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在戰場上表現很差勁,人送外號常敗將軍,為何老蔣還信任他

2021-02-24 偶讀說歷史

文/徐永超

作為蔣介石最倚重的親信,陳誠一直是他的左膀右臂,人稱「小委員長」。

陳誠(1898-1965)字辭修,浙江青田縣人。上過師範學校的陳誠,原本打算做一個小學教師,但面對風雲變幻的大時代,他最終選擇了投筆從戎,通過熟人介紹,進入保定軍官學校學習。

畢業之後,陳誠先是在北洋軍裡當了兩年排長,見在這裡當兵沒什麼前途,就南下去了廣州黃埔軍校,任炮科教官兼炮兵區隊長。

有一天晚上,陳誠實在睡不著,就拿起《三民主義》研讀。巧的是,那天校長蔣介石正好來巡視。他見陳誠在挑燈夜讀此書,就問了他幾個三民主義的問題,陳誠對答如流。第二天一早,蔣介石當眾宣布:炮兵區隊長陳誠,發奮刻苦,精神可嘉,特提拔為少校炮兵隊長。很快,他又任命陳誠為炮兵營第一連連長。

從此,陳誠的命運就與蔣介石密不可分。

1927年以後,29歲的陳誠被任命為第1軍21師少將師長。在同年8月的龍潭大戰中,陳誠胃病發作,只好乘轎指揮作戰。事後,他的頂頭上司何應欽,不但指責陳誠此舉不成何體統,還將其免了職。陳、何二人的梁子就此結下。

為了安撫陳誠,蔣介石隨後又任命他做了第11師中將副師長。這是由各地投降部隊合編成的師。蔣介石的用意,就是希望陳誠將這支部隊改造成自己的嫡系部隊。

陳誠沒有辜負期望,上任後,嚴禁貪汙、嫖、賭,和鴉片,下到基層,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同訓練,在他的感召下,11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此外,他還把全師中高級軍官都換成了自己的同學,如此一來,毫無根基的師長曹萬順只好宣布走人。

在中原大戰中,陳誠就是指揮著這支部隊,與西北軍、晉綏軍血戰,多次受到了蔣介石稱讚。第11師也被擴編成第18軍。

以第十一師和第十八軍為核心,陳誠建立了國軍中央軍內部實力最雄厚的軍事集團,因為時人將十一與十八分別合併為土木二字,所以他建立的軍事集團常被稱為土木系。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多次率部隊圍剿紅軍,連連損兵折將。但他十分有政治眼光,曾建議江西省主席熊式輝,從地主那裡贖買土地,平均分配給農民耕種,可惜沒有被採納。

1931年,他與譚延闓三女兒,也是宋美齡的乾女兒譚祥成婚。此後,陳誠的仕途更加亨通。1932年冬,陳誠參加第四次圍剿,所部死傷慘重。何應欽等人得知後,大喜過望,紛紛要求將陳誠法辦。為平眾怒,蔣介石將陳誠撤了職。

陳誠的軍事才能雖然一般,但他對蔣介石的忠心是誰都比不上的。不但對蔣介石唯命是從,還效仿其言行舉止,甚至連聽到「委員長」這三個字都要行軍禮。而這,正是陳誠東山再起的秘訣。

再度的陳誠,負責指揮第五次圍剿。他吸取了以往的教訓,以重兵壓境,同時採取堡壘戰術。紅軍傷亡慘重,、不得不轉移。

淞滬會戰中,陳誠再次指揮大軍,結果損失了30萬人馬,使得上海、南京接連失守。隨後,他先後指揮了武漢會戰、南昌會戰、棗宜會戰,都以失敗告終。因為連失武昌、南昌、宜昌三城,時人諷刺他為「三昌將軍」。

不過,這絲毫沒有動搖蔣介石對他的信任,沒有影響他的仕途。很快,他就當上了湖北省主席。任期內,陳誠推行減租減息,從而減輕了農民負擔。儘管他離任後,政策沒有堅持下來,但還是顯示了他在治理內政方面的能力。

抗戰勝利後,陳誠出任參謀總長,權勢達到一生頂峰。1947年9月,陳誠前往瀋陽,全面主持東北軍政。當時,東北國軍已陷入被動防禦的局面。陳誠到任後,認為要扭轉局面,必須整頓軍紀,堅決反腐。所以他剛一上任,就用鐵腕處理了一批貪腐或有貪腐嫌疑的將領。

