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讀完2本書,我是如何從閱讀中獲益的?

2020-12-13 即涼的學習筆記

大多數人的讀書是被動開始的,上學的時候,我們被老師,父母要求讀書,為了完成學業,為了應試等等。出來工作以後,沒有了這些硬性要求,我們更少主動去讀書。

讀書是一門興趣,興趣可以培養。

我最早開始讀書是在大學的時候,因為小說《活著》,被主人公的悲慘遭遇和豁達的心態折服,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看完了餘華的所有小說,並開始看其他小說,然後發現自己看文本的速度變快了,理解事物的能力也加強了。

工作以後,我的個人時間減少了,但我依然閱讀,在競爭劇烈的環境下,充電自己很重要。

工作三年,我大概讀了300多本書,200多篇讀書筆記,我是閱讀的受益者,這也是我做公眾號的原因,把一些心得和方法傳播給更多人。

今天想分享的內容是,如何去讀書,我的讀書方法論是怎樣的

首先需要明確的閱讀的目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1.找知識(把書本當作資料來用)

2.享受(享受閱讀的樂趣)

閱讀的目的,會影響閱讀的結果

例如:閱讀想學知識,建議結合方法論去讀,帶著問題去找答案,讀相關領域的書會幫助更大;如果閱讀目的是享受,那麼讀小說讀詩歌或者碎片化的知識公眾號都是可以的,更注重當時閱讀體驗和感受。區別是帶著目的去讀,可以訓練自己的邏輯分析能力和系統知識。而純粹為了享受去讀,就等於被動接收別人咀嚼過的知識,並且接收到的經常是整個系統的斷層,無法看到系統的全貌,是二次加工過的,精華當然要差一點。

我的讀書方法論

大資訊時代,各種資訊層出不窮,在有限的注意力下,帶給我們的是選擇負擔,讀什麼?變得越來越重要。

01.選書

我將選書按照維度和渠道進行介紹,先說3個維度

難易程度

如果是剛剛開始閱讀,建議從簡到難,什麼是從簡到難,就是選擇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勝過用詞晦澀內容深奧的。選擇小說,傳記,詩歌比選擇哲學好,很多人開始讀書,都是因為小說。

喜好

從自己的愛好下手,比如愛好歷史,可以從簡單的通史開始看起,喜歡小說,就先看小說,慢慢的積累多了,就會開始看更高級的書,愛好是最好的老師。

相關性

選擇與自己工作息息相關的,能用的到的知識,比如一個工作中的難題,未來的職業規劃,這樣既可以鍛鍊閱讀能力,也能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運用和檢驗,是最好的吸收方式。

選書渠道

圖書館

圖書館的書有很多,但也不是每本都值得讀,我們可以這樣選,比如走在心理學領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這個板塊選擇老舊的書,有些書都被翻爛了,證明這是一本被很多人認可的值得一看的書。

kindle

亞馬遜的書單,分類有很多,也很細,並且能根據自己的喜好推薦,相關性還是不錯的,在選擇的時候儘量選擇評論多的高分書,雖然很多書名一致,但版本不同,亞馬遜的外文著作,一般有多種翻譯版本,選擇一個好的版本,不僅能夠提高讀下去的興趣,也能獲取有質量的訊息。

喜歡的作者推薦的書

當你在閱讀時,作者也會在裡面推薦所讀過的書,引用推薦的觀點,如果覺得這個作者不錯,可記下來他所讀過的書,自己喜歡作者推薦的書一般都符合自己的口味。這是目前為止我覺得最好的找書方法,我就是這樣找到很多好書的。

02.翻書

就像了解一個人一樣去了解一本書

舉個例子:我們在初次了解一個人的時候,會選擇什麼辦法,最快速的了解一個人?我們會了解他的學歷,工作,家庭,愛好,從不同方面去拆解一個人,推算他是個什麼樣的人。那麼對於書,我們也可以試試這種方法。

看書名快速了解一本書的所屬類別,核心價值,舉個例子《經濟學通識》,一看書名,就知道是經濟學領域的,再看通識,了解是常識類的基礎知識,綜合起來就是經濟學領域的常識,不難,可以看看。看提綱提綱目錄是書的骨架,可通過目錄大致了解一下書的整體脈絡,以及知識側重點。要看序嗎?我的習慣是大多數情況下不看序,有些書的序寫的又臭又長,還有好幾個人寫序的情況,我會直接看內容,如果覺得好,再回過頭來看序,了解讀者的背景。我認為一本寫的好的書,是不需要用序來體現價值的。要看作者嗎?適當看作者(如果是奔著作者去的,不在討論範圍內),我認為不用過於在意作者,應該養成開放的心態,以內容為主,如果內容不好,看一章自動就pass掉了。不過網上介紹的方法也有先了解書的背景的,比如看序,看作者介紹,時代背景等等,讀者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進行選擇。隨便翻翻隨便翻翻書中的一段,看能否清晰體現觀點,能不能吸引眼球,如果是外國文獻的譯本,還要看看翻譯是否通暢,易懂,生動。03.讀書

