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於西周時期的《詩經》中就有記載養蘭花的歷史。如(陳國風情)中所寫的《防有鵲巢》:「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誰侜予美?心焉惕惕。」(註:旨苕通蘭花。旨鷊指蘭花)。《詩經》中描述了在西周時期四川邛崍(即:古臨邛)就有養蘭歷史。《詩經》中《防有鵲巢》裡的(陳國風情)就說邛地有蘭,葉立如劍,花開二三朵,種於堂甓,韻香奇美。這和《詩經》中的《芄蘭》也寫於同一個時期。亦如(衛國)人所寫的《芄蘭》,(衛國:今河南):「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垂帶悸兮。芄蘭之葉,童子佩蝶,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芄蘭》講的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孩童喜歡上一個比他大的姑娘。為了表示在當地以腰間配飾蘭花像一個自己喜歡的姑娘示愛的禮儀風俗,孩童雖以向姑娘示愛,姑娘看著孩童年齡太小,假裝成人她求愛,姑娘便寫下了這篇王蘭的詩句。又如《唐書》,《直立邛州康熙志》,《神州九域志》,《蜀志》中所記:「春蘭者,葉芊潤而色淡,花色稍短,姿清而芳氣酷立者,俗名(玉翰:)葉如劍而立,姿青迎風不倒,其花三五朵,色多紫,葉青則有蕊淡白者,名曰(玉心),即蘭也!葉粗徑而色深,花發稍長,神濁而芳氣差減者,俗名大青,即蕙也。」這是川人在唐宋時期對春蘭,春劍和蕙蘭的分屬。可見唐宋在四川養蘭亦盛,川蘭產自邛崍山脈,秦嶺以南的米倉山是細糧周八駿蘭花資源之豐富成就了川南文化的博大精深。
《詩經》和《山海經》中就多有描述「蘭,蕙」之句亦說到「邛蘭」至春秋時期,孔子稱「蘭」為「王者香」幽蘭生於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其香為「王者」也。後置唐宋乃至元明清,詠蘭賦詩者眾多,上到帝王將相,下至學子大夫。多不勝數。亦如清康熙皇帝就有寫《詠幽蘭》詩。詩中寫道:「婀娜花枝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如此之美的詩。賦予「蘭花」之美。實屬罕見。又如清中期邛崍舉人王永士在對客.漁唱庵)中寫道。閒來無個事。日整釣魚竿。釣得雙鯉魚。市上買酒旋。何處車馬聲望之遙見君。下馬飲我酒。停杯使我魚。取師為我看。取琴為我彈。看詩歌三蓁。彈琴操幽蘭。君若有所思。我若有所嘆。問君意如何?默坐竟無言。」從這一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四川蘭文化的博大精深,清中期,如江浙餘杭。紹興宜興,養蘭賞蘭亦興盛。和同屬地的臨邛(今邛崍市),郫邑(今郫縣,大邑縣),彭灌(今彭州市和都江堰市)一樣養蘭興盛。
在清中期,川人養蘭亦盛。就於四川盆地的龍門山脈到邛崍山脈下區市縣。養蘭亦極盛。古縣誌記載,每年春天都會舉辦功崍,大邑,崇州,都江堰,彭州,每年都會舉辦(賞蘭會),賞蘭會上,亦能看見知州.府,縣官員和商賈平民,都紛紛去目睹蘭花之幽美!正是「一枝蘭花盆中立,千人萬眾賞花來,」蘭文化在江浙和四川都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
一般在2020年2月到三月都是各地。春季蘭花展和蘭花交易會。這些活動基本上在2019年就定下來了,是一年1度的蘭花賞花盛會。然而就在2020年。春季蘭花博覽會即將舉行之際。湖北武漢突然爆發一場傳染傳染力極強的新冠病毒。這個要命的要命的病毒忽然向全國四面八方傳播開來人們不能四處走動,也沒有蘭展可去,於是,國家為了控制疫情擴散,要求取消所有關所有聚集性活動最先在福建南靖舉行的全國蘭花博覽會發出取消全國蘭花博覽會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