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路子的產品心經之需求分析:需求來源、需求辨別、需求處理

2020-12-13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相對那些在學校一開始就為入行產品經理做準備的同學,我還真是誤打誤撞入行的,到目前為止發現自己很心水產品經理這個職業,為自己的好運氣點個讚,能夠做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所以每天都是Thanksgiving Day。本篇文章將從需求的來源、需求的真偽辨別、需求的處理三個方面來說說自己想法。

一、需求的來源

  • SM級——產品助理、初級產品:主要來源於領導,用戶最直接的需求。基於現有需求開展核心工作;
  • MM級——高級產品、產品總監:來源於市場行情分析與發展的趨勢、用戶的需求挖掘、企業的資源綜合給出適合產品發展方案;
  • BM級——公司合伙人、CEO等:來源於公司定位與發展規劃、商業運作模式;

需求的來源、真偽辨別、處理三者是有著緊密聯繫的。需求的來源越接近實際情況,是第一手沒有受到幹擾破損,真偽辨別就會相對之容易,需求處理起來也會有底氣和依據。當真偽辨別度的越高,對於需求處理起來,需要花費分析的時間就會相對減少,節約了為偽需求浪費的時間。做出的產品就會更加腳踏實地,貼近用戶和產品環境,醬紫對於需求來源的反饋越好,形成一個很好的良性循環,自己也會形成做產品的進階經驗;

目前我處於SM級通往MM級打怪升級的路上,總結一下這幾年來我做過的產品需求的具體來源——

  1. 領導吩咐:剛做產品助理的時候,需求大多數來源於我的領導,他給你一個功能模塊或者某個功能模塊的部分流程,會描述他想要的東西大概要的東西。這個主要是鍛鍊產品的初步技能。
  2. 競品分析:競品的官網介紹與數據披露、行業報告、新聞、競品體驗使用。競拍分析主要是他們的亮點功能符合我們的業務發展,那就拿來主義加微創新,「中國式你我共享」,每個產品人都想做0到1的創新,1到1的複製誰都不想,當沒有做到0到1之前,先為其做準備打基礎,時刻保持一顆創新的心,不要被複製的思維局限而產生懶惰的慣性;
  3. 市場調研:用戶訪談、問卷調查、同行交流。公司需要開闢一條新的產品線,前期需要市場調研,需求來源於市場調研結果。
  4. 領導一句話:領導的需求,老闆說要,拿人錢財,還能不做麼,而且老闆也是從公司的戰略發展,他的眼界格局出發的,當遇到和老闆意見相悖的情況要怎麼辦?這估計也是產品經理比較頭疼的問題,下次再專門寫個總結;

二、需求的真偽辨別

以上需求來源說完了,再來總結一下我是如何辨別需求的真偽的。首先需求來源不同辨別的方式會有所不同。

1、先說作為產品助理時,領導吩咐的需求,首先我們不僅要把領導交代我們的需求捋清楚,還要把整個產品的目標、用戶群體、業務流程、涉及的關聯模塊都捋明白,做到不看師傅的文檔,自己用筆或者藉助工具visio把產品整體框架、業務流程畫一遍,把輸入輸出的信息整理出來,學習站在總體大局觀上看問題,才能將問題想明白。並且要有一顆敢質疑的心,不要盲目相信權威,及時是你師傅也可能有出錯也可能有沒弄清楚的地方。多想方案ABC,發散思維,師傅給你的方案A,你多去想想是不是還有BC。即使BC可能不成熟可能錯誤,但是你要去想要去做,不然思維容易固化。

2、競品分析:先把競品深刻的了解,我一般從競品的理念目標、目標用戶、表現形式、使用終端和場景、附加價值五個點出發探索分析需求的真偽。這一塊主要是委婉的借鑑,需要辨別需求的真偽的是是否符合我們自己產品。

理念目標,大方向不能錯不然就完了,從官網、行業網站、新聞稿處、客服銷售人員處明確他們的理念目標。與我們自己是背道而馳啦,還是部分吻合,還是大致一樣,這樣我們才有參考的價值意義。

目標用戶,競品針對的是30-40歲用戶,而我們主打是18-25用戶,那麼人家用戶定位的需求:高端、成熟、輕奢路線等的方案,顯然不適合我們需要刺激、新穎、性價比高等的定位了。所以我們需要進行用戶畫像將用戶的基本信息、生活習慣、所處環境等建立基礎的模型分析。並抽出競品的用戶和我們的用戶進行差異比較分析。