以下方法不分前後

選擇重點經過翻書的階段,就可以開始讀了,這時候可以根據提綱去選擇重點,從重點開始入手。這是一個節省時間有效輸入知識的辦法,當然這僅限於工具書,小說肯定不行。查缺補漏看完重點章節,一定會有些問題在腦海中,對書的上下文開始好奇,這時候可以開始橫向閱讀,上下文再延伸上下文,直至把整本書讀完。從頭到尾看完重點,覺得內容不錯,可將書從頭到尾再看一遍,你會發現第二遍看的時候感受不一樣,有些書每一遍看的感受都不一樣,這與你看書的心情,側重點,年齡狀態都有關。或者時間允許,直接從頭到尾看都行,根據自己情況而定。設計問題在讀書之前,設計問題,帶著問題去讀,尋找答案,這樣做的好處是把書當作資料來用,能夠很快速很精準的找到知識,很多學者就是這樣找觀點的。04.拆書

拆書的目的是對把讀過的書大卸八塊,汲取精華變成自己的知識。

概述總結用自己的話總結讀到的中心思想,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話把別人的東西描述一遍。歸類歸檔與概述總結方法類似 ,不同的是,將中心思想進行拆分成幾個觀點,每個觀點再用自己話複述一遍,再把觀點分門別類。思維導圖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有幫助的觀點主題重新捋一遍,你會收穫新的東西。了解背景屬於延伸閱讀,可去了解書籍的背景,所產生的年代,那個年代的狀況等,能夠對書的內容有更清晰的方向感。了解作者也是了解背景的一部分,在了解背景這個大環境之後,如果覺得還不夠清晰,可了解作者成長環境,個性,可以通過序,百度詞條,作者的其他書,等渠道全方位去了解一本書的周邊知識,也等於去了解作者這個人。走到這一步我們已經把書研究的七七八八了,我們知道了書的核心觀念,書的幾大板塊,講了什麼事,書的背景,這樣的結構幫助我們更系統的了解一本書

05.筆記

視目的而定,個人認為做筆記很重要,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需要將自己的知識庫整理起來,有效清空自己腦海的內存。但不要為了抄書而去做筆記,這樣沒有價值,閱讀本身不能創造價值,做筆記也不能,理解並改變行為才有可能創造價值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讀得越多,不見得用得越多。只要你能在生活上、工作中用上一點,任何一點閱讀給你創造的價值已經遠遠值回書價。——朱熹

做筆記的載體

1.將外部應用互補進來,市面上有很多筆記類app,選取自己用的慣的,我使用的是印象筆記。

2.直接在書上做筆記,適用於紙質書,在當時當下讀到時候,劃下來,有助於後期整理電子筆記的時候用。

筆記應該怎麼做?

做筆記的方式可以是摘抄,概述,發表感想,與自己現實生活相關聯,這些都是可用的方法,並沒有一個標準的公式,限定一定去做什麼。

要看自己的習慣,時間,目的來決定,在這裡推薦我做筆記幾個框架。

摘抄:

摘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對自己重要的部分,摘抄之前,可以同步記下書籍的出版年,作者,方便以後查閱。

概述:

如果做了拆書的步驟,可以將書的內容按照自己的理解,劃分論點。按照不同重點,概述書中講了什麼,並給觀點貼標籤,方便以後搜索查閱。

關聯:

將書中的大道理關聯自己的生活場景,找相關性,舉例說明,證明或者反證作者的觀點,都有助於吸收書本知識。

06.轉化

筆記摘下來不是用裝飾的,要時常去看,在碎片時間反覆溫習,對筆記進行分類整理,並在有靈感時撰寫自己的感想,這樣所學的知識才能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學以致用。

當你的閱讀量累積的越多,你就建立了自己的知識庫,這個知識庫,是屬於你個人的東西,你就進步了。

關於知識庫的建立,運用,我以後開專題寫。

最後,讀書的好處有很多,對我的好處是,在我工作以來,堅持讀書使我提高了我的理解能力,我的語言組織能力,甚至是我的自信。這是讀書的神奇所在,希望我的閱讀方法能夠幫到你,我們下期再見。

