貧乏索然寡味。胡適之先生告訴過我們:「有什麼話,說什麼話;話怎麼說,就怎麼說。」我們心中不免暗忖:本來無話可說,要我說些什麼?有人認為這是腹笥太儉之過,療治之方是多讀書。「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固然可以充實學問增廣見聞,主要的還是有賴於思想的啟發,否則縱然腹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過是餖飣之學,不見得就能作到「文如春華,思若湧泉」的地步。想像不充,聯想不快,分析不精,辭藻不富,這是造成文思不暢的主要原因。

渡過枯澀的階段,便又是一種境界。提起筆來,有個我在,「縱橫自有凌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對於什麼都有意見,而且觸類旁通,波瀾壯闊,有時一事未竟而枝節橫生,有時逸出題外而莫知所屆,有時旁徵博引而輕重倒置,有時作翻案文章,有時竟至「罵題」,洋洋灑灑,拉拉雜雜,往好聽裡說是班固所謂的「下筆不能自休」。也許有人喜歡這種「長江大河一瀉千裡」式的文章,覺得裡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氣魄。不過就作文的藝術而論,似乎尚大有改進的餘地。

作文知道割愛,才是進入第三個階段的徵象。須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視。不成熟的思想,不穩妥的意見,不切題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寫,不恰當的詞字,統統要大刀闊斧的加以削刪。芟除枝蔓之後,才能顯著整潔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態,簡單而有力量。所謂「絢爛之極趨於平淡」,就是這種境界。

文章的好壞,與長短無關。文章要講究氣勢的寬闊、意思的深入,長短並無關係。長短要求其適度,性質需要長篇大論者不宜過於簡略;性質需要簡單明了者不宜過於累贅,如是而已。所以文章之過長過短,不以字數計,應以其內容之需要為準。常聽見人說,近代人的生活忙碌,時間特別寶貴,對於文學作品都喜歡短篇小說、獨幕劇之類,也許有人是這樣的。不過我們都知道,長篇小說還是有更多的人看的;多幕劇也有更多的觀眾。人很少忙得不能欣賞長篇作品,倒是冗長無謂的文字,哪怕只是一兩頁,懨懨無生氣,也令人難以卒讀。

文章的好壞與寫作的快慢無關。頃刻之間成數千言,未必斐然可誦,吟得一個字拈斷數根須,亦未必字字珠璣。我們欣賞的是成品,不是過程。袁虎倚馬草露布,「手不輟筆,俄得七紙」,固然資為美談,究非常人軌範。文不加點的人,也許是早有腹稿。我們為文還是應該刻意求工,千錘百鍊,雖不必「擲地作金石聲」,總要盡力洗除一切膚泛猥雜的毛病。

文章的好壞與年齡無關。姜愈老愈辣,但「辣手作文章」的人並不一定即是耆耇。頭腦的成熟,藝術的造詣,與年齡時常不成正比。不過就一個人的發展過程而言,總要經過上面所說的三個階段。

