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沉迷於網絡的孩子多半有這些性格,家長們要格外注意

2020-09-03 小星星的媽媽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網絡也漸漸走進每一戶人家。現在電腦能連接網絡、手機能連接網絡、甚至是家裡的智能電器也可以連接網絡。這些都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但同時也有一些負面影響。

做爸爸的都知道,在網絡中有一種東西叫做遊戲,它本是給人休閒娛樂用的,可現在卻有些變了味道。網絡中的遊戲世界是虛擬的,它可以完成一些在現實世界中不能做到的事情,來使玩遊戲的人獲得巨大的滿足感。所以遊戲是容易上癮的,人們的本性是追求快樂、舒適的。這些都是使人沉迷於遊戲的原因。

有一個問題使家長們非常苦惱,就是自己的孩子對網絡很迷戀。沒有產生這種情況的孩子,家長們會擔心孩子可能會迷戀網路遊戲。這種現象真的是既矛盾又合乎情理,試問哪位家長不愛惜自己的心頭肉,掌上明珠呢?

其實對於一個孩子是否會迷戀於網路遊戲,其實從這種性格方面就能看出來,家長們可以引以為戒,希望孩子們不要沉迷於網絡,畢竟網絡是一把雙刃劍。


1、成就感

孩子在和朋友長時間的交往中避免不了發現對方和自己的不同。其實小孩子也需要成就感這種微妙的東西,例如孩子中的「孩子王」相信每一位家長,在小時候都想當孩子王,小手一揮,小夥伴們都聽自己的。

但有的小孩子因為自身的原因,沒有辦法當上孩子王,但這種對成就的需求感會越來越強烈。此時網路遊戲出現了,家長們想一下,會出現什麼情況?網路遊戲是虛擬的,它是另一個世界,在這裡通過角色扮演和操作手法就可以達到被人關注的目的,就這樣漸漸的孩子被成就感圍繞著,不能自拔。

家長們一定要引以為戒,要在生活中給予孩子足夠的重視,讓他們知道自己很重要,讓他們小小的成就感得到滿足,這樣即使是和遊戲接觸,也不會有很大的反應,多半是休閒娛樂而已。

2、被關注、被理解

這與成就感有些相似,但又不同。成就感是需要其他人來滿足自己,被關注、被理解是需要人來「懂自己」。並不是只有成年人需要被關注、被理解,小孩子也需要的。不知道家長們是否看見這樣的場景:孩子突然東西扔在地上、好好地突然大叫一聲、本來很開心突然就哭了。這些都是孩子想被關注、被理解的表現。

可是有些家長並沒有理解到這裡面的細微變化,當孩子長時間沒有得到關注、理解後,就會轉移注意力去尋求能得到關注、理解的地方。這時遊戲又出現了,在這裡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他們互相討論事情、怎樣闖關等等。孩子因技術好得到了關注,提出建議時被同伴們接納或者根據情況就算拒絕了,也會安撫孩子。這時孩子還願意回到那個不被理解、不被關注的地方麼?當然不會回來。

所以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發現了孩子的反常行為一定要細心觀察和思考。養兒是一門學問,育兒又是一門學問,家長們也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讓自己知道更多關於養兒、育兒的事情。