作者:即涼,熱愛閱讀,寫作和英語,堅持自律,專注分享成長感悟和學習乾貨。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想要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嗎?教你如何一天讀完一本書
    不知道應該選擇哪一類型的書籍,如何實現多讀首先,我們來談談如何解決閱讀速度緩慢的問題?2.從「複製100%」到「邂逅1%」談到讀一本書的本質,就是將書中有營養的內容忠實地複製在自己的頭腦之中。讀書的真正意義,並不是「複製100%」的原文,而是在於「邂逅1%」的收穫。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這本書給了我答案
    後來他通過自己獨創的學習方法顯著提升了腦力水平,從一個有閱讀障礙的小孩,變成閱讀速度比周圍都要快的人。如何閱讀一本書,只是這本書的其中一節內容。作者也沒有明確提倡一天一本書的做法。我想把從這本書中學到的知識,運用於「一天一本書」這件事情上,證明這件事不是做不到,而是做到需要方法。
  •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完本書再讀書
    做過企業高管正在創業的向師兄,在交流小朋友教育理念時,忽然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只一句話,不用解釋,就忽然有了茅塞頓開的感覺。除了背目錄,還有什麼讀書學習的好方法呢?本周見經濟學大咖彭教授,在短期內讀了20幾本AI書的他,微微一笑,去讀讀《如何閱讀一本書》再開始重新閱讀吧。
  • 如何用半個小時讀完一本書,哪類書籍適合快速閱讀呢?
    快速閱讀能解決我們學習和工作中的很多問題,比如,小A會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哎,我買了好多本書了,大部分都還沒開封,不知道先讀哪本書?」小B會說:「我比你好一些吧,偶爾得空會看幾頁,可是真的沒時間讀完啊,下班還要帶娃,咋辦?」是不是這些話在你的生活裡,經常出現?
  • 《快速閱讀術》:一天讀完一本書的秘訣,你想不想學
    你讀一本書需要多久?一天,兩天?或者一個星期,甚至是一個月?有人說一本書讀多久取決於書的厚度,誠然,書的厚度會直接影響閱讀時長,但書的厚度是由作者決定的,不是由讀者決定的,對讀者而言,要在短時間內讀完一本書,唯一的方法是提高閱讀速度。那麼,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呢?
  • 如何快速地閱讀一本書,一天可看一本書!
    你讀一本書,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一個小時?一周?還是一個月也無法讀完。這或許就是大多數人不願意讀書的原因:覺得花費很多時間讀完一本書,結果卻不記得自己讀了什麼,是一件挺不划算的事情。如何化快速閱讀一本書呢讀一本書之前,要看這本書值不值的讀,花大量的時間讀一本不值得書,不僅沒有獲取新的知知識和見解,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真實罪過!
  • 一天三本書!我的高效率讀書技巧~
    別人一天看完三本書,你三天才看完一本書,為什麼這麼認真的看書卻收穫不豐?你的認真沒有錯,可你的閱讀效率太低啦,低效率,再認真也只是浪費時間呀!萬事開頭難,一本書放那,總覺得讀完肯定要花很多時間,所以就不願意讀了,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這樣讀書,自然很難。
  • 《洋蔥閱讀法》:1天讀完1本書不是夢,怎樣在1張紙上記錄精華?
    我讀過《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高效能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等書。也可能是我的打開方式不對,雖然當時可能收穫很多,現在讓我回憶起裡面的精華已經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了。最近參加了八期頭條訓練營,因為要交作業,我又開始逼自己輸入。忘記是如何打開的,《洋蔥閱讀法》確實帶我走進了新世界的大門。
  • 如何2小時高效讀完一本書?
    究竟怎樣才能快速高效地閱讀呢?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我的讀書心得和技巧。內容摘要:一、走出讀書的兩個誤區二、提高效率的四個技巧三、快速閱讀的四項基本功很多成年人看書往往還延續著學生時代看教材的思維,覺得一本書不從頭看完就不叫看書。成年人讀書主要的目的是致用,致用怎麼理解呢?
  • 麥肯錫精英告訴你,如何在幾天內讀完15本書,而且能學以致用
    我認為讀書是一件好事,讀了很多本,但是並沒有對的工作生活有什麼幫助。關於以上問題,作者赤羽雄二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告訴我們這些都是被動讀書的表現。那麼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呢?書中從如何選書到規劃閱讀時間,再到牢記書中的知識點、靈活運用到生活工作中這4方面詳細的為我們解讀。
  • 一年讀完700本書,別不信,看看這本書你就知道了
