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那些在學校一開始就為入行產品經理做準備的同學,我還真是誤打誤撞入行的,到目前為止發現自己很心水產品經理這個職業,為自己的好運氣點個讚,能夠做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所以每天都是Thanksgiving Day。本篇文章將從需求的來源、需求的真偽辨別、需求的處理三個方面來說說自己想法。
需求的來源、真偽辨別、處理三者是有著緊密聯繫的。需求的來源越接近實際情況,是第一手沒有受到幹擾破損,真偽辨別就會相對之容易,需求處理起來也會有底氣和依據。當真偽辨別度的越高,對於需求處理起來,需要花費分析的時間就會相對減少,節約了為偽需求浪費的時間。做出的產品就會更加腳踏實地,貼近用戶和產品環境,醬紫對於需求來源的反饋越好,形成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自己也會形成做產品的進階經驗;
目前我處於SM級通往MM級打怪升級的路上,總結一下這幾年來我做過的產品需求的具體來源——
以上需求來源說完了,再來總結一下我是如何辨別需求的真偽的。首先需求來源不同辨別的方式會有所不同。
1、先說作為產品助理時,領導吩咐的需求,首先我們不僅要把領導交代我們的需求捋清楚,還要把整個產品的目標、用戶群體、業務流程、涉及的關聯模塊都捋明白,做到不看師傅的文檔,自己用筆或者藉助工具visio把產品整體框架、業務流程畫一遍,把輸入輸出的信息整理出來,學習站在總體大局觀上看問題,才能將問題想明白。並且要有一顆敢質疑的心,不要盲目相信權威,及時是你師傅也可能有出錯也可能有沒弄清楚的地方。多想方案ABC,發散思維,師傅給你的方案A,你多去想想是不是還有BC。即使BC可能不成熟可能錯誤,但是你要去想要去做,不然思維容易固化。
2、競品分析:先把競品深刻的了解,我一般從競品的理念目標、目標用戶、表現形式、使用終端和場景、附加價值五個點出發探索分析需求的真偽。這一塊主要是委婉的借鑑,需要辨別需求的真偽的是是否符合我們自己產品。
理念目標,大方向不能錯不然就完了,從官網、行業網站、新聞稿處、客服銷售人員處明確他們的理念目標。與我們自己是背道而馳啦,還是部分吻合,還是大致一樣,這樣我們才有參考的價值意義。
目標用戶,競品針對的是30-40歲用戶,而我們主打是18-25用戶,那麼人家用戶定位的需求:高端、成熟、輕奢路線等的方案,顯然不適合我們需要刺激、新穎、性價比高等的定位了。所以我們需要進行用戶畫像將用戶的基本信息、生活習慣、所處環境等建立基礎的模型分析。並抽出競品的用戶和我們的用戶進行差異比較分析。
表現形式主要是包括:功能、內容、設計等。功能用xmind進行歸類總結。內容這一塊主要看什麼,看業務的處理邏輯,看他們的核心亮點。設計的話主要看界面整體風格,互動設計。
使用終端和場景:用戶在哪些地方什麼情況下用什麼進行使用,比如微信閱讀,用戶在地鐵上、高鐵、飛機、咖啡館、家裡等由於想要消遣時間、獲取知識、興趣愛好驅使、人性需求等原因通過使用手機or pad進行閱讀。使用終端和場景能夠幫助你更好的理解目標用戶的心理,理解用戶想要什麼,在功能設計上就會有側重點和突破點。所以微信閱讀對於閱讀中斷記住閱讀位置、對於獲取知識有學習筆記功能、對於人性需求提供了閱讀排名、生成美美的圖片可提供分享、以及贊你的閱讀想法的功能等等,對於獲取知識它將速讀、通讀、精讀都做了精心的設計。下次再著重寫一個微信閱讀的分析。實在是大愛,尤其最近發現了語音閱讀。對於使用終端和場景是不是和我們的大致一樣。
附加價值,那就是說的要不要的了的KANO模型啦~興奮型需求:興奮型需求要求提供給顧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產品屬性或服務行為,使顧客產生驚喜。當其特性不充足時,並且是無關緊要的特性,則顧客無所謂,當產品提供了這類需求中的服務時,顧客就會對產品非常滿意,從而提高顧客的忠誠度。我們的產品能不能做到。
3、市場調研:從這8點分析調研的結果是否是真需求:市場機會大不大、好不好我們有沒有機會可以抓住、我們的目標用戶是哪類群體、需要解決用戶什麼問題、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實現目標要什麼條件支持、實現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挑戰和風險、分析投入和產出都是什麼。都是需要我們作為產品去分析的。
4、領導一句話:說我們要做社交。這個分為兩種情況:老闆深思熟慮,老闆盲目衝動。此刻的我們,沃多尅?市場調研和公司情況分析、分析產入產出、預算成本、目標用戶分析、競品分析等等。
以上需求真偽辨別說完了,感覺好像有點跑~再來總結一下我是如何處理需求的。
1、需求分類:需求分類的方法有很多種,我最常用的是按業務劃分、KANO模型劃分、馬斯洛需求層次法來劃分、PK法劃分、定位法劃分等等。
2、需求加減法:肯定是按需求的面向對象做加減法,少數用戶的需求先減去。我們不能為了保全而消耗時間,「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基本生存原則。
3、需求優先級排列:以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緊急四種情況來作為處理需求優先級的原則,我把「重要性+緊急性」作為產品價值原則。產品未上線之前,沒有任何運營數據做支撐,所以需求的重要性和緊急性只能就用戶調研的數據而言了,在需求收集中,用戶的需求分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基本型需求重要性最高,因為是基礎,底座拿掉了會垮,基本需求就是必須需求,必須都沒有,用戶會棄用。
按照上圖排列需求的重要性,我在排列需求優先級的時候,還會加上緊迫性,緊迫性一般來自運營、市場、銷售等業務迫切的需求,為了製造產品的亮點增強市場競爭力,贏得口碑,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所以把兩者結合就能大體列出了我的優先級排序如下圖。但是要注意的是,用戶需求隨時在變化,可能原來是期望需求的變成了基礎需求,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來定。
4、框架構建:根據需求來進行功能劃分,菜單設計。
我做產品也3年多了,需要開始形成自己的產品體系。以上最近這段時間的總結之一,有不對的地方請多指教。以後我也會持續更新,產品之路任重而道遠,像騰訊馬化騰「在這個行業裡久了後,不接地氣了,不知道現在年輕人喜歡什麼,這是我覺得最可怕的。每天早上醒來最大的擔心是,不理解以後網際網路主流用戶使用習慣是什麼,不管是QQ也好,微信也好,沒人敢保證一個服務是永久不變的,人性就是喜歡更新……」他非常擔心不能理解年輕人喜好需求。這也是我們產品經理最頭疼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不斷嘗試新事物,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學會洞悉用戶的真實需求,並且能夠分析處理好需求。
本文由 @李大發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