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的牛肉丸遠近聞名,如果來汕頭不吃牛肉丸那就真的有點遺憾了!汕頭老字號的福合埕牛肉丸,雖然有多家分店,但其起源則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老城區的老福合埕街市,故因此而得名。這次我們也算是稍微有點遺憾,沒有吃到福合埕的牛肉丸,但幸運的是我們在飄香小食館對面的五腳砌牛肉鋪也吃到了正宗的手打牛肉丸並且目睹了牛肉丸製作的整個過程。
五腳砌牛肉鋪處在國平路上,距離小公園亭不到100米,正對面是有幾十年歷史的飄香小食館。老城區的建築大都為潮式騎樓風格,騎樓的一樓有一條供行人通行的走廊,潮汕人俗稱為五腳砌,這就是五腳砌的由來。五腳砌牛肉鋪店面不大,店內除了對五腳砌的介紹之外,還可以看到鴕島歷史。整個店面風格古樸雅致,舊的留聲機,有年代感的鬥笠蓑衣。雖沒有飄香小食館的歷史悠久,小小的五腳砌牛肉鋪卻曾上過央視《城市一對一》,上海《覓食記》等美食節目,所以味道肯定是不錯的。
五腳砌牛肉鋪主營手打牛肉丸,牛筋丸,幹粿,粿條湯。牛肉丸10元/串(3顆),幹粿20元/份,粿條湯15元/份。由於店面比較小,大多遊客會選擇品嘗牛肉丸,方便攜帶,可以邊遊邊吃,應小朋友要求我們則點了兩份幹粿(牛肉丸/牛筋丸各一份),一份粿條湯。等待美食上桌之時,店鋪師傅正好拿出幾塊新鮮牛肉要開始現場製作牛肉丸啦!以往我們吃過牛肉丸,但對於牛肉丸的製作卻是一無所知,看到師傅小朋友興奮的不行,圍住師傅各種詢問。
製作牛肉丸的工具很簡單,兩塊方形的鐵錘即可,關鍵是人力的捶打,師傅介紹一次一般耗時30~40分鐘直到肉塊被錘成肉醬,大概捶打1萬下左右。第二道工序便是加佐料,將打好的牛肉醬倒入大盆中加入鹽,魚露等佐料攪拌(順時針方向)均勻之後即可開始完成第三道工序-成型.
只見師傅左手抓肉醬從虎口擠出,右手拿瓷勺接住快速放入準備好的開水中,牛肉丸即成型,顆顆均勻。成型後的牛肉丸撈出放入湯中煮待牛肉丸浮起則已熟透,美味的牛肉丸就可開吃了。
跟師傅聊天的過程中我們的粿條湯,幹粿也已經上桌。幹粿由一碗拌好花生醬的幹粿條和一碗加入牛肉丸/牛筋丸以及其他配料的湯組成,乾濕搭配,分量十足。一顆牛肉丸沾上少許潮汕特色沙茶醬,輕輕咬上一口,肉質鮮嫩,牛肉丸中的湯汁爆出,非常入味,湯汁鮮美。就算是口味較重的外地人吃上一口也會愛上這種味道,一點都不違和。
牛筋丸相較牛肉丸更筋道,Q彈,據說手工做出來的牛肉丸真的可以從地面彈起。即使早年絞肉機出現,大概這就是食客們仍然熱衷於手工牛肉丸的原因啦!食材的原汁原味來自於傳統的手工製作,也許這就是這些名小吃的生存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