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盛方富,馬回,田水連.我國鄉村發展歷程及未來政策走向研究——基於對20個中央「一號文件」的研究[J].農業考古,2019(01):246-250.
[2] 鄭興明.基於分類推進的鄉村振興潛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來自福建省3縣市6個村莊的調查數據[J].社會科學,2019(06):36-47
[3] 趙燕菁.階段與轉型:走向質量型增長[J].城市規劃,2018,42(02):9-18.
[4] 趙燕菁.詩意的價值——邊緣城市的特色專業化規劃思路[J].城市環境設計,2017(03):342-345.
[5] 趙燕菁.範式轉變:從均衡到競爭[J].學術月刊,2016,48(09):59-72.
[6] 趙燕菁.效用型增長:邊緣地區城市化模式[J].城市發展研究,2018(6):1-9.
[7] 崔愷.「蔓藤城市」——一種有機生長的規劃[J].城市環境設計,2017(03):309-311.
[8] 趙民.同濟大學空間規劃體系解析及編制方法培訓班(西安)講話.[R].2019
[9] 曹衛東. 區域空間網絡化概念模型與過程研究——以泛長三角為例[A]. 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2017年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中國地理學會,2017:1.
[10] 彭震偉,王雲才,高璟.生態敏感地區的村莊發展策略與規劃研究[J].城市規劃學刊,2013(03):7-14.
[11] 餘侃華. 西安大都市周邊地區鄉村聚落髮展模式及規劃策略研究[D].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11.
[12] 董衡蘋. 基於自然村居民點發展條件評價的村莊整合規劃研究——以豫南平原地區S鎮為例[A].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南京市政府.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南京市政府: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1:9.
[13] 蔚霖,孟慶香,朱槐文.基於村莊綜合發展潛力評價的中心村確定[J].湖北農業科學,2012,51(12):2636-2640.
[14] 盧召豔. 環首都小城鎮發展潛力與發展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15] 李冰冰.層次分析法在風景名勝區規劃村莊發展潛力評價中的應用——以齊雲山風景區村莊為例[J].工程與建設,2019,33(04):518-520.
[16] 鄭興明.基於分類推進的鄉村振興潛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來自福建省3縣市6個村莊的調查數據[J].社會科學,2019(06):36-47.
[17] 梁思成. 鎮村居民點發展潛力評價——以歐廟鎮為例[A].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瀋陽市人民政府.規劃60年:成就與挑戰——201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5鄉村規劃)[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瀋陽市人民政府: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6:16.
[18]田俊才.全域旅遊視角下旅遊客源市場分析及對策——以王莽嶺景區為例[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01):34-36.
[19]韓瑞凱,張沛.陝南秦巴山區小城鎮旅遊開發潛力研究——以熨鬥鎮為例[J].建築與文化,2018(06):181-182.
[20]王瑞軍.文化旅遊資源分類、價值與市場潛力評價——以烏珠穆沁文化旅遊資源為例[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7(04):89-92.
[21]段兆雯. 鄉村旅遊發展動力系統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22] 戴冰武,曾麗婷.基於鄉村旅遊發展潛力評價的功能區劃研究——以成都市新都區北部六鎮為例[J].規劃師,2015,31(S2):80-83+88.
[23] 邢志勤.唐山市工業旅遊發展潛力研究——基於曹妃甸區域開發背景[J].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013,35(05):154-157.
[24] 王雲傑.西北地區休閒農業空間格局及潛力分析——以甘肅省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06):221-226.
[25]黨晶晶.美麗鄉村建設中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9(08):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