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著琥珀色的光澤的魚露,濃厚的氣味讓人覺得好像來到漁港,乍聞之下,有的人其實不甚喜歡。可是一旦嘗過,鮮爽的鹹味讓人無法自拔。
將魚放到缸子裡,入鹽醃漬,經日照曝曬約半年,集結髮酵流出的汁液而成魚露。特別的地方在於,魚如果發酵的越久,做出來的魚露味道雖然越淡,但風味會更有層次,比方說會有堅果的香氣,也有人說像帕瑪森起司的味道,這個說法並不是空穴來風,魚露跟帕瑪森起司都含有穀氨酸鹽,所以味道相似也不算意外。
儘管魚露味道濃烈,但當將之與其它料理拌在一起,反而不喧賓奪主,而是乖乖地襯託食材的風味,尤其是與糖及各種新鮮香草和在一起時,魚露的滋味變得更圓融。從泰式咖喱、打拋豬到越式春卷,這些為人熟知的料理通通與魚露脫不了干係。在泰國叫Nam Pla,越南人則稱它Nc mm,這個讓人直接連想到東南亞菜系的調料,其實發源於福建與廣東,後來才隨著僑民南傳到其他國家,隨著地區不同,做法也不太一樣。其中,較常見的為泰國及越南的魚露。
泰國魚露
通常以鯷魚、沙丁魚或鯖魚製成,跟越南的比起來,氣味較強烈,味道也比較鹹。著名的泰式品牌如Golden Boy及MegaChef。
越南魚露
跟泰式魚露相比,較為清爽些。在越南,頂級的魚露是以鯷魚及鹽製成。越南西南方的富國島(Phu Quoc)有不少品種名為Ca Com的鯷魚,享有越南最佳魚露產地之稱。此外,越南魚露的瓶身會標示氮含量,比方30°N,含量越高,品質也越好。受歡迎的品牌如Red Boat及3 Crabs。
儘管兩者的味道有些微差異,不過基本上都能通用,最終的選擇,還是回到個人喜好。不過,市面上的選擇那麼多,要怎麼選到好品質的魚露呢?The Kitchn邀請越南Sa Chau的魚露製造商Mr. Hai分享一些小技巧。
1.看標示傳統魚露只有兩種原料,鹽與魚(或魚的萃取)。最好的魚露是以鯷魚、鯖魚或西鯡製成。不過現在有的人會加防腐劑或其他添加物來加速發酵製程,所以如果想要成分單純的魚露,記得看標示。
2.看氮含量氮含量是魚露品質好壞的依據之一,不過不是每個品牌都會標出。通常含量越高,品質越佳。
3.看顏色顏色深淺不能決定品質好壞,但可從中得知與製作魚露時的天氣,並推測味道。如果當時是晴天,顏色會比較淡,反之,若沒什麼陽光,曝曬的時間就要更久,做出來的魚露顏色較深,味道更有層次。
4.聞氣味好的魚露,聞起來有魚味,但不臭。顏色較深的魚露氣味比較不重。
5.嘗嘗看好的魚露味道鹹鹹的,帶有點甜,絕對不會有苦味。
轉載聲明
本文轉載自【NOM MAGZINE】。如需轉載,請註明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