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5000名天才孩子,美國科學家用45年:揭示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2020-12-13 學習方法寶典

本文由@學習方法寶典原創首發,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全文一共1452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

文 | 學習方法寶典

天才孩子不見得有大成就,後天培養更為重要。

《美國商業內幕》雜誌上曾經公開發布過一個關於天才孩子的研究報導。它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範德堡大學發起,受美國教育部支持,用歷時長達45年的時間,跟蹤研究了多達5000名天才少年的成長軌跡。

這其中,不乏一些在數學邏輯上表現為前TOP 1%, 0.1%甚至0.01%的孩子。

通過這項調查,他們發現,一個孩子是否聰明,具有某種學習的天賦,和先天遺傳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這樣的孩子將來是否能夠有所成就、真正的成材,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於後天的培養。

01 曾經智力超群的5000名孩子,多到青中年時期泯然眾人

當時,進行該項調查的研究小組,被稱為 Study of 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 (SMP) ,中文翻譯過來,可以稱之為「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

其主要的研究手段,就是通過數學邏輯思維的檢測等,很小就能評估出一個孩子先天的智商、天賦如何,然後對其進行後續的追蹤研究;但這項調查結果,曾經讓許多的團隊成員感到惋惜,就是很多年幼時智力超群的孩子,到了青年、中年卻逐漸泯然眾人。而其中最大的原因,則是出在了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上。

該項研究發現,其實智商、天賦高的孩子,也非常需要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充分幫助,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潛能——雖然這樣的道理看似很容易理解,但歷史證明,多數家長和老師,往往容易在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後進生身上,花的功夫和心思更大,這或許是令人有點匪夷所思的現象。

02 凡事有所成就的孩子,離不開不斷給他們新挑戰的父母

「天才孩子與普通孩子一樣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關注,否則他們也會漸漸趨於普通」,研究人員在文章中這樣寫道。

從所有孩子都要接受教育的目標和意義來看——的確,普通孩子的確更需要家長、老師的關注,需要有和他們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相匹配的挑戰,來促進他們潛力的激發和成長;而這項研究還指出,普通孩子與天才孩子,他們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區分。

畢竟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地方。

而對於那對於那些智力超TOP 1%的孩子,家長和老師則需要給他們更高難度的一些挑戰,這非常重要,因為你要幫助孩子鞏固他自身的長處,這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信。而一個人自信的能力,就決定了他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否向逆而生。

調查還表明,在這群曾經的天才兒童中,後來成為像科學家、財富500強公司的CEO等等的成功者,普遍有這種看清自己長處的能力。

03 培養孩子成材一定要注意發揚長處,這是能給普通家長的啟示

在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揚長避短」,很多人都明白這樣的道理,但是往往做的卻是「避長補短」——這也是這項調查裡,許多天才孩子最終趨於平庸的原因之一。

或許大家都聽過一個木桶理論,指一隻木桶想盛滿水,或者說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把這隻木桶斜著放呢?

除了每一塊板的長度外,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精密程度,木桶是否有一個良好的桶底,其實都決定了這個木桶最終盛水量的多少。這就是新木桶理論。

比起短處,研究者們認為當孩子的年紀還小時,作為父母就更應該去留心觀察孩子的長處在哪,甚至從自己身上去尋找——歐巴馬的父親擁有超凡的演講能力,姚明的父母都是打籃球的好手……中國古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就是這麼個理兒。

這是他將來,更容易能夠做出成績的地方。而中國孔子曾經說「因材施教」,便也是這樣的思想。

大家好,這裡是@學習方法寶典,關注我!帶領大家一起,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高效學習!

