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蘭蒔蘭歷史悠長,最早於西周時期

2020-12-20 執蘭愛一生

最早於西周時期的《詩經》中就有記載養蘭花的歷史。如(陳國風情)中所寫的《防有鵲巢》:「防有鵲巢,邛有旨苕。誰侜予美?心焉忉忉。中唐有甓,邛有旨鷊,誰侜予美?心焉惕惕。」(註:旨苕通蘭花。旨鷊指蘭花)。《詩經》中描述了在西周時期四川邛崍(即:古臨邛)就有養蘭歷史。《詩經》中《防有鵲巢》裡的(陳國風情)就說邛地有蘭,葉立如劍,花開二三朵,種於堂甓,韻香奇美。這和《詩經》中的《芄蘭》也寫於同一個時期。亦如(衛國)人所寫的《芄蘭》,(衛國:今河南):「芄蘭之支,童子佩觿。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兮。垂帶悸兮。芄蘭之葉,童子佩蝶,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芄蘭》講的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孩童喜歡上一個比他大的姑娘。為了表示在當地以腰間配飾蘭花像一個自己喜歡的姑娘示愛的禮儀風俗,孩童雖以向姑娘示愛,姑娘看著孩童年齡太小,假裝成人她求愛,姑娘便寫下了這篇王蘭的詩句。又如《唐書》,《直立邛州康熙志》,《神州九域志》,《蜀志》中所記:「春蘭者,葉芊潤而色淡,花色稍短,姿清而芳氣酷立者,俗名(玉翰:)葉如劍而立,姿青迎風不倒,其花三五朵,色多紫,葉青則有蕊淡白者,名曰(玉心),即蘭也!葉粗徑而色深,花發稍長,神濁而芳氣差減者,俗名大青,即蕙也。」這是川人在唐宋時期對春蘭,春劍和蕙蘭的分屬。可見唐宋在四川養蘭亦盛,川蘭產自邛崍山脈,秦嶺以南的米倉山是細糧周八駿蘭花資源之豐富成就了川南文化的博大精深。

《詩經》和《山海經》中就多有描述「蘭,蕙」之句亦說到「邛蘭」至春秋時期,孔子稱「蘭」為「王者香」幽蘭生於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其香為「王者」也。後置唐宋乃至元明清,詠蘭賦詩者眾多,上到帝王將相,下至學子大夫。多不勝數。亦如清康熙皇帝就有寫《詠幽蘭》詩。詩中寫道:「婀娜花枝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如此之美的詩。賦予「蘭花」之美。實屬罕見。又如清中期邛崍舉人王永士在對客.漁唱庵)中寫道。閒來無個事。日整釣魚竿。釣得雙鯉魚。市上買酒旋。何處車馬聲望之遙見君。下馬飲我酒。停杯使我魚。取師為我看。取琴為我彈。看詩歌三蓁。彈琴操幽蘭。君若有所思。我若有所嘆。問君意如何?默坐竟無言。」從這一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四川蘭文化的博大精深,清中期,如江浙餘杭。紹興宜興,養蘭賞蘭亦興盛。和同屬地的臨邛(今邛崍市),郫邑(今郫縣,大邑縣),彭灌(今彭州市和都江堰市)一樣養蘭興盛。

在清中期,川人養蘭亦盛。就於四川盆地的龍門山脈到邛崍山脈下區市縣。養蘭亦極盛。古縣誌記載,每年春天都會舉辦功崍,大邑,崇州,都江堰,彭州,每年都會舉辦(賞蘭會),賞蘭會上,亦能看見知州.府,縣官員和商賈平民,都紛紛去目睹蘭花之幽美!正是「一枝蘭花盆中立,千人萬眾賞花來,」蘭文化在江浙和四川都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

一般在2020年2月到三月都是各地。春季蘭花展和蘭花交易會。這些活動基本上在2019年就定下來了,是一年1度的蘭花賞花盛會。然而就在2020年。春季蘭花博覽會即將舉行之際。湖北武漢突然爆發一場傳染傳染力極強的新冠病毒。這個要命的要命的病毒忽然向全國四面八方傳播開來人們不能四處走動,也沒有蘭展可去,於是,國家為了控制疫情擴散,要求取消所有關所有聚集性活動最先在福建南靖舉行的全國蘭花博覽會發出取消全國蘭花博覽會的通知。

