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前,家長要讓孩子具備這 4 種能力,上學後會比同齡人更聰明

2020-12-13 莉莉的育兒日記

197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被記者問道:「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裡學到了您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

這位已經白髮蒼蒼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兒園。」

0-6歲是孩子構建內部規則的關鍵時期,在這階段內,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孩子具備一些能力往往是比孩子提前學到一些知識來得更重要。

尤其是以下4個能力,家長一定要在孩子6歲前掌握。

1、空間思維能力

在20世紀50年代,天才項目( Project Talent) 追蹤研究了40萬名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學業成績、將來工作能力之間的關係;

最後發現空間思維測驗得分高的學生,學業成績和工作能力,都比空間思維較差的學生強很多!

曾經有這樣一個問題:「空間思維好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下面有人回答說:我做數學立體幾何題,一看到圖就可以在腦海裡面組裝出來,或者想像成一張紙在腦海裡各種翻轉,摺疊。有時候都不需要計算,讀完題目,在腦海裡直接看到結論。還有人說:我頭腦裡有一個隨自己撥動的地球儀,可以各種旋轉,學地理好像根本沒浪費什麼精力……和智力。

其實無論孩子是學習數學、化學,還是地理、歷史其實都需要用到空間思維。

空間思維能力弱的孩子在背誦的時候,背誦的內容這是紙上的文字,但是空間思維能力強的孩子,看到一幅圖,而我們的大腦往往對圖片的記憶比文字深得多,所以在腦海中的記憶會更深刻。

那麼在帶著孩子玩兒遊戲的時候,建議家長帶著孩多玩兒一些摺紙遊戲,其實摺紙就是將2D的紙變成3D幾何圖案的過程。

將紙折成小兔子、小老虎,這都是可以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從而讓孩子了解點、線、面的概念。

2、語言文字能力

近幾年掀起了一陣「詩詞熱」,其中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女孩子就是賀莉然,一敵百對戰百人團,在短短5分鐘裡,一共說出了127句帶「花」詩詞。

賀莉然的古詩詞功力自然是沒得說,同時賀莉然的語文成績也一直是班級裡的第一名。

因為從小背古詩,古詩都是用非常精煉的詞語展現豐厚的情感,所以潛移默化中,賀莉然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變得很清晰,文字運用能力也很強,所以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會比同齡人更好一些。

所以在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時候,無論是作文還是閱讀理解都可以寫的很深刻,很到位,讓人眼前一亮,自然也會是高分成績。

所以家長平時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背古詩,不僅培養語言文字能力,同時還能陶冶情操。

3、數學思維能力

在上學時候最需要孩子運用到數學思維能力的就是數學這門學科了,每次給孩子輔導數學作業的時候,家長總是分分鐘 化身「小龍人」,火冒三丈。

而給孩子補課的時候也總是落不下數學這門學科,但是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對數學這麼不敏感,是因為數學問題太過抽象,而孩子6歲前用的是右腦思維,而邏輯思維屬於左腦範疇。

所以孩子記住了3+4等於7,但是不知道2+5也等於7。

所以家長想要提升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除了要多培養孩子的空間建構能力,還是要將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在生活中多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這樣孩子才能將抽象的數學用更具象化的方式去理解。

4、邏輯思維能力

一個成績好的孩子,一個成功人士,他勢必有著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有好的邏輯思維代表著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有著非常清晰的學習思路,有更好的總結、歸納、整合的能力,能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學習的重點,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喜歡制定合理的學習方案;

那麼這個孩子的學習效率自然同齡人要高出很多倍。

思維是人腦以理性形式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所以說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才能擁有更好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邏輯思維出色的孩子往往都有怎樣的表現呢?

現在的孩子,其實都又很好的觀察能力,但是能夠提出質疑、提問和解決問題的人卻沒有多少人,而這正是路邏輯思維出色的孩子應該具有的特質。

就像是在看同一個繪本,邏輯思維弱的孩子只能看到一個小白兔在跑步,但是邏輯思維強的孩子卻能提問「小白兔在跑步,是不是因為有大灰狼在追它?」

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歸納分析,並且演繹出合理合情的結果,這就是孩子邏輯思維開始建立的表現。

所以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多認知自然事物的變化,觀察周圍事物的自然規律,這就是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