選自梁實秋《雅舍雜文》

本期編輯:劉雅

相關焦點

  • 名家談寫作|王鼎鈞:記敘的技巧——直敘
    更多精彩:名家談寫作 | 鬱達夫:五六年來創作生活的回顧名家談寫作 | 梁實秋:作文的三個階段名家談寫作 | 謝有順:寫作和自我的關係是一切寫作的出發點名家談寫作 | 林語堂:寫作的藝術名家談寫作 | 葉聖陶:好文章要具備「誠實」與「精密」名家談寫作 | 劉恪:小說是個人靈魂絕不妥協的結果名家談寫作 | 孫犁談長篇小說的結構名家談寫作 | 張怡微:情感的質量名家談寫作 | 夏衍:民國初期的讀書和寫作
  • 名家談寫作|謝有順:作家是有原產地的
    更多精彩:名家談寫作 | 梁實秋:作文的三個階段名家談寫作 | 謝有順:寫作和自我的關係是一切寫作的出發點名家談寫作 | 林語堂:寫作的藝術名家談寫作 | 葉聖陶:好文章要具備「誠實」與「精密」名家談寫作 | 劉恪:小說是個人靈魂絕不妥協的結果名家談寫作 | 孫犁談長篇小說的結構名家談寫作 | 張怡微:情感的質量名家談寫作 | 夏衍:民國初期的讀書和寫作名家談寫作
  • 名家談寫作|鬱達夫:五六年來創作生活的回顧
    (原載一九二七年十月《文學周報》第五卷第十一、十二號合刊,據《達夫全集》第三卷《過去集》)更多精彩:名家談寫作 | 梁實秋:作文的三個階段名家談寫作 | 謝有順:寫作和自我的關係是一切寫作的出發點>名家談寫作 | 林語堂:寫作的藝術名家談寫作 | 葉聖陶:好文章要具備「誠實」與「精密」名家談寫作 | 劉恪:小說是個人靈魂絕不妥協的結果名家談寫作 | 孫犁談長篇小說的結構名家談寫作 | 張怡微:情感的質量
  • 梁實秋:作文的三個階段
    渡過枯澀的階段,便又是一種境界。提起筆來,有個我在,「縱橫自有凌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對於什麼都有意見,而且觸類旁通,波瀾壯闊,有時一事未竟而枝節橫生,有時逸出題外而莫知所屆,有時旁徵博引而輕重倒置,有時作翻案文章,有時竟至「罵題」,洋洋灑灑,拉拉雜雜,往好聽裡說是班固所謂的「下筆不能自休」。
  • 梁實秋 || 學習寫作要經歷三個階段
    作文的三個階段
  • 名家談寫作|林斤瀾:世界上的小說,都從短篇開始
    選自《林斤瀾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版更多精彩:名家談寫作 | 朱光潛:選擇與安排名家談寫作 | 汪曾祺:小說的思想和語言名家談寫作 | 要徹底了解文學,必須自己動手練習創作名家談寫作 | 施蟄存:愛好文學,不一定得從事創作名家談寫作 | 王鼎鈞:描寫,寫的是景名家談寫作 | 朱自清:
  • 名家談寫作|葉聖陶:好文章要具備「誠實」與「精密」
    來源:葉聖陶《怎樣寫作》(中華書局 2007年9月)更多精彩:名家談寫作 | 劉恪:小說是個人靈魂絕不妥協的結果名家談寫作 | 孫犁談長篇小說的結構名家談寫作 | 張怡微:情感的質量名家談寫作 | 夏衍:民國初期的讀書和寫作名家談寫作 | 張怡微:散文的靈感名家談寫作 | 茅盾:技巧不是神秘的東西名家談寫作 | 王安憶:小說的感情問題名家談寫作 | 冰心:要使文章聲韻美,就多同別人談話
  • 名家談寫作|林語堂:寫作的藝術
    如何讀書、寫作,以及評判一篇文章的優缺,大家見地各異,主張不一。鑑於此,中國作家網特推出「名家談寫作」系列文章,讓古今中外的名家與您「面對面」傾授他們的寫作經驗,或許某一句話便能讓茫茫書海中的您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敬請期待。
  • 中年級作文三個階段 ——作文教文
    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是小學作文的入門。仿寫作文,儘管有人反對,但事實上任何人的作文,任何一個作家的寫作都是從「仿」到「創」的。仿寫,符合小學作文的教學規律。小學作文既不同於成人的寫作,也有別於作家的創作。
  • 名家作品賞讀與寫作 | 讀懂文章思維結構,寫出作文高分
    《名家作品賞讀與寫作》課程,9月12日(周六晚)開啟。本課程選取名家名作,教你讀懂文章思維結構,寫出高分作文。  3.內容方法:每一模塊不限於兩篇文章的精讀分析,10個模塊10課時;每兩個模塊1次寫作講評課,共15課時。每課時至少一個半小時。
  • 領略名家風採 學習寫作妙招
