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靈論,這個聽起來高大上的詞,其實一點不神秘;
第一次意識到這個理論,是看電影《阿凡達》,電影裡,人與人的交流,心與自然的聯繫,不通過語言,是通過心與靈的溝通,是通過感覺與感受——換言之,一切事物,都有感覺,都有心,有靈。
這套理論,咱中華文明裡也有,而且還流傳了很多年了;鬼怪故事裡,狐狸精,兔子精,老鼠精,動物修煉時間久了,靈性升華,能成精成人形;不僅如此,瓦片精,筆帖精,樹精,哪怕是沒有生命無物件,只要時間久了吸取天精地華,也能成精成人形——這也是泛靈論的思想。
相信泛神論思想的人,為了達到人類與其他事物的「靈」層面的交流溝通,找到了一種物件,叫「靈媒」,作為溝通的橋梁。作為物件的靈媒往往因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當地的物產環境而存在很大的不同。
這是當年馬航370航班失蹤後,馬來西亞的「巫師」在機場做法想獲知飛機下落的照片,手中的「靈媒」是椰子——我肯定俄羅斯加拿大的巫師絕對不會用這東西,道理簡單至極,這玩意兒他們那兒壓根不產。
我琢磨著,所謂的心靈溝通,心靈感應,並沒有那麼神秘,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時候,都有過經歷與體會。
遇到自己的Mr/Mrs Right的時候,那一種「他/她特別懂我」;和自己的父母,好友,我知道他/她是那樣的人,想其所想,思其所思,知曉對方的心思。
需要配合與合作的娛樂、工作,比如雙人舞、雙人桌球、需要正副駕駛協作操作的大型機械,在完美配合的時候,能知曉對方每一個動作的含義,能明確對方下一秒的期待。
馬戲團裡、海洋館裡,馴獸師與大型動物親密共舞的時刻,雙方也心靈相通——不過,人類常常以人類自身的標準的定義為「動物通人性」。
胡咧咧自己經歷過的真實的人與動物的心靈感應,差不多十年前;寄宿家庭的老媽,有一隻養了十來年的金毛Ella,身患癌症,垂垂老矣,時日無多。
一天早上,老媽和胡咧咧說,Ella堅持不過今天上午,她去一下辦公室馬上回來。
胡咧咧坐在狗狗身邊,Ella趴在地上一口口喘著氣,呼吸平穩,怎麼都不像會離開的樣子;老媽從辦公室回來,衝了杯咖啡,坐在狗狗身邊,輕輕撫摸著像女兒一樣陪伴了自己十來年的狗狗,很溫情的說, If you want to go, you can go, I love you and will remember you.(你想走的話,就走吧,我愛你,也會記著你)。
胡咧咧覺得不可理喻,狗狗雖然時日無多,但看起來還一切正常啊。
時間如同凝固一般,狗狗持續的呼吸著;突然間,老媽淚如雨下,失聲痛哭,說了句,she is gone(她走了),胡咧咧試了試狗狗的鼻息,敢百分之一萬的肯定,那一刻,呼吸尚在,胡咧咧看著痛哭的老媽,非常疑惑:我用手剛摸過,她還在呼吸呢。
老媽坐在一邊,搖頭痛哭,不,她走了,她走了,她走了..
幾分鐘後,胡咧咧終於發現,Ella真的是走了。
事後,胡咧咧問過好幾次,是怎麼覺得怎麼意識到「她走了」的;老媽搖搖頭,說不出個所以然,只說,那一刻,我感覺到,她離開了。
老媽在Ella之後養的金毛,也十來歲了,因為病毒感染的原因,生命也進入了倒計時,胡咧咧是看著這隻狗狗長大的,最開始的坐、立、握手,臥倒等動作,還是胡咧咧訓出來的。不知道這一次,老媽還會不會有那樣聽起來有些神奇的心靈感應。
因為這樣的經歷,胡咧咧相信「心靈感應」的存在,只是,胡咧咧對「靈媒」存疑。
以上的例子,都說明「心靈感應」,看似它是「自然而然」的感覺,但絕對不可能信手拈來。
人與人之間,需要時間,互相了解,磨合配合,才能慢慢達到心靈溝通的階段;
人與動物之間,類似於人與人,一樣需要時間去了解磨合;
人與物品之間,哪怕這種「心靈感應」只是單向的,比如開車,要做到「人車合一」,駕駛者對於車具體性能和特性的了解,也絕非是新車上手就能做到的。
泛靈論,胡咧咧是接受的,同時,胡咧咧不神話這個理論,這只是一種技能,是靠時間累計和不斷精進聯繫後的一種技能,僅此而已;唯一有卻別的,可能只是,有人的確天生悟性高一點,同樣的努力練習,效果更好一點而已——當然,再高的天賦,不勤懇練習,一切都還是零。
——完——
楊小羊,胡咧咧,兩個三十年前因一把玩具槍結緣、結怨、結冤的不甘老去的80後,在這裡記錄著他們文藝青年生活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