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求解線段長度時,可以利用勾股定理,但是有些題目無法直接使用勾股定理,因為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可能有兩條邊未知。那麼,此時我們可能需要通過同一條線段,將此線段放在兩個直角三角形中,藉助勾股定理與方程思想,列出方程式,求解未知線段的長度。
例題1:如圖,鐵路上A,B兩點相距25km,C,D為兩村莊,DA⊥AB於A,CB⊥AB於B,已知DA=15km,CB=10km,現在要在鐵路AB上建一個土特產品收購站E,使得C,D兩村到E站的距離相等,則E站應建在離A站多少km處?
分析:由「現在要在鐵路AB上建一個土特產品收購站E,使得C,D兩村到E站的距離相等」可知:DE=CE,兩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只有兩個條件,無法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那麼如何使用DE=CE呢?可以藉助方程思想與勾股定理解決問題。設出AE的長,可將DE和CE的長表示出來,列出等式進行求解即可。
求出EA的長度後,可以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從而得到∠DEC=90°,如果連接CD,那麼△CDE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這個圖形看起來像「K」型圖,但其實並不是。
所以解題時要看清楚題目所給的條件,不要看起來像我們熟悉的模型圖,就直接使用。
例題2:已知:如圖,△ABC中,AB=AC=10,BC=16,點D在BC上,DA⊥CA於A.求:BD的長.
分析:先根據勾股定理求出AE=6,設BD=x,則DE=8-x,DC=16-x,在Rt△ADE和Rt△ADC中利用勾股定理得:AD^2=AE^2+DE^2=DC^2-AC^2,繼而代入求出x的值即可.
本題藉助線段AD,線段AD既在直角△ADE中,又在直角△ADC中,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線段AD的長度,從而得到關於BD的兩個方程。
全等三角形中有哪些模型圖呢?關注以下文章吧。
全等三角形太難了?那是因為你還沒有掌握這些常見模型和輔助線
全等三角形動點問題,化動為靜,分類討論,學會解題方法
全等三角形模型之倍長中線法,三種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口訣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