相關焦點

  • 哈佛教授:6歲前,培養好這四種能力,上學後孩子比同齡人更聰明
    學齡前,你會培養孩子的思維認知能力嗎?現在很多家長在孩子學齡前只教會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很少去了解其他教學,比如說孩子的各方面的思維認知能力,其中包括理解能力、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思維能力等等,若孩子在學齡前沒有學會,這會導致他們上小學之後會比同齡人差很多。
  • 6歲前,家長多培養孩子這3個能力,上學後學習成績可能會更好
    孩子的思維、行為習慣、性格、觀念等基本上都是在6歲前這個階段養成的,李玫瑾教授也說,6歲前是孩子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而6歲前孩子的大腦正處於高速大發育的過程中,所以孩子的很多行為習慣。思維模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內形成的。
  • 6歲前「逼」孩子鍛鍊這3種能力,孩子記憶力更強,大腦更聰明
    ——沃倫·巴菲特記憶力對孩子的生活、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記憶力雖然不會決定孩子的智商高低,但卻能影響智商的發揮。想要孩子的大腦更聰明,家長就一定不能忽視對記憶力的鍛鍊。0-6個月:短暫記憶周邊事物;7-9個月:能記憶起不在眼前的事物;9-12個月:在記憶的基礎上,可以進行模仿;1-3歲:出現長久記憶(以無意識記憶和機械記憶為主);3-6歲:記憶力快速發展
  • 開發「右腦」能讓孩子更聰明!這4種方法,3歲之前要教給孩子
    這4種方法,三歲前要教給孩子1、給孩子聽音樂所以,在幼兒時期家長可以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無論是傾聽還是學習,都可以幫助他們開發「右腦」,同時智力得到提升,這對他們的未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家長每天講故事能夠培養孩子的想像力、語言能力等等。
  • 6歲前,「話癆家長」培養的孩子更聰明,麻省理工研究結果證明
    特別是晚上講故事這件事兒,我一直堅持到孩子上小學,得到了一個附加的好處,就是孩子的作文能力比別人要好。而到二寶出生的時候,我更是堅定地要做一個「話癆媽媽」。二寶2歲7個月進入幼兒園,老師誇讚說,她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明顯好於其他幾個比二寶大幾個月的孩子。
  • 加拿大專家:這部位是「第二大腦」,經常鍛鍊孩子比同齡人更聰明
    對於家長們來說,都期待自家的孩子可以比同齡人聰明,這可是滿滿的自豪感呀。不過,現實中許多家長都發現,他們真是想多了,在做作業過程中只要不氣死他們,他們就是最高的期盼了。你知道嗎,孩子的智商除了受父母的基因遺傳外,很多還是後天形成的。
  • 6歲前孩子應具備5種能力 選對幼兒園很重要!
    「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中國諺語跟西方現代心理學的理論類似,都認為兒童的早期心理特點和性格是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幼年時期的經歷將影響人的一生。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學前教育對孩子今後成長的重要性,孩子剛出生就報名參加早教班,竭盡所能讓孩子上最好的幼兒園,並早早學習各種特長……孩子的早期教育就是要上各種早教課嗎?
  • 寶寶開口說話前,要具備這6種「語前技能」,家長要這樣來訓練
    從出生到成長成熟,孩子在不同的時期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需求。那麼,作為父母就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和孩子的特性,寓教於樂,耐心地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在開口說話前,寶寶必須掌握6種"語言技能",幫助他更好地認識世界。
  • 6歲前,家長「逼」孩子養成這4個習慣,記憶力超過同齡人
    6歲之前,是孩子心智成長的黃金時期,在這段時間,如果沒有家長的言傳身教和以身作則,他們是很難養成良好的習慣的。而一個孩子擁有超強的記憶力,那麼在學習的道路上走的更輕鬆,家長也能少操不少心,記憶力並不是父母遺傳的,更多是需要後天的培養,家長「逼」孩子養成這4個習慣,記憶力超過同齡人!
  • 孩子3歲前有這些表現,家長偷著樂吧,比同齡人聰明一倍
    相信不少家長聚在一起時,話題大多是吐槽自家孩子有多麼的難帶與淘氣,似乎什麼都想玩,什麼都相碰。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家長只能時刻盯著孩子。想必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能與其他孩子一樣,乖巧懂事,安靜一點吧?殊不知,小時候越頑皮、難帶的孩子,長大後反而越聰明。李玫瑾教授就曾舉例了3種在家長眼中十分難帶的孩子所表現的行為舉止,預言他們長大後會變得很聰明!