表現形式主要是包括:功能、內容、設計等。功能用xmind進行歸類總結。內容這一塊主要看什麼,看業務的處理邏輯,看他們的核心亮點。設計的話主要看界面整體風格,互動設計。

使用終端和場景:用戶在哪些地方什麼情況下用什麼進行使用,比如微信閱讀,用戶在地鐵上、高鐵、飛機、咖啡館、家裡等由於想要消遣時間、獲取知識、興趣愛好驅使、人性需求等原因通過使用手機or pad進行閱讀。使用終端和場景能夠幫助你更好的理解目標用戶的心理,理解用戶想要什麼,在功能設計上就會有側重點和突破點。所以微信閱讀對於閱讀中斷記住閱讀位置、對於獲取知識有學習筆記功能、對於人性需求提供了閱讀排名、生成美美的圖片可提供分享、以及贊你的閱讀想法的功能等等,對於獲取知識它將速讀、通讀、精讀都做了精心的設計。下次再著重寫一個微信閱讀的分析。實在是大愛,尤其最近發現了語音閱讀。對於使用終端和場景是不是和我們的大致一樣。

附加價值,那就是說的要不要的了的KANO模型啦~興奮型需求:興奮型需求要求提供給顧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產品屬性或服務行為,使顧客產生驚喜。當其特性不充足時,並且是無關緊要的特性,則顧客無所謂,當產品提供了這類需求中的服務時,顧客就會對產品非常滿意,從而提高顧客的忠誠度。我們的產品能不能做到。

3、市場調研:從這8點分析調研的結果是否是真需求:市場機會大不大、好不好我們有沒有機會可以抓住、我們的目標用戶是哪類群體、需要解決用戶什麼問題、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實現目標要什麼條件支持、實現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挑戰和風險、分析投入和產出都是什麼。都是需要我們作為產品去分析的。

4、領導一句話:說我們要做社交。這個分為兩種情況:老闆深思熟慮,老闆盲目衝動。此刻的我們,沃多尅?市場調研和公司情況分析、分析產入產出、預算成本、目標用戶分析、競品分析等等。

三、需求的處理

以上需求真偽辨別說完了,感覺好像有點跑~再來總結一下我是如何處理需求的。

1、需求分類:需求分類的方法有很多種,我最常用的是按業務劃分、KANO模型劃分、馬斯洛需求層次法來劃分、PK法劃分、定位法劃分等等。

2、需求加減法:肯定是按需求的面向對象做加減法,少數用戶的需求先減去。我們不能為了保全而消耗時間,「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是基本生存原則。

3、需求優先級排列:以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緊急四種情況來作為處理需求優先級的原則,我把「重要性+緊急性」作為產品價值原則。產品未上線之前,沒有任何運營數據做支撐,所以需求的重要性和緊急性只能就用戶調研的數據而言了,在需求收集中,用戶的需求分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基本型需求重要性最高,因為是基礎,底座拿掉了會垮,基本需求就是必須需求,必須都沒有,用戶會棄用。

按照上圖排列需求的重要性,我在排列需求優先級的時候,還會加上緊迫性,緊迫性一般來自運營、市場、銷售等業務迫切的需求,為了製造產品的亮點增強市場競爭力,贏得口碑,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所以把兩者結合就能大體列出了我的優先級排序如下圖。但是要注意的是,用戶需求隨時在變化,可能原來是期望需求的變成了基礎需求,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來定。

4、框架構建:根據需求來進行功能劃分,菜單設計。

我做產品也3年多了,需要開始形成自己的產品體系。以上最近這段時間的總結之一,有不對的地方請多指教。以後我也會持續更新,產品之路任重而道遠,像騰訊馬化騰「在這個行業裡久了後,不接地氣了,不知道現在年輕人喜歡什麼,這是我覺得最可怕的。每天早上醒來最大的擔心是,不理解以後網際網路主流用戶使用習慣是什麼,不管是QQ也好,微信也好,沒人敢保證一個服務是永久不變的,人性就是喜歡更新……」他非常擔心不能理解年輕人喜好需求。這也是我們產品經理最頭疼的問題。所以我們要時刻保持不斷嘗試新事物,不斷學習,不斷總結,學會洞悉用戶的真實需求,並且能夠分析處理好需求。

 