最後,祝願每一位家長都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使和孩子之間的紐帶更深。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並不無辜
    當今的社會是網絡的時代,所以每家都會有很多電子產品。大多數上班一族在平時工作累了,或者壓力大了的時候,都願意拿起手機刷一刷某音,某手,或者來兩把遊戲,瞬間感覺放鬆了許多,這其中也會有許多的家長朋友。甚至有一些孩子,還會沉迷到一些網路遊戲裡面無法自拔。學生沉迷網路遊戲就會,不愛學習,學習成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熬夜,還會影響視力,總之危害很多,就不一一給大家列舉了。如果學生沉迷網路遊戲無法自拔,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 李玫瑾:孩子「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多半與家長的行為有關
    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如果一個人養成的性格,未來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家長們要從小注重培養孩子性格的發展方向,不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最後將孩子培養成為了一個「窩裡橫,外面慫」的性格!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該怎麼辦?| 這些建議你一定需要
    但現在被智能電子產品和「鋼筋水泥森林」所包圍的孩子們,早已無法離開電腦遊戲、手機遊戲。今天還有孩子不玩這些遊戲嗎?坦率地說,以我在城市生活的經驗來看,沒有。電腦網路遊戲,已經成了我們這個時代孩子的標誌。我們擔心的,其實是個度的問題。在我成長的年代,有小孩會貪玩忘了回家吃飯,但沒有小孩會廢寢忘食玩捉迷藏、下跳棋,更沒有聽說過因為玩遊戲而輟學,甚至自殺的事情。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如何破解?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老師和學校應該加強管理,嚴格控制;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就,影響孩子的性格發展和人際交流,作為家長,也應該正確引導,面對「無法自拔」的孩子,不少家長打過、罵過,但是最終,效果似乎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好,那麼家長的作用到底應該如何發揮呢?
  • 班裡不活躍的學生,基本上是這三種性格,家長要格外注意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家長需要關注的,也是家長需要培養的,不過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截然不同,有的內向有的外向,對於孩子而言應該天真活潑,從小就要培養社交的優勢,不然將來後悔都來不及,其實在學校中很多學生都不愛說話,無非就是這三種學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孩子有三種表現,多半是性格出了問題,家長要注意品質培養
    但這些都是學習層面的培養,並未涉及到孩子的性格及心理方面,即使他們學有所成,特長出眾,如果性格惡劣不討喜,也很難充分發揮所長,在社會上大展抱負。孩子有三種表現,可能是性格出了問題1、自私、愛貪小便宜有這類毛病的孩子通常出現在父母家人比較寵溺的家庭,對孩子從小的教育就是縱容和溺愛,要什麼給什麼,卻不從來不教導他們學會分享
  • 孩子沉迷網絡不上學怎麼辦?
    伯爵書院_孩子沉迷網絡不上學怎麼辦?孩子不願意上學,是因為厭學嗎?孩子天天玩手機,是因為手機成癮嗎?這些青少年患者的學習會受到影響,變得無心向學,結果往往是淪為「學渣」。有的學生突然變得很闊綽,花錢大手大腳,瘋狂消費,買一些沒用的東西。還有一些孩子,突然沉迷網路遊戲難以自拔、抽菸、喝酒。
  • 兒子性格軟弱,多半與父母有關,這幾種性格的家長要注意
    男女生下來就有不同的個性差異,而男性陽剛之氣的培養,也是很多家長關注的問題。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男孩軟弱膽小,有些男人甚至不如女孩能幹。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他們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也是最崇高的。正因為如此,孩子非常關心父母的言行。
  • 孩子沉迷網絡,父母應該要「背鍋」嗎?
    【編者按】在眾多家長的反饋中,我們了解到,大多數青少年的心理問題都伴隨著電子產品使用不合理的行為,比如,手機依賴,遊戲沉溺等等。面對孩子們在電子產品裡面「失控」的情形,父母更多的是通過控制孩子使用時間來防止孩子沉迷電子產品。今天的案例中,這位家長也有相同的困擾,我們一起本期專家給出的建議。如果您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困惑,也歡迎給我們留言。
  • 如何確保孩子上網安全?這些網絡風險家長要加倍重視