他的這一做法,確實懲治了一大批貪汙犯,但也得罪了一批有戰功的將領。比如71軍軍長陳明仁,他在守四平的作戰立了功,只是有貪汙軍糧的嫌疑,陳誠卻不問青紅皂白,免職了事。這一粗暴的做法寒了將領的心。

而且,他也並非全出於公心。剛剛上任,就到處安插親信。新1軍軍長孫立人不是陳誠的人,結果被調走;原東北保安代總司令鄭洞國,是杜聿明的部下,也被奪了軍權,當了一個空頭的行轅副主任。

上任之初,陳誠向蔣介石承諾「六個月恢復東北優勢,收復東北一切失地」,結果六個月後,東北形勢反而越來越有利於解放軍。巨大的心理壓力,讓陳誠出現了胃出血。1948年2月,冒著的寒風,陳誠回到了南京。以治病為名暫時隱退。

蔣介石下野後,把東山再起的希望寄托在了臺灣島上。臺灣省主席之位,一定是心腹才行。於是,蔣又想到了陳誠。1948年12月29日,一份電報交到了陳誠手中,這是蔣介石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的電令。第二天,蔣介石再發電報,催促其「克日接事」。陳誠立刻動身,於1949年1月5日,正式就任。

在就職典禮上,他說:「政府是民眾的政府,政府應以人民的意志為意志,以人民的利益為利益。」他說到做到了。

當時的臺灣,地主佔據了大半的耕地,農民面對的,是沉重的盤剝。陳誠到臺灣後,強力推行「三七五減租」。他對部下說:「三七五減租工作一定要確實施行,我相信困難是有的。調皮搗蛋不要臉皮的人也許有,但是我相信,不要命的人總不會有。」

減租運動初見成效後,又推行土地改革。得到了土地的農民,親切地叫他「陳誠伯」。

1965年,陳誠病危,臨終前,留下遺書:

「希望同志們一心一德,在總裁領導之下,完成國民革命大業;不要消極,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國軍民共此患難;黨存俱存,務求內部團結,前途大有可為。」

3月5日,陳誠逝世。悲痛的蔣介石親筆寫下輓聯:

光復志節已至最後奮鬥關頭,那堪吊此國殤,果有數耶?

