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糯米八寶飯、雞仔餅、海苔餅……不論哪一種,都是杏花樓的招牌點心。它們不僅出現在門店,還通過餓了麼外賣,最快半個小時內就能送到消費者手中。
這是2019年第一個工作日,老字號杏花樓完成的「小目標」——豫園門店率先啟動外賣服務。「我們的目標是儘快讓所有線下門店都上線外賣服務,讓消費者能夠及時嘗到實體店的各種『網紅』產品,尤其是讓年輕人多消費老字號。」杏花樓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老字號中,杏花樓一直很「時尚」,很早就開始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線下的實體店數量已有120多家,網點成熟,而且研發團隊能力很強,推出了「鹹蛋肉鬆青團」等多種「網紅」產品,經常引發消費者排隊搶購,刷屏社交平臺。另一方面,電商平臺上也有杏花樓的店鋪,很多熱銷產品早早通過線上渠道銷往全國各地。所以對杏花樓來說,一開始並沒有做外賣的想法,直到受了「刺激」。
「比如,我們門店中有款定價35元的鹹雞賣得很好,回頭客很多,但因為我們不做外賣,結果有些跑腿服務和『黃牛』來做,居然賣到了70元。」這名負責人說,面對這一不正常的售價,杏花樓既感受到市場的熱情,又覺得不安——跑腿服務商和「黃牛」隨便開價對消費者不公平,而且萬一品質出現偏差怎麼辦?如果做直營外賣,既能保證價格,也能保障品質。
與此同時,杏花樓也意識到現有的線下線上銷售模式正在遭遇「天花板」。比如,杏花樓的客群中上了年紀的不少,即便網店銷售的產品,很大一部分銷量來自中老年人。而且品牌發現,即便中老年人向子女等年輕一輩推薦老字號產品,年輕人也有逆反心理,不容易接受。「與其被動被推薦,不如主動出擊,通過年輕人多的平臺曝光我們的產品。」基於之前與淘寶的合作,杏花樓選中了同屬阿里巴巴集團的餓了麼。相關負責人覺得,在餓了麼上,80後、90後乃至00後是主要消費群體,而且外賣服務強調的是「現點現吃」,也許通過這一新服務,能讓年輕人重新認識老字號。
所以,杏花樓做外賣並不是將實體店的產品照搬上網,而是根據餓了麼等提供的用戶畫像數據,進行了產品選擇。比如,他們首先想做的是寫字樓裏白領的生意。「白領們有下午茶的社交需求,我們就特地選擇那些適合做下午茶的糕點上線。我們還計劃與『網紅』茶飲品牌合作,推出獨家套餐,從幹點到飲料,一站式解決。」杏花樓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賣了一個關子:「至於是哪家『網紅』茶飲品牌,暫時不能透露,但肯定是頭部企業。」
除了借力餓了麼做外賣,杏花樓對「新零售」也很期待。「外賣只是『新零售』的一部分,我們還要創新服務方式。」相關負責人說,在上線外賣服務之前,他們已經趕在去年底推出了「杏福送」服務,瞄準的是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的消費交流。「所謂『杏福送』就是消費者在距離自己較近的A店選購產品後,由距離收貨人較近的B店配送。不論是年輕人在辦公室旁挑選了產品送長輩,還是長輩看中了產品與年輕人分享,都能通過『杏福送』實現。」這背後,是杏花樓對原有供應鏈、物流服務和後臺系統的升級。而隨著在餓了麼上線外賣服務,這個老字號還有更多的想法,包括在微信公眾號設立餓了麼入口、打通會員體系等,以便尋找更多的新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