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患者長期用核苷(酸)類藥物會不會上癮?

2020-12-13 肝健康

B肝患友都知道應用核苷(酸)類藥物抗病毒是一場持久戰,而我們也知道長治才能久安。但是,這麼長時間的服用一種藥物,B肝患友不免有疑問,長期服用核苷(酸)類藥物後,到底會不會上癮呢?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壞處呢?

核苷(酸)類藥物能很快的抑制病毒的複製,但是在停藥後,有的患者病毒複製可能會再次的出現,出現HBV DNA的升高,ALT升高,個別患者甚至會發生嚴重的肝病。這樣導致了有一些人誤認為這種停藥後的「反彈」是因為抗病毒藥物「吃上了癮」,吃了就不能停,停了會「反彈」,甚至會惡化。也正因為這個原因,很多患者都不敢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甚至是耽誤了治療,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導致病情惡化。

什麼是藥物上癮呢?

藥物成癮是濫用藥物的後果,指習慣於攝入某種藥物而產生的一種依賴狀態,撤去藥物後可引起一些特殊的症狀即戒斷症狀,又稱藥物依賴性,分為精神依賴和軀體依賴兩種。

認為長期服用核苷(酸)類藥物會上癮,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藥物依賴或者成癮是會使患者用藥的劑量逐漸加大的,甚至達到中毒的劑量,這樣不但會給身體造成中毒性損害,而且會給服藥者心理和精神都造成重大傷害。但是B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療後,病毒複製會停止,肝功能恢復正常,肝臟組織學損傷也會逐漸的恢復,給患者帶來的是阻斷肝病進展的好處。

停用核苷(酸)類藥物後,為什麼會出現「反彈」?

B肝抗病毒藥物停藥後反彈是因為藥物只是起到了抑制病毒的作用,但是B肝病毒並沒有完全被清除。停藥後,病毒的cccDNA又可以再次成為病毒複製的基礎,繼續複製出新的B肝病毒基因。這樣導致的病毒反彈,這也是為什麼B肝目前不能治癒的原因。

醫學發展到現在還是沒有辦法治癒慢性B型肝炎,但是根據病情和感染方式不同及個體不同,部分可以控制,甚至終身不復發。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B肝病毒複製,減輕肝細胞炎症性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代償及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所以需要應用核苷(酸)類藥物長期的治療。

由於B肝的難治性,B肝需要長期的服藥治療。其實需要長期用藥的疾病也很多,比如糖尿病的患者需要長期注射胰島素或者是服用降糖藥,高血壓患者要用降壓藥等等。這些疾病在患者停用藥物後,都會發生反覆,甚至症狀比之前會更嚴重,但是這個不是藥物的上癮現象。

B肝的停藥標準

B肝抗病毒藥物和這些治療高血壓等慢性病的藥物情況還有所不同,一旦病毒完全被抑制了,達到了完全應答的療效後,是可以視情況進行停藥的。根據《2015年B肝防治指南》建議:

1、HBeAg陽性患者:建議總療程至少4年,在達到HBV DNA低於檢測下限、ALT復常、HBeAg血清學轉換後,再鞏固治療至少3年(每隔6個月複查一次)仍保持不變者,可考慮停藥,但延長療程可減少復發。

2、HBeAg陰性患者:建議治療達到HBsAg消失且HBV DNA檢測不到,再鞏固治療1年半(經過至少3次複查,每次間隔6個月)仍保持不變時,可考慮停藥。

目前國內上市的5種核苷(酸)類藥物雖然各自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也是可以避免的。目前推薦患友首選的核苷(酸)類藥物是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這兩種藥物出現副作用的概率也是極少的,出現副作用的患者也大多是在沒有進行定期複查的情況下發生的。在日常治療的過程當中,只要做好定期的監測,及時的了解病情發展,遇到問題及時對症解決,問題都是不大的。

對於B肝病毒複製活躍,肝損傷明顯的患者,需要長期的使用抗病毒藥物,這樣可以使病毒長期的處於抑制的狀態,這樣可以保護肝臟不受損傷,才有可能達到持久的抗病毒的效果。而且隨著治療時間越長,e抗原血清學轉換的概率也會越高,當然也會有一些療效好的患者,在停藥後也不會發生「反彈」。所以,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與「吃藥上癮」是沒有關係的。