本文由 @李大發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需求分析初探:詳解需求定義、來源及需求關係
    所以需求分析能力對於一個產品經理來說,是最核心的競爭力!文章結構如下:需求分析的定義需求的來源用戶需求與公司需求的關係1.需求分析的定義如果使用幾句話來概括需求分析的定義,那麼便是「從用戶需求出發,挖掘用戶的真正目標,並轉化為產品需求的過程」。
  • 需求管理的兩個維度:需求來源管理和需求實現管理
    為了避免發生上述的災難性案例,作為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需要分析客戶需求並根據團隊的能力給出恰當的產品解決方案。這就需要產品經理做好需求的管理。需求管理分為兩個方面:需求從哪裡來,需求到哪裡去了。需求的來源管理:如何挖掘需求,哪些需求值得去做,需求有哪些分類需求的實現管理:mvp內容如何規劃,如何做好優先級排期,臨時需求怎麼處理等需求的來源管理在上述案例中,原始需求就有很大的問題,原始需求直接作為開發需求來做,必然會導致項目失敗
  • 產品管理:需求分析的進階
    存在即合理,需求分析的存在得益於兩大背景:背景一、需求已經成為網際網路/軟體產品/服務的代名詞。產品經理只要談到產品,需求二字絕不離口。用戶需求是產品/服務的最初出發點,還原原質化需求(Material RT),產品經理應該本著尊重事實的原則看待每一個需求。需求位列用戶體驗五要素的第一層:戰略/需求層,強調了越早接觸需求、越早理解需求。
  • 需求分析: 怎麼定義產品需求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面對同樣的用戶需求,不同的人,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從用戶需求到提供產品方案的過程,我們把它稱為定義產品需求的過程,很多人容易忽略這個過程,直接把用戶的需求當成產品的需求做出來,比如上面的例子,而且會美其名曰:「滿足用戶需求」。
  • 四步搞定需求|需求獲取、需求分析
    所謂競品分析,就是尋找出有代表性的競爭產品,從多個維度對比該產品與我們的產品之間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從中分析出兩者的優劣之處,得出結論,為產品的設計與迭代提供突破口或帶來啟發(這是指單次的競品分析)。並且,競品分析應當是持續性的。
  • 需求方法論(1):需求的理解/來源/挖掘/記錄
    所以我的需求方法論由七個部分組成:需求的理解、需求的來源、需求的挖掘、需求的記錄、需求的分析、需求的驗證、需求的優先級排序。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不同每個產品的定位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維度來對目標用戶人群分層,分層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好的研究不同層次人群的喜好,並針對這群用戶來做功能。比如讀書類app可以通過學歷來分層,而電商產品是直接產生交易,可以用收入來分層。當然,分層也不是絕對的,得具體功能具體分析。比如我在電商平臺上做一個賣書的活動,就需要以學歷來分層了。
  • 需求分析-需求的分類、排序及拆解方法
    02卡諾模型卡諾模型以分析產品功能對用戶滿意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產品性能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係。該模型不僅可以分析產品的功能特徵,也很適合用於日常的生活實踐中,其將需求分為5大類,分別為基本需求:理所當然的需求,也是用戶認為「必須要有」的功能;期望需求:某功能能夠實現用戶會滿意,不能實現也不會不滿;興奮需求:某功能能夠實現用戶會感到驚喜,
  • 騰訊產品法則:從需求分析到需求管理,做產品需求最全的方法都在這了
    各位同學大家好,很高興大家來到饅頭商學院聽我的分享,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題是需求是怎樣煉成的?通過接下來的課程大家可以了解到什麼是需求,如何獲取評估需求,如何定義需求的優先級,以及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管理我們的產品需求。在開始講網際網路產品需求分析與管理之前,我們要首先明確什麼是需求!
  • 產品技能樹之需求分析(二)
    編輯導語:在上一篇文章中,作者分析了需求的基本定義以及收集渠道等,詳情:產品技能樹之需求分析(一);本文主要是介紹了需求分析以及需求取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具體內容。由於是需求分析的系列文章,所以先簡單回顧上篇文章的內容,上篇文章主要寫了需求分析中的需求定義、需求收集和需求過濾部分。
  • 產品經理如何處理定製需求?
