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起,南京西路商圈多個購物中心如恒隆廣場、金鷹廣場、中信泰富、818廣場、梅龍鎮廣場等都經歷不同程度調改。目前,恒隆、中信泰富等調整已見成效,同時商圈內籌備多年的興業太古匯也已開業。商業變局下,商圈內零售業態也經歷較大變化。
贏商網走訪南京西路商圈(僅限購物中心,且不包含靜安寺商圈)了解到,昔日的高端代表「梅泰恆」已不復當年地位,唯有恒隆還保持著高檔次。隨著興業太古匯的開業,商圈內零售品類更加豐富,形成奢侈品、輕奢品牌、國際潮牌、設計師品牌等多梯度全品類共同發展的現狀。
贏商網選取南京西路地鐵站附近8個規模性的零售商業項目,分別是:恒隆廣場、梅龍鎮廣場、中信泰富廣場、金鷹廣場、豐盛裡、興業太古匯、四季坊、湟普美食匯,通過對餐飲、零售、休閒娛樂等業態分布情況的分析,以期走近最新最真實的南京西路商圈。
本文聚焦南京西路商圈零售品牌的布局,據贏商網不完全統計,南京西路商圈約有零售品牌數量約546個,其中梅龍鎮廣場、興業太古匯和恒隆廣場的零售數量領先,且各具特色。
一、南京西路商圈零售品牌列表
二、南京西路商圈零售業態分析
1、梅龍鎮廣場數量最多 恒隆廣場檔次最高
贏商網統計發現,在南京西路商圈內,梅龍鎮廣場零售數量最多,約有242個。而檔次最高的為上海恒隆廣場,其銷售額多年來在上海購物中心中名列前茅。
梅龍鎮廣場因包含日本的伊勢丹百貨,所以日本品牌佔據大比例,但大多不是以品牌專賣店的形式呈現,而是集中在一起。從品類的豐富度來看,梅龍鎮廣場包含了服飾鞋包、珠寶配飾/手錶眼鏡、化妝品、運動、兒童母嬰、超市等全品類,尤其是兒童服裝、玩具等集中度非常高。
零售數量排名第二的是今年4月份亮相的興業太古匯,約有150個品牌。它在品牌選擇上突破了南京西路原本給人「較難接近的」的印象,更傾向於中高端、個性化潮牌、輕奢品牌及設計師品牌、買手店等。代表性品牌有COACH、Michoel Kors、LEVI'S、Superdry、Aape、MAX&Co.、COS、Max Mara等。同時,商場還引入多個首店,如來自法國的小眾古龍水品牌Atelier Cologne 、肌膚哲理國內首間旗艦店、上海首家SpcaeCycle等。
商圈內堅持高端不降格的恒隆廣場,經過一年多的改造,已於今年8月全新亮相。調整後,恒隆廣場內現有零售品牌約102個。其中奢侈品牌的數量超過70%,包括愛馬仕、PRADA、LV\CELINE、CHANEL、FENDI、Bottega Veneta、Bvlgari等幾十家超一線奢侈品牌。
除此之外,中信泰富廣場因體量較小零售數量不多,但零售仍是該商場的主要業態;而金鷹廣場高層為聯合辦公空間,中間有兩層仍未重新開業,故零售的數量有限;四季坊的零售主要是一樓沿街的化妝品牌和百貨小店,定位親民。
2、服飾鞋包佔比超一半
從零售品類來看,南京西路商圈內服飾鞋包的數量遙遙領先,有將近300個品牌,佔據總數的一半。緊隨其後的是化妝品牌、兒童零售、珠寶配飾/手錶眼鏡等。
其中梅龍鎮廣場、興業太古匯、恒隆廣場的服飾鞋包數量佔據前三名;興業太古匯和梅隴鎮廣場的化妝品數量最多,前者多為單獨專賣店、後者則以專櫃形式呈現,而恒隆基本沒有單獨的化妝品牌;梅龍鎮廣場內的兒童零售品牌約佔總數的82%;興業太古匯是商圈內運動品牌擔當,引入Nike RUNNING、Adidas、Adidas FTWR SUPPLY、lululemon等12個時尚運動戶外品牌。
同時,近期調整和開業的項目還增加了集合店、買手店、定製服裝店等新興業態。如中信泰富廣場新開業集合店Village68、興業太古匯則開出買手店,如「全國首家收納主題買手店」Editor等;金鷹廣場內引入了西服定製品牌TOPZIO。另外,商圈內重複率最高的兩個品牌一個為國產服飾品牌ERDOS還有一個為國外內衣品牌CK underwear,都布局了三家門店。
從品牌定位及客單價來看,南京西路商圈內零售的價格都不低,以中高端為主,主要的客群為25-40歲之間有一定消費能力的白領。
3、購物中心定位不同形成互補
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朱鋒表示,「梅泰恆」這些老牌購物中心的策略是把大牌鎖定,奢侈品是他們的標籤,而興業太古匯的入市是一種互補,使顧客在南京西路商圈有更多樣化的選擇,未來更多大眾化消費可能集中於此。
目前看來,興業太古匯的確引入了一批更年輕和時尚的全新品牌,與商圈內原本存在的零售業態形成互補。
另外除了購物中心內品牌,南京西路沿街也聚集了多梯度全品類的品牌,如天梭、江詩丹頓等十大名表品牌;優衣庫、H&M、GAP等全球知名快時尚品牌;雷允上、龍鳳、王家沙等老字號品牌等。整個商圈形成了奢侈品、輕奢品、潮牌、買手店、老字號、快時尚品牌等共同發展、梯度分布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