閱讀更多我的精彩文章

初中各年級學習潛規則,老師寫給家長的信:有些話早點告訴孩子

美國老師教孩子的「PDCA」學習法!高效學習的竅門:其實只有4步

相關焦點

  • 美國教授用45年時間,跟蹤5000名天才孩子,揭示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用了長達40~50年的時間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這個實驗選擇了多達5000名天才少年,從天才少年的兒時起記錄他們人生的成長軌跡,這個實驗結題的時候,由《美國商業內幕》雜誌公開發布這個關於天才兒童的研究結果表明:天才寶寶不一定有大成就,後天的培養更為重要。
  • 45年,跟蹤調查5000名天才孩子,用事實證明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為了調查天才兒童究竟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後天的努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範德堡大學因受到美國教育部的支持,>用了長達40-50年的時間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他們選擇了全美5000名最為聰明的孩子,這些孩子都是邏輯思維非常高的,而且智商都超過同齡人。
  • 經過多年跟蹤調查,美國發現了「天才教育」背後的實質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對天才少年進行了長達45年的研究,我們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一、美國「天才少年」研究早在1918年,美國就出現了教學體制完善、正規的「天才教育」,幾乎所有的公立學校都有「天才與資優教育計劃」,在學校之外也湧現出許多天才培訓機構,比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天才少年中心(Center of Talented Youth,簡稱CTY),杜克大學的英才發掘項目
  •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兒童,科學家發現了天賦的秘密
    1971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和範德堡大學在美國教育部的扶持下,發起了一個名為SMPY(Study of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的研究小組。 這個小組以三位美國頂尖教育科學家為核心,追蹤全美5000名最聰明的兒童的成長軌跡,尤其是那些在數理邏輯上Top 1%、0.1%甚至是0.01%的孩子。
  •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兒童,科學家發現了天賦的秘密
    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兒童,科學家發現了天賦的秘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40年研究了5000名天才兒童,科學家發現了天賦的秘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天才」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培養?這項研究結論告訴你真相
    為了探索這一問題的答案,1971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和範德堡大學在美國教育部的扶持下,成立了一個名為SMPY的研究小組。(SMPY:Study of 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 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這一小組以三位美國頂尖教育科學家為核心,對全美5000名最聰明的兒童的成長軌跡,尤其是那些在數理邏輯上TOP1%、0.1%
  • 什麼是培養天才的正確姿勢,一份長達45年的神童研究報告告訴你
    著名心理學家朱利安·史丹利發起的一份長達45年的神童研究報告告訴我們:什麼才是培養天才的正確姿勢?為什麼天才將領導21世紀的發展?。而在大學裡,即便我只是個小屁孩(12歲),但我和那些數學與科學「怪才」相處的很好。我在社交和智力方面都以自己的方式快速成長著,因為更快的節奏讓我對學習更有興趣。」SYMP項目跟蹤調查了大約5000名天才少年45年來的事業和成就,其中很多人已經成為優秀的科學家。
  • 天才兒童有6個共同特徵
    將孩子培養成天才,是許多父母的夢想。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朱利安·斯坦利教授從1968年開始進行「數學能力超群兒童研究」。該項目對5000名智力超群兒童展開了為期45年的研究,總結出天才兒童的六大特徵。1.引領未來生活。
  • 孩子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心理學家:天才是可以被後天打造的
    然而這些父母只看到那些孩子光鮮亮麗的一面,卻不知道在背後他們付出了多少,天才當然存在,但更多的是那些依靠後天努力而成功的孩子們。如果孩子天生不是學習的料,作為父母是不是應該放棄對孩子的期待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天才是可以通過後天打造而成的,只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努力,孩子總有一天會變得優秀。孩子的先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遺傳,這一切仿佛就是上天註定的一樣,如果上天給了孩子一副聰明的大腦,那麼孩子成功的道路自然會更平坦更順利。