惠蘭紅舌(南靖出品組培)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脈絡,一切從西周說起,春秋時期2
    楚國是部落出身,最早並不是封國,因此別人都稱齊桓公、晉文公、鄭莊公,楚稱為楚莊王。有一次打到周天子家門口,問鼎中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說的也是楚莊王。齊國沒落之後,中原經歷了漫長的晉楚爭霸時代。吳國和晉國聯手對付楚國,使楚國腹背受敵,分身乏術,一打二確實打不過。
  • 西周時期玉圭尺寸長短,代表官品等級
    下圖片是家傳古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收藏的西周時期和田玉雕刻的尖首玉圭研究古玉的沁色對判別真假古玉起著至關主要的作用。質、形、工、沁是古玉判斷的四概略素,家傳古玉珍藏的青玉圭,玉圭在形制有孔具有商代的遺韻,隨處體現出商、周的時代風貌。已經發現的西周與春秋戰國時期常用的青玉材與現今使用的青玉材外觀顯著差異,故在學術界有「周青與戰國青」的提法,此青玉圭應為典型的「周青」玉材。顏色深沉,古貌粲然,精光內蘊。
  • 這件西周名器,最早記載「中國」
    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能夠證經補史且具有高度歷史研究價值的樂器秦公鎛……8月14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在國家博物館接面紗,143件重器講述宏偉的青銅記憶,邀請觀眾品讀金文的秘密。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夏商西周時期的青銅與玉石
    在這一時期內得以強化並逐漸完善的王權統治、達到頂峰的青銅鑄造、以及較為豐富的文字資料,無一不在向我們展示著當時所出現的政治、經濟與文化面貌。換句話來說,西周的形成與建立,推進了禮制、等級秩序的發展進程,對此後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好了,這一時段的歷史背景就先給大家介紹到這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看隱藏在國寶之下的故事吧!
  • 江蘇丹陽現西周時期吳國遺址 建於2800年前(圖)
    但是,這個歷史之謎將有可能被破解——考古專家在丹陽葛城發現了目前最早的吳國遺址!近日,江蘇省文博界11位專家會聚丹陽,認定葛城從西周延續至春秋,是已發現的時代最早、規格最高、延續時間最長的吳國城址,可稱作「吳國第一城」。葛城遺址正準備申報第7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文物遺存最早的西周青銅器,是被稱為「武王徵商簋」的利簋
    七鼎六簋在周朝禮制中簋和鼎與老百姓無緣,而且如果違反禮制越級使用,就會有「問鼎之嫌」,當時的簋也常用其主人的名字來命名,如主人名為利,則其所擁有的簋就會被稱為利簋;在商周時期西周利簋西周利簋採用上圓下方的形制,是中國古人對天圓地方這種古老觀念的最直觀體現,這種青銅器樣為西周時期新出現的樣式,也成為了西周初年時期青銅簋的典型造型;
  • 浙江衢州現高規格土墩墓群 初步判斷年代為3000年前西周時期 或與...
    在12月5日召開的衢江區雲溪鄉孟姜村墓葬考古發掘研討會上,考古專家推測這片集中的西周時期高規格貴族墓葬群,或許與歷史上的「姑蔑古國」有一定關係。此次發掘的3座土墩墓雖然已經受到破壞,但都屬於人字形木結構墓室,營造方式各具特點,初步判斷這些古墓的年代為西周時期,屬於當時這一區域等級較高甚至是最高等級的墓葬,對研究西周時期越地的墓葬制度、器用制度等有著重要意義。
  • 西周歷史:吳國、楚國、趙國、秦國的來源
    據說季歷的妻子太妊在生兒子的時候,招來了祥瑞,非常討古公的歡喜,古工想讓這個孫子繼承王位,來使周國昌盛,但是孩子太小,就想讓孩子的爸爸先繼承王位,然後再傳給他,這個孩子就歷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古公亶父心裡的想法,被大兒子太伯和二兒子虞仲得知。
  • 西周時期的都城豐鎬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情況
    中國最早形成城市記載的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就是始於西周,建於西安的豐、鎬二京,二京分別位於灃水的東西兩岸,隔河相望,位於今天西安市的西南方向,西鹹新區灃東新城昆明池以北。周人早期是活動於寶雞一帶的周原地區。約公元前11世紀,滅商以後,周文王在灃水西岸營建豐京, 公元前1133年,周武王在灃水東岸建立了鎬京,合稱豐鎬二京。
  • 根據現存的西周文獻,詩書禮樂是西周儒家經典,多有記載音樂文化
    詩書禮樂成為西周儒家經典。《詩經》現存305篇,其中《小雅》以「笙詩」為主的有6篇,均為器樂曲,無目無辭。《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漢書·藝文志》曰:「……古有採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純取周詩,上採殷,下取魯,凡三百五篇。」所謂《詩經》以採風和陳詩為特色。
  • 西周定玉禮 春秋重玉德
