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素描語文」參與每一個孩子的童年

2020-12-11 濟南日報
  

  有一位老師,他用朋友圈記錄每名學生的光亮,這一記錄就是6年;他本是一名音樂教師,卻因為熱愛語文中途轉行,曾痴迷到把小學所有學段的語文書搬至家中,每日研讀;他熱衷於課堂教學鑽研教法,將自己的語文教學定義為「素描語文」,讓學生站在課堂的最中央,甘願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一盞明燈。他就是濟南市南上山街小學語文教師郝濤。
探索語文教學規律成就「素描語文」
  或許因為不是語文教學專科出身,才能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觀摩語文教學中的問題。「不停追問,真的能開拓學生的語文思維?過度渲染,學生真的能體會其中的意境。」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郝濤開始了他「局外人」的教學思考。如何讓自己的語文教學能夠更加的紮實有效?如何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觸及語文學習的本質?帶著這樣的思考他開始進行大量的閱讀,恰巧尋找到了「素描」這樣一個詞語。後來,他開始在自己的班級內進行實驗,用實踐探尋「素描語文」的教學範式。
  那時候,郝濤還住在學校附近一個十幾平米的出租屋內,為了方便自己研究,他在學校圖書室借來了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全套的語文課本,反覆研磨。在課堂教學中簡化流程、弱化情境、優化課堂問題,對所有單元進行重新梳理。終於,在郝濤百餘次的試講中,「素描語文」課堂有了雛形,即一個學習目標,一個核心問題,一次師生交流,一個規律傳遞,一篇拓展運用。郝濤說,「這是語文教學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讓我更加懂得語文教學的規律,形成了屬於我自己的獨有風格,並且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認可。這讓我很感動。」
  素描語文是郝濤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核心,素描語文在改變他教學思維、教學理念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他的教育格局,更讓他懂得了如何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去欣賞學生的成長。從那以後,他利用朋友圈,用優美的語句、九宮格式的圖片,記錄每一個孩子在其課程中的閃光點。一位學生家長看後坦言,「感動老師的用心,也提醒著自己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平靜的心。」背古詩、寫文章、講經驗、組團隊甘做他人成長路上明燈
  「我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進行思維的碰撞,發現每一個人身上的閃光和不同,在相處中,啟發他們運用語文思維,提升表達能力。」郝濤說。
  如今,在郝濤的課堂上,他和孩子們一起誦讀古詩,將課程標準中原有的75首古詩詞,拓展至200首,並在其中發現規律,開發出18種「三分鐘古詩詞背誦法」,運用這一背誦方法,學生一學期就可以輕鬆記憶百首古詩。在充分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郝濤還鼓勵學生將詩詞中的畫面,通過自己的理解,寫成一篇小文章,隨時隨地進行寫意練習。值得一提的是,直至今天,他已經積累了5萬多字的學生作品集、3萬字的教師文本細讀稿。有了誦讀和寫意,進行分享也很重要,這個環節被郝濤稱之為「講經」。他以「古詩微講堂」的形式,幫助每一名學生針對一個詩人或者一類詩作進行個人學習收穫、學習經驗的分享。在他的講堂中,孩子們儼然變成了小專家、小教授。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為了能夠更好地推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帶動身邊骨幹教師的發展,2018年9月,在學校的支持下,郝濤組建了市中區首個海量閱讀工作室——南朔海量閱讀工作室,在全區範圍內吸引了一批認同「素描語文」的教師加入。縱向課程構建,橫向輻射引領,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從一個班級到一個團隊,「素描語文」促進了教師的抱團發展,開啟了無數學生的閱讀生活,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加寬廣的發展路徑。「我希望,能夠參與每一個孩子的童年,也希望他們的童年裡因為有我的存在而變得美好。」郝濤說。 (新時報記者張磊)