    他在接受採訪時提到:「我人生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沒有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如果能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就能多看很多書,相信我會更成功」。不可否認成功人士很多都是快速閱讀的受益者。那具體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呢?作者在書中分享了「流水式閱讀」的四個步驟:步驟一:仔細閱讀封面、序言和目錄我們拿到一本書,會好奇書中講了些什麼?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是什麼?以及讀這本書可以獲得什麼?這些疑問可從一本書的封面和序言中找到初步答案。而目錄則向讀者展示了一本書的架構,我們通過閱讀目錄,可以快速鎖定自己感興趣的章節,有選擇性的閱讀。
  • 提高閱讀能力的10本書,讀完後你能輕鬆閱讀一本書
    什麼是有效閱讀?如何有效閱讀?作為一個讀者,你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閱讀?這10本書,連同它們的理論和方法,可以教你如何真正有效地閱讀。閱讀本身也是一種學習過程,這本書就像一把瑞士軍刀,一個非常薄的小冊子,它把「思維導圖」、「速讀」和「超級記憶」三種方法做了一個總結,讀完這本書,你可以在一小時內讀一本書。
  • 麥肯錫精英讀完1800本書,總結出這3條高效閱讀法
    我也想讀書,但是不知道讀什麼書。我根本無法靜下心來閱讀一本書。我讀了一些書,但是對我的工作沒有幫助。但實際上,越是工作出色的人,越會大量閱讀。他們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一定會抽出一些時間留給閱讀,然後又把書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工作中,讀書又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人與人的距離,就是這樣慢慢拉開的。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今年7個月閱讀了126本書,輸出書評90多篇,從一天閱讀一本書,到現在2小時左右閱讀一本書。當然,會有人質疑,你閱讀這麼快,能學到重點內容嗎?能夠內化知識嗎?其實,閱讀方法是否有用,從兩個方面就能體現,那就是效率和效果。
  • 《如何閱讀一本書|樊登讀書法》:如何更快更準確地讀完一本書?
    快速地閱讀完一本小說,並且準確地把握小說的主旨,迅速找出整書的主線,釐清人物關係,提煉出小說的主題。這樣的能力想必大家都想擁有。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如何更快、更準地抓住一本書的精髓。樊登在讀麥家的《人生海海》這部小說,只用了四個小時,而且讀完之後還能把整本書的主題非常精煉準確地表述出來,對書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發展都非常清晰。麥家對樊登的這種突出的解讀能力稱讚不已,同時也承認,這種能力真的是慢慢地練出來的。
  • 讀完書就忘了?讀書沒用?別擔心,這本書能幫你解決各種閱讀問題
    在書中,主要介紹了閱讀的優勢、如何分配時間、如何記住書的內容,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工作或生活中。現在,我想分享一下這本書的一些閱讀技巧1、成功人士是如何抽出時間看書的2、如何在短時間內記住書中的內容3、如何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成功人士是如何抽出時間看書的說到讀書,很多人說他們沒有時間,很忙
  • 如何深度閱讀一本書?
    閱讀這件事說起來簡單,但是想要深入閱讀又是件難事。我非常喜歡看書,相較於買衣服買包我更捨得在書上花錢。而且這是項長期投資,只要堅持輸入,等到輸出的時候肯定會有回報。起初,我拿起一本書沒有目的和技巧地從頭讀到尾,讀完就扔一邊。但慢慢地我發現,我對讀過的書都沒有印象,更別提實際性的回報,閱讀這件事好像變成了一項任務。
  • 快速閱讀有方法,《槓桿閱讀術》教你如何一年讀365本書
    我曾經在多次培訓和演講中公布了我一年讀400本書的方法:集中分類攻克法。很多人比較感興趣,有人問我,榮老師你怎麼做到每天讀一本的。這裡有一個誤區,我沒有做到每天讀一本。因為有時工作忙起來,我有一天也會與書絕緣,但每日一書評是如何做到的,今天告訴這個秘密。
  • 快速閱讀 | 學會這個方法,誰都可以一天讀完一本書
    今天的閱讀課學習的是關於快速閱讀方面的內容,其實我之前就看過很多關於快速閱讀的方法,這些方法大同小異,快速閱讀並不是囫圇吞棗,這個方法有它內在的邏輯,學會了這個方法任何人都能擁有一天一本書的能力。老師說,其實這就像是我們去迪士尼樂園遊玩,一天的時間肯定無法玩完所有的項目,所以我們需要取捨,選擇自己最想玩項目就夠了。快速閱讀法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 我是如何完成了2019年的讀書計劃|讀完52本書的(附上5個小技巧)
    我剛剛翻完自己今年讀的第52本書,順利完成了我給自己制定的「2019新年計劃」——每周讀一本書。實際上有一些書我花了超過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讀完,還有一些書我沒幾天就讀完了,如果大家願意在時間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麼我會將我是如何在不耽誤上班、各種約飯局和娛樂局的前提下成功的在一年時間內讀完52本書的秘訣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