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凍鳳秋
《陶淵明的幽靈》有了英文版
兩本書擺在面前,靜靜地,卻有種動人的力量。
一本是天青色的封面,被譽為「千古一人」的詩人陶淵明在自然山水中臨風獨立。
這是著名文藝理論家魯樞元撰寫的《陶淵明的幽靈》。書中,魯樞元教授以滾燙的筆觸叩問1600年前詩人陶淵明的靈魂,作者把詩人放在中西文明的廣闊視野裡去比較、發現,他希望現代人能從中國的人文傳統中發掘「人與自然」的深層意義,他更希望在當下世界性的生態困境中,讓這位中國古代的偉大詩人走向世界,為倡導生態型人格,倡導詩意棲居的方式提供一個卓越的範例。
另一本是橙色深藍色交織的封面,仿佛感性的霞光在理智的天空編織了一個美夢。
這是由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系副主任孟祥春翻譯的TheEcologicalEraandClassicalChineseNaturalism(《生態時代與中國古典自然哲學》),《陶淵明的幽靈》英譯本。這本書經由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聯合出版並向全球發行,該書的出版發行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外輸出的又一次嘗試,也是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範例。書一經推出,便在國外學界遇到知音,並獲得多方讚譽。
這一刻,在生態批評日趨世界化的平臺上,繼西方的梭羅之後,我們向世界推出了中國本土「自然寫作」的象徵性人物陶淵明;這一刻,面臨席捲全球的生態危機,我們以中國古典哲學資源嘗試回答「人與自然」這一「元問題」,為人們在天地間的生存提供了一個素樸、優美的範例。
傳統魅力與文化自信
2017年6月3日,20多位專家教授和文化學者相聚在黃河科技學院,參加《陶淵明的幽靈》英譯本新書發布會。
這是一場關於文化交流的盛宴。
黃河科技學院董事長胡大白在致辭中說,2015年,黃河科技學院生態文化研究中心成立,這是我省首家生態文化研究機構,在魯樞元教授的主持下,學校在生態文化研究方面成果卓著。《陶淵明的幽靈》英譯本出版發行是展現中華文化魅力、提高文化軟實力、傳統文化輸出的一次嘗試,更將為世界提供重要的文化參照。
省人大科教文衛委員會主任、學者夏林表示,《陶淵明的幽靈》直面重大的現實命題,魯樞元教授以一份深沉的社會責任感和博大的人文情懷,提出陶淵明的生態思想,為世人提供了一盞點亮智慧的青燈。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王國慶特別發來賀詞: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是人類思想文化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陶淵明的幽靈》譯本出版,是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現代文明的一次大對應、大交融,對於在經濟發展與生態危機之間必須做出選擇的當代人類來說,是一次精神救贖,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程相佔教授認為,面對西方學術主流,我們不僅要學習、引進,而且也要用中國傳統思想的資源來豐富和啟發當代西方主流思想,這本譯作為此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黃河科技學院臺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樊洛平教授表示,魯樞元教授借用德希達幽靈學的方法,發掘我們自身的生態傳統與文學資源,用中國元素來講述生態傳統和生態倫理,這給我們帶來的,無疑是東西方視野下新的融合、觀照與互為借鑑,它也表現了中國特色的文學理論的一種自信。
是的,生態時代應該擁有更加貼近人生命的學術形態。這種對於研究對象的悉心體貼與眷戀,一種心靈的開闔與洞悉,一種發自生命深處的「思」的狀態,更容易彰顯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引發共鳴,從而提升文化自信。
自然在靈魂內放光明
那天的發布會,還是一次關於精神救贖、人生選擇的真誠剖白。
正如詩人張鮮明所說,一個幽靈,詩人的幽靈,大自然的精魂,被召回來了,用來拯救破敗不堪的心靈。這是魯樞元教授給當下的世界開出的一劑醒世良方、為當下的人類開出的治心之藥。這良方裡的「主藥」是:當歸,自然,詩意。
當歸,就是「應當歸去」。這是一種態度,一種選擇,更是一種智慧。這樣的選擇,是要付出代價的,那就是失去世俗世界的許多好處。可是,這個選擇換來的卻是自由和快樂;自然,不僅僅是指天地、田園、山水、草木,更是指那種天然的、自由的、順天應時的、順勢而為的、生生不息的、委運化遷的狀態,就是所謂的「道」;而回歸自然的根本途徑,就是「詩意」,靈魂的飛翔狀態,一種自由、灑脫、幻想、浪漫、奔放、由此及彼變幻無窮的狀態。
哲學家賀麟曾在其《自然與人生》一文中寫到詩人陶淵明:將自然內在化,使自然在靈魂內放光明。如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南山,武陵漁夫所追尋的桃源,以及一切詩和畫裡面描寫的自然景象,都可以算得在靈魂裡放光明的自然。
正如魯樞元教授所期待的那樣,但願陶淵明帶來的一絲清幽之光,照亮我們心頭的自然,那才是我們自由美好生活的真正本源。⸈꼈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