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成語繁多,內容深奧,「五花八門」原來是這個意思

2020-12-13 娛樂海平線i

日常生活當中咱們經常提到一個成語叫做「五花八門」,這個詞在現在社會被用來形容,物品的種類繁多。那你知道這個成語在最初的時候,指的是什麼嗎?

在最初的時候「五花八門」經常被用來形容五行陣和八門陣,這是古代兩種變化多端的陣法,多用於行軍打仗。五行陣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布置的。八門陣也叫八卦陣,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出陣勢,可變成六十四種不同的樣式,在兩軍對陣時能夠使敵方的軍隊陷入玄幻莫測的境地之中之中,你也可以將它理解為迷陣。後來也被用來比喻各行各業的暗語。

在五花八門這個成語中,「五花」和「八門」也代表著一些不同的職業。像五花又叫做五老,分別是老榮、老柴、老渣、老月和老合。其中,老榮是指偷東西的小偷,老渣指的是販賣人口的人牙子,老柴是指捕捉盜賊的人,但不是捕快,更像是相當於今天的私家偵探。老月指的是用賭局騙錢的,像現在的老千一樣,老合指的就是走江湖賺錢的,像鏢師這類的。

而八門指的是,金、皮、掛、彩、平、團、調、柳八個在江湖上的行當,其中金指的是給人算命算卦的,因為在古代算命的先生又叫金點先生,所以人們管相面算卦的人又被稱為金門。而皮指的是賣膏藥的,這行又叫做「挑漢兒」的,而且能夠按照賣的藥品不同分為不同的名稱。掛指的就是在市場上或者廟會上,練把式賣藝的,他們分為戳、點、尖、腥等等,尖指的是有真本事的,腥指的是騙人的。

彩也很好理解,彩又叫做「彩立子」,也就是古代俗稱的變戲法的。平指的就是說評書的,其中唱大鼓書的叫做使長傢伙的,說評書的又叫做使短傢伙的。團指的是說相聲的,因為說相聲的人比較多,江湖人也調侃說相聲的叫做「團春」。調指的就是搭蓬扎紙的。在古代的時候,家裡置辦喪事要燒些紙人紙馬什麼的,他們就是做這個的。也有一種說法就是調是賣假貨的,清末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他們是提供菸草的。

最後一種柳,就是指唱小曲兒的,也指唱大鼓的。成語「花街柳巷」,指的就是這一條巷子都是唱小曲兒的。所以我們不難看出,五花八門,在古代的時候,多用來指代,排除在「士農工商」這四個主流職業之外的行業,從業者多是市井底層人員。他們經常會被社會上的人們所歧視,所以五花八門,在一開始的時候有貶義的意思,就像下九流一樣,但現在已經慢慢演變為中性詞。