相關焦點

  • 素描語文,讓學習變得簡單
    何為「素描語文」?「便是簡單純粹不加渲染地進行語文教學。」該教學理念的提出者、濟南市南上山街小學語文教師郝濤解釋道。多年來,經過不斷探索,郝濤逐步形成了「素描語文」的教學風格。梳理教材體系讓學生「一課一問、一課一得」  「語文的本色,應該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
  •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引深思:孩子童年傷口,要用一生治癒
    從這部公益短片《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引發了深思:孩子童年的傷口,要用一生去治癒他的成長過程中,少了父母的參與陪伴,這對父母來說是一種遺憾,但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一種遺憾,這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童年的幸福感。沒有父母陪伴和關愛的童年,這將成為孩子童年的傷口,孩子要用一生去治癒。
  • 雪域童年語文教研會,讓滬滇兩地教師分享語文教學經驗
    雪域童年語文教研會,讓滬滇兩地教師分享語文教學經驗   澎湃新聞記者 汪華 2020-12-23 12:12 來源:澎湃新聞
  • 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參與學習
    我一直想給孩子們充滿人文情懷的語文課堂,於是我執著於自己的一顰一笑,一舉手一投足,我希望用這樣的姿態,成為他們青春懵懂時期的精神引領者
  • 「愛生如子」成都龍泉四小陳南用愛喚醒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動力
    陳南,現任教於成都市龍泉驛區第四小學校,擔任三年級5班班主任及語文老師,同時擔任三年級年級組組長。執教20年,曾獲得「成都市優秀班主任」、「龍泉驛區十佳班主任」、「龍泉驛區優秀青年教師」、「龍泉驛區優秀班主任」、「龍泉驛區骨幹教師」、「龍泉驛區數位化新秀」等榮譽稱號,獲全國錄像課比賽二等獎,多篇論文發表於《中國教師報》《班主任之友》等報紙、期刊雜誌。
  • 胡春英:用愛守護孩子美好的童年
    先後榮獲山東省百佳園長、淄博市優秀教師、淄博市教學能手、淄博市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多篇論文在省級刊物發表,參與研究的多項省市級課題結題並獲獎。2020年被評選為淄博市最美教師,她堅持用愛的眼睛發現孩子,用愛的心靈溫暖孩子 ,用愛的智慧守護孩子。在她看來,愛每一個孩子,這是一名幼兒教師最基本的素質。
  • 20位頂級素描大師作品,每一個都是「人肉印表機」
    素描作為藝術創作的基礎學科,基本上每個人都有接觸過,許多人給油畫醬留言稱,常常懊悔自己畫不好,驚嘆為什麼同樣使用鉛筆,別人就可以畫出完美的素描作品。畫素描非常厲害的大師有很多,今天油畫醬挑選了二十位目前在世界範圍內,非常厲害的素描大師的作品供大家欣賞。1、克裡奧·牛頓美國美女畫家克裡奧·牛頓,出生於1989年,畢業於佛羅倫斯美術學院,雖然克裡奧·牛頓很年輕,但是她的作品卻非常老練,僅僅用一根木炭條畫出來堪比照片的素描作品。
  • 《童年》:每一個獨特的童年,都是一段關於生命成長的啟示
    —— 尼爾·波茲曼當我讀完這本《童年》時,一邊輕輕地合上書頁,一邊陷入到沉思之中…… 法國兒童文學巨匠瑪麗和克勞德夫婦攜手出版的兒童故事書《童年》,用56個如此不同的人的童年往事,講述著他們生命中的那些重要時刻,人生的豐富與參差多態。
  • 《童年》:每一個獨特的童年,都是一段關於生命成長的啟示
    >法國兒童文學巨匠瑪麗和克勞德夫婦攜手出版的兒童故事書《童年》,用56個如此不同的人的童年往事,講述著他們生命中的那些重要時刻,人生的豐富與參差多態。在文字頁上,大篇幅講述的是童年經歷,而長大後的故事則用較小的字號和篇幅來講述。
  • 不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的差生!教育部小學語文教材指定閱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在童年時期就體驗過面對書籍進行深思的激動人心的歡樂,那就很難設想會有完滿的教育。本書特意用了適宜的字體,大大減少孩子長時間閱讀,因為字體大小而產生的眼睛酸痛為什麼值得李老師好書推薦?
  • 孩子要不要學素描?
    孩子要不要學素描?素描是一切專業的美術學習的基礎,而不是一切美術入門的基礎。 素描是什麼 素描是一種正式的藝術創作,以單色線條來表現直觀世界中的事物,通過不同的明暗色調描繪,來表現客觀物體的形體和空間關係。
  • 別讓你的孩子,用一生治癒童年!