    當前中考、高考的作文熱,也讓越來越多的家長與學生希望有一類圖書,能夠梳理作文寫作技巧,給予他們實質幫助。於是就有不少名家本著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為孩子們寫作。他們或是將自己多年的寫作經驗濃縮成讓孩子理解的創作技巧,傾囊相授;抑或用短小精悍的文章,以娓娓道來的方式給孩子們以寫作啟示。
  • 梁實秋:談時間
    梁實秋先生早年留學美國,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範學院英語系教授。梁實秋一生留下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其主要著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 《雅舍雜文》 《槐園夢憶》《秋室雜憶》《看雲集》《偏見集》《英國文學史》等。
  • 《雅舍談吃》:梁實秋以家常味道寫人間百態
    梁實秋寫道:有一年,先君帶我們一家人到玉華臺午飯。滿滿的一桌,祖孫三代。所有的拿手菜都吃過了,最後是一大缽核桃酪,色香味俱佳,大家叫絕。先慈說:「好是好,但是一天要賣出多少缽,需大量生產,所以只能做到這個樣子。改天我在家裡試用小鍋製作,給你們嘗嘗。」我們聽了大為雀躍,回到家裡就天天暱著她做。
  • 惠老師教作文:人物描寫,三個技巧,活靈活現得高分
    同學們,這裡是惠老師教作文,我是惠老師。在我們日常的學習中,寫人作文,是很常見的題目。比如說,請以「我的媽媽」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不少於500字,感情真摯,語句通順……遇到這樣的作文題目,就是考驗同學們寫人的能力了。
  • 《名家名篇裡的寫作密碼》:一部教會孩子寫作的童話
    敲開她們的家門,地上一片狼藉,書、作業本、筆扔的滿地都是,一見面,小王就開始對我喋喋不休地訴說:姐,你看,一篇作文改了無數遍,還是幾十個字。作文不就是多讀、多寫、多積累嗎?小學生作文給他幾乎買齊了,逼著他抄寫名人名言,寫日記,你看他寫了什麼!」
  • 在臺北訪梁實秋故居偶感
    梁實秋故居是一幢日式建築,4周圍著一個庭院,門旁約2米高的大理石立柱上,豎掛著一塊金屬板,上書帶隸書筆意的「梁實秋先生故居」幾個字。我初聞梁實秋這個名字,是文革前還在中學讀書的時候。那時從課本中知道梁先生的另一個名號,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這一封號是魯迅先生所賜,梁實秋的文章卻從未見過。
  • 從新概念作文一等獎到臺灣各大文學獎冠軍,作家張怡微為學生寫作支招:模仿和背誦是訓練寫作的基石
    我舉個例子,從火場跑出來兩個人,一個人驚慌失措,只會尖叫,而另一個人用三句話講清楚事發地點、可能原因、還有多少被困人員,這就是語言能力的高下,是要通過訓練,加以準確運用,在關鍵時候調度出來的。 寫作也是同樣的道理。在臺灣,中文基礎教育重視對原典的閱讀,但是林語堂、董橋、梁實秋等名家的文章通常很長,因而往往刪減一部分,把留下的文本納入課文或作為考題。 我發現,那些被刪減的文字大多是沒什麼大用的,經過淘汰而保留下來的部分則呈現出四平八穩的整齊結構。
  • 吃貨梁實秋,一頓飯12個饅頭加三碗面,還愛吃麥當勞
    梁實秋既是一位文學家,同時也是一位美食家,寫了很多關於美食的文章,是個典型的吃貨,其中,《雅舍談吃》就是是梁實秋先生一生在飲食文化方面才華的集中展示,裡面寫到了醋溜魚、烤羊肉、燒鴨、獅子頭、兩做魚、熗青蛤、生炒鱔魚絲、水晶蝦等等多種美食。
  • 梁實秋115周年誕辰 探訪重慶北碚雅舍 縉雲山下寫傳世雅文
    據悉,1939年5月,梁實秋隨國民政府教育部中小學教科書編委會遷至重慶北碚。隨後,他與清華同學吳景超夫婦在北碚購置這處院落。梁實秋在《白貓王子及其它·北碚舊遊》中介紹:因為要在北碚定居,我和業雅、景超便在江蘇省立醫院斜對面的山坡上合買了一棟新建的房子。六間房,可以分為三個單位,各有房門對外出入,是標準的四川鄉下的低級茅舍。
  • 雅舍裡的梁實秋
    梁實秋雅舍舊居在「雅舍」翻譯《莎士比亞全集》的同時,以「雅舍」為名的雅致散文紛紛發表,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談吃》《談聞一多》《秋室雜憶》相繼出版,在瀰漫著濃霧和政治氣氛的陪都重慶掀起一股閒逸風趣的散文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