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兄說,「中文系就屬北大最不好找工作了」

2020-12-11 土豆飛行車

師兄說,中文系就屬北大最不好找工作了,因為別的學校都留自己的學生。古代文學就屬明清這段最不好找工作了,因為這兩年好多高校的明清都飽和了。

師兄說,南京大學和南京師範大學你去哪個?去南京師範大學就對了,因為這個錢多。同濟是個好學校吧?七扣八扣,最後拿到手裡的工資就一個月八百,連自己都養不活。上海大學稅後八千,但那邊不要明清。

師兄說,現在北京上海我都問遍了,工作連個影子也沒有。我給蘇州大學也投了,但它的明清留自己學生都留不過來。唐宋倒是有希望,他們給我的同學發試講邀請了。

師兄說,北大中文系博士出去找工作一點優勢也沒有,學校就要求發兩篇文章,導師也不在意你發不發文章。碩士階段根本就不要求你發文章。有的老先生還說不發文章是好事,要等學問成熟了再發。結果其他學校的博士發文章都比我們多。人家讀三年發三十多篇,你比得了嗎?別問人家是怎麼發的,反正人家發了。挑簡歷的時候沒人管他發的文章是不是垃圾,看他列出來的篇目比你多,直接就把你的簡歷給扔了。

師兄說,你問怎麼發文章?我看《文學遺產》這樣的地方就不要投了,沒戲的。《北京大學學報》也不要考慮了。可以往不出名的期刊去投。你說那些期刊發的文章都很垃圾?那沒辦法,人家手裡攢著各種關係,還不一定登你的呢。

師兄說,我們找工作是很悽慘的。別的學校中文系博士要麼直接留了,要麼在他們的勢力範圍內消化了。而北大中文系一是不留自己學生,二是沒有自己勢力範圍。北師大看上去好像沒有北大好,但人家中文系博士比我們好找工作多了。他們自己學校可以留,再者,中央財經大學的中文系都快被他們把持了。陝西師範大學你願意去嗎?別考慮了,願意去你都去不了。西安那邊完全被西北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的學生壟斷了。他們有勢力範圍的,走到哪裡都有師兄師姐接應著。而別的學校在接收北大學生的時候,最多要一兩個就打住了,絕對不會連著要,他們怕我們形成北大幫,而且去了還要先打壓你。

師兄說,北大中文系號稱不留自己學生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避免學術近親繁殖。這是很一廂情願的。因為別人都留,你不留,別人只會覺得你很奇怪。我的一個同學是研究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全國只有北大和東北師大有這個點。他在東北師大讀完碩士以後,考到北大來讀博,完了留不下來,想回母校。結果人家那邊說: 「我們已經留自己的博士了。你既然去北大了,為什麼不能留?是不是跟導師關係不好啊?」

師兄說,要不你去邊遠地方吧。我們上兩屆有個師兄去了石河子大學,畢業一去就是副教授,還給房子。現在去了才兩三年,已經評教授了,還是學術帶頭人呢。不過估計你不願意去,我們也不願意去。

師兄說,現在北京上海房子都天價了。幸虧你家不是農村的。如果家是農村的,父母不能資助你,反而要你資助,那你就完了,壓力可大了。好在我父母自己過得挺滋潤的,以後還可以幫我付首付。

師兄說,碩士是最好找工作的,比本科有優勢,人力成本又比博士低。現在一個碩士一個博士去競爭同一份工作,只要碩士做得了,人家鐵定不要博士。因為付給碩士的工資可以低些。

師兄說,你說去出版社是吧?可是那樣專業就廢了,碩士畢業就可以去了。何況出版社壓力很大的,不但要負責出書,還要負責賣書。銷量和你的待遇是密切相關的。想去北大出版社?那個地方現在進去都是沒編制的,連北京人都不算,什麼保障都沒有。你說你是博士?博士在別的地方可能稀罕點,在北京可是多如牛毛。

師兄說,考公務員?我沒聽說哪個博士去考公務員。要考公務員你碩士時幹嗎去了?現在再去考,你的專業全廢了。

師兄說,要不你去新加坡吧。新加坡今年在我們這兒招人呢,錢也多。不過去了以後是當漢語老師,研究環境跟這裡是不能比的,主要是沒有書,恐怕你的專業也得廢了。

師兄說,我看理工科院校就算了,好多地方連中文系都沒有,你去了就是被「倡優蓄之」,要你教大學語文裝點一下門面,其他什麼資源都不給你。你的專業就全完蛋了。

師兄說,我剛才問過《文學遺產》的編輯了,很遺憾,人家說了第一條就是不要女生,第二條才是要名校。你說什麼?違反《勞動法》?人家又沒寫在規章制度裡,你上哪裡去告?