    不知道有多少家長會像這對父母一樣,用心呵護孩子長大。但我相信,更多的孩子沒有這麼幸運,他們的童年,總是匆匆結束。我心臟砰砰直跳地把我的著作交給語文老師,她一向對我很好,算是我的作文啟蒙老師。果不其然,她舉著那本小說,大肆地當著全班面表揚了我。我一直期待著第一個讀者看完以後的感想,但她一直沒提,我也一直不好意思自己去問。越拖越久,就越不好意思去問,以致於後面連我自己都差不多忘記了。五年級期末,我去幫老師收拾辦公室。
  • 小學語文:三年級課文《童年的水墨畫》中的語文考點
    ,再加上文本是以孩子為視角,將孩子置身於三個不同的場景之中,字裡行間表現的是孩子們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彰顯的是孩子們天真爛漫。由詩可感,鄉村的兒童生活一樣,甚至比城市的孩子更加的豐富多彩,其中的樂趣和快樂,有的時候可能是我們無法感受的。
  • 「李鎮西」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
    然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則絲毫不考慮「每一個兒童」的「才能和潛在力量」,而是貌似公正地用分數去評判衡量所有學生。五在我的《教育的100種可能》中,我寫了一個叫「張凌」的學生。他進初中時,我是他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但這孩子幾乎每天都犯錯誤,上課違紀,下課大鬧,成績也很差。
  • 高中女生滯留農村用木炭練素描
    來源:楚天都市報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裕 通訊員 張萍「我甚至試過在奶奶家的老式廚房的石牆上,用灶裡燒剩的木炭練習素描。」武漢市第十四中學學生宋梓童,疫情期間滯留在農村老家,身邊沒有可以使用的畫筆,只能急中生智在牆上練習素描。而在平時上學放學路上,她也會抓緊時間背知識點。功夫不負有心人。
  • 在這裡,每一個孩子都是「哈利波特」
    2018-03-26 17:13 [摘要] 天恆水岸壹號,親子創意手工魔法樹活動完美落幕3月24—25日,天恆水岸壹號「美好童年」系列活動之親子創意手工魔法樹活動歡樂開啟,我們特別邀請童畫森林國際兒童藝術中心的專業老師,傳授製作魔法樹的秘方及技巧,讓每一個孩子盡情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作性
  • 童成美術課堂素描教學——對著圖片畫素描
    越來越認為是國內各類素描教授者的單調、偏狹和枯燥,妖魔化了燦爛的素描。看到過不少古今藝術家品類豐富、鮮活的素描,沒有一個雷同,無以言表的精彩——素描很健康。我不了解國外的孩子現在畫什麼樣的素描,哪位專家可以講講?     二年級以下的孩子適合畫素描嗎?這是常常被問起的問題。這個問題很像是在問嬰幼兒或者兒童適合穿鞋嗎?答案在你的心裡。
  • 《彼得潘》:每一個逃避長大的孩子,都有一個缺愛的童年
    藉由彼得和溫迪的視角,巴裡為我們揭開了記憶中童年的面紗:長不大的彼得代表我們心中永存不滅的童真,而接受長大的溫迪象徵了我們在成長路上的勇氣和擔當。至於彼得與達林姐弟、小仙子叮叮鈴和胡克船長的冒險故事,在後來也被多次搬到大熒幕。
  • 《童年》:童年是人生的樹根,童年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
    翻開這本書之後,我又發現了一個這本書獨一無二的特點,那就是對於每一個人的故事都採用兩頁形式,他左邊講述的是孩子的童年故事,以及長大後的小片段,右邊則是插畫師的漂亮的插畫。並且並沒有對這其中的人物進行點評,沒有說他們的,善良,邪惡,無趣,成功,失敗等等,而是原原本本,完完整整的呈現到孩子眼前,讓孩子自行體會,因為作者並沒有進行任何的批判和分析。
  • 爸爸專欄|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使命的天使
    ,用散文詩一般的句子寫了一篇用於自我介紹的命題作文。當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們的孩子正在被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教育著,家長們的碰面,成了一盤用焦慮、困惑、懷疑燴成的東北大亂燉,很少有家長意識到,孩子的一切首先是父母給的,而這一份給予,便是天賦。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天使,使命不同,方向也不同,從這個層面上說,每一個家長理應先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