  • 科學研究:6點後起床比6點前起床的孩子更聰明
    所以,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勤奮一點,多學一些知識,都會早早喊孩子起床讀書。 而且,在大人的認知裡,早上起得早,空氣清新,人的頭腦也更清晰,特別適合學習。於是,就會讓孩子早起讀書、背單詞、背古詩等等,以期讓孩子比同齡人領先一步。但事實上,很多家長發現,這樣早起學習的效果,並不如人意。
  • 這2種「血型」的父母,生出來的孩子更聰明,家長們不妨對照一下
    ,表達能力也很強,當大人給他講過一則小故事後,他就能夠複述出來給家長聽。在同齡人中,兒子這樣的情況是很少見的,這樣的孩子讓不少家長都羨慕不已,也不禁感覺到很不可思議。明明林超和蔣燕都是普通人,沒有很突出的能力,也沒有高學歷,怎麼會生出一個小神童。
  • 這4方面「使勁管」的孩子,不僅比同齡人更聰明,情商也很高
    有句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若是孩子不加以管教,那麼小時候養成的壞習慣則會伴隨一生,但是管的太嚴,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所以我們作為家長要做到該管的時候使勁管,不該管的時候就放手,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 沒有4種能力的孩子,去幼兒園就是「活受罪」,到了三歲也不能送
    更重要的是孩子去了幼兒園以後,家長可以騰出時間做一些其他事情。而支持孩子4歲上幼兒園的家長則認為,孩子上學越晚,他們的自理能力就越強,這無論是對孩子的心理還是身體都是有益的。不過這部分家庭普遍是經濟能力較強,而且父母空閒時間較多的。根據史丹福大學的相關研究:孩子上學年齡越晚,適應能力更強,在學習、專注力等方面要比年齡較小的孩子要更有優勢。
  • 科學研究:6點後起床比6點前起床的孩子更聰明
    所以,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勤奮一點,多學一些知識,都會早早喊孩子起床讀書。而且,在大人的認知裡,早上起得早,空氣清新,人的頭腦也更清晰,特別適合學習。於是,就會讓孩子早起讀書、背單詞、背古詩等等,以期讓孩子比同齡人領先一步。但事實上,很多家長發現,這樣早起學習的效果,並不如人意。
  • 三歲前,家長培養孩子這幾種能力,以後人生少走彎路
    文|秘籍君孩子在3歲前,是培養他能力的關鍵時期。孩子如果具備了他最應該具備的能力,就不會落後於同齡人,而且越是長大也越自信,以後還能少走很多彎路。家長培養孩子的這些能力的時候,要保持一顆平等的心,不要試圖左右孩子的人生,靜靜等待,花開自然。
  • 孩子上幼兒園要具備哪些能力?這「4種能力」不可或缺,及早培養
    一般在孩子三歲以後,不少父母就把孩子送進了幼兒園,讓他們開始體驗集體生活了。幼兒園專注於孩子的啟蒙教育,培養孩子適應集體生活的能力,讓孩子為步入小學打下良好的基礎。有的父母把孩子放到幼兒園以後就不需要過多操心,孩子在學校裡過得很順心;但是有的父母卻三天兩頭都要處理孩子在幼兒園出現的問題,忙得人頭都大了。
  • 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記憶力會越來越好,智商也高出同齡人
    其實孩子的記憶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在孩子6歲前是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期,在孩子6歲前你帶他「走三關」,孩子的記憶力會越來越好,智商也會高出同齡人。首先我們了解一下孩子記憶力發展的規律!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記憶力會越來越好第一關:不分心想要記住一樣東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分心,去研究一個人在專注地去做某一件事的時候,記憶力就會有所提升,所以說專注力和記憶力是有很大關係的。
  • 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記憶力會越來越好,智商也高出同齡人
    其實孩子的記憶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在孩子6歲前是記憶力發展的關鍵期,在孩子6歲前你帶他「走三關」,孩子的記憶力會越來越好,智商也會高出同齡人。6歲前讓孩子「走三關」,記憶力會越來越好所以家長一定要避免孩子三心二意,平時讓孩子做事的時候不要分心,吃飯的時候不要看電視,一心不要二用。
  • 孩子6歲前,三步教他掌握「湊十法」,算術能力會領先同齡人
    孩子6歲前,三步教他掌握「湊十法」,算術能力會領先同齡人一提到數學,往往頭疼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們,許多家長在教剛接觸數學的小孩時,經常都是被折騰得耗盡所有精力,就是一些簡單的加法,也會把孩子難倒。那有什麼竅門可以幫助孩子做好算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