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許多愛去蹦迪的人會對「蹦迪圈」很迷惑,比如為什麼「某些人在夜店裡被所有人都認識」、「為什麼某些人大家總會歡迎他們去蹭卡」、「為什麼某些人到另一個城市去蹦迪也會有很多新朋友認識」——歸根結底,這是個蹦迪圈的問題。
很久之前我寫過一篇《中國富二代鄙視鏈》,感覺大家好像蠻愛看這種「鄙視鏈」系列的,畢竟寫一篇「鄙視鏈」總能讓人由淺入深的去了解這個圈子。
閱讀前請記住,最有錢的頂級富豪基本不會混蹦迪圈,在蹦迪圈的鄙視鏈處於高級別並不能代表什麼,既不代表你渣、也不能代表你有錢,只能代表你相對愛玩、喜歡蹦迪,僅此而已。
第一階梯:偶爾蹦迪
偶爾和朋友去夜店蹦迪,卡座上基本都是自己認識的人和朋友的朋友,大家一起A卡,這是大部分人的蹦迪方式,不用贅述。
第二階梯:擁有A卡小圈子
這個圈子是各個城市夜店的消費主力,也是各大銷售手裡面重要的客源。
此類人的組成部分為:中產階級家庭的在校大學生,無租房壓力手裡尚有餘錢、畢業沒幾年的小富二代、事業稍微有起色的創一代、回國無所事事的留學生,年齡在18-28歲之間。
他們叫來的女生也是魚龍混雜,一類是他們自己圈子裡的女生、諸如大學女生、高中生、公關文員、夜店氣氛組、混圈婊,二類是夜店銷售每晚叫來的新女生。
他們往往每周會去2-3次夜店,由一個愛玩的人或夜店銷售去牽頭組局,告訴他們今晚低消多少,每個人該A多少錢。
通常情況每個人每晚A的錢大概在1K上下,但上海相對昂貴,這樣的小圈子要2K上下。
這種局玩多了,大家來回A卡,這個小圈子裡面玩的最多的玩咖,大家總會耳熟能詳。
雖然是鄙視鏈的一個階梯,但中產階級家庭的在校大學生和他們叫來的女學生,在經濟實力上還是比其他人差了一頭。其中自制力差一點的人,男生會淪為蹭卡的髮菜小弟,女生則為沉淪到老男人的局裡張腿要錢。
這是一個城市的主流蹦迪圈。
第三階梯:城市大哥圈
當你踏入你所在的城市最好的那家夜店,服務員和保安都認識你,諂媚的叫你「大哥、公子、少爺..」,那你已經是這個城市夜店消費的頂層人群了,雖然這個「頂層」人有點多。
你有神龍套,也有很多DP,名下存酒幾十瓶喝都喝不完,你每天開卡有來蹭卡的小弟,他們和夜店銷售獨自去夜店的時候會殷切的向你借神龍套撐排場。
即便你很晚去夜店,已經沒有舞池卡了,你也可以通過消費要求夜店為你加一張卡,你在夜店打架和發生矛盾,服務員與保安第一時間也會向著你。
銷售會刻意維護你們之間的客戶關係,其他銷售也會故意討好你。
基本上來來回回這個城市好看的女孩子一半你都認識,滿分對你來說已經沒那麼重要,夜店只是深夜無聊偶爾打發時間。
這一階梯的人比第四階梯有錢,但不如第四階梯混圈,對「電音」興趣也沒有那麼大。
第四階梯:國內電音節野區小圈子
當電音節和蹦迪結合到一起,這就是跨城市的蹦迪圈了。許多介於二三圈層之間的人,他雖然有錢在自己的城市開最好的卡座,但面對動輒十萬以上的電音節卡座還是消費不起的。
所以他們的玩法就是電音節打野、然後在AfterParty(諸如E11、0731、EF+、ACE、MKD..)開卡。
他們會讓這種AfterParty的大銷售幫自己找人A卡,由此也會認識其他城市的蹦迪選手。
在電音節前,這些人往往會擠破頭皮去社交,進入一個又一個專門為電音節所拉的群聊,在這些群聊裡認識即將去這場電音節的女孩。
第四階梯的蹦迪選手往往會形成跨城市的友誼,其中玩的最開的那一批人在蹦迪圈裡就會相對「著名」,許多時候還會被在電音節開卡的大哥青睞,能跑到卡座區去蹭卡。當然這一切是以髮菜為代價的。