師兄說,有一個師兄去年找工作,面試一開始的時候人家就跟他說,你能來面試是很幸運的。我們收來的簡歷都是分兩堆放,男生一堆女生一堆,然後直接把女生一堆給扔了,再從男生裡挑出兩個來面試。

師兄說,你說去國圖?去年我的一個師兄去參加過他們考試,考試要考五六輪,很折磨人的。結果考過第二輪以後,他聽說有一個關係很硬的人根本沒有考試,直接空降到崗位上了,然後他就放棄了。

師兄說,剛才講的那個師兄去某地方面試的時候,有一個同班女生也去面試。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想來幹什麼工作?」她說:「我想做學問。」然後就直接被攆出來了,人家說不要做學問的。所以你以後去找工作的時候,記著說:「領導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

師兄說,我前幾天聽說上海社科院招人呢,結果打電話過去,他們說要英語六級證書,而且要三年以內的。我不相信哪個博士畢業生能拿出三年以內的英語六級證書來,我們為了保研,不都是大二大三就考了。可是我又不能直接說你們怎麼這麼bt,只好說那我可以去補考一個。然後人家說算了,來不及了。

師兄說,我的一個同學聽說國圖的某部門有五個編制,而現在只有四個人在崗,於是很高興地去打聽。結果人家說,剩下的那個早就內定了,內定的人在外頭讀博呢,等讀完回來就直接上崗了,其他人都靠邊站吧。

師兄說,有時候你看到招聘啟事,似乎自己的專業挺符合的,別忙樂,可能後頭有一個比你更符合條件的人在等著,而這個啟事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因為這是學校早就內定了自己的人,然後根據他的情況出的招聘啟事。比如上次中山大學說要戲曲史的,我想我們搞明清的總還沾邊,結果導師很敏銳地跟我說,全國只有中山大學有專門的戲曲史專業,他們搞不好就是為了留自己的人。我託人去一問,果真如此。所以關係才是王道。

師兄說,我認識的一個博士是從東北師大考過來的,現當代文學,跟他同時考的還有一個同學,他考上北大了,那個人沒考上,然後那個人很鬱悶地去四川大學了,三年後畢業直接回了母校。可是北大中文系是讀四年的,等他畢業了,母校的位置已經被佔了。所以考上北大博士其實不見得是件好事,搞不好考不上的話,你將來找的工作還好些。

師兄說,這麼跟你說吧,如果我跟人去PK,我輸了,那我心服口服。技不如人,沒什麼可說的。可是我現在根本就沒有對手。我們專業已經飽和了,各個高校都不要人,直接把你給拒了。要麼,人家直接留自己的人。你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

師兄說,找不到工作我就去讀博後了,再緩衝兩年。你問博後是不是一定能找到工作?那可不一定,要看運氣的。看那時候有沒有位置空出來,更重要的是看位置空出來後有沒有關係戶和你競爭。

師兄說,我們導師那一代確實被文革廢了十年,剛工作的時候物質條件也苦,但那個時候大家都窮,而且不用找工作,又不用買房子,也不至於過不下去,拼個十年八年就改善了,至少還看得到希望。我們現在一套房子就得搭一輩子,還未必能找到工作,連苦盡甘來的希望都沒有。

師兄說,當初我也是懷著夢想讀博的啊,哪裡知道這麼多門道呢。現在我導師聽見有工作的人想考他的博,就跟人家說,你讀什麼博啊,有工作不是挺好的嗎。

師兄說,你說怎麼還有那麼多人考我們系的博?我也不知道他們怎麼想的。我們出去以後一沒有關係,二沒有機會,文章也不多,除了一塊北大的牌子,別的什麼都沒有。何況這個牌子又值什麼呢?

