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法之一:用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來解釋古文中的單音節詞

2020-12-09 學文化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中華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產生和形成的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生息、發展和壯大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滋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5000年文明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識。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就是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的精神氣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一個國家和民族如果喪失了根脈、丟掉了靈魂,就無法在世界上立足,更何談成長與壯大。

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十分有必要學好文言文。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文言文。

著名語言文學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

第一個「文」字,為「紋」,修飾之意。「言」字,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兩字,就是修飾過的語言,即書面語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在中國古代長期佔據統治地位。最後一個「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語言文章」。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口語)、「書面語言」(書面語)來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面語言進行表述,卻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這裡,「飯」名詞作動詞用,意思為吃飯。

中國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書面語言寫成的。現今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為「文言文」。 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比如像說,「你吃飯了嗎?」。

在中華數千年歷史中,語言的口語變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卻保持相近的格式。這也正是歷經幾千年我們依然能夠輕鬆讀懂古人文章的關鍵所在。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

通過上面介紹我們了解到中國幾千年來的典籍幾乎都是用文言文寫成,不懂文言文我們就無法很好地吸取古代典籍中的精華。

雖說文言文以其固有的格式讓不同語言使用者能夠較輕鬆的溝通,但對我們今天從小就學習「現代白話文」的人來說,學習起來卻覺得有些吃力,其實現代文是在文言文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只要掌握了他們之間的發展規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輕鬆閱讀文言文。

由於我們今天的語言與文言文已有了很大不同,所以今天的人們在學習文言文時,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先用現代文讀懂文言文的意思,這就用到了一種手段——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

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的方法有多種,但用得最多的手段就是「釋」法。即運用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語來解釋古文中的單音節詞語。

文言文中的詞語主要分為「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實詞,是指詞語中含有實際意義的詞,實詞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即有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的詞。一般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比如「吾盾之堅」中,吾、盾、堅,都是實詞。吾是代詞,在此指賣盾的人;盾是名詞,是盾這個物品的名字;堅是形容詞,在此形容盾的狀態。有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的是實詞,與之相對的不能充當句法成分,沒有詞彙意義只有語法意義的就是虛詞。如「吾盾之堅」中的「之」字,在這裡沒有實際詞彙意義,只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掌握較多的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鍵。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一下用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來解釋古文中的單音節詞。在此我們只介紹最簡單的一種情形,即可以直接用文言實詞組成現代漢語雙音節詞的情形。通過組詞,使難以理解的文言實詞含義明晰。

下面我們舉例說明一下:

吾盾之堅,堅固;弗能應,應答;道旁李,道路;守株待兔,守候。

但有兩點需要注意:

一、一個實詞往往可組多個詞,如上面例子中的「堅」字,我們可以組成「堅強」「堅硬」「堅持」「堅固」等,為了防止遺漏,我們可以把這個詞的常用義項詞都組出。組出詞語之後,再結合語境進行辨析,用所組的詞,代入文中,看能否翻譯得文意暢通,合乎邏輯,符合上下文意。比如,如果「堅」,你組為「堅強」,代入原文,顯然與文意不符。就排除掉了。

二、注意辨別詞性,一個字可組多個詞,所組詞的詞性必須與文中一致。如「道旁李」中的「道」,從詞性來分析,此處「道」為名詞。「道路」為名詞,「道別」為動詞,如果從這個兩個選的話,就應該選「道路」。

學習文言文的過程就如同泉水匯成小溪,小溪匯成小河,小河匯成大江,大江匯成大海,需要從零做起,一點一滴積累,持之以恆,最終必能達到讀文言文如同讀現代文一般輕鬆自如。