第四階梯是中國蹦迪圈最主流的一群人,他們的消費能力凌駕於Raver數倍,但卻臣服於卡座大哥。
第五階梯:國內電音節A卡小圈子
第五階梯在電音圈、蹦迪圈都已經小有名氣,畢竟都A的起十幾萬的卡座,那些電音圈的大銷售會捧他們的臭腳,死命的給女孩們吹捧這些人。
其中他們的經濟實力和第三階梯:「城市大哥圈」應該是不相上下的,只是這撥人更喜歡玩電音節,但他們玩的女生質量往往比第三階梯好上數倍。
在電音節的混圈婊眼中,第四階梯是她們認為的最有錢的那一撥人。
第六階梯:國外電音節野區小圈子
這裡所說的國外指的是日本、泰國、韓國,尤其是韓國。
只有去國外電音節玩過,才能明白什麼是Raver。在這一階梯裡,蹦迪選手的屬性會被削弱,Raver的屬性會被增強。
作為蹦迪圈和電音圈的核心,這一階梯的喜好往往決定了國內音樂風向。
比如近幾年,這一階梯明顯更傾向於韓國的電音節Ultra、EDC等,After Party也會選擇韓國的MASS CLUB,入住的酒店基本都是首爾艾美。
要知道,電音節的時候,MASS CLUB的卡座至少是五萬起步的…
他們的喜好正是國內韓國電音文化流行的根本原因,事實上,韓風派對就是由這一個階梯的人傳播到國內的電音圈、蹦迪圈的。
只可惜在傳到過國內的過程裡,有很多偏差,現在中國打的Bounce,實際上不是韓國的音樂,韓國的MASS打的音樂根本不是中國目前的這種Bounce風。
這個階梯的女生往往在韓國整容做臉,顏值上碾壓國內的低級整容臉,到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說是「天菜」。
第七階梯:國外電音節A卡小圈子
去年韓國萬聖節Escape的卡座要50W人民幣一天,Ultra和Edc也基本接近這個價格。
能在韓國電音節A卡的,已經是中國蹦迪圈最有消費實力的那一批人了。他們往返韓國往往採用包機的形式,是任何一個電音圈銷售和「天菜」都想去當舔狗的存在。
雖然有時候也會折戟沉沙,比如去年西安一撥人包機去韓國EDC,什麼都拿了最貴的,結果一整架飛機上沒有一個男的滿分,下頭到倒閉。
但大部分時候,這批人是電音圈、蹦迪圈玩的最開心的那撥人,每到電音節,各個城市蹦迪圈的天菜都集中在一起圍著他們轉,能不開心麼?
第八階梯:國外頂級電音節野區小圈子
要知道從中國去一趟Tomorrowland再玩一圈ibiza,就算不開卡也要花上小十萬塊。
當然,一些留學生會有地理位置優勢,更容易飛過去,這個階梯的人基本不會玩國內電音節了,玩過美國EDC、Tomorrowland後,再去國內的電音節,他們只會覺得無比下頭。
不管是作為一個Raver,還是作為一個蹦迪選手,他們的品味和審美已經被頂級電音節拔高到一個程度了。
之所以在鄙視鏈的第八階梯,跟有錢沒關係,這個階梯中勤工儉學的Raver也有,能到這個階梯主要靠的是電子音樂品味。
第九階梯:國外頂級電音節開卡小圈子
直升機接送、私人飛機飛到美國、歐洲、和明星網紅一起娛樂,這其實已經脫離蹦迪圈、電音圈了。
第九階梯就是世俗能對富豪和頂級富二代所理解的全部花天酒地。
第八階梯升在品味,第九階梯升在金錢,這兩個階梯其實跟國內關係都不大,國內電音圈、蹦迪圈常見的最頂端還是在第六七階梯。
更多夜店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滿分雷射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