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
中國人愛吃主食似乎是寫在基因裡的
而愛吃會吃的廣東人
對主食也絕不認輸!
碳水之王遇上廣東人
在廣東人手下大放光彩!
變成各式各樣的「大米衍生品」
圖/網絡
那些曼妙滋味的大米小吃
和著小編一起流口水吧
廣東人吃米,很有一套
01
廣府
大米遇上廣府的早茶,「嘆」出腸粉、陳村粉、粉果等早點。
早茶上的腸粉大多是傳統的西關布拉腸粉,用粘米粉等做成的米漿,澆在白布上,隔水蒸熟成粉皮,再在粉皮上放上餡料,捲成豬腸形,淋上調好的醬汁便可。
拉腸透明光滑,口感Q彈,自帶米香味。偏甜的醬汁,豐富的內陷,衍生出的鮮蝦腸、叉燒腸、牛肉腸、齋腸...是老廣心心念念的早茶風味。
以米粉為主料的順德陳村粉,有著純正的米香味,且「更薄更爽」,可以與多種食材結合。
早茶上最經典要數籠仔牛腩陳村粉了,腩汁肉香滲透到陳村粉中,清爽中帶著油潤鮮香。
娥姐粉果用飯粉,即米飯曬乾後磨成的粉作皮,精緻小巧,皮薄餡靚,深得老廣的喜歡。
可蒸可煎,蒸製的粉果皮薄潔白,軟糯可口;煎炸的粉果則色澤金黃,外酥裡鮮。
圖/大眾點評@彎彎
02
潮汕
大米來到潮汕,可見遇上對手了,光是粿,種類繁多到本地人也不一定能清楚數出。
香脆的韭菜粿、晶瑩的無米粿、甜蜜的豆沙粿、富有野趣的鼠麴粿、可鹽可甜的炒粿...
煎水晶粿 圖/網絡
在潮汕,凡是用秫米、粳米先磨成粉後加工製作成的食品,都統稱為「粿」!粿不僅是逢年過節的祭拜供品,更是融入到潮汕人的日常生活中。
自家包紅桃粿,是逢年過節的一種情趣。鹹口一般是糯米、五花肉、香菇、蝦米、芋頭等調配而成,煎一下更能激發它的豐富味覺體驗。
鹹水粿,在澄海也叫豬朥粿。鹹水粿,點睛之筆的是那勺豬朥菜脯粒,成就了鹹水粿特有的香氣。
讓平平無奇的粿皮變得油潤可口,芳鹹香甜。是很多潮汕奴仔最愛的消遣的小吃。
粿汁,是用蒸熟的粿汁片作為原材料,米糊一般稠的滷湯,頗有情趣地和粿汁纏綿在一起。
趁熱吃,米香、滷香湧入口中,鮮味餘味十足,喚醒嘴刁的潮汕人的的早餐胃。
圖/網絡
03
客家
大米遇到客家人,「米」變「粄」,泛指用米漿所制美食。
關於粄的美食就有發粄、捆粄、紅桃粄、粄圓、紅粄、甜粄、蘿蔔粄、艾粄、粄條、酵粄、味酵粄、油麻粄、大籠粄、碗粄...
圖/惠東論壇
捆粄是客家人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造,別具特色。
一般肉餡有豆乾、鹹菜、香芋、蘿蔔、瘦肉、豆角、鮮筍、蘿蔔乾等,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不同的肉餡,變換出不同的味蕾。
圖/百度百科
蘿蔔粄,做法大同小異,原材料基本都是將蘿蔔切絲和豬肉、蝦米、蔥、胡椒粉和醬油蒜頭混在一起。
刺激味蕾的胡椒和清甜爽脆的蘿蔔滋生的曼妙滋味,讓人回味無窮。
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是一種美味的特色傳統小吃。
因加有新鮮的艾草,故艾粄自帶清香,客家人一般將艾粄壓成扁圓狀,甜蜜細膩的豆沙為甜餡,吃完甜滋滋~
04
粵西
大米到粵西,演變出艾籺、茂名簸箕炊、陽江豬腸碌等粵西小吃。
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製成的籺,在粵西凝結著濃濃的鄉土之情,籺包羅萬象,有煮湯籺、菜包籺、薯包籺、壽桃籺、水籺、糖心餈、艾籺等。
記憶中的重大節日,總能回憶起它的曼妙滋味。糯香和餡香融為一體,粘稠糊嘴後是頰齒留香。
圖/茂名大咖
簸箕炊是用磨成槳的米粉,一層一層置於簸箕當中蒸熟而成,切成格狀更方便入味。
簸箕炊表面淋上韭菜油、撒上芝麻、與蒜蓉漿蘸著吃。入口細膩,韭菜油的油香撲鼻,這是粵西特有的風味。
豬腸碌是陽江著名的傳統小吃,傳統的豬腸碌以整張的河粉作皮來包裹內陷。
以豆芽、炒河粉等作為內陷,撒上白芝麻,淋上肉汁。鹹中帶香,有著多重味覺體驗。
-The End -
主食的本味或許是簡單的
在廣東人的巧手下
主食的滋味千變萬幻
各種大米衍生品閃閃發光
汕尾層糕粿、碗粿、粿角
中山瀨粉、茶果、葉仔
......
圖/尋味東莞
廣東人吃大米,花樣真多
你還知道哪些花樣吃法呢?
部分圖片來源於《尋味東莞》、惠東論壇、茂名大咖、大眾點評@彎彎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所疑問,請添加微信 chwlpuu聯繫刪除,我們會儘快處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