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一個豐富多彩的地方。在這裡,可以品味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聆聽大自然的風聲鳥語,靜賞庭前的花開花落。語文課堂中,教師的 朗誦會讓人心潮澎湃,古典的樂曲會讓人浮想聯翩,精美的畫面會讓人流連忘返。在這樣充滿美麗、溢滿魅力的課堂上,可健全孩子人格,完善孩子品行。
♥在讚賞中找回自信
「自信的女孩最美麗。」這是綜藝節目《一年級》中小花老師對陸煜琳說的一句話,就因為這句話,讓一個因為肥胖而自卑的女孩有勇氣站在全校師生面前展現自己。其實,何止是自信的女孩最美麗,自信的男孩也同樣充滿魅力。然而,放眼當今的課堂,看到的卻是一片萎靡的現象:滿臉憂愁,眉頭緊鎖,甚至唉聲嘆氣。中學生應有的活力、朝氣遍教室難尋。授課時,當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後,幾乎看不到學生舉起的手.是他們真的不會嗎?不是。是不願意回答嗎?也不是。究其原因,是不夠自信,都害怕自己回答錯誤。孩子的自信到底去哪兒了?我們在課堂上又該如何幫助孩子找回自信?
羅傑·羅爾斯是紐約第五十三任州長,也是紐約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在這兒出生的孩子,長大後很少有人獲得較體面的職業。當羅爾斯在大沙頭諾必塔小學的時候,他曠課、鬥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有一次,校長保爾.保羅看到他說,我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他記下了這句話,並且相信了它。51歲那年,他真的成為了州長。在他的就職演說中,他說,信念值多少錢?信念是不值錢的,它有時甚至是一個善意的欺騙,然而你一旦堅持下去,它就會迅速升值。在這個世界上,信念這種東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獲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從一個小小的信念開始的。
信念是所有奇蹟的萌發點。正是因為保羅校長的一句激勵,使羅傑·羅爾斯對自己充滿了信心,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而成為一名州長。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要真正走進這個世界,就必須弘揚學生主體,對學生主體的重視和肯定是塑造學生完美人格的前提。班上有位李同學,平時對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在學習上得過且過。偶爾的一次課堂提問,請他回答問題,他的回答很準確,因此老師對他進行了讚賞,驀地發現他的雙眼突然明亮了起來,嘴角微微上揚,臉上寫滿了滿足感。在以後的課堂中,老師都會適時地表揚他,激勵他,告訴他只要他一直這樣努力,未來會很精彩。果不其然,這以後無論在課堂上還是作業中,我都發現了他長足的進步。
教師的讚揚或許是無心的,但孩子卻能把它永遠記在心底。教師不經意的一次讚賞,對孩子而言就如久旱後的甘露,冬日裡的陽光,給他們帶去滋潤,送去溫暖,或許還會影響了他們整個人生,讓他們在以後的人生路途中擁有自信。
♥於合作中感受快樂
葉瀾說「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有活力的課堂應該是快樂的課堂。
古人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大融合的社會,是一個互相交流的群體,我們的學習也需要合作交流。課堂中合作的機率比較大,合作時,孩子們的思想火花的碰撞往往會綻放出最美的課堂之花。面對自己的同窗、自己的好友,孩子們往往願意展示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也願意和同學交換自己的意見。有人說,合作學習就好像你手裡有一個蘋果,當和別人交換時你的手裡就有了兩個蘋果。因為你擁有了別人的思維方法,以「一」而獲取「二」,何樂而不為?
在課堂合作學習中,最開心快樂的環節是展示自己小組合作成果的時候,看著他們高高舉起的手,老師知道他們的內心是快樂的,是興奮的。在不斷的展示中,孩子的自信心逐步增強;在不斷的合作中,孩子的解題能力逐步提高;在不斷的交流中,孩子的思維方法得到進一步鍛鍊。合作的課堂是快樂的課堂,是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課堂。課堂中的快樂也在孩子心中慢慢延伸。
♥從文本中吸收正能量
錢理群先生說過:「中小學語文教育是為人打『精神的底子』的,人在年輕時代以這樣的精神素質墊了底,以後無論遇到了什麼艱難曲折,經歷了怎樣的人生、精神的危機,都能從容應對,堅守住基本的精神底線,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勢。」語文課本中許多篇目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每一個單元都有鮮明的主題和積極向上的意義。可以說,語文課本就是濃縮的精華。在語文課本中孩子們可以欣賞到真善美,也能看到假醜惡。猶記得季老先生的那一篇《幽徑悲劇》,那株古老的藤蘿,她躲過了十年浩劫,卻未能躲過今日愚氓。幾百年來,她和所依附的大樹和睦相處;幾百年來,她只用自己的一樹繁花明媚了整個燕園。而今,卻慘遭不測,無端被砍,可是枝頭的那些花兒卻渾然不知自己將會過早凋謝的命運,孩子般的在風中微笑……在強烈的對比中,在課堂深深的品味中,孩子能明顯感受到美被無端毀壞的悲劇,更堅定了他們要自覺維護真善美的決心。
語文教材中喚醒親情的篇章不在少數,那篇《甜甜的泥土》曾讓無數孩子潸然淚下。孩子們在同情王曉亮的同時,更多感受到的是母愛的偉大。如大地一樣寬廣、厚實的母愛。因為有了母愛,我們才能睡得如此安穩,玩得如此盡興。生活得如此美好,在交流體會時,很多孩子都說,平時的生活中,可能忽視了母愛的存在,認為母親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從王曉亮身上,他們知道現在有多麼幸福,對於當前的幸福要珍惜,要從現在開始儘自己所能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等父母腰彎了、背駝了、牙齒掉光了,才驀然想起要盡一儘自己的孝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這是人間最大的悲劇。書本中的一篇篇經典之作,喚醒了孩子塵封已久的親情。
學生階段是孩子的一個多變時期,也是孩子人格最佳的塑造時期。孩子的人格需要打磨,在打磨中方可堅韌,在堅韌中方可自強,在自強中方可奮進。課堂中,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孩子是正在成長中的人,我們要創造條件將孩子的潛能引發出來,為孩子潛在的可能性提供發展平臺,呼喚孩子內心和智慧的覺醒。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