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城市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誌,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中國作為四大文明起源地之一,城市的出現是很早的,那麼那個城市算得上中國最早的大都市呢?是年代最早的城頭山還是頗有爭議的夏朝都城二里頭呢?
我個人認為上述兩個都不是,應該是良渚文化的莫角山王城。城頭山城市遺址雖然年代較早,但是遺址發掘來看,當時還沒有形成國家,城頭山只是一個部落的聚集點。二里頭是否是夏朝的都城現在還有爭議,而且年代較晚。
良渚文化遺址中心位於杭州市區西北部瓶窯鎮,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裡。通過遺址發掘,良渚文化已處於早期國家階段。
作為良渚文化的核心遺址莫角山王城,南北長1800-1900米,東西寬1500-1700米,總面積約290多萬平方米。布局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城牆底部普遍鋪墊石塊作為基礎,在石頭基礎以上用較純淨的黃色粘土堆築而成,不同於良渚一帶灰黑色淤泥,明顯是人工從外面搬運而來。作為5000年前良渚遺址的宮殿區,莫角山遺址有一個高10餘米的一個巨大的長方形土臺。它東西長670米、南北寬450米,總面積30餘萬平方米。良渚先民還在土臺之上修建了7萬平方米的沙土廣場。
從莫角山宮殿區、內城城牆到外城,城址內臺地的堆築高度由內而外逐步降低,顯示出一種等級依次遞減的態勢。古城北部和西北部還分布著規模宏大的水利系統和與天文觀象測年有關的瑤山、匯觀山祭壇,在古城外圍也存在著廣闊的郊區。
莫角山王城的高臺和宮殿遺址,城牆,水壩等巨型史前工程的存在,說明當時有一個國家政權,能夠徵調數萬勞動力作苦力。這一來說明存在國家權威,二來可以根據工程量來估計參與人數,在根據對當時農業的考古,估計這些人吃飯需要的農田面積,再據此估計國家領土面積。估算下來良渚古國的疆域在當時算非常遼闊的,我估計至少控制了整個杭州灣北部的流域,今天浙江北部。
由此可見,莫角山王城是當時長江下遊一個超級大國的國都。這個城市規模在當時的時代來說,實在是巨大到誇張,放在全世界橫向比較也是很大的。所以說莫角山王城是中國最早的大都市,甚至是中國最早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