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誰也離不開吃,前幾天寫了一篇《輕輕鬆鬆讓小孩子和零食說「NO」》,今天想聊聊孩子不愛吃飯怎麼辦?怎麼做才能讓小孩子想吃飯,愛吃飯?
為了讓小孩子吃好喝好,很多寶爸寶媽是費勁了心思,從原來的五指不沾陽春水到現在的五星級大廚的水平,煎炒烹炸,各式西點,營養配餐,簡直是無所不能,但奈何,小孩子偏偏不買帳,為了少吃點或是不吃,和爸爸媽媽鬥智鬥勇。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想這和我們平時的餵養習慣、餵養理念是分不開的。
其一,寶爸寶媽或是爺爺奶奶覺得這個東西有營養,正好發現孩子愛吃,於是就接二連三的給孩子做,讓孩子吃。結果物極必反,再愛吃的東西天天吃也夠了。
比如我老媽一天發現她的外孫女喜歡吃煮雞蛋,好,那就天天給煮雞蛋吃,最開始小孩一頓能吃兩三個。我和媽媽說,「小孩愛吃雞蛋,也不能總給煮雞蛋吃,總吃小孩該不吃了,再說,吃多了也消化不了啊。」老媽不理我這一套,「孩子愛吃,就給煮唄,咱家的雞蛋好吃,是自己家小雞下的。」結果怎麼樣,大家一定猜得到啦。
再比如我一同事每年海蝦收穫的季節,都會到養殖場買最大個的海蝦,她說雖然最大的不一定口感最好,但沒辦法,她兒子吃蝦無論多大,一頓最多兩隻,為了讓孩子多吃一些,所以就只能買大個滴。我問她,是不是小時候讓孩子吃了太多的蝦?她說,「是啊,小時候兒子愛吃蝦,每次都能吃很多,愛吃,就買唄,每次都讓孩子吃過癮。誰知道這長大了,倒不能吃了,每次讓吃蝦,都跟完成任務似的。」其實不是孩子不能吃了,而是小時候吃得太多,吃夠了。
那對於孩子喜歡吃同時又很有營養的食物,我們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吃不厭吃不膩呢?
其實方法很簡單,一是和上一篇文章《輕輕鬆鬆和零食說NO》中寫的方法剛好相反。就是不能讓孩子吃夠,每次都讓孩子吃得意猶未盡。
舉個亭亭小時候的例子吧。
亭亭:媽媽還有大蝦嗎?
媽媽:沒啦。
亭亭:我還想吃,你再做幾個吧。
媽媽:沒有啦,冰箱裡都沒有啦, 要不你去找找?
亭亭翻完冰箱,悶悶不樂地說:那明天再做大蝦吧,我還想吃。
媽媽:明天啊?看媽媽有沒有時間,如果有時間,媽媽就去買啊。
第二天,我當然沒時間啦,好吃又有營養的東西怎麼天天吃呢。
現在亭亭已經高三了,依然對大蝦情有獨鍾。
二是要變著花樣做,這麼做吃夠了,就換一種方式做,總有一種方式孩子會喜歡。
亭亭小時候,我喜歡讓她吃胡蘿蔔,因為我覺得胡蘿蔔的營養價值還是非常高的,大家可以百度一下哦,胡蘿蔔被譽為「小人參」。對人體具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尤其還有保護視力的功能,亭亭現在的視力一直保持在5.2,絕對有胡蘿蔔功勞。
大概是亭亭幾個月的時候吧,我就給她做香香的胡蘿蔔汁,她喝得那叫一個陶醉(當然啦,我是這麼覺得)。
誰知,大一點啦,口味也變了,不喝胡蘿蔔汁啦。胡蘿蔔這麼好的東西,不能不吃啊! 那就做胡蘿蔔粥吧,吃了幾次,好像不太愛吃。
那就炒胡蘿蔔,胡蘿蔔炒肉,胡蘿蔔炒木耳,胡蘿蔔炒山藥,胡蘿蔔炒白菜……總之就是各種炒胡蘿蔔,炒胡蘿蔔片,炒胡蘿蔔絲,做成花。
燉胡蘿蔔也是不錯滴,各種燉。
