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6日凌晨,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在瑞士蒙特勒舉行的公開聽證會結束。這場持續了10個小時的公開聽證會的議題,是審理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對孫楊和國際泳聯(FINA)的上訴。經過了雙方陳述、作證以及交叉詢問,孫楊在聽證會的最後進行了總結陳述。據悉,本場發布會美聯社派出記者超百名,外媒對此高度關注。
出人意料的是,如此重要的國際場合,卻因為蹩腳的同聲傳譯翻譯團隊,導致過程變得十分不如人意。
法庭用英文提出問題,孫楊中文作答,孫楊的回答也需要再被翻譯成英文,因此整個過程要經過兩名同聲傳譯人員。孫楊的一位律師明確提出:「同聲翻譯人員並沒有正確的翻譯,他並沒有聽懂(真正的意思)。」
在開始階段,法庭的同傳設備出現問題,調適的大概十分鐘才正式開始。據不完全統計,翻譯多次出現了專業知識的錯誤以及漏翻的現象,半小時內5次被雙方質疑。WADA方甚至直接表示「翻譯過於糟糕」「答非所問」。
在孫楊起初的第一段陳述中,翻譯全隊甚至連主檢察官和助理檢察官這樣的主體都未分清,孫楊不得不一次次中斷,要求對方準確翻譯內容。他多次直接提出,「希望翻譯老師可以翻得清楚準確一些」、「你說的斷斷續續,我聽不明白」。
不僅如此,當WADA方律師詢問孫楊曾接受過200多次的藥檢時,同傳錯將「200次藥檢」翻譯成了「200毫升」,現場一度出現了答非所問的尷尬場景。
還有很多關於事件的關鍵細節漏翻,孫楊在中文證詞中曾提到主檢查官在2017年就曾因沒有證件而被投訴,但是翻譯卻沒有體現「投訴」這一關鍵詞。
孫楊團隊午休時和仲裁法庭達成一致,臨時換掉翻譯團隊,將現場同傳的方式換成了交互傳譯的方式。可惜,該譯員在最後孫楊的總結陳詞階段,多次中斷翻譯讓孫楊再次重複內容,表現不佳。孫楊更換臨時翻譯的請求被駁回,最終總結陳詞超時10餘分鐘。
相比孫楊方陳訴時的「舉步維艱」,原告國際反興奮劑組織(WADA)方則都流利發言,從現場觀感來看,無疑孫楊團隊的表現打了折扣。據悉,聽證會的結果本次庭審將擇期宣判。尚不清楚這場聽證會的問題和證詞有多少被準確理解,如果最終的判罰對孫楊不利,那麼翻譯問題將是很大的原因。
翻譯團隊的極不專業迅速引發了網友的討論與質疑。表達憤怒的同時,更體會到了翻譯專業度的重要性。
不僅是中國粉絲擔心孫楊的回答被曲解,多位關注案件的國際體育專家也就翻譯的問題提出了質疑。
多位專家表示,翻譯帶來的影響和後果或許是致命的。
荷蘭的高級研究員安託萬-杜瓦爾博士在國外社交媒體中公開指出,「我聽不懂中文,但是我感覺到孫楊證詞的翻譯很差。在決定證人可信度的案件中,這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澳大利亞的《雪梨晨鋒報》點評道:「CAS的這場聽證會是一場混亂的,甚至有時候脫節的聽證會,而現場糟糕的翻譯,對孫楊證詞並不利。」
孫楊陳述說:想把整個事件講過一五一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訴全世界。
我們所知曉的世界是被翻譯過的世界。然而若翻譯環節出現了差錯,如何才能讓不同語種的人在相同場景下相互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含義?又如何談讓世界清清楚楚的聽到真實的聲音?
這是國際體育仲裁法庭20年來首次舉行公開聽證會,這場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公開聽證會,不僅關係著孫楊作為國家運動員的聲譽與榮譽,更決定了他能否衝擊東京奧運會,他今後的職業生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不禁想問,如果在翻譯這個環節出現偏差,後果誰能承擔?
譯者作為跨語言文化傳播工作者,是「傳神者」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大眾對於語言服務行業的第一印象切入口。「傳神者」肩負著重要責任與使命——讓溝通沒有語言障礙,更加準確傳神。
翻譯這個職業上肩負著重要責任與使命。誠然,專業的翻譯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分腦,邏輯,語言本身,背景知識,缺一不可。在如此重要的國際場合,一名合格譯員的最基本素養是「不丟重要信息」,即確保正確、無遺漏地傳達事實和證詞,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產生廣泛的負面社會影響。踏踏實實,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及實戰經驗,才能走的更遠。
來源:Transn傳神文娛綜合環球時報、央視新聞、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