    編輯導讀:產品經理每天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需求,其中包括來自客戶的定製需求。產品經理應該如何處理定製需求呢?本文將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已經有很多相關內容了,說點方法論之外比較真實的東西。無論是定製需求還是日常的迭代工作,無論公司內部還是對外。方法論只是方法論,產品經理的約束條件很多,做決策不能只依據方法論。而且只是得出你的決策,不同的情況還需要找對應的業務干係人去PK。
  • 產品經理必備之如何進行需求分析?
    產品需求是提煉分析用戶真實需求,並符合產品定位的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可以理解為一個產品,一個功能或服務,一個活動,一個機制。2. 需求分析的各個階段2.1 需求收集需求收集階段主要是從各種渠道獲取需求,其來源主要包括用戶需求、競品分析、文獻報告、網絡平臺、企業戰略、團隊成員、數據分析、產品經驗等。
  • 產品新人如何入門:需求分析
    、思維習慣、軟實力、硬實力對產品經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已經了解一個產品從無到有,需要經歷需求分析、產品設計、產品開發、產品測試及上線運營的歷程。從本期開始,我們會細數各個階段的種種,在產品的各個階段,我們需要做什麼?怎麼做?其中的酸甜苦辣如何應對?以確保產品質量和效果。本期討論圍繞「產品的源頭——需求分析「展開,本篇涵蓋了需求的定義、用戶分析、需求獲取、需求評估、需求管理幾個方面。
  • 項目需求分析:了解需求理論是做好需求分析工作的基礎
    怎麼理解「需求」?需求分析涉及哪些內容?本文將從需求定義、需求分類、需求分析的概念、需求分析的流程四個方面來介紹需求分析的基本理論。但通常情況下,需求分析師需要和每個角色都保持無縫的溝通,最大程度地減少需求失真!那麼怎麼理解「需求」?需求分析涉及哪些內容?本文將從需求定義、需求分類、需求分析的概念、需求分析的流程四個方面來介紹需求分析的基本理論。
  • 我的產品方法論之需求分析(下)
    2今天的主要話題是需求管理、需求池與版本迭代。前文說到,作為產品經理,需求分析的核心方法分別為:在遇見單個需求時,首先要分析用戶、場景、問題以及現有解決方案,利用思維導圖將思考過程完整記錄並梳理,從中篩選並提煉出最有價值的信息與開發方向。
  • 需求分析:用戶需求研究四要素
    作為產品經理,天天都在圍繞吃透用戶真相運轉。但是總是會出現對於用戶的需求過於自信,大多時候以參與人員為藍本,研究結果遠離用戶真相,形成了「產品經理人體驗」,「運營人員體驗」,「領導人體驗」等。作為產品經理,在每細化一個需求時,大家有跳出產品人經驗,深挖過需求的背後嗎?真正的用戶研究應該建立在以用戶為中心的邏輯上,對於用戶的每一個確定要做的需求都能形成一個閉環,回到產品需求上。
  • 產品管理流程及規範1:產品需求來源、收集、管理、優先級確定及...
    這涉及到商業模式的綜合分析,在本文中不做過多擴展,後期將專門寫一些文章專門分析。本文主要還是集中在產品需求收集、管理流程及規範上。2. 戰術需求戰術需求比戰略需求低一層級,是對戰略的拆分,也即是通常意義說的產品實現路線的每個階段。
  • 小公司產品經理:如何改善「野路子」,構建自己的方法論?
    編輯導讀:產品經理屬於新興職業,沒有太多職場老鳥能帶人,除了少數大廠擁有完備的產品體系,大部分產品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也就是所謂的「野路子」。那麼,作為一個小公司產品經理,該如何改善野路子習慣,構建自己的方法論呢?本文作者依據自身產品實踐中的所思所想,結合案例對上述問題展開了分析探究,與大家分享。
  • 盯住產品目標,做好需求分析的5個階段
    需求管理是一個產品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它直接關係到產品最終交付的成果和質量。產品經理在面對用戶的時候,還面對著一群人:技術/開發。如何在接觸用戶需求到技術實現過程中做好需求分析,提高產品需求的交付質量?本文將從5個階段理解需求,細化需求分析全過程。
  • 需求溝通與分析:需求溝通分析的三個步驟
    文章主要分享了關於需求溝通以及需求分析的幾個問題,希望通過本篇文章能夠給各位帶來些啟發和幫助。問:需求溝通分析有幾步?答:三(sán)步。質疑|是否要做這個需求?如何思考是否要接某個需求,可以在心裡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首先,這個需求是否合理?這就需要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儘可能全面的理解需求的背景、用戶群、使用頻次、上線預期效果等。把這些疑問拋出與產品同學深入交流,其實也是為了試探產品經理是否對需求考慮清楚。
  • 我的產品方法論之需求分析(上)
    圖片來源:網絡當然,馬斯洛需要理論過於宏大,我們需要更為精準且有效的分析模型。在接觸更多優秀的產品學習與分析案例之後,我愈發認為,打造自己的思維模式與分析框架是多麼重要,一方面簡化流程,培養產品感覺,另一方面總結經驗,不斷迭代。我將自己的需求分析方法論分為三個階段:首先,面對單個需求,我們如何分析它是否合理?它是否滿足了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需要?它是否解決了用戶在使用產品中遇到的問題?其次,面對海量需求,我們如何進行優先級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