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最常見的一類蔬菜,馬鈴薯現在在國內不僅作為蔬菜高頻率的出現在菜餚中,在一五年國家啟動了馬鈴薯主糧化戰略, 扶植馬鈴薯作為加工饅頭、麵粉和米粉的原材料,和小麥玉米以及稻穀構成四大主糧。馬鈴薯在國際上也是普遍出現的一種主要食材,不僅含有很多的營養價值,且元素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和消化,做法多樣,用途廣泛。雖然說國內種植馬鈴薯的很多,想要一塊地更高產的出來很多馬鈴薯 還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今天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些它的種植技巧吧!
一、播前工作
馬鈴薯是直接用塊莖催芽之後進行播種的,所以要先選擇好馬鈴薯莖塊之後放置在有一定光照條件的地段,不能直接陽光照射,保持催芽的溫度在18度上下,最好放在地窖進行催芽工作。然後等芽苗長度在2毫米就可以切塊播種了,切記不要等到芽苗長度達到5毫米在播種,芽苗過長的話很容易損傷掉。隨後的切塊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保證每塊莖塊上面有兩三個芽苗,一整個馬鈴薯莖塊頂多切成四個莖塊,切的過程中不要損傷到芽苗,最好是播種的前一天進行,切好之後用酒精消毒處理一下。
二、適時播種
國內的氣候差距是比較大的,如果地區不同的話,種植馬鈴薯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不過現在的種植技術也趨於成熟了,幾乎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種植的。一般情況下是在秋冬兩季進行播種的,具體到十月份至十二月份,如果想要高產肯定還是選擇最合適的播種時間,讓莖塊成長膨大期儘量避開高溫天氣。一般的土地都可以種植土豆的,選好園地之後需要翻耕土壤施入底肥,在挖播種穴進行播種。行間距保持在65釐米上下,株間距保持在25釐米上下。播種穴的深度在15釐米左右,在播種的時候注意莖塊中的芽苗朝上固定後,在封一層小細土,然後在上面蓋上一層地膜之類的起到保溫的作用,更好的促進芽苗的出土成長。
三、肥水管理
馬鈴薯對於鉀肥的需求最大,在有就是氮肥和磷肥了,在施肥之前先施入一些農家肥或者是有機肥,既可以改善土壤的結構,也可以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具體的還是要根據生長的情況來定,在馬鈴薯的開花期是需要肥料最多的階段。水分的話也是要根據天氣的情況和馬鈴薯的生長情況來定的,它的整個生長周期對於水分的需求都是比較大的,特別是花期和結果期,但是在澆水的時候注意用量不能過度,不然很容易出現土壤板結的情況,會直接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
四、注意事項
大家都知道果實馬鈴薯是在土壤中的,所以為了配合塊莖在土壤中更好的生長,需要合理的對土壤進行培土和鬆土工作,首先莖塊就在地表淺層的,定期培土可以防止莖塊果實一點點增加而裸露在地表影響它生長, 而鬆土的話,可以使周圍的土壤變得疏鬆通透,這樣不僅有利於莖塊膨大,也能促進植株更好的吸收養分,所以建議中途可以根據情況進行四五次的鬆土和培土的工作,在培土的時候,建議厚度在12釐米以上,不然很容易會讓膨大期的莖塊竄出地表的。在一塊 就是溫度了,它最合適的生長溫度是在十五到二十之間,而萌芽溫度在五度以上就可以。生長的前期到花期這個階段的溫度最好是控制在十八度到二十五度之間,即使晚上也不能低於十二度,所以在它生長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晝夜溫差不能過大,一定要對溫度進行合理的掌控。
今天和大家聊的土豆先生暫時就到這裡了哦,如果以後你們想要搜羅到更多的種植方面知識的話,可以先點擊一下關注,後期還會定期推出一些種植內容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