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核心素養 在語言的品讀中發展思維

2020-12-15 中國網教育

中國網北京5月2日訊(記者 劉昌)近日,「尋找中國好教育·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外國語學校舉行。來自15個省市進百名教師齊聚一堂,認真觀摩了上海市中學優秀語文教師帶來的公開課展示。語文特級教師吳丹青,上海市松江區教育學院語文研訊員曹懌嵐等五位知名教育專家參加會議並作點評講話。

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外國語學校「尋找中國好教育·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會」

此次公開課展示是「尋找中國好教育·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創新高峰論壇」的重要活動之一,共設小學,初中,高中三個會場同步進行,主要圍繞部編語文教材的解讀與使用,中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思考與實踐等話題展開。

上海市松江區倉橋學校丁士剛執教七年級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

活動現場,來自上海市松江區倉橋學校的丁士剛老師跟七年級學生一起品讀了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他從中國神話切入,引出希臘神話與中國神話的異同。宙斯的惡作劇,雅典娜的嫉妒,潘朵拉惡毒,普羅米修斯的受難,表現希臘神話中的神在具有神性的同時更具有人性,它們也有人的欲,人的惡。

學生認知聽講

這就是一種求異的思維,先是求同然後是求異,到最後問一個問題,普羅米修斯有沒有屈服?它沒有屈服這個結局是要激發人的一種思想,人的一種情懷。表達人類應該和神一樣具有無私擔當責任不屈這樣一種高貴的精神與品質。從求同到求異,思維的發展演變,設定教學目標,通過人物形象發分析與故事情節的梳理,讓學生感受到神話的本質,從而激發學生閱讀中西方文學經典的熱情。

上海市東溝中學毛慧珺執教六年級《「諾曼第」號遇險記》

上海市東溝中學毛慧珺老師帶來六年級小說教學案例《「諾曼第」號遇難記》,集中圍繞如何理解小學故事中的人物?如何通過語言塑造人物?作者為何刻畫這些人物?三個問題鏈條展開。由淺入深,帶著學生領悟作品所要傳遞的生命觀,價值觀。毛慧珺引導學生在品讀語言的過程中,捕捉背後的信息,同時讓學生發現文章的每一部分其實都是作者思維邏輯建構中的一種不可分割的有效部分。思考文章中主要人物哈爾威武船長的對話和場景的描寫之間是一種怎樣的內在關聯,學會從環境描寫,人物語言,語氣,細節刻畫等方面分析,掌握小說類題材的閱讀方法和策略。

上海市松江區教育學院語文研訓員曹懌嵐進行專家點評

曹懌嵐研訊員在點評中指出,這四堂課的教學內容緊緊地圍繞著「關注學習經歷,提升語言素養」這樣一個語文教研主題所展開,也體現了上海市近幾年來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思考和探索:

一,基於文本個性來確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核心教學價值怎麼來定位?首先它應該是語文的,其次它應該是根據學生的情況,跳一跳就能摘得到,第三這個文本價值應該能夠統領其他的附帶的核心價值,應該要有類的意識,也就是說能夠通過這一篇能夠帶著學生讀懂這一類的文章。

二,基於發展學生思維的教學設計。怎麼樣發展學生思維,首先落實學生課堂學習經歷,能夠讓這個學習活動真的在課堂中發生。其次,鏈式的教學環節設計。上海非常主張問題鏈的設計,老師在問題設計之間應該是有內在邏輯關聯的。學生的思維應該是一種線性發展,由淺入深,一步一步地走向文本的深處的。把這些教學的憑藉有機地融入在一個教學設計的一個鏈條中,使他們成為了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一根有力拐杖。

上海市上師初級中學朱寧虹執教七年級《陋室銘》

朱寧虹老師通過有趣的歷史故事,文言文比較閱讀等方法,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古代人文主義情懷和思想。緊緊地扣住室,陋,銘,以這三個字為基點,然後不斷地擴大範圍,整個一堂課就像平靜的水面上面投下三顆石子,漣漪不斷的括撒,最後波及到了文中的每一個人物,去領悟這篇文章的作者所要傳遞的一種思想和情意。

