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靈的泛靈論

2022-01-02 惟吾閒情

泛靈論,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詞,其實一點不神秘;

第一次意識到這個理論,是看電影《阿凡達》,電影裡,人與人的交流,心與自然的聯繫,不通過語言,是通過心與靈的溝通,是通過感覺與感受——換言之,一切事物,都有感覺,都有心,有靈。

這套理論,咱中華文明裡也有,而且還流傳了很多年了;鬼怪故事裡,狐狸精,兔子精,老鼠精,動物修煉時間久了,靈性升華,能成精成人形;不僅如此,瓦片精,筆帖精,樹精,哪怕是沒有生命無物件,只要時間久了吸取天精地華,也能成精成人形——這也是泛靈論的思想。

相信泛神論思想的人,為了達到人類與其他事物的「靈」層面的交流溝通,找到了一種物件,叫「靈媒」,作為溝通的橋梁。作為物件的靈媒往往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當地的物產環境而存在很大的不同。

這是當年馬航370航班失蹤後,馬來西亞的「巫師」在機場做法想獲知飛機下落的照片,手中的「靈媒」是椰子——我肯定俄羅斯加拿大的巫師絕對不會用這東西,道理簡單至極,這玩意兒他們那兒壓根不產。

我琢磨著,所謂的心靈溝通,心靈感應,並沒有那麼神秘,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都有過經歷與體會。

遇到自己的Mr/Mrs Right的時候,那一種「他/她特別懂我」;和自己的父母,好友,我知道他/她是那樣的人,想其所想,思其所思,知曉對方的心思。

需要配合與合作的娛樂、工作,比如雙人舞、雙人桌球、需要正副駕駛協作操作的大型機械,在完美配合的時候,能知曉對方每一個動作的含義,能明確對方下一秒的期待。

馬戲團裡、海洋館裡,馴獸師與大型動物親密共舞的時刻,雙方也心靈相通——不過,人類常常以人類自身的標準的定義為「動物通人性」。

胡咧咧自己經歷過的真實的人與動物的心靈感應,差不多十年前;寄宿家庭的老媽,有一隻養了十來年的金毛Ella,身患癌症,垂垂老矣,時日無多。

一天早上,老媽和胡咧咧說,Ella堅持不過今天上午,她去一下辦公室馬上回來。

胡咧咧坐在狗狗身邊,Ella趴在地上一口口喘著氣,呼吸平穩,怎麼都不像會離開的樣子;老媽從辦公室回來,衝了杯咖啡,坐在狗狗身邊,輕輕撫摸著像女兒一樣陪伴了自己十來年的狗狗,很溫情的說, If you want to go, you can go, I love you and will remember you.(你想走的話,就走吧,我愛你,也會記著你)。

胡咧咧覺得不可理喻,狗狗雖然時日無多,但看起來還一切正常啊。

時間如同凝固一般,狗狗持續的呼吸著;突然間,老媽淚如雨下,失聲痛哭,說了句,she is gone(她走了),胡咧咧試了試狗狗的鼻息,敢百分之一萬的肯定,那一刻,呼吸尚在,胡咧咧看著痛哭的老媽,非常疑惑:我用手剛摸過,她還在呼吸呢。

老媽坐在一邊,搖頭痛哭,不,她走了,她走了,她走了..

幾分鐘後,胡咧咧終於發現,Ella真的是走了。

事後,胡咧咧問過好幾次,是怎麼覺得怎麼意識到「她走了」的;老媽搖搖頭,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說,那一刻,我感覺到,她離開了。

老媽在Ella之後養的金毛,也十來歲了,因為病毒感染的原因,生命也進入了倒計時,胡咧咧是看著這隻狗狗長大的,最開始的坐、立、握手,臥倒等動作,還是胡咧咧訓出來的。不知道這一次,老媽還會不會有那樣聽起來有些神奇的心靈感應。 

因為這樣的經歷,胡咧咧相信「心靈感應」的存在,只是,胡咧咧對「靈媒」存疑。

以上的例子,都說明「心靈感應」,看似它是「自然而然」的感覺,但絕對不可能信手拈來。

人與人之間,需要時間,互相了解,磨合配合,才能慢慢達到心靈溝通的階段;

人與動物之間,類似於人與人,一樣需要時間去了解磨合;

