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表哥帶著他5歲的兒子來訪,在小區噴水池看到幾個青蛙雕塑,表哥指著青蛙說:「兒子快看,那有frog在噴水」。小男孩看了看告訴他爸爸:「那有好多青蛙,應該用frogs複數,不是frog。」我一驚,這麼小的小孩居然還分得清單複數,聽說他一歲多上雙語早教,3歲之後英語培訓班沒斷過,果然還是有用的。
後來在家裡準備吃飯,我對3歲女兒和這個小哥哥說:「Kids,wash your hands and sit at the table!」女兒飛快地跑去衛生間洗手,而這個小哥哥不為所動,我又對他說了一遍:「Go wash your hands, quickly.」還是沒反應。我表哥看我跟女兒講英語,很是羨慕,在飯桌上就讓我跟他兒子說英語,讓他練練,我指著他碗裡的豌豆問他「How is it?」小孩看著我不說話,顯得有些緊張,我又問「Do you like it?」他不做聲,我再問「Are you hungry?」還是不說話,他爸爸一個勁催他:「你說呀!你說呀!」他過了好一陣說:「爸爸,我聽不懂表叔說的話。」
一個連frog單複數都知道的孩子,居然聽不懂Do you like it?Are you hungry?這有點不可思議,就像一個小孩能背得出勾股定理,卻不知道5塊加12塊等於都少錢。表哥當然是大失所望,我安慰他不必憂愁,據我了解多數小孩都是這樣,這是英語啟蒙的順序出了問題的。
無論在哪個國家,說哪種語言,正常情況下是小孩生下來就開始聽,聽到2歲開始模仿大人說話,到4歲日常生活用語都能聽懂,能比較流利的講話,4歲、5歲之後才開始認字看書,要到七八歲才開始造句,寫簡單的日記短文。
一個小孩要到4歲的時候才初步掌握了母語的聽說交流能力,6歲的時候才算基本掌握,怎麼掌握的?靠的是耳朵。我們的語言,一部分是聽來的,一部分是看書看來的,4歲6歲的小孩能認識幾個字?所以眼睛是靠不住了,他們學會了聽話,說話基本靠耳朵聽。
所以耳朵是語言學習的第一工具,也是最重要工具,沒有之一!先聽,再說,之後認字看書,最後才寫。
而我們這代人學英語順序是反的,先靠眼睛看,學字母,背單詞,學語法,看句子,寫句子,學了幾年十幾年之後能勉強讀一些簡單的短文,而整個過程中聽力只是點綴,偶爾聽一下,甚至多數人從來沒有正兒八經練過聽力。
這樣的英語學習順序完全違背了自然規律,所以大家學了十幾年英語只能看點英文小短文,寫點錯漏百出的英文郵件,聽不懂更說不出。大多數人的視覺比聽覺更敏銳,一旦眼睛認識了單詞、句子,再練聽力就難了,聽到什麼東西都非得在腦子裡打上字幕才能理解,這就導致了聽力速度反應不過來。
這也是時代條件所限,以前沒有那麼多錄音材料,英文動畫片更是奇缺,學英語除了從書本上的文字開始,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現在條件好了,孩子三歲就開始學英語,但是我看很多英語啟蒙也和我們當時學英語的順序一樣的,只是提前了幾年開始而已,以前10歲開始學,現在3歲開始,其方法根本沒變化,所以你當年十幾年都沒學會的英語,你小孩也一樣十幾年學不會。
一個人以錯誤的順序學英語十幾年最多就是個聾子啞巴英語,我們賽思特不做12歲以下的英語培訓,但是我們針對12歲以上,甚至成人的教練式英語培訓中關鍵也在於順序矯正,這樣可以讓零基礎成年人通過不到 18個月能達到日常生活自如交流的程度,但是要想達到母語或者接近母語的程度是不現實的。
然而12歲以下的小孩卻有機會將一門外語學到接近母語程度地,而且是自然而然輕鬆地學成,前提就是順序正確。如果有較多的賽思特學員需要給自己孩子做英語啟蒙,我之後再抽空來講講順序背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