  • 緣何歐美國家的精英教育,如此重視孩子的體育?
    前不久,教育部公開將「體育、藝術等科目納入中考」的消息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讓更多的中國家庭體會到了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性。而在英國、德國、美國這些歐美國家,體育教育卻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和認知。體育被歐美國家認作是培養精英人才的絕佳途徑,它們認為能夠在體育訓練中持之以恆的孩子,才會在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都脫穎而出。
  • 我家的孩子到底行不行,靠天生素質OR後天練得水平?答案很有趣
    學界對「天才」的看法我們先來梳理一下目前,據我所知,學術界對天才的看法。一個人到底行不行,基本上就是兩方面:天生素質怎麼樣,以及後天你練得怎麼樣。四平八穩的答案當然是兩個因素都重要——但科學家可不愛和稀泥。有很多研究強調先天素質的重要性。一般來說,這個「先天素質」就是智商。
  • 腦科學揭示的教育秘密,後悔知道晚了!
    孩子只能跟自己比。 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你會看到孩子的長處;用正向的態度去看待事情,你會找到解決的方式。(本文選自滴噠閱讀)延伸閱讀:腦科學揭示教育誤區:哪裡跌倒,就該換個地方爬起來!  因為你在這邊跌倒,證明你的能力不在這裡,而如果換個地方,我們說360行,行行出狀元,現在是個多元化社會,任何領域玩出名堂都會有飯吃。  ▲ 什麼是天才?天才就是放對了地方,讓孩子的能力發揮了出來。
  • 天才=潛能開發——談潛能開發與早期教育
    人的潛能,特別是綜合潛能是每個正常的孩子都具有的能力,這是上帝賜給他們的,人人都有的,不會因家庭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產生太大的差異。問題的關鍵是,這種稟賦只是一種潛在的、待開發的能力。如果在孩子的人生頭幾年,應用科學的方法和優良的環境去誘導孩子,那麼他潛在的天賦便能開發出來,從而變成極大的學習能力。如果一個人的潛能失去了早期開發的環境和手段,那麼有許多潛能便難以開發,甚至是與世長辭。
  • 網友:論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這篇文章主要敘述了一個天生神童,由於後天未得到良好的教育, 而「泯然眾人矣」的故事。 但是他雖然有這樣的聰穎的天資,卻沒能得到很好的後天教育,結果這麼優秀的一個孩子,最後也泯然眾人矣了!怎能不叫人扼腕嘆息!
  • 天才密碼全腦教育是科學的教育方法
    割裂腦實驗1981年,諾貝爾醫學生理獎獲得者美國佩斯裡博士通過割裂腦實驗,證實大腦不對稱的「左右腦分工理論」。「零點工程」美國將1990年至2000年命名為「腦的十年」,並制定了以開發右腦為目的的「零點工程」。
  • 天才實驗室2020年科學啟蒙年卡,現在參與轉發活動報名,享鉅惠699元/年!
    2020年科學啟蒙年卡課程表、化學、材料學還專門為小學階段的孩子研發設計了少兒量子力學課程,讓孩子從淺入深學習物質科學,培養孩子觀察、思考、創新、探索、總結、分享的科學素養天才實驗室所使用的數學教具、數學教材和數學習題符合美國NCTM數學教育體系標準這套數學教學體系被美國、日本、德國、韓國和新加坡私立幼兒園和小學廣泛使用
  • 天才靠遺傳?心理學家坦言:決定孩子智商的不是基因,而是這幾點
    最終證明出了一個理論,智商雖然主要靠遺傳,但是人的智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教育、訓練、年齡的增長都會改變一個人的智商。從某一刻開始,大部分的父母開始認為天才的孩子肯定是天才,孩子的智商就靠遺傳。所以很多家長放任了孩子自由發揮,忽略了後天的教育。著名教育學家戴維·珀金斯提出:人的智力分為3種,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反省智力。
  • 培養一個天才少年,只是加速學習就夠了嗎?
    以美國享有盛名的科學天才高中生獎——西屋科學天才獎(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Search)為例,從1942到1994年,該獎項中有超過2000名的青少年進入決賽,最終有1%的人進入了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只有8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心理學家對5000個天才少年追蹤調查45年,這是6個重大發現.英語讀頭條(第149期)
    years  —here  are  their  6  key  takeaways心理學家對5000個天才少年追蹤調查45年,這是6個重大發現 追蹤了這些天才少年45年,在如何培養一名成功人士方面你肯定能學到一兩招。 One of  the  biggest takeaways:  Even  kids  with  genius-level IQs  need  teachers to  help  them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
  • 心理學家:高智商與遺傳相關,但不是絕對因素,後天因素更重要!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在他的書中提到:「咱們一般人只發揮了10%的潛在智力孩子的智商是每個父母都關注的話題,所以智商潛力越來越受到父母的歡迎。有些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報了智力開發班。事實上,這些父母並沒有真正理解智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