師兄說,做學問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要有錢有閒才行。坐冷板凳我是願意的,問題是現在沒有冷板凳給你坐。就算以後有了,這個冷板凳還沒有地方放。

師兄說,我告訴你吧,找工作,關係是第一重要的,其次是運氣。至於你個人牛不牛,那是最不重要的。你問為什麼你讀博之前我不告訴你?因為那個時候我也不知道。

相關焦點

  • 北大、清華、人大三大高校中文系學生畢業去幹啥
    清華:天生我材必有用  就像所有孩子有出息的家長一樣,清華人文學院的黃國營老師對人很客氣,但說到清華中文系學生的畢業分配工作時,他一再為難地說:"我不太清楚,真的不太清楚。"清華中文系已經畢業三四個班了,每年30個人左右,其中70%~80%的學生都保送讀研究生了,其餘的學生也都自己早早就把工作找好了,學校只是最後辦手續。"
  • 【零距離看北大】為什麼要選擇北京大學中文系?
    由於我當初進北大中文系的時候身份是理科生,所以就被默認歸到了這一專業,我們所接觸的工作,通俗點說就是「金山句霸」,即利用計算機編程的相關技術,結合語言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討中文信息處理的相關問題,這一專業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就業形勢也一片大好。文獻專業就是搞國學的。
  • 北大中文系的「老主任」楊晦
    一個多月後,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北大,指定音韻學家魏建功先生臨時擔任中文系主任,維持「過渡時期」的工作。魏建功做了一年多,便由楊晦先生接任,那是1950年7月,可謂百廢待興的時期,教學很不正常。他當系主任後即遇上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大調整,那是新政權的要求。中文系的任務確定為「培養學生充分掌握中國語文的能力和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思想,使成為文藝工作和一般文教工作的幹部。」
  • 畢業致辭|中文人的精神和擔當——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在中文系...
    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你們在就業、生活等各個方面可能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你們從校園邁進社會的第一步或許會比你們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都更為沉重——這的確是一個「分享艱難」的年頭。但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或許這個特殊的年頭、這樣特殊的際遇、這場特殊的畢業典禮,能夠給大家以特別的記憶與特別的收穫。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 曹文軒:北大,中文系,驛站一生
    我非常感謝中文系在一個特殊的年代吸納了我,從而使我成為北大的一員。說北大於我而言恩重如山,得首先說北大中文繫於我而言恩重如山。北大,我們中文系在處理一些事情時,我覺得總是很有人情味的。它當然講原則,但它在不違背原則的同時,總有很有人情味的一面。這是北大的傳統,中文系的傳統,也是北大中文系的人文性之一。採訪人:您對中文系還有其他解讀嗎?曹文軒:「嚴謹之學風」是我對中文系最深刻的記憶之一。
  • 中文系110周年系慶|《光明日報》:我與北大中文系
    我原來是想考清華大學電機系,但到報名的時候,校長和班主任來找我:「陸儉明,現在國家需要文科人才,你報文科吧。」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願。我對語文感興趣,就決定考中文系。我問班主任,中文系考哪個學校好?他說當然最好是北京大學。我就說:「行,那就考北京大學。」老師說:「北京大學可不是容易考的,我們畢竟是個農村學校,能不能考上,可不能給你打保票。」我說:「考得上就上,考不上也無所謂。」
  • 前北大中文系主任費振剛:瀋陽與高巖發生過性關係
    彼時博士畢業兩年的瀋陽是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給本科生上現代漢語課。高巖當年剛考上北大中文系,並擔任班級學習委員。在周樹銘的印象裡,高巖大一上學期「還是挺好的」,但從下學期開始,「(變得)不太高興了,回來沒聲沒笑,不太言語」。周樹銘表示,追問之下,高巖說,本來她以為北大清華是最高學府,「沒想到有這樣的老師」。
  • 畢業致辭|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中文人的精神和擔當
    【編者按】本文為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在北大中文系2020年畢業典禮上的致辭。澎湃新聞經微信公號「北大中文人」授權刊發。陳曉明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你們在就業、生活等各個方面可能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你們從校園邁進社會的第一步或許會比你們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都更為沉重——這的確是一個「分享艱難」的年頭。但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或許這個特殊的年頭、這樣特殊的際遇、這場特殊的畢業典禮,能夠給大家以特別的記憶與特別的收穫。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 北大中文系77級:難以複製的一代傳奇