革命事業尚在共同完成階段,竟忍奪我元輔,豈無天乎!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真實的黃埔之五--常敗將軍
    矮小的陳誠與瘦高的蔣中正陳誠的軍事生涯可謂是「常敗將軍」,拿的出手的戰績實在是沒有。說得再精確一點,翻遍了國民黨的軍史,從1930年開始到1949年的20年間,陳誠實實在在沒有打過一場勝仗。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陳誠一到東北第一件事就是以貪汙軍餉為名,把剛剛在四平挫敗了林彪的黃埔一期生陳明仁撤職查辦,提拔自己土木系的心腹劉安祺取而代之,還要把陳明仁送上軍事法庭。
  • 他是陳誠系重要將領,49年老蔣讓他保衛四川,兩月後他卻率部起義
    他是陳誠「土木系」的重要將領。 他叫羅廣文。這名字,聽上去是不是很耳熟?是的,他是曾創作了《紅巖》這部小說作者羅廣斌的親哥,但他與親弟羅廣斌走的完全是兩條路,親弟在渣滓洞、白公館受難時,他卻在老蔣的嫡系部隊擔任高官:第四兵團司令。
  • 歷史上有哪些常敗將軍?
    史書說帶兵作戰經常獲勝的將領,我們稱之為常勝將軍,如白起、霍去病等,所謂有勝者必有敗者,有勝者必有敗者。今天我們來列舉一些歷史上的那些常敗將軍。一,常敗將軍1、三國的常敗將軍——夏侯淳曹操非常器重的一名家將曾被稱為「常敗將軍」,不論在演義還是正史中,這位將軍都鮮有打過勝仗。被後人戲稱為「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他就是夏侯惇,這位獨眼將軍在三國的名將中似乎並不矚目,甚至還有被俘虜的不佳記錄。他隨同曹操一起迎戰呂布時,在亂戰之中,被敵軍射瞎了左眼。
  • 老蔣身邊潛伏的兩大紅色將軍,分別都是誰?後來授啥軍銜?
    最後一類是深入敵軍內部的特工將領,也就是常說的「隱形將軍」。在這四種類型中,第四類工作最為危險特殊,因為他們是深入虎穴,等於是把自己的頭伸到了敵人的屠刀之下。稍有不慎,就會遭致殺身之禍,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然而,為了人民的事業,依然有很多革命前輩選擇這條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 黃埔名將系列之二:最受信任的陳誠
    圖1:陳誠是黃埔系將領中最受蔣介石信任的三炮起家的故事蔣介石以黃埔軍校起家,黃埔系自然就是他的嫡系,而在眾多的黃埔師生中,最受信任的無疑就是陳誠了。陳誠,字辭修,1898年出生於浙江麗水青田。1919年,考入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不久直皖戰爭爆發,保定軍校停辦。他只好南下廣州,在新建粵軍第1師任職,並於1920年加入國民黨。
  • 老蔣要陳誠快速離婚,陳誠宴請大舅子喝酒,一小時搞定離婚協議書
    被老蔣發現陳誠,1898年生,浙江青田縣人。由於當時社會混亂,他就棄筆從戎,進入了保定軍官學校學習,後來又南下廣州,進入了黃埔軍校。在校的一天晚上,他實在睡不著,就拿起《三民主義》,巧合的是,當天晚上老蔣正好過來巡視,就發現了他。
  • 最機謀的國軍將領,為何被關麟徵懟到吐血?讀懂陳誠,才懂國軍
    最機謀的國軍將領,為何被關麟徵懟到吐血?讀懂陳誠,才懂國軍 【陳誠】最擅長爭權奪利,圈子文化總代表 引言: 近代史上,有很多非常強大的軍閥集團,其中最厲害的莫過於蔣介石打造的黃埔系集團。
  • 中印開戰,美國將軍勸老蔣趁機反攻,老蔣的話卻讓他坐立不安
    當時在中印開戰後,時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的費爾特將軍在陳誠的帶領下去臺灣見到了老蔣。費爾特的意思是這時中印開戰,正是老蔣返回大陸的最好時機,而且只要老蔣願意,那麼美國方面必定會全力相助,這也是美國政府高層的建議。
  • 國軍大潰敗,劉峙為何不敢去臺灣?他幹的這些事老蔣一件都不能忍
    三大戰役結束後,老蔣的精銳部隊幾乎損失殆盡,屋漏偏逢連夜雨,桂系的白崇禧和李宗仁又趁機逼宮,老蔣只得黯然下野,退居了幕後。面對危局,國民黨內部不是商議如何同舟共濟,共渡難關,而是藉機拆臺,勾心鬥角,所以說國民黨敗得一點也不冤。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那些國軍大佬們都開始為自己尋找退路。
  • 國軍五虎上將排行版,誰稱的上是真正的戰神
    老蔣時期評了個五虎上將,分別是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衛立煌等五人。暫且不論五虎上將是如何出籠的,各自的戰功如何,先按資歷做下排位再論貢獻大小。被稱為五虎上將之首的是劉峙,年紀最大,資歷最老。1892年出生,比我們大當家的還年長一歲。北伐時期和軍閥混戰中可是一員猛將,陳誠顧祝同也曾經歸他指揮過,排首位理所應當。
