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卡皮察被記者問道:「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裡學到了您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
這位已經白髮蒼蒼的老人回答道:「是在幼兒園。」
0-6歲是孩子構建內部規則的關鍵時期,在這階段內,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孩子具備一些能力往往是比孩子提前學到一些知識來得更重要。
尤其是以下4個能力,家長一定要在孩子6歲前掌握。
1、空間思維能力
在20世紀50年代,天才項目( Project Talent) 追蹤研究了40萬名學生的空間思維和學業成績、將來工作能力之間的關係;
最後發現空間思維測驗得分高的學生,學業成績和工作能力,都比空間思維較差的學生強很多!
曾經有這樣一個問題:「空間思維好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下面有人回答說:我做數學立體幾何題,一看到圖就可以在腦海裡面組裝出來,或者想像成一張紙在腦海裡各種翻轉,摺疊。有時候都不需要計算,讀完題目,在腦海裡直接看到結論。還有人說:我頭腦裡有一個隨自己撥動的地球儀,可以各種旋轉,學地理好像根本沒浪費什麼精力……和智力。
其實無論孩子是學習數學、化學,還是地理、歷史其實都需要用到空間思維。
空間思維能力弱的孩子在背誦的時候,背誦的內容這是紙上的文字,但是空間思維能力強的孩子,看到一幅圖,而我們的大腦往往對圖片的記憶比文字深得多,所以在腦海中的記憶會更深刻。
那麼在帶著孩子玩兒遊戲的時候,建議家長帶著孩多玩兒一些摺紙遊戲,其實摺紙就是將2D的紙變成3D幾何圖案的過程。
將紙折成小兔子、小老虎,這都是可以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從而讓孩子了解點、線、面的概念。
2、語言文字能力
近幾年掀起了一陣「詩詞熱」,其中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女孩子就是賀莉然,一敵百對戰百人團,在短短5分鐘裡,一共說出了127句帶「花」詩詞。
賀莉然的古詩詞功力自然是沒得說,同時賀莉然的語文成績也一直是班級裡的第一名。
因為從小背古詩,古詩都是用非常精煉的詞語展現豐厚的情感,所以潛移默化中,賀莉然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變得很清晰,文字運用能力也很強,所以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都會比同齡人更好一些。
所以在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時候,無論是作文還是閱讀理解都可以寫的很深刻,很到位,讓人眼前一亮,自然也會是高分成績。
所以家長平時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背古詩,不僅培養語言文字能力,同時還能陶冶情操。
3、數學思維能力
在上學時候最需要孩子運用到數學思維能力的就是數學這門學科了,每次給孩子輔導數學作業的時候,家長總是分分鐘 化身「小龍人」,火冒三丈。
而給孩子補課的時候也總是落不下數學這門學科,但是其實孩子之所以會對數學這麼不敏感,是因為數學問題太過抽象,而孩子6歲前用的是右腦思維,而邏輯思維屬於左腦範疇。
所以孩子記住了3+4等於7,但是不知道2+5也等於7。
所以家長想要提升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除了要多培養孩子的空間建構能力,還是要將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在生活中多觀察、比較、分析和概括。這樣孩子才能將抽象的數學用更具象化的方式去理解。
4、邏輯思維能力
一個成績好的孩子,一個成功人士,他勢必有著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有好的邏輯思維代表著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有著非常清晰的學習思路,有更好的總結、歸納、整合的能力,能清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學習的重點,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喜歡制定合理的學習方案;
那麼這個孩子的學習效率自然同齡人要高出很多倍。
思維是人腦以理性形式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所以說讓孩子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才能擁有更好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邏輯思維出色的孩子往往都有怎樣的表現呢?
現在的孩子,其實都又很好的觀察能力,但是能夠提出質疑、提問和解決問題的人卻沒有多少人,而這正是路邏輯思維出色的孩子應該具有的特質。
就像是在看同一個繪本,邏輯思維弱的孩子只能看到一個小白兔在跑步,但是邏輯思維強的孩子卻能提問「小白兔在跑步,是不是因為有大灰狼在追它?」
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歸納分析,並且演繹出合理合情的結果,這就是孩子邏輯思維開始建立的表現。
所以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多認知自然事物的變化,觀察周圍事物的自然規律,這就是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