這樣看來,咱們的中華文化真的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只是一個簡單的成語就有這麼多的講究和來歷。咱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多多去了解這些成語,了解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總結的五花八門,都是哪五花、哪八門?少有人知
    老祖宗總結的五花八門,都是哪五花、哪八門?少有人知古往今來,我們中華的文字文化都是世界之最。我們中華的方塊字可是真的了不起,就拿最簡單的來說吧,我們一個字可以有不同的讀音,不同的讀音又可以有不同的意思,更為巧妙的是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情境中又可以表現不同的態度,其中博大精深,各位可以慢慢學習。但是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不是字,也不是詩詞,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一個我們一直都在使用的成語。這個成語用起來方便,但是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成語的真正門道。
  • 「五花八門」是什麼意思?指的是哪五花?
    「五花八門」是什麼意思?指的是哪五花?文/炎炎談歷史在日常口語中,經常聽到人們用五花八門這個詞,用來比喻事物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五花八門,古代原指「五花陣」與「八門陣」,是古代兵法中的陣名,後又用作比喻各行各業的暗語。據載五花八門出自《虞初新志.孫嘉淦<南遊記>》:「伏龍以西,群峰亂峙,四布羅列,如平沙萬幕,八門五花。」
  •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許暉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2年3月這是一部有關詞語身世的故事書。原來,「三更半夜」這個俗語有陰謀的含義在裡面。「三更半夜」一語出自《宋史·趙昌言傳》。朋黨是中國古代官僚集團特有的現象,士大夫們為了爭取利益最大化,或者為了政治理想的實施,朋比結黨。其中因科舉而結成的朋黨叫「科甲朋黨」,"科甲朋黨"是宋代以後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朋黨。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有三人都中了進士,狀元是胡旦,省元(第三名)是趙昌言,同榜中還有一位叫董儼。
  • 這個成語都被我們用來罵人,誰想在古代意思完全不同
    有這麼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說的是有些人雖然表面上是人,但是實際上卻做著猶如禽獸一樣的事情。沒錯,這個詞就是——衣冠禽獸。這個詞通常只有我們很憎惡的人才會用來形容。在辭海和成語詞典等知名工具書中「衣冠禽獸」都無一例外是個貶義詞。
  • 這成語被曲解千年,根本不是這個意思
    歡迎大家繼續翻閱,我們繼續來聊一聊中國古代的許多小故事,小典故,聊一聊古代的才子佳人,風流韻事,和各種奇葩的人,奇葩的事情,這些人和事,大家可能不了解,有些可能因為影視劇的改編甚至是錯誤的,我們可以一邊糾錯,一邊張大嘴說:哦,原來是這個樣子的。
  • 《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從成語的尋根溯源中體會趣味考古的...
    一百個成語的尋根溯源,體會趣味考古的真諦;一百幅古畫的風俗巡禮,展現古代生活之圖景。《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著者:許暉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唱三嘆,到底是怎樣「唱」、怎樣「嘆」的?《100個成語中的古代生活史》從語源學的角度,尋找失落在時光中的的動人典故:從「一唱三嘆」禮讚周天子的《清廟》之音,到韓壽「偷香」、貴妃「竊玉」的風流飄逸,從「八面來風」中的四季流轉,到「十惡不赦」裡的人間百態……在成語——這一古人用智慧鍛造的文字容器中,語言大師許暉以輕鬆曉暢的筆調,原汁原味、「入鄉隨俗」地展現了古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精心選取的100幅古畫則如同一場以成語為名的美術特展
  • 「衣冠禽獸」這個成語在古代既然是讚美詞?
    成語乃由四個漢字組成,每一個成語都有它獨特的屬性和寓意,它通常被人們運用到語句或文章中,我們都知道成語的類型多種多樣,小編在這裡就就不一一舉列說明,而今小編要解說的一個成語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那就是——「衣冠禽獸」。
  • 35組易混淆的成語及解釋,你和你的孩子知道多少?
    成語展現了漢語表達巨大而豐富內涵的能力和語義融合能力。短短幾個漢字,往往包涵了一段歷史、一個故事、一個典故、一個道理、一個哲理,它在歷史的演變中自然形成。每一個成語幾乎都有它的來歷。小學生學習成語可以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擴大視野、增長知識,而且在寫作時使用成語,更容易獲得高分。
  • 厲害了,數字藏在成語裡?