  • 蔣介石軍事集團猛將如雲,誰才是老蔣,在解放時期最倚重的大將
    才是老蔣在解放戰爭時期最倚重的軍事大將。可能在八年抗戰時期,在國軍集團中,蔣介石在軍事上比較倚重的將領是薛嶽,白崇禧,以及他的黃埔生。尤其是薛嶽在抗戰時期,在長沙擋住了敵人的進攻,守住了西南門戶。也是當時蔣介石比較信任的國軍將領之一,可是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薛嶽就沒有像之前那樣受蔣介石器重,以致後來閒置在家。所以薛嶽不是蔣介石在解放戰爭時期最倚重的將領。
  • 陳誠麾下戰將眾多,但要說打仗最厲害,最突出,恐怕只有這三位
    陳誠是國軍中的重量級人物,老蔣的心腹愛將,因長期擔任高官,麾下聚集一批徵善戰之將,後人把他們稱之為陳誠系,這支派系,也是蔣家王朝中,眾派系中最強的一支。如空軍總司令周至柔,蔣介石最信任的軍事秘書林蔚,以及有小蔣介石之稱的邱行湘,還有宋瑞珂,方天,盧羅英,黃維,胡璉,戴之奇,彭士量等一批能徵善戰之將。
  • 蔣介石要陳誠快速離婚,陳誠宴請大舅子喝酒,一小時搞定離婚協議書
    這場婚宴的豪華程度僅次與老蔣和宋美齡的婚宴,新郎是有小常委之稱的陳誠,新娘則是國民黨大佬譚延闓的女兒譚祥。婚禮現場由老蔣和宋美齡當月老,這使得婚禮的規格突然之間就更顯得高大了。那麼為什麼老蔣要這樣做呢?很顯然,老蔣這是想利用譚祥拉攏陳誠。 陳誠,1898年生,浙江青田縣人。
  • 他是「土木系」幹將,兵敗荊門戰役,被俘時他為何沒有選擇成仁?
    在說這位陳誠的「土木系」幹將之前,先來科普一下什麼是「土木系」。屬於老蔣嫡系的中央軍內部主要分三個派系,陳誠系、胡宗南系和湯恩伯系。這三個軍事派系,要數陳誠系最強,可謂是老蔣嫡系部隊中的嫡系。不可否認的是在抗日戰場上,方靖將軍也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前面也提到過,土木系是老蔣嫡系部隊中的嫡系。所以到了抗戰勝利後的幾年裡,他們自然是老蔣最勇猛的戰士。
  • 常敗將軍蔡申熙為何讓劉伯承佩服不已,人送外號「救火隊長」
    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相繼失敗後,蔡申熙成為被通緝的對象,用鄧文儀的話來說,國共分裂後,蔡申熙是個「常敗將軍」,窮得只剩下一身骨頭架子。艱難逃亡的蔡申熙身無分文,但他迫切需要一筆路費到上海與中央軍委接頭。窮途末路之時,蔡申熙想到在黃埔軍校中交情不錯的同學鄧文儀。鄧文儀與蔡申熙不僅是同學,還是同鄉,從中學起就是同窗好友了。
  • 陳誠的土木系有「四大金剛」,他們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大家都知道,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老蔣執政的主要心腹之一,他當時還有「小委員長」之稱,因此可以說「土木系」是老蔣嫡系中的嫡系。圍繞著「土木系」核心人物陳誠的,當時主要有「四大金剛」、「十三太保」和其他一些骨幹,今天龍叔就和大家說說土木系所謂的「四大金剛」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 蔣介石一聲令下陳誠就地上任
    他確實是想幹點事情,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華與水平,但老蔣會給他機會嗎?不料,突然有一天接到一個電話,部下打來的,說他的行政職務被免了,蔣介石任命陳誠為臺灣省主席,馬上上任。他居然完全不知情,也沒人告知他,就這樣一個堂堂臺灣省主席,莫名其妙就被免職了。臺灣省的主席誰幹不了,陳誠何德何能,他被選中,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
  • 為何陳誠所在的派系被稱為「土木系」?
    在國民黨將領中,有太多黃埔系或者是浙江人,他們幾乎都成為了老蔣的嫡繫心腹,而這陳誠呢,可以說是老蔣心腹中的心腹,當然他也培養起了自己的勢力,所以陳誠在國民黨中又有「小委員長」之稱。而陳誠的發家部隊便是國民黨第十一師,後來擴編成了第十八軍,陳誠便是十一師的師長,後來國民黨十八軍的軍長。
  • 潰逃臺灣後辦的第一件大事,就鬧了大烏龍,老蔣打碎牙齒和血吞
    然而,到了1949年12月14日,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又發生了,老蔣公開宣布臺灣省府改組,陳誠辭去了省府主席職務。這實在令人看不懂,頂著巨大壓力冒著很大風險,才讓陳誠坐上省府主席的寶座,怎麼才一年就換人了呢,是老蔣跟陳誠又鬧掰了,還是另有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