    家長們需要加倍重視哪些風險?今天,教育小微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院教授 李玫瑾從心理分析的角度來看,網絡成癮能讓人產生快樂感,它的產生與年齡段、孩子的需求、親子關係、性格都有關係。
  • 成績很好的學生也會沉迷網絡 家長要反思什麼
    記者了解到,因沉迷網絡前往杭州七院進行心理諮詢或治療的青少年,其中80%以上的家庭環境都有問題。 「還有一個讓我們意外的是,這些孩子的成績其實都還不錯。」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物質依賴科主任盤聖明說。 媽媽不停問:你有什麼辦法嗎 孩子沉迷網絡,家長有多焦慮?去年,記者曾採寫過這樣這一篇報導:溫嶺一位父親曾經有10年的時間和網遊「搶奪」兒子。
  • 父母經常做這些事,孩子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家長要注意
    父母經常做這些事,孩子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家長要注意養孩子對媽媽們來說是一件幸福又痛苦的事兒。孩子喜歡粘著媽媽,像一個小&34;一樣感覺很有趣;但有時孩子太過粘人,像牛皮糖一樣粘在身上,離開還不到一分鐘就開始大哭,讓媽媽們很是苦惱。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到底誰是罪魁禍首?
    網際網路迅速普及以來,網絡成為當代社會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方便了工作和交流。然而很多人對網絡的不當使用,最後導致長期沉迷網絡而無法自拔。尤其是青少年對學習失去興趣,又害怕進入社會,因此很容易染上網癮。父母們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但都收效甚微。孩子糟糕的成績單,不分晝夜的混亂作息,愈發沉默寡言的性格,讓很多家長除了在深夜輾轉反側以淚洗面,無計可施。
  • 孩子暑假沉迷於手機怎麼辦?這些建議轉給家長
    給孩子制定使用手機的時間、注意事項等規定,提高孩子對使用手機的自制力。二要注重表率。家長要以身作則,理性、節制地使用手機,不在孩子面前長期看抖音、刷微信、刷微博、網絡購物,要用自己的行動教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三要多陪伴多鼓勵。
  • 孩子喜歡的顏色與性格有關嗎?喜歡這種顏色的娃,家長要格外關注
    如果家長留心孩子的行為舉動或平時的生活習慣,家長會發現孩子買衣服、買玩具常常會專注於同一種顏色的,又或者孩子的水彩筆,總有那麼幾支早早就用完了。如果家長發現了這樣的現象,那麼,家長可以由此推斷出孩子喜愛的顏色。孩子偏好什麼顏色暗示性格趨向?
  • 孩子眼部的這些小細節,家長們要注意了
    ,很少會主動向家長描述眼部不適,許多症狀就需要靠家長細心觀察,如果發現以下情況,家長們要注意了,應當儘早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專業的眼科檢查。但卻忽略,這個時候孩子可能已經近視了,正是因為看不清才會貼近書本。所以如果發現孩子看電視、寫作業習慣貼的很近,家長除了第一時間糾正孩子的動作,還要及時檢查下孩子的視力狀況。
  • 孩子到青春期了,一直沉迷網路遊戲,家長該怎麼辦?
    青春期孩子的「沉迷網路遊戲」「和叛逆不聽話」讓家長常常在「暴走」的邊緣。每天上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面前的一片狼藉讓人對生活產生質疑,最終還是繼續去和孩子講道理,去督促他學習,可是他們不夠理解家長的苦心,只會覺得家長很嘮叨很煩人,理解不了自己的爸媽為何會如此的嘮叨。
  • 為什麼家長要格外注意開學前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從個體的心理健康以及秋季的季節看,秋季開學期間都是一個需要家長格外注意孩子心理健康的階段。為什麼呢?家長可以怎麼做呢?家裡往往是自在的,孩子在家裡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發展自己感興趣的愛好,找自己喜歡的朋友玩。學校呢?當然會有不同。學校是集體生活,而且是以培養孩子的知識能力為目標的機構生活,學校有各種學習紀律和生活紀律。一句話,孩子在學校這個組織要受到各種規範的約束,遵守各種規章制度。這個轉換是孩子需要適應的。此外,孩子在家中可以暫時忘卻學校中的競爭,不和的同學關係,霸凌自己的人等等。開學了,就意味著都要面對了。
  • 防止孩子沉迷網路遊戲,家長應該怎麼辦
    今天在問答裡面看到好多家長提問,怎麼樣讓孩子愛上學習,孩子沉迷網遊怎麼辦?我家也有小孩,他也玩網遊,但是我們平時星期一到星期五是不能玩的,只有星期六和星期天可以玩一會,而且規定時間,不能超過半個小時。雖然每次他都會拖延點時間,但是作為家長我表示理解,讓他打完那一局,孩子盡興了,親子關係更融洽了,也無妨多玩那麼幾分鐘。
  • 沉迷於「垃圾快樂」中的孩子,未來多半沒出息,父母要有教養格局
    孩子成年之前,心理髮育不夠成熟,很容易沉迷於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娛樂活動中,比如遊戲、小說、電視劇等等。由於自控能力差,很多孩子一旦沉迷進去,就像吃了會上癮的「毒藥」而無心學習,成為一個渾渾噩噩、虛度光陰的人。雖然他們能從其中獲得「快樂」,但這些快樂實際是「垃圾快樂」,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