    厲害了,數字藏在成語裡?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光是成語就有千千萬萬,而有些成語,更是趣味恒生。瞧,這些成語裡就藏著一些數字們。一問三不知現指怎麼問都不知道一問三不知出自《左傳》。三不知,指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 小學600個成語大全,成語分類歸納精華,給孩子收集成語請看這裡
    小學語文基礎由字、詞、句、段和篇構成,孩子從簡單的拼音開始學習,到漢字的筆順筆畫、偏旁部首,再到組詞,造句,寫作文,每一個學習內容從簡單,到複雜,再到深奧,層層遞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內容豐富多樣,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 '有教無類'原來是這個意思!
    成語《有教無類》,其出處: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子曰:「有教無類。」
  • 成語「枉矢哨壺」的由來,「哨」是什麼意思,怎麼用這個成語?
    先奉上標題裡問題的答案:(1)古漢語裡,「嘆」和「歎」用法完全不同,歎表示因喜而嘆,嘆表示因哀而嘆,二者所表達的情緒正好相反;(2)成語「枉矢哨壺」出自《禮記.投壺》,指彎的箭,歪的壺,哨是不正的意思,合起來比喻不精緻的器物,為主人自謙之辭,一般用於主人說自己準備的東西不好。詳情請見相關字詞條,無興趣內容請自行忽略。
  • 古代女子表達愛意最大膽的方式:送花椒,椒房原來是這個意思
    古代女子表達愛意最大膽的方式:送花椒,椒房原來是這個意思看了國風美少年,就繼續追了後面的小視頻,在裡面get到不少小知識。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個人覺得很有趣的事情。我們在各種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最常見的古代女子表達愛意的方式就是送香囊、手帕,送花椒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原來早在先秦時期花椒就被賦予了多子的寓意。《國風·唐風·椒聊》中寫道「椒聊之實,蕃衍盈升。」,意思就是花椒樹上果實纍纍,能把升盛滿,可見花椒的果實是非常多的。
  • 國外斷崖發現中國漢字,將內容翻譯過來後,專家留下了激動的眼淚
    古代的石刻十分珍貴,有種類繁多、製作精美的漢代畫像石、碑刻、石雕等形式,源遠流長,所以石刻文化即使到了現在都很容易能夠見到。而在30年前,外國斷崖上出現了中國古漢字,經考古專家翻譯過來後,無數人為之振奮。原來,在1990年的某一天,外蒙古的兩位牧民像往常一樣在草原上放牧,草原的天氣總是複雜多變的,本來好好的大晴天竟然瞬間烏雲密布,下起了大雨。兩位牧民為了避雨,只好把羊群趕到了一座山的山腳下。
  • 這些成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你用對了嗎?
    這不僅體現出我們語言的分量,更是一種文化傳承,可以,有很多人在成語的實用上,其實是望文生義,背離了原意,甚至是與原意相反。《中國成語大會》中那些看似熟悉卻往往被誤用的成語,讓很多人「汗顏」。有專家認為,《中國成語大會》讓觀眾看到了祖先的智慧,也感受到了成語教育的缺失。
  • 數字成語俗語中的傳統文化和有趣的民風民俗(之三)
    在眾多的成語和俗語中,有許多是含有數字組成的,而在這些數字成語俗語裡,又有不少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趣的民風民俗,雖然耳熟能詳,知其大概,但是認真品味一下,還真形象生動,寓意深刻。為此,筆者選擇了一些,和大家一起分享。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 歷史趣談:古代人一般養些什麼寵物,原來古代寵物也是五花八門
    那在古代的時候,古人會不會養寵物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沒有哪一種生物生來就是被人們圈養的。我們現在所養的寵物都是由古代人組建的把野生動物馴化成了家養寵物。那麼在古代,人們又通常會養些什麼動物呢?原來古代的寵物也是五花八門。
  • 走進數字成語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把兩個字的詞語叫成語,因為它的數量太多了,而把三個字以上的詞語叫成語。成語是漢語特有的現象,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顆明珠,用很少的字表達很複雜的意思和豐富的內涵。阿拉伯人發明了數字0123456789,成為世界上通用的數字符號,而中國人發明了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沒有像阿拉伯數字一樣在數學領域雄霸天下,卻在計算之外,還在使用漢語的人群生活中獨領風騷。
  • 中國古代有一個經典成語,原本是身份的象徵,如今成難聽的罵人詞
    這句話在任何一個領域應該都適用,尤其是成語方面。現如今有許多成語都改變了其本來意思,有的甚至和原意完全相反了。比如說炙手可熱,原意指名氣大、氣焰囂張的人無法靠近,現在反而用來形容受歡迎的人了。看來真是時代變遷太快,人的認識都有些跟不上發展了。我們今天也要介紹的一個變化巨大的成語--衣冠禽獸。
  • 讀書多年,今天才懂得「無欲則剛」,原來是這個意思
    最近重新翻了一次《論語》,讀到「公冶長」這一段時,若有所悟,原來「無欲則剛」竟然是這個意思。也就是說,「無欲則剛」這一成語,儘管經常聽到,但真懂得其意思的人並不多。孔子雕像其實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於《論語》,即:「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