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旬,教育部組織研究、制定並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中小學必須開展的教育活動。從今年後季開始,勞動課成為大中小學段的必修課。
江蘇省已經率先做出響應,鎮江揚中市教育局制定了《揚中市勞動教育工作意見》,對全市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開設、評價機制、基地建設等提出具體的實施路徑。
根據勞動工作意見,各中小學要開發家政、烹飪、手工、園藝等勞動課程,每周安排1課時。疫情期間,指導學生進行家庭勞動。江蘇省揚中中等專業學校以實習實訓課為主要載體開展勞動教育,對學生進行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專題教育。
各學校要依據自身條件打造勞動基地。設立「一校一品」勞動基地並給予經費保障,目前已經設立了校內農場、屋頂花園、藤編樂園、手工畫作、農耕檔案等44個各具特色的勞動主題場館。如興隆中學建成「幸福農場」,每年兩季採摘節,讓學生品嘗勞動的幸福果實。
《揚中市勞動教育工作意見》指出中小學勞動課要堅持思想引領,注重實踐體驗,著力抓好勞動教育的關鍵環節,以取得良好成效。並明確了三個勞動目標——「加強勞動鍛鍊,提高勞動技能,錘鍊勞動品質」
01.在應試教育盛行的當下,勞動課會不會形同虛設?
目前雖然倡導素質教育,但由於升學壓力大,學生成績作為考核學校及老師的主要指標,形成「成績為王」的教育局面,各地應試教育依然盛行。一般在期末複習階段,部分學校的音體美課都會提前結束,給語數外政史地生物化騰出充足的複習時間。那麼,勞動課有沒有全面客觀的考核評價機制?如果勞動課與學生升學無關,會不會被師生輕視,導致到勞動課形同虛設?
02.每周1課時的勞動課,學生能種出莊家嗎?
每周安排1課時的勞動課,學生到底能學到什麼?農民種莊家春耕秋收,每日都要在田地裡勞動。校內設立農場、花園、農耕等勞動基地,學生能種出莊家嗎?
假如第一節課帶學生播種,距離下節課需要一周時間,這一周時間內田地誰來呵護?種子發芽後既要施肥又要除草,有些還需要噴灑農藥除蟲,這都是一系列的連貫性勞動過程,而學生的勞動課卻一周1課時,間隔一周之久,如果農民種莊家這樣恐怕顆粒無收,那麼這樣的勞動課還有意義嗎?同樣,農場飼養家禽家畜、花園種花等等都需要不間斷的照料搭理,學校開設這些勞動課是不是太過於草率!
03.家長願意讓孩子參與勞動實踐嗎?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孩子在家中的起居生活大都由家長包攬,很多父母親過渡疼愛孩子, 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學校突然開設勞動課,學生能否勝任各項勞動,家長們是否願意自己的孩子參與吃苦,加入勞動實踐當中呢?
如今,在和平美滿的時代,我們不能只安於享樂,更應該時常憶苦思甜,方能珍惜時光,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