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我受仁懷市水投公司推薦,市委組織部下派前往學孔鎮上寨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公司領導找我談話了解意願時,我家中有身懷六甲的妻子和身體不適的父親,立足於大局,也為了進一步豐富、歷練自己,我義務反顧的奔赴脫貧攻堅一線,從此走上了我的小康駐村之路。
工作開展初期,我對「脫貧攻堅」工作是陌生的,但我從未懼怕,而是越戰越勇。為儘快熟悉、開展好脫貧攻堅工作,白天組織工作組組員走訪群眾拉家常、熟悉情況、摸實情,通過一個月的走訪,已全面覆蓋上寨村12個村民組中建檔立卡戶、非建檔立卡戶、低保戶、邊緣戶、特困供養戶;晚上則加班至凌晨兩三點學習關於脫貧攻堅相關文件,吸納文件中的相關指示精神、工作部署、業務、經驗等,將文件吃透,同時將白天走訪的情況進行統計。 日復一日,通過不懈努力我逐漸清楚了脫貧攻堅工作該如何去幹,將難點、重點工作逐步化解,豐富了自身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業務技能和開展群眾工作的經驗,讓我真正體會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含義,原來就這麼近這麼親切。
記得在2019年8月13日中午,為迎接省級交叉檢查,駐村工作組、村支兩委集中在村裡整理相關資料,突然接到到村民代顯和的電話求救,良豐組代正寬戶家中失火,全體駐村隊員及其他幹部放下手中工作,在帶村領導羅安保、我、村支書代顯萬的組織下,立即趕赴火災現場,同時聯繫了鎮派出所消防隊到達現場,控制現場並勸退老弱婦孺群眾,根據現場情況組織撲火,火勢很快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半小時後鎮派出所、消防隊趕到把餘火撲滅。代正寬一家對參與救火的所有人員萬分感謝。經此一役我深有體會,只要老百姓有需求,不管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我們都會義無反顧的去為老百姓付出。像這樣的事太多了,數不勝數,這就是我的駐村工作。 工作是幹好了,可是我的家呢,只留下了無盡的愧疚和淚水。我因工作任務繁忙,沒有空閒時間返回家中看望父母和已有身孕的妻子,只能通過電話了解近期身體、工作及生活狀況。記得去年父親病情加重住院,需進行手術治療,但工作中任務重、時間緊,我依然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完成上級交予的任務,通過晚上休息時間去醫院看望已經術後的父親,看望時間還不足半小時,當晚又返回村裡加班整理資料,在工作和家庭的天平之間我選擇了向工作傾斜,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工作任務不能按時完成。
在2020年春節,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我組織工作組組員於1月28日參與上寨村疫情防控工作,走家竄戶,挨家挨戶測量家庭成員體溫及詢問身體健康狀況,登記造冊,每日開展疫情防控措施宣傳工作,讓群眾深知此次疫情的嚴重性,做好相關防控措施;與此同時,我次子在仁懷市中醫院順利誕生,我想立即飛奔回到妻子身邊噓寒問暖,但我深知疫情防控工作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為了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我依然選擇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守護群眾,對妻子的愧疚之意只能日後彌補。但天有不測風雲,當我還停留在對妻子產子的愧疚中時,2月2日醫院傳來了妻子患結腸癌晚期的噩耗,妻子癌細胞已擴散至肺部和肝部。瞬間,時間、呼吸仿佛都已凝聚、停止,我的腦海裡一片空白,這無疑是一種致命的打擊。但我依然咬緊牙關,把所有的辛酸和眼淚噎了下去,我在醫院照顧妻子十來天后,我妻子給我說了一句至今記憶猶新的話:「你回去吧,守著我,病也不會馬上好,你是黨員有使命在身,村裡更需要你。」2020年2月13日,我又返回了我的工作崗位。我白天盡職盡責開展工作,晚上回去照顧病魔纏繞的妻子,可是一切的付出依然回天無力,妻子於2020年5月12日凌晨2點還是離我而去。 看著老百姓生活條件一天天的改善,我的青春和汗水撒在上寨這片土地上無怨無悔,可是對妻子的愧疚,希望還有來世可以彌補吧!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徐春燕
編輯 蔣洪飛
編審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