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上補習班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前幾天一個朋友在微信上很緊張的和我說起來:「我孩子成績太差了,老師都找我談話好幾次了,說家長再不想辦法,後面都會跟不上了。」 我問她:「孩子考了多少?」 ,朋友說:「數學80左右,語文70左右。」 我說對於一個剛進校門的孩子來說,這樣的成績不說很好,至少也是還過得去吧。」
昨天去學校接孩子,去的有些早,就站那聽其他早去的家長們聊天(參於其中的有父母有爺爺奶奶),一個奶奶說:「老師說我家拼音不會,他爸媽在外地,我一老太婆也不懂怎麼辦,每次考試四十來分。」 一個爸爸說:「你家還好,我家語文每次三十左右,數學題的字一個也不認識,每次就考二十多分。」
……
……
然後就有家長在詢問,這附近有沒有補習班,想每天放學或是周末送過去補一下,要不然這樣下去,要急得腦殼疼了。
我先說我隔壁家的孩子,孩子父母自己帶著,作業媽媽負責監督,一年級,成績嘛,經常性的考滿分,偶爾有失誤,但也是在95以上,這應該也算得上是別人家的孩子行列了。
他每天準時7:00起床,洗臉刷牙吃早餐,7:30出發,7:45-50到學校,每天下午4:20放學,4:40左右到家,5:00開始寫作業,除了中途吃晚飯及飯後休息共約花掉50分鐘外,又開始寫作業,寫完作業再閱讀30分鐘多一點。差不多8:20了。洗洗再看集電視或是和父母下個棋或是一起做個手工,9:00左右上床睡覺。每天約睡了10個小時。
有個同事,外省的,因為工作原因,孩子放家裡,每天放學後,孩子奶奶就把孩子接到補習班,然後到8:30再去接回來,9點左右到家,洗洗也差不多睡了。
孩子要不要報補習班,主要看下面幾點:
有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低年級的孩子有豎立正確的學習步驟和思考方法的決心,能夠認真執行家長建議的學習計劃。
看家長有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能自己帶,就自己帶,真的,再忙再怎麼樣,每天還能擠出來一點時間來個親子活動,可以是看電視,可以是做個遊戲,他心裡也會覺得暖和很多。真沒辦法一起的,身處異鄉的如果成績真的很差,家裡無人幫忙協助的,那送過去還是有好處的,至少那裡的老師可以幫發現問題並幫著想辦法解決了。
遵循一下老師的建議,抽空找老師了解一下情況,然後商量一下,再定要不要去。
大環境下,我們沒辦法給孩子減負,但我們儘量只給孩子一個適中的壓力,有些考試成績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但成績不是一切,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我們全力以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