相關焦點

  • B肝患者服用抗病毒藥物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停藥?
    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骨感,所以能夠達到「理想終點」的患者尤其稀少,概率相當於彩票中了500萬;基本終點,就像只解決了溫飽問題,大部分的患者均能實現,所以往往不是你的「菜」,因為它帶來的收益相對有限,而滿意的終點是可以通過長期堅持治療有希望達到的,而且是評估是否能夠停藥的關鍵。
  • B肝現有開發藥物,簡介幹擾素機制,TAF被證明是TDF替代品
    B肝現有開發藥物,簡介幹擾素機制,TAF被證明是TDF替代品首先,目前批准的治療慢性B肝藥物中,主要是由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DAA)和幹擾素α(IFNα)或聚乙二醇幹擾素α(PEG-IFNα)。比如,核苷類似物(NUC),包括核苷類似物中的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韋(ETV),或者核苷(酸)類似物中的阿德福韋酯(ADV)和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當然,還有富馬酸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其次,更多人對核苷類藥物了解更豐富,但對幹擾素知識了解偏少。
  • B肝抗病毒藥物研究方向,替諾福韋酯耐藥發生率低,靶向性高
    B肝病毒屬於DNA病毒,能夠與人體細胞結合,這種結合模式,按照現有醫藥學是無法解決的。基本上,B肝病毒會與自身肝細胞永久的整合在一起,藥物無法做到既清除B肝病毒,又不損害到受到感染的肝細胞。
  • 藥物控制B肝進展,促使肝功能穩定,消除B肝誤區
    關於B肝治療藥物科學研究方向,主要以核苷類似物(NAs)和長效幹擾素(IFN)的抗病毒治療。指南主要提到功能性治癒和臨床治癒,所以,不宜過度誇大徹底治癒,例如「B肝可以在五年內,十年內被徹底治癒」,這樣的說法其實都是不科學的,也不嚴謹。
  • B肝醫學博士點評下節,核苷無法消除HCC,業內寄希望在研新藥
    恩替卡韋(ETV)、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及富馬酸替諾福韋艾拉酚胺(TAF:國內名稱是富馬酸丙酚替諾福韋)是目前基於核苷類藥物(NAs)研發的口服B肝抗病毒優選藥物,但10月11日,Terry Chehong Yi醫學博士及其他同事認為,優選抗病毒藥物(指以上3種)還不完美,還不夠好。
  • 性B肝患者腎損傷怎麼辦?抗病毒藥物選擇需謹慎
    B肝患者腎功能損傷的原因比較複雜,B肝腎損傷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B肝相關的腎病,其中,B肝病毒相關性腎炎與肝腎症候群最為常見。另一類是由治療B肝相關疾病的藥物所導致的腎功能損害。 無論哪一種腎損傷,對於B肝患者來說無疑都是雪上加霜,如何讓B肝患者不再受腎功能損傷連累,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慢性B型肝炎治療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HBV,以減輕肝細胞炎症壞死及肝纖維化從而延緩和阻止疾病進展。
  • 國內已上市與在研B肝治療藥物
    根據2015年版的《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B肝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兩類:幹擾素類和核苷類。 由於幹擾素的副作用較大,目前臨床上使用更多的是口服核苷類藥物。在我國,核苷類B肝用藥約佔B肝用藥市場的80%,逐漸成為治療B肝的主流用藥。常用的核苷類藥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替比夫定等。
  • EASL2020:治療性B肝疫苗NASVAC能使部分B肝攜帶者獲得功能性治癒!
    臨床治癒類似於急性HBV感染後自發性病毒清除的狀態,標誌著慢B肝的持久免疫學控制,是目前國內外指南推薦的理想治療目標。然而,現有的核苷(酸)類似物(NAS)或幹擾素很難實現這一目標,且NAS需要長期治療甚至終身治療。
  • 貴州百靈1.1類創新藥獲批 B肝用藥市場超3千億
    證券時報網消息 記者 鄧飛 證券時報記者獲悉,貴州百靈(002424)1.1類新藥替芬泰已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制證完畢。據了解,替芬泰為B肝抗病毒治療藥物,由公司與貴州省中國科學院天然產物化學重點實驗室、天津藥物研究所、解放軍302醫院合作開發,從立項到研發已有10多年歷史,屢次獲得國家級重點新藥專項和貴州省當地專項扶持資金。   B型肝炎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我國是B肝大國,保守預計,B肝用藥市場超過3000億,每年新增市場100億。
  • B肝熱資訊!2020年全球B肝新藥進展一覽,患者須知
    另外有越來越多的新藥正在開展聯合治療,如JNJ3989、REP2139/2165、EYP001等都在開展與NA和/或PEGIFNα的聯合治療,並已經取得一定的進展,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B肝全面臨床治癒的策略出現。