人與物品之間,哪怕這種「心靈感應」只是單向的,比如開車,要做到「人車合一」,駕駛者對於車具體性能和特性的了解,也絕非是新車上手就能做到的。

泛靈論,胡咧咧是接受的,同時,胡咧咧不神話這個理論,這只是一種技能,是靠時間累計和不斷精進聯繫後的一種技能,僅此而已;唯一有卻別的,可能只是,有人的確天生悟性高一點,同樣的努力練習,效果更好一點而已——當然,再高的天賦,不勤懇練習,一切都還是零。

——完——

楊小羊,胡咧咧,兩個三十年前因一把玩具槍結緣、結怨、結冤的不甘老去的80後,在這裡記錄著他們文藝青年生活的點點滴滴

相關焦點

  • 心理名詞賞析9||101種防禦機制:泛靈論
    泛靈論:把人的屬性賦予非人類實體上,以防止人類的沉淪。也可以說:萬物有靈。
  • 「晴耕雨讀」萬物皆有靈
    萬物皆有靈你喜歡古物嗎?會說話的那種?吉羽老師新書《深夜古董店1:尋瓷之旅》就開啟了一個萬物皆有靈的世界。為歷史懸疑小說又添加了玄幻的色彩,很有意思。吉羽設定的世界裡古物皆有靈氣,會因自身特點化為各種不同的形態,瓷器,玉器,古錢這些都是如此。只有特殊體質的人才能喚醒他們,凡人不過欣賞古物本身而已。這些可以與古物溝通的人有撫陶師(喚瓷靈的),聽泉師(看古錢的),弄玉先生(掌玉器的),鍊金師(玩金銀的),竹木郎君(弄竹木的)等,古物裡的幾大類別都被賦予了靈體。
  • 寶寶總愛跟玩偶講話,會有問題嗎?泛靈心理是什麼?
    在導演宮崎駿的作品裡,世界總帶有一絲泛靈論的色彩,每一朵花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情感和靈魂,森林中也充滿了未知奇異的精靈怪獸。最重要的是,這個奇妙的世界只有孩子知道,而在成年人眼中,世界顯得平平無奇,連呼嘯而過的黃貓公交車也不過成為夏日傍晚偶然刮過的一陣大風。
  • 「泛靈思維」的正確引導,會有「神童賦能」
    奧地利的學術理論家:波普爾提出過「無認識主體的認識論」:把這個世界劃分為了現實世界,意識世界,思想世界。而針對幼兒「泛靈心理」的反應,似乎就印證了「意識世界」的存在,孩子開始用意識行為和現實世界的物品玩具溝通。
  • 萬物皆有靈,修煉的人看到靈魂的真像!
    修行的人用道法的標準要求自己,在否定自我中提高對自我的靈魂的認識,達到身神合一,達到靈與肉的高度統一。人把思維的來源歸於大腦,是因為人的靈魂多數時候居住在大腦中,其實大腦是不會產生思維的,你把大腦中的所有肉進行解剖,你也找不到思維的存在;是因為大腦並不產生思維,是人的靈魂發出思維,通過大腦在人體中反應,人才會有此認識。
  •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一、萬物皆有靈大自然是神聖不可冒犯的,人類只有敬畏、尊崇自然,才可避免大災大難。《史記·禮書》中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 前因果思維認識不夠、皆因泛靈論思想
    一顆自私自利的心不僅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發跡的障礙,還會對團體的合作、社會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如果想要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想要獲得成功,那就要學會分享和無私。由於自私自利給個人發展帶來的無盡阻礙,所以很多家長在孩子這方面的教育上尤為上心,可是想要教育孩子學會分享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 認知心理學家:「泛靈論思維」告訴你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的確存在的,有許多孩子有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就足以讓父母感覺到恐慌。有很多人都覺得小孩子能看到大人看不見的東西,其實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孩子之所以會看到這些所謂的靈異事件,其實就是「泛靈論思維」的存在而已。
  • 萬物皆有靈 蚊子除外! 小米有品上新俏蜻蜓可攜式滅蚊燈 售價僅為...
    萬物皆有靈 蚊子除外!小米有品上新俏蜻蜓可攜式滅蚊燈 售價僅為69元 2019年04月09日 15:07作者:陸添智編輯:陸添智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女兒玩偶丟失,父母聯合迪士尼暖心「演戲」:泛靈論這4點很重要
    可能與「泛靈論」有關!小姑娘和她的小玩偶之間奇妙又溫暖的故事感動了許多網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孩子們和自己的玩具之間產生深厚的友誼。為什麼孩子們會堅信玩具有自己的意識,能夠和沒有生命的玩偶做朋友呢?其實,這與「兒童泛靈論」有關。近代最有名的瑞士兒童心理學家J.
