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永超
作為蔣介石最倚重的親信,陳誠一直是他的左膀右臂,人稱「小委員長」。
陳誠(1898-1965)字辭修,浙江青田縣人。上過師範學校的陳誠,原本打算做一個小學教師,但面對風雲變幻的大時代,他最終選擇了投筆從戎,通過熟人介紹,進入保定軍官學校學習。
畢業之後,陳誠先是在北洋軍裡當了兩年排長,見在這裡當兵沒什麼前途,就南下去了廣州黃埔軍校,任炮科教官兼炮兵區隊長。
有一天晚上,陳誠實在睡不著,就拿起《三民主義》研讀。巧的是,那天校長蔣介石正好來巡視。他見陳誠在挑燈夜讀此書,就問了他幾個三民主義的問題,陳誠對答如流。第二天一早,蔣介石當眾宣布:炮兵區隊長陳誠,發奮刻苦,精神可嘉,特提拔為少校炮兵隊長。很快,他又任命陳誠為炮兵營第一連連長。
從此,陳誠的命運就與蔣介石密不可分。
1927年以後,29歲的陳誠被任命為第1軍21師少將師長。在同年8月的龍潭大戰中,陳誠胃病發作,只好乘轎指揮作戰。事後,他的頂頭上司何應欽,不但指責陳誠此舉不成何體統,還將其免了職。陳、何二人的梁子就此結下。
為了安撫陳誠,蔣介石隨後又任命他做了第11師中將副師長。這是由各地投降部隊合編成的師。蔣介石的用意,就是希望陳誠將這支部隊改造成自己的嫡系部隊。
陳誠沒有辜負期望,上任後,嚴禁貪汙、嫖、賭,和鴉片,下到基層,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同訓練,在他的感召下,11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此外,他還把全師中高級軍官都換成了自己的同學,如此一來,毫無根基的師長曹萬順只好宣布走人。
在中原大戰中,陳誠就是指揮著這支部隊,與西北軍、晉綏軍血戰,多次受到了蔣介石稱讚。第11師也被擴編成第18軍。
以第十一師和第十八軍為核心,陳誠建立了國軍中央軍內部實力最雄厚的軍事集團,因為時人將十一與十八分別合併為土木二字,所以他建立的軍事集團常被稱為土木系。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多次率部隊圍剿紅軍,連連損兵折將。但他十分有政治眼光,曾建議江西省主席熊式輝,從地主那裡贖買土地,平均分配給農民耕種,可惜沒有被採納。
1931年,他與譚延闓三女兒,也是宋美齡的乾女兒譚祥成婚。此後,陳誠的仕途更加亨通。1932年冬,陳誠參加第四次圍剿,所部死傷慘重。何應欽等人得知後,大喜過望,紛紛要求將陳誠法辦。為平眾怒,蔣介石將陳誠撤了職。
陳誠的軍事才能雖然一般,但他對蔣介石的忠心是誰都比不上的。不但對蔣介石唯命是從,還效仿其言行舉止,甚至連聽到「委員長」這三個字都要行軍禮。而這,正是陳誠東山再起的秘訣。
再度的陳誠,負責指揮第五次圍剿。他吸取了以往的教訓,以重兵壓境,同時採取堡壘戰術。紅軍傷亡慘重,、不得不轉移。
淞滬會戰中,陳誠再次指揮大軍,結果損失了30萬人馬,使得上海、南京接連失守。隨後,他先後指揮了武漢會戰、南昌會戰、棗宜會戰,都以失敗告終。因為連失武昌、南昌、宜昌三城,時人諷刺他為「三昌將軍」。
不過,這絲毫沒有動搖蔣介石對他的信任,沒有影響他的仕途。很快,他就當上了湖北省主席。任期內,陳誠推行減租減息,從而減輕了農民負擔。儘管他離任後,政策沒有堅持下來,但還是顯示了他在治理內政方面的能力。
抗戰勝利後,陳誠出任參謀總長,權勢達到一生頂峰。1947年9月,陳誠前往瀋陽,全面主持東北軍政。當時,東北國軍已陷入被動防禦的局面。陳誠到任後,認為要扭轉局面,必須整頓軍紀,堅決反腐。所以他剛一上任,就用鐵腕處理了一批貪腐或有貪腐嫌疑的將領。
他的這一做法,確實懲治了一大批貪汙犯,但也得罪了一批有戰功的將領。比如71軍軍長陳明仁,他在守四平的作戰立了功,只是有貪汙軍糧的嫌疑,陳誠卻不問青紅皂白,免職了事。這一粗暴的做法寒了將領的心。
而且,他也並非全出於公心。剛剛上任,就到處安插親信。新1軍軍長孫立人不是陳誠的人,結果被調走;原東北保安代總司令鄭洞國,是杜聿明的部下,也被奪了軍權,當了一個空頭的行轅副主任。
上任之初,陳誠向蔣介石承諾「六個月恢復東北優勢,收復東北一切失地」,結果六個月後,東北形勢反而越來越有利於解放軍。巨大的心理壓力,讓陳誠出現了胃出血。1948年2月,冒著的寒風,陳誠回到了南京。以治病為名暫時隱退。
蔣介石下野後,把東山再起的希望寄托在了臺灣島上。臺灣省主席之位,一定是心腹才行。於是,蔣又想到了陳誠。1948年12月29日,一份電報交到了陳誠手中,這是蔣介石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的電令。第二天,蔣介石再發電報,催促其「克日接事」。陳誠立刻動身,於1949年1月5日,正式就任。
在就職典禮上,他說:「政府是民眾的政府,政府應以人民的意志為意志,以人民的利益為利益。」他說到做到了。
當時的臺灣,地主佔據了大半的耕地,農民面對的,是沉重的盤剝。陳誠到臺灣後,強力推行「三七五減租」。他對部下說:「三七五減租工作一定要確實施行,我相信困難是有的。調皮搗蛋不要臉皮的人也許有,但是我相信,不要命的人總不會有。」
減租運動初見成效後,又推行土地改革。得到了土地的農民,親切地叫他「陳誠伯」。
1965年,陳誠病危,臨終前,留下遺書:
「希望同志們一心一德,在總裁領導之下,完成國民革命大業;不要消極,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國軍民共此患難;黨存俱存,務求內部團結,前途大有可為。」
3月5日,陳誠逝世。悲痛的蔣介石親筆寫下輓聯:
光復志節已至最後奮鬥關頭,那堪吊此國殤,果有數耶?
革命事業尚在共同完成階段,竟忍奪我元輔,豈無天乎!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