  • B肝患者長期吃藥最後怎樣了?答案有2,做好5件事降低藥物副作用
    B肝是常見的慢性疾病,患者一旦開始抗病毒治療便需長期用藥。但是藥三分毒,很多B肝患者擔心藥物的安全性,擔心長期用藥會不會給身體帶來副作用。B肝患者長期用藥可能帶來哪些問題?1、對腎功能帶來損傷長期用抗病毒藥物會對腎功能帶來不同程度損傷,容易引起腎炎。所以抗病毒過程中需定期監測腎功能。2、易產生耐藥性B肝患者用抗病毒藥物時間延長,易產生耐藥性。
  • 長期吃B肝藥物,會怎樣?肝病科主任給出4點建議,降低藥物傷害
    大家都聽說過「是藥三分毒」這句話,因此哪怕是治病的藥,都擔心會因為經常吃對身體造成傷害。很多B肝患者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來控制病情,因此也存在著擔憂,長期吃B肝藥物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對此,肝病科主任給出了4點建議,建議看完後堅持做到,這樣能有效地降低藥物傷害。
  • 幹擾素還是核苷酸類藥物?B肝抗病毒治療選什麼方式最好?
    B肝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僅我國目前就有約9000萬B肝病毒攜帶者,其中約2800萬慢性B肝患者。全球醫藥界的精英人士致力於新藥研發,以期消除B肝,減少B肝病毒給人們生命健康帶來的威脅。 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有效的抗B肝病毒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長效幹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
  • 我是B肝病毒感染者,能和妻子要孩子嗎?
    自述去年至今肝功能一直異常,來到諮詢門診詢問抗病毒藥物對男性生育的影響。我看他臉色非常不好,建議他立刻開始抗病毒治療。患者表示醫生已經建議他住院檢查治療啦,不過由於妻子要生育,他害怕服用抗病毒藥物會影響後代拖了2年的時間,結果妻子一直沒有懷上孩子,自己卻情況越來越糟糕。醫生說抗B肝病毒核(酸)類似物的治療不影響妻子懷孕,他還是心有疑慮,希望聽聽藥師的意見。
  • 世界肝炎日|巧用長效幹擾素,B肝並非不能「治」
    3歲B肝患兒因為B肝「大三陽」(指B肝e抗原陽性的B肝病毒感染者),轉氨酶升高等情況無法按時入學。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感染科團隊用長效幹擾素對患兒進行治療,並取得了良好成效。每年的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感染科閔筱輝副教授透露:「在臨床治療中,長效幹擾素可能成為治癒B肝患者的希望。」
  • 廣生堂在研B肝創新藥又有新進展
    體外及動物藥效試驗顯示,GST-HG121是有效性顯著、安全性優異並擁有全球智慧財產權的B肝表面抗原(HBsAg)抑制劑,有望成為廣生堂另一個有效性優、安全性好的HBsAg抑制劑。B肝是由B肝病毒入侵引起的炎症反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有2.57億人存在慢性B肝病毒感染,B肝導致了88.7萬人死亡。
  • 服用恩替卡韋或TAF的B肝患者請注意:如何規避《範可尼症候群》
    病例 2 相關臨床數據見下表: 三、治療過程分析 兩例患者共同點均為B肝肝硬化,LAM+ADV 經治,伴隨核苷酸藥物腎毒性的安全性事件,血磷下降甚至出現「範可尼症候群」。不同的是,病例 1 為 LAM+ADV 初始聯合,不存在 LAM 相關的耐藥,出現「範可尼症候群」後換用 ETV 單藥治療,能保證抗病毒療效且避免了核苷酸類藥物的腎損害。
  • B肝國內在研新藥HS-10234,替諾福韋前藥,目前已啟動III期臨床
    2018年12月6日,該創新藥已經展開評價HS-10234用於治療慢性B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多中心III期臨床主要評估該在研新藥對比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TDF)的安全性和治療效果。B肝病毒長期與難治癒聯繫到一起,因為病毒為DNA病毒,有核心和外殼兩部分構成,B肝病毒基因組存在於核心顆粒位置,是由雙鏈不完全環形構成。
  • 你可知否,正確服用口服類B肝抗病毒藥物的時間
    患上B肝後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上都會給人們帶來無盡的傷害。由於現在在治療B肝上還沒有根治的方法或是藥物出現,目前的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抑制B肝病毒的複製,減輕肝臟細胞炎性壞死和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償、肝癌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
  • 廣生堂(300436.SZ)抗B肝病毒藥物阿德福韋酯片通過一致性評價
    據悉,阿德福韋酯是阿德福韋的前體,在體內水解為阿德福韋發揮抗病毒作用,是核苷(酸)類抗B肝病毒藥物,適用於治療有B型肝炎病毒活動複製證據,並伴有血清胺基酸轉移酶(ALT或AST)持續升高或肝臟組織學活動性病變的肝功能代償的成年慢性B型肝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