相關焦點

  • 古代漢語雙音節詞辨析
    古代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現代漢語則以雙音節詞為主,這是古今漢語語彙的一個顯著區別。初學文言文的同學,常常把古代的兩個單音節詞誤認為是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引起對文本的誤讀。準確理解文言文中的雙音節詞也成為各類考試中常設的試題,因此,我們要真正認識文言文中的雙音節詞,並掌握一些辨析方法。
  • 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方法指導
    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方法指導文言文的翻譯很多同學在學習時就會遇上一系列的問題,但是到考試時還沒有解決。下面有途高考網小編整理了《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方法指導》,希望對你有幫助!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譯成以該詞為詞根的雙音節詞。例句: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
  • 文言文翻譯的一些技巧
    積累文言文翻譯的知識,培養文言文知識的遷移能力。2.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活動、師教生學和學生隨堂演練等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2.教學難點:積累文言文翻譯的知識,培養文言文知識的遷移能力。
  • 【文言文】文言文翻譯的技巧和方法
    要譯好一個句子,同樣要遵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來理解,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斟酌。判定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字多義的實詞到底是哪個義項,文言句式是如何選用的,怎樣準確斷句,意譯如何進行,這些都要依託上下文。離開了一定的語言環境,句子往往很難準確理解,也就很難能翻譯好。
  • 文言文翻譯,手把手教你!
    傳送門:【新高三】董騰老師手把手教你精讀文言文2二、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
  • 2016高考複習: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六個絕招
    2016高考複習: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六個絕招   1.對譯  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譯成以該詞為詞根的雙音節詞  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文言文語句的理解和準確翻譯,解答時要注意對個別關鍵字和特殊文言句式的正確理解。把單音節詞譯成以該詞為詞根的雙音節詞,然後將句子原意翻譯出來即可。  2.替換  有些詞在文言文裡常用,但在現代漢語裡不用或不常用,或詞義已經轉移。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用現代漢語裡的詞去替換原文裡的詞。
  • 高考硬核知識——文言文翻譯「六字訣」
    相信很多考生都頭疼文言文閱讀,而文言文閱讀中最令人頭疼的,又非文言文翻譯莫屬。來,文言文翻譯六字訣拿好不謝——留、刪、換、調、補、貫是不是還不明所以?來,沉下心來看完下面幾個例句,你就懂了!句中的「籍」是項羽的名字,屬於專有名詞,在翻譯中應該保留。規律總結: 留(保留法):保留古今相同的詞和專有名詞。如朝代、年號、國號、人名、地名、官職等專有名詞和古今通用詞語,保留不動。
  • 這才是文言文翻譯的正確方法:記住這九個字就行了
    「雅」就是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範,文字語句要生動優美、簡練流暢。總之,文言文翻譯要求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準確、通順地表達原文的內容。另外,文言文裡有不少成語在現代漢語中經常使用,如「披荊斬棘」「氣象萬千」「千鈞一髮」等,一般都能理解,不需再譯,否則反而顯得不通順。(2)、換——替換詞語。文言文裡的不少詞語所表示的意思現在仍在用,但現代漢語不再用原文的詞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詞。翻譯時就要用現代漢語中意思與之相當的詞進行替換。
  • 【文言文】文言文翻譯10絕招,助你古文神功大成!
    二刪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例1:「夫戰,勇氣也。」譯句:「戰鬥,靠的是勇氣」。「夫」為發語詞,刪去不譯。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 初中文言文翻譯的10大方法,考試再也不怕翻譯古文了!
    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例3:「君與具來。」「與」後省略了賓語「之」。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例1:「夫戰,勇氣也。」
  • 中考文言文翻譯的10大方法,不愁不會翻譯古文了!
    二刪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例1:「夫戰,勇氣也。」譯句:「戰鬥,靠的是勇氣」。「夫」為發語詞,刪去不譯。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 「一字一詞」翻譯法,巧解初中文言文
    」他在那搖頭晃腦地背誦,背完課文居然開始背翻譯,背全文翻譯。我發懵了:你在幹什麼?文言文哪裡需要這樣學,抓住難點字詞,掌握翻譯方法,能事辦而功倍。你看這段翻譯——君子的行為操守,用寧靜來修養身心,用節儉來培養品德。
  • 初中語文文言文翻譯的10大方法,不愁不會翻譯古文了
    例3:「君與具來。」「與」後省略了賓語「之」。2.增補能使語義明了的關聯詞例:「不治將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
  • 乾貨 文言文翻譯訣竅(二)
  • 考試時,文言文翻譯的十個要點
    刪就是刪除句子中的助詞、虛詞等在翻譯中不起作用的成分。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都可以刪去。例如「夫戰,勇氣也。」「夫」為發語詞,可以刪去不譯。
  • 文言解詞有妙招,五種技法要記牢
    古今異義詞的詞義也很固定,比如「悉」,都是「全、都」的意思,「嘗」基本都是當「曾經」解釋,還有一類常見的古今異義詞,是雙音節詞,現在是一個詞,但古代是兩個詞,比如「妻子」古代「妻」是「妻」,「子」是「子」,是「妻子和兒女」的意思,「地方」「地」是「土地」之意,「方」是「方圓」之意;在現代漢語中「地方」是一個詞,表「處所」。
  • 文言文中的雙音節詞釋義應注意的問題
    由於漢語具有很強的表意性,對於外來詞,常採取音譯加意譯的方式。如:摩託車 啤酒 愛滋病等,是英文的漢語音譯加上意譯的事物名稱合成的。在文言文中由於雙音節單純詞是採取讀音構詞的方式,所以有不同的寫法。如虛與委蛇中的「逶迤」可以寫作:逶迤、委移、威夷等。猶豫不決中的「猶豫」可以寫作:遊預、由預、優與、由與、容與、猶予等。
  • 文言文閱讀和句讀翻譯
    在詞法上,可以對課文中學過的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謙敬副詞、兼詞、時間詞和各種詞類活用的類型,包括使動、意動、為動等用法作一些歸納梳理,並且從中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高考將文言文翻譯由8分增加到10分,考查的主要是考生對虛詞、實詞以及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  文言實詞在「教學大綱」中規定了120個,考查時重點放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上。
  • 初中文言文翻譯的10大方法,不愁不會翻譯古文了!
    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誌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例1:「夫戰,勇氣也。」譯句:「戰鬥,靠的是勇氣」。「夫」為發語詞,刪去不譯。
  • 說說語文中的古文學習
    以前高中生中曾流傳一句話,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哈哈哈,今天羅老師就來跟大家聊聊古文學習。目前高考語文試卷中一般設置四篇閱讀,其中兩篇是古文閱讀:一篇古詩詞、一篇文言文。其實高考語文對於古文的考察要求並沒有太高,考察的實詞大約300多個、虛詞18個、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特殊語言現象也都不算太多,相比較於高考英語3500的詞彙量、龐大複雜的語法體系,真的可以算是小巫見大巫。但是為什麼大多數學生還是覺得古文比英語難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