胡蘿蔔做餡,餃子、包子、餛飩、餡餅各種吃。
在我的狂轟濫炸下,亭亭終於勉強愛上了胡蘿蔔。
其二,寶爸寶媽或是爺爺奶奶覺得這麼吃比較科學,有營養,於是不顧孩子喜好,逼著孩子吃。我一朋友非常注重寶寶的飲食,一日三餐,精雕細刻,營養搭配,定時定量。每餐會攝入哪些營養,會消耗多少卡路裡,都要算精準。可是有一天,她突然和我說,她家兩歲多一點的寶寶居然會撒謊了。就是吃飯的時候,寶寶總說有尿,可是把她從專用餐椅上抱下來之後,她卻沒尿了,開心的跳著說,哦,哦,可以不吃飯嘍!看,我的朋友費心費力,變著花樣的做,小寶寶不僅沒有她想像中吃的酣暢淋漓的樣子,反倒開發了小寶寶為了不吃飯而與媽媽鬥智鬥勇的能力。
我周圍的朋友逼著孩子吃東西的還真不少,有早餐盯著吃雞蛋的,有像《小歡喜》裡宋倩逼著英子吃海參、魚翅的……那麼美味的東西被家長一逼孩子不僅吃不出味道,反而成了一種負擔,離開家長的視線,孩子可能連碰都不會碰了吧。
科學餵養從營養搭配方面來說對孩子一定是有益的,可是不管孩子是不是餓了,是不是喜歡,就硬逼著孩子吃,惹得孩子滿心的不高興,這是不是和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呢?
其實,孩子對食物的感覺應該是一個自然的感覺,因為我餓了,所以我要吃。可是我們卻硬生生地剝奪了孩子的這種感覺,並不是你餓了才要吃,是我讓你吃你就得吃。
親愛的寶爸寶媽們,我們應該讓孩子保持適度飢餓感,要讓孩子體會一下「餓」是什麼滋味,餓時吃東西是什麼感覺!同時,適當的餓一下,對我們還是有好處的。
首先,從生理上來說,飢餓感可以強化機體免疫力。免疫力的強弱取決於身體免疫細胞的數量以及戰鬥力。過度餵養造成營養過剩,雖然免疫細胞在數量上有優勢,但是長期營養充沛的環境,會讓這些細胞變得懶惰,缺乏戰鬥力;反之,保持適度的飢餓感,可以刺激免疫細胞,讓它們充滿活力,在面對細菌和病毒時,擁有強悍的戰鬥力。
其次,從精神上來說,飢餓感會讓人充分享受美食帶來的快樂與幸福。咱就不要說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湯」了,畢竟我們也只是聽說,誰知道是不是杜撰呢,哈!
還是說說亭亭吃蘋果的事吧,清楚的記得小時候和亭亭一起去沙漠,在沙漠裡宿營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我們背上行囊,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徒步三四個小時走出了沙漠,那真是又累又熱,又渴又餓,休息時我拿出了最後一個蘋果,切開分給了大家,亭亭拿過蘋果,一邊狼吞虎咽的吃著,一邊問,「媽,這個蘋果你從哪買的,太好吃了,又水靈又甜,回家你再買點兒唄。」「這個蘋果就是咱家冰箱裡剩下的,平時給你切好了,餵你你都不吃。」「不能吧,和家裡吃的,不一個味兒啊,這個太好吃了,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呀!好吃。真好吃,還有嗎?」看,餓了,累了,吃啥喝啥都香哦。
所以說我們不僅要挖空心思做美食,更要絞盡腦汁想辦法讓孩子能愉快地享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