三,在語言的品讀中發展思維。語文核心素養涉及四個方面,語言,思維,文化,審美。上海對四大核心素養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語言是核心中的核心,語文中的思維是語言的思維,是由語言活動,語言作品體現的;語文中的文化應該是語言的文化,是由語言和言語所承載體現的;語文中的審美,也應該是語言的審美,他是區別於音樂,美術,建築的,是語言的藝術。老師在課堂實踐的探索中應該關注文本語言的品讀,力求在語言品讀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來自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外國語學校張林霞分享《晉祠》教學思路

張林霞老師在執教八年級《晉祠》的過程中,從文藝行性說明文的生動形象的語言角度入手,把握行文思路,準確的了解課文的內容。晉祠所具有的特點,體會文字中的歷史之美,激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

在教學專家論壇上,語文特級教師、杭州師範大學碩士生導師、杭州市上城區語文教研員吳丹青圍繞統編教材的特點和語文思維的培養等話題進行專家點評。

吳丹青老師在點評中指出,同一所學校的孩子,在語文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會顯得特別不聰明。值得反思的問題是,學生是否真的享有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自我閱讀體驗到感受如何?課堂的話語權掌握在誰的手中?

吳丹青老師強調,語文閱讀課的教學內容有三大層次,第一層次數讀懂文章的思想內容,這是必要的,但是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讀懂作者表現思想內容的語言形式,為何要寫,如何寫,這才是語文教師的職責。第三個層次,老師要讓學生學會掌握語言表達形式撰寫方法和閱讀策略。

據悉,尋找中國好教育·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創新高峰論壇以「改革、創新、發展——新時代下的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為主題,活動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基礎教育論壇雜誌社、上海市教育學會和中國人生科學學會中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網教育頻道與精銳教育集團聯合承辦,中國網新聞眼全程直播。論壇得到與會代表一致好評,大家都認為論壇對推動全國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起到看積極的影響。類似論壇還將在西安,深圳,等地陸續舉辦。

