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小夥伴注意一下!咱們研究生又又又被cue到了!
近日,東北亞經濟研究院學術專家周天勇建議:「十四五」期間,要想讓整個經濟體都有新的勞動力進入,小學和研究生的教育應該各縮短一年。」
周先生認為過去我們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而不得已延長了教育年限,但是我國現在勞動年齡人口、經濟主力的人口越來越少,這和目前的教育年限之間是有矛盾的。
之前類似的建議也被一些專家多次提及,比如在2017年的全國兩會上,皮革化學專家、川大博導石碧就曾提案建議: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學制各減少1年。
目前專碩一般2年,學碩2年半到3年,如若真的減少一年的話,未來碩士研究生學業將一年即可完成。
因此,這些「大膽」的建議每次發出,都在網上掀起激烈討論,網友對此也是各抒己見,我們一起來詳細看下。
01 該建議網友們怎麼看
@遠走他方
這個比延遲退休好!縮短學制,若選擇就業結婚生子的路線,較少面對職場歧視,畢竟大部分人育兒也到26歲以後了;選擇讀博,年輕也有充分的試錯成本。反觀延遲退休,歐洲人70歲還能騎車在街上風馳電掣,67歲退休之後大可以享受人生;中國老人65歲就顫顫巍巍,延遲退休是榨乾最後的活力,太殘忍。
@王之葵託利
對於博士生來說,能省兩年,還是能解決很多問題的。這能夠直接降低很多博士生的年齡焦慮!
@木Mu_zjs
年輕人讀完大學、碩士、博士,已經二十八九歲了,特別是高學歷女生,畢業時已是晚婚年齡,工作與婚戀難以兼顧。縮短兩年,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這一問題。
@丁玲當
國外很多一年制碩士,而且也有很多是兩年畢業,你想當大科學家就去選3年的學碩啊。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如果是為了更好的就業,那1年制碩士就是很好的選擇。而且商科一些專業,一年真的足夠了,進公司也要重新學知識的。
@我不是大本
不覺得這樣之後整體在學術上都更浮躁嗎?少了兩年就能確保一定能用好這兩年了嗎?感覺這樣人更像機器,現在打算流水線升級轉型了,用更少的時間產生更多的打工人…
@三天
「小學到研究生縮短兩年,使經濟有新的勞動力進來」,難道從業者都是研究生?那些小學初中輟學的,職高就業的,大學就業的,難道都不存在?
@AgentKevinJia
過去為了減輕就業壓力,延長教育時間;如今為了增加勞動力縮短教育時間;怎麼不讓專家去打工增加勞動力呢?
現在的教育制度本來就是為了延緩新勞動力進入就業市場,讓失業率數據好看一點,順便靠著學生的消費能力把他們父母的錢掏出來拉動下內需。
今年形勢本來就不好,為了讓就業率好看點研究生都擴招了,結果這專家建議直接提前兩年上班。
02 該建議是否值得推行?
一個觀點的提出,肯定是有它的出發點,我們不能武斷地認定它是絕對的錯還是絕對的正確。
覺得這個舉措是對的人
普遍是有以下考慮:
▼對個人而言
縮短學制後大學畢業也就20歲左右,有極大的年齡優勢,參加工作充滿活力,年齡輕還沒有婚姻壓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事業中,而且大部分人在30歲之前我想應該都能混出個樣來。
▼於家庭而言
少讀兩年書,不僅大大減輕家庭負擔,而且孩子還能早兩年掙錢,一舉兩得。
▼於國家而言
縮短學制,不僅能節省國家教育經費開支,還能精簡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於社會經濟而言
學生早畢業參加工作,就能更早更多為社會創造價值,增加GDP,拉動經濟增長,貢獻賦稅……
儘管好處是不少
但該舉措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就業壓力加大
這兩年研究生出現這麼大力度的擴招,有部分原因就是為了通過延長教育時間來緩解就業壓力,如果突然減少受教育時間的話,那勢必會導致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學業或將加重
研究生學制縮短,將對原有教學計劃、師資配備、培養模式等帶來很大的衝擊,推行過急會產生「副作用」。
例如原本三年的碩士研究生,限制到兩年內合理安排好課程、課外閱讀、實習以及論文寫作的統籌和規劃,這可是個不小的挑戰。更別提兩年制的專碩了。
博士對學術和科研要求就更高了,一般需要拿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發表的期刊都是比較高級的,數量也比較多,任務也就相應繁重一些。
大家想要順利畢業已不容易,更何況還要縮短學習年限。
▼研究生質量如何保證
縮短學制,碩士研究生的質量和規格成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有不少學者表示研究生學制改革應與培養方案設計的改革同步進行,而且研究生學制改革方向應實行彈性化區別對行,而不是統一的縮短化傾向。
因此,研究生的「速成」是否真能造就高質量的實用型人才?如何在縮短學制的同時,也能嚴格把控質量問題?這都是不小的問題。
總之,該建議的利弊還涉及很多方面,之前大力推行2年制專碩的時候,也遇到過同樣的質疑。
但當時是由於我國碩士的社會功能和角色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轉變,社會上高級應用型人才缺口很大,碩士的就業口徑已大大拓寬,進入應用型崗位成為一類重要選擇所致。
因此,順應潮流著力搞專碩,實質上是碩士生培養目標定位的調整,是高校應對社會需求的積極主動作為。
而如今的社會形勢,是否真的已經適合再縮短研究生學制,還要根據調研後的依據、數據,然後作出科學判斷。畢竟這牽涉到一個民族的教育,牽一髮而動全身。
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