    文/ 鍾葵  圖/資料圖片  解讀西周春秋代玉器  中國玉文化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表現,紅山文化玉器以造型奇特、打磨精細而著稱,良渚文化玉器則以紋飾複雜、雕工精湛見長。到了商代,新疆和田玉首次作為主流玉材出現在歷史舞臺上。而西周和春秋時期又分別在用玉禮制度和探討玉德兩方面對中國玉文化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 【高中歷史】必修一: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重點筆記
    1、什麼是歷史? 義大利歷史哲學家克羅齊的名言:「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的意思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往往會以新的思想、新的觀念、新的眼光 回眸歷史、審視歷史。 時代直接影響著史學研究。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說:「歷史是勝利者的宣傳。我本人是經常意識到有必要降低勝利者宣傳的重要性」。
  • 中華文明歷史上的大不幸事件:致九鼎丟失、西周200年歷史斷層
    但中國的歷史也有致命的短處,那就是先秦史缺失嚴重,尤其是夏商周歷史雖然有考古和文物的佐證,但史料缺失嚴重,尤為明顯的是進入信史的周朝,居然也沒有詳細的史料留下,以至於我們只能在考古出土的金文中得知周朝的一些情況。現存西周的歷史有明顯的「斷層」商朝尚且有大量的甲骨文留世,西周的歷史讀起來視乎有些「斷層」,這是怎麼回事?
  • 中國一詞最早出自於西周青銅器,什麼時候才成為國名呢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的民族,5000年文化傳承不息,在整個地球上來說都是絕無僅有的,因此人們常說這個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但是沒有斷絕過的只有中國,不論是古印度、古埃及還是古巴比倫,它們都曾經被徹底徵服過,有的已經不復存在,有的成為了其他國家的殖民地。
  •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北京之源 鼎天鬲地
    作為北京的西南大門,這裡早在西周初年即成為燕國始封地,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也由此拉開序幕。  燕國都城遺址,是北京地區目前已知時代最早的一座古城遺址。作為北京城的發源地,琉璃河因此享有「北京之源」的美譽。  上世紀60年代,一個農民在田地裡無意中挖出了一個「銅香爐」,最終使燕國始封地得到確認,也明確了北京的建城開端。
  • 不同歷史時期的玉人特徵
    從新石器時期至明清時期,古玉中的玉人形象一直處在發展演變之中,而且歷代不衰。玉人的形象雕刻也由簡單至複雜,不同歷史時期的玉人也有著不同的時代特徵,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進入古代玉人的世界,品鑑不同時代的玉人形象。
  • 《大秦賦》犯了歷史致命錯誤?秦國先滅東周,為何還再滅西周?
    這部電視劇是近幾年來少見的歷史正劇,因此吸引不少歷史愛好者的追捧。 何為歷史正劇?不過有些小夥伴們就產生疑惑,為何電視劇開始,先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攻滅東周? 按照咱們歷史上所學,明明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明明《大秦賦》發生在東周,西周早就滅亡許久,為何秦國先滅東周,後來再滅西周呢?
  • 封建禮樂話西周(一)——西周帝王世系表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王朝,周朝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是中華從奴隸制方國部落聯盟國家向封建王朝過渡的關鍵王朝。因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在政體模式和王室影響力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所以筆者將"西周"和"東周"分為兩個專輯分別講述。
  • 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為什麼叫做「春秋」?
    說到中國古代經歷過的最混亂的時期莫過於春秋戰國時期。而在此之前的西周時期,周天子一直是享受著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權力並接受著四方朝拜覲見,但是在經歷了周平王東遷,東周始建後,周王室的地位已經在逐漸喪失,雖然名義上還是天下共主,但內裡卻已經成為了沒有實權的一個空架子。
  • 西周,奴隸制?封建制?
    西周的封建二字本意是指「封邦建國」,這沒錯。但在長期的初高中基礎歷史教學中,通常將西周歸為奴隸制社會,這其實是不完全正確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以下說的封建一詞都是來源於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概念,與上文之封建不同。首先,我想說說我們熟知的封建時代。中國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始創於秦朝,但是一般認為從戰國時期開始至清朝滅亡為我國的封建社會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