相關焦點

  • 核心素養理念下英語讀中教學活動transfer新理念
    核心素養理念下英語讀中教學活動transfer新理念傳統意義上的讀中教學活動設計離不開具有突出表層的閱讀結果特性的問題如:多項選擇題,或T/F類型的問題或是開放性的問題及英英句意轉換等等,那麼除了這些基本活動
  • 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三部曲」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就小學語文而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彈奏好「三部曲」——趣、讀、寫。    第一部曲:趣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簡單說就是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語文課。
  • 關注語文核心素養 實現思維發展與提升——「南寧名師走進鄉村學校...
    考慮到學校、老師的需要和名師團隊自身的研究強項,名師團隊以作文為送教送培的主攻點,以思維的發展與提升為切入點開展送教送培工作。  二、按需送教送培,關注思維發展  在送教送培階段,馬山縣高中語文教師參加了培訓。馬山縣市培中心黃秀德主任說,馬山縣近年來高考成績越來越好,但還正處於追趕階段,夢想是再有更大的新超越,美好夢想的實現正需要名師們的支持與助力。
  • 陸志平:2017課標的發展與創新——語文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
    這次則作了明確的界定:語文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建構起來,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文字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 「關注學生語言實踐 提升語文核心素養」高峰論壇
    日本著名教育家佐藤學與兩岸20多位教育界大家齊聚榕城展示名師團隊風採  彰顯教師實踐智慧「關注學生語言實踐提升語文核心素養」高峰論壇各名師工作室聯盟成員單位:關注學生語言實踐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一直以來是語文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課堂教學主張精講多練;到了七八十年代,提倡語言文字訓練;在2001年新課標中又強調語文的實踐性活動;2001版新課標中也明確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
  •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素養的綜合品質,存於內而現於外。可以說,一個學生沒有很好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後盾不但難以學好語文,也無法順應時代潮流、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要。
  • 基於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的閱讀教學訓練
    文/齊澤宏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是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人,而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1]閱讀課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有講讀課與自讀課之分。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閱讀鑑賞」部分的課文,是以單元結構編排的,每個單元由3至4篇課文組成,包括講讀、自讀和課外自讀三類課文,兼顧文體和人文內涵,並附有單元知識和課後訓練,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等方面的語文核心素養。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由於一些教師對教材的編排意圖理解的偏差,導致了不恰當的做法。
  •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及學科核心素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 數學抽象 、邏輯推理 、 數學建模 、 直觀想像 、 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
  •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
    「核心素養」一詞相信對我們每個老師來說都不陌生,它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是課程設計的依據,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是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
  • 聽說讀寫在提高語文核心素養中的地位
    當下,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使學生具備語文素養,尤其是具備語文核心素養。什麼是語文核心素養?語文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展和提升」、「審美的鑑賞和創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共四個方面。
  • 從高考變化看核心素養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
    這一概念其實包含基本素養和核心素養,在錢夢龍先生看來,基本素養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聽說讀寫」,而核心素養恰恰就是新新版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教育界的專家將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概括為:語言建構與應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 高考閱讀旨在考查語文核心素養
    高考的語文考題,對文字材料的語言質量要求很高,否則就不能起到形成性評估的作用。  從高考測試的診斷技術的角度講,高考的選文要求文本具有充分的彈性,能在多個維度考查出孩子的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在國家發布的高中語文課標裡,對語文的核心素養有四個方面的闡釋: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鑑賞與創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 語文素養時代來臨 樹立培養語文素養新觀念
    朱於國認為,當今社會語文素養培養的有著獨特的時代要求,並且更加緊迫,主要體現在:首先,當今時代是核心素養綜合建構語文學科的時代;其次,學習任務側重考察真實情境下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這已經成為考試測評的未來的趨勢;再次,對於名家名作文化精華,整本書的閱讀價值逐漸的凸顯。
  • 核心素養下的閱讀課案例解析,學習發展加速器
    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修訂的《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
  • 李凱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核心環節,是實施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閱讀教學應體現課型特點、學段特點和文體特點。教師要站穩學科立場,學會使用恰當的策略,落實語言運用的訓練點,培養學生語言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並溝通課內外閱讀,培養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豐厚學生文化素養,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過程中實現有效教學。
  • 新課準解讀系列: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核心素養的關係及內在邏輯
    本期內容提要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2017版課標也解釋了關於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價值。了解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那麼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和核心素養的關係是什麼呢?這四個部分又是如何互相結合在一起的呢?
  • 培飛:數學思維能力對孩子核心素養發展的關鍵作用
    核心素養是什麼?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當今這樣一個科技發展飛速的年代,家長都希望孩子比自己更成功,更幸福。因此,世界範圍內都在討論,在未來飛速發展的社會裡,我們的孩子更需要什麼?於是就提出了核心素養。美、英、法、德、加等國家都在思考如何在教育中落實核心素養的問題。新加坡在2010年提出了教育21世紀核心素養的框架,他們提出要讓孩子做自信的人,做一個主動學習的人,做一個熱心的公民,做一個積極的奉獻者;提出了合作交流、公民素質、全球意識、跨文化的研究、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
  • 淺議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八字憲法」
    語文核心素養在當下教育界是研究和探討的重要領域。對於一個小學老師來說,我曾經翻閱了大量專家的文獻和論述。總感覺範圍很寬泛,且令自己在操作層面較為困惑。以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 語文是母語,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語文姓「語」,「語」即說話,就是語言,「文」即文字,識文寫字,閱讀寫作。語文核心素養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落實好語文的「八字憲法」,即「聽、說、讀、寫,字、詞、句、篇」。
  • 2019高考語文這樣考!突出學科核心素養!建議收藏!
    姜鋼主任說:「在高考命題中,要依據高中課程標準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突出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的考查內容,強化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的考查要求。」再看2017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作出的界定。它明確了學科素養與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核心價值的關係。
  • 淺談基於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概括言之就是五個字:聽、說、讀、寫、思。讓學生在課堂上既得到思維的訓練,又能接觸到閱讀題的題型和學會做閱讀題的方法。——四抓表達:表達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小學的習作,是書面表達。低年級的看圖寫話,中高年級的作文,是語文試卷上分值佔比很大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