    於是她填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葛兆光時年27歲,明白人生可能已沒有太多機會,「數理化完全補不上來,只能學文科,能上北大中文系當然最好。」結果,北大中文系在貴州只有古典文獻專業招生,「沒有那麼浪漫,不是你想學什麼就能學什麼。」
  • 中文系畢業生,你的求職路走得還好嗎?
    那麼北京的幾所重點高校,清華、北大、人大中文系畢業班的學生們,近來都有什麼動向,又將去向何方呢?他們中間,將來還有沒有從事文學的呢?為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清華:天生我材必有用   就像所有孩子有出息的家長一樣,人文學院的黃國營老師對人很客氣,但說到清華中文系學生的畢業分配時,他一再為難地說:「我不太清楚,真的不太清楚。」
  • 畢業致辭|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中文人的精神和擔當
    本文為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在北大中文系2020年畢業典禮上的致辭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你們在就業、生活等各個方面可能都會面臨更大的挑戰,你們從校園邁進社會的第一步或許會比你們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都更為沉重——這的確是一個「分享艱難」的年頭。 但是,「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或許這個特殊的年頭、這樣特殊的際遇、這場特殊的畢業典禮,能夠給大家以特別的記憶與特別的收穫。孟子有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 北大中文系77級 難以複製的一代傳奇
    於是她填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葛兆光時年27歲,明白人生可能已沒有太多機會,「數理化完全補不上來,只能學文科,能上北大中文系當然最好。」結果,北大中文系在貴州只有古典文獻專業招生,「沒有那麼浪漫,不是你想學什麼就能學什麼。」
  • 北大中文系格的應有之義:北大中文系培養的數學家
    通俗點說,就是中文系培養的程式設計師,主要包括實驗語音學、機器翻譯、情報檢索、漢字信息處理等。聽上去就難。一般新生個位數,限理科考生報考。過來人說,上古代漢語、現代漢語的時候,覺得自己是理科生……學高數、編程的時候覺得自己還是文科生……對於阿七,能繼續接觸數學,就行。於是,39號樓1層某宿舍,最靠門的位置,阿七幾乎每晚都會用應急燈做數學題(因為11點熄燈)。
  • 他為何成為北大中文系畢業典禮上「缺席的主角」?
    一位語言學家的選擇與堅守在中文系畢業典禮上,陳躍紅深情地說:「一百多年來,從北大中文系這片學術園地上走出過眾多的學術大師、思想家、文化精英、著名作家及政治家、企業家等。他們自然是北大中文系的驕傲,歷史不請自來地都會不斷記憶和書寫他們。但是,我今天卻只想介紹一個極普通的中文人。」李小凡,留校32年,從事方言學研究。
  • 回憶 | 北大中文系77級 難以複製的一代傳奇
    於是她填了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葛兆光時年27歲,明白人生可能已沒有太多機會,「數理化完全補不上來,只能學文科,能上北大中文系當然最好。」結果,北大中文系在貴州只有古典文獻專業招生,「沒有那麼浪漫,不是你想學什麼就能學什麼。」
  • 北大中文系教授徐通鏘逝世
    北大中文系教授徐通鏘逝世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1-28 8:56:11 ·來源:新京報  一生致力於語言學研究和創新  本報訊 (記者張弘)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徐通鏘先生因病於2006年11月25日19時50分辭世,享年75歲。
  • 畢業季丨李珣:北京大學中文系2018年畢業典禮學生代表發言
    我剛上本科時,中文系還在靜園五院。五院靜謐、安寧,紫藤纏繞著書香,書香裡又藏著醉心學術的老師。後來,中文系搬到人文學苑,未名湖邊的遊客很多,卻從沒能打破中文系潛心治學的氛圍。這些年,我逐漸意識到,真正讓這「北大中文系」幾個字持續熠熠生輝的,是一群「板凳甘做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的老師。
  • 千秋一脈,四海文心:北大中文系的110年
    千秋一脈,四海文心:北大中文系的110年 2020-11-22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中文系,該醒醒了!一位老校友的中肯建議
    在當時能讓他這樣一個講師上中文系的講臺,可以說是某種歷史的弔詭。初進北大中文系,一眼就可以看出,不要說講師、副教授,就是不太知名的教授也只能到新聞專業去上課,一般講師只能上上輔導課。當然,剛剛從保加利亞講學歸來的朱德熙副教授似乎是個例外。
  • 30年前他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因賣豬肉被別人嘲笑,如今卻身家過億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1989年,陸步軒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在那個大學畢業包分配的年代,他被分配到了他的家鄉西安市長安區的一家柴油機廠工作,天生驕傲的他不甘心做這種整天給人端茶倒水的工作,於是他毅然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