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學《論語》11.21先進篇——聞斯行諸?
》11.21先進篇——聞斯行諸?【原文】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
論語11.22: 子路問:「聞斯行諸?」
11.22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
-
《論語》: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5、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論語》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群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務。
-
一起學《論語》7.25述而篇——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白話】孔子從四大方面來教化:文獻經典、養德躬行、盡忠、有信。 【釋詞】文:指先代之遺文,即文獻經典。《註疏》:「文謂先王之遺文。」忠信本一事,而謂之四教者,忠則實諸己,信則篤諸人。劉宗周曰:先博之以文,由文而約之行,由行而約之心,曰「忠」曰「信」。錢穆曰:文為前言往行所萃,非博文亦無以約禮。然則四教以行為主。本章緊承上章,當合而參之。
-
論語學習心得——先進第十一(286)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正文共:2650字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子路問:「聞斯行諸
-
《論語》十句經典語錄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今天小編整理了十句處世之言,請看客一觀。【譯文】看見有德行或才幹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七、言必信,行必果。
-
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沒有那麼難
《論語》第一篇就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一句來自《詩經·衛風·淇奧》,我在《孩子也能讀懂的詩經》課程裡講過這首詩,小朋友們可以去聽一下。切磋琢磨,這四個字都是一種製作方法。製作骨器叫做切,製作象牙器具叫做磋,製作玉器叫做琢,製作石器叫做磨。
-
《論語》經典:民無信不立
點擊「i清新書坊」加關注,夏風習習,我們一起清華園裡讀經典吧!子貢問政。
-
《論語》中的3句識人術口訣,句句經典受用
但是孔子在《論語》中,他老人家還是留下了3句非常經典的識人術口訣,可以幫我們看人八九不離十。這三句經典的觀人術口訣,是從三個方面來看人,幫我們看人一看一個準。下面我們來一起學習。01看價值觀孔子在《論語·為政篇》中說:「視
-
於庭讀《論語·雍也第六》
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3、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4、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庾。」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
【論語1·15】孔子對子貢最高的評價是「告諸往而知來者」
每天聽王宏傑老師講解《復活論語》: 學而篇第15章 【原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注釋】(1)貧,《說文》:「貧,財分少也。」即財物因分散而減少。本義是貧窮。引申為缺少。本章指貧窮。 (2)諂,本義是諂媚,曲意迎合。本章指說討好獻媚的話,表現出一副諂媚之態。
-
《論語》經典語錄選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漁父亂彈,ID:yufuluant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
-
以簡馭繁,曲盡其妙——《論語》的敘事藝術
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述而》)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先進》)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
《論語》重點備考語句及其翻譯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在教師招聘考試中,《論語》重點考查的是對於原文的理解,以對應相關知識點,從而進行客觀性考查。以下即《論語》重點備考語句及其翻譯,希望對廣大考生有所幫助。
-
古人經典50句名言: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著去做。後發展為成語 「當仁不讓」。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
讀書改變未來,讀《樊登講論語》,體會不一樣的生活哲理
01、引言三月的時候,還是外交部發言人的耿爽講了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末了,他抿嘴笑了一下,問對方,知道這個是什麼意思嗎?初聽這句話的時候,感覺他說得好霸氣,才華橫溢。其實那時候我也不明白,這句話究竟是啥意思。
-
《論語》「君子」之六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今天我們來研討《論語》第六個「君子」。《論語·為政》第十三章: 子貢問君子。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四十一:訥言敏行
出自《論語·裡仁篇》:「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目的是告誡人們,說話應當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而做事情則應該敏捷、幹練、勤奮,不應該拖拖拉拉、磨磨蹭蹭。
-
《論語》經典名言分享之五,讀完受益終身!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論語》的名言,感恩大家這段時間的支持和厚愛!經典常讀常新,如有什麼不同見解,希望大家直言不諱,共同探討學習。一,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子張》古人認為學習是終身的事情,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雖然讀書,大多都是為了考取功名利祿。但是古人在做官以後,仍然還會讀書學習,所以看電視劇或者看歷史,古代做官的人,都會有一個書房,有時間就會學習深造。
-
《論語講要》◈『裡仁第四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四十三(待續)
故欲讀聖賢書,求真實理者,當自讀《論語》始。 《論語》二十篇,為魯論篇數。其中章次,不相聯屬。雪公取述而篇志道章,以道德仁藝為綱,俾學者知其要指。道乃人之心體,即《中庸》雲,天命之謂性。是性天然而有,寂然不動,而人不自知。德者由體所起微動之相,亦即初動之心念,人亦昧而不知。仁與藝,皆是體相所發之大用。仁者親也,厚以待人,推至於物,乃用之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