  • 佛教:《萬物皆有靈第一章》從佛說眾生平等,看一切眾生皆有佛性
    佛教認為:一切有情眾生,都具靈性,都是值得尊敬的,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佛陀釋迦牟尼如來悟道時感慨道:「奇哉!奇哉!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佛祖悟到一切生命都具有佛性,都有智慧,因為自身的妄想、執著、分別、欲望等等遮障了自己純潔的本性,迷失了自己本來心性。
  • 貴州遵義:萬物皆有靈,農人殺豬,狗狗卻衝過去叼走了屠刀
    沒想到大家把豬按倒要殺的時候,狗狗卻直接叼起屠刀就走,大家不禁感嘆「萬物皆有靈」!有網友惡狠狠地說「今年過年不吃豬肉,改吃狗肉!」生活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每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殺過年豬,寓意過一個肥年。這項傳統在我國流傳了很久,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消磨掉。
  • 共時範式一:社會決定論/本體論/唯實論
    法國社會學學派
  • 孩子太過自我,可能是「泛靈論思維」在作祟,家長需懂得化解
    在家長可能都會有這樣的困擾,為什麼自己的孩子總是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特別的自私?其實孩子會有這樣的表現,可能是泛靈論思維在作祟,家長一定要學會及時的去引導和化解。那什麼叫做泛靈論思維呢?其實所謂的泛靈論思維是皮亞傑所提出的一個理論,皮亞傑認為兒童的思維發展是會經歷四個不同的階段。
  • 這可不是可愛行為,這是泛靈心理的原因
    孩子認為萬物皆有靈,都有生命,會痛、需要吃飯、洗澡等等。這只是孩子的一種童真表現,不用過於擔心,運用好這種心理,反而能幫助孩子成長,減少很多家長在育兒時會感頭疼的問題。要充分理解孩子為什麼做出這樣的行為現在有不少的家長很難理解孩子做出的一些事情
  • 邂逅世界上擁有牙齒最多的主,萬物皆有靈,不可妄欺生
    由於提早出的門,現在離娃娃們出校門還有好幾分鐘,漫步在被雨水衝刷得乾乾淨淨的人行道上,抬眼望去每一片樹葉每一棵小草都掛著晶瑩的水珠,聞著那股泥土裹著雨水捎帶著小草的芬芳,空氣別提有多清新了! 旁邊機動車道上車來車往,時不時就會有準備接孩子的家長靠邊停車往這邊走過來。別看這條人行道現在看似很安靜,可等下時間一到,放學的小朋友大朋友都會陸續打這經過。
  • 認知心理學家:「泛靈論思維」能解釋
    直到接觸了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才搞明白這原來是孩子的泛靈論思維。孩子的魔幻式思維:泛靈論瑞士認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提出了完整系統認知發展理論。前運算階段(2-7歲):「泛靈論」是這個階段兒童發展的思維特徵,兒童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和外界區分開,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的。這個階段的兒童思維具有「自我中心性」,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別人看到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是一樣的。
  • 萬物皆有靈,你來就是最好的時光——蒼鷺
    文/孫英傑圖/呂世學【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翅膀梳理著時光,營造詩意的空間,總有簡單而明快,化為喜悅的飛翔。萬物有靈,唯有情才能鮮活初入塵世的純和真,你可是在等陪你山高水闊而來的另一半,演繹忠貞不二的故事。春天似乎有點短暫,夏天悄悄地來了,枝頭茸茸綠色妝點天空的精緻,布局著自然的偉力。蒼鷺翩翩起舞,空氣裡浮動著煙火裡的塵埃,生命的意義清清楚楚地印在翅膀的運行軌跡裡。
  • 《抱樸子·論仙》葛洪論人是「有生最靈」
    《抱樸子·論仙》葛洪論人是「有生最靈」   五臟之間生克制化,每一髒在功能上有他髒的資助,不致於虛損,又能克制另外的臟器,使其不致於過亢。本髒之氣太盛,則有他髒之氣制約,本髒之氣太虛損,則又可由他髒之氣補之。所以,預防調養老慢病應該五臟同調。
  • 萬物有靈丨李娜
    「萬物」,是生命盎然的活體,如同人一樣,花鳥木石、山水人物,都是「道」所生化且體現著「道」的精神,它們都感應著天地之靈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