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會發現,有的時候在孩子的身上會出現一些靈異事件呢?其實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的確存在的,有許多孩子有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就足以讓父母感覺到恐慌。
最近張先生帶著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就發現了一件非常靈異的事情。因為天色已經比較晚了,所以廣場上也沒有多少人了,大家都陸續的回到了家裡去。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孩子卻對著空氣說了一句話:「我們明天再見吧。」
聽到了孩子說出這樣的一句話之後,張先生感覺到十分的可怕。難道是出現了靈異事件?於是張先生趕緊抱起了孩子,飛快的跑出了廣場,並且趕緊回到了家裡去。
本以為這樣的話就可以解決根本的問題,可沒有想到在家裡面又發生了一件靈異事件。本來張先生已經準備給孩子去洗腳了,可沒想到孩子就在洗腳的過程當中又對著空氣說了一句:「你要不要跟我一起洗腳啊?我這裡還有很多水哦!」張先生忽然心跳加速,他根本就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會說出這樣的。一時之間張先生顯得毫無對策,當天晚上都沒有睡好覺。
有很多人都覺得小孩子能看到大人看不見的東西,其實這樣的想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孩子之所以會看到這些所謂的靈異事件,其實就是「泛靈論思維」的存在而已。
什麼是「泛靈論思維」?
「泛靈論思維」是由皮亞傑所提出來的理論,皮亞傑認為孩子成長過程當中,一定會經歷4個不一樣的階段。
第1個階段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第2個階段認為只有經常運動的物體才會存在意識。第3個階段認為只有自發的物體才會有意識。而第4個階段認為只有人與動物才會存在意識。分別是在孩子0到2歲時、2到7歲時、7到11歲時與11到16歲時。
雖然「泛靈論思維」對孩子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同時「泛靈論思維」也是存在利弊的。立出自然是讓孩子更能體諒大人,懂得珍惜,但是弊端是孩子對待事物太過極端,存在怕黑的情況,影響孩子的是非觀。那麼面對孩子存在「泛靈論思維」,家長應當如何對待呢?
面對孩子存在「泛靈論思維」,家長應如何對待?
一些家長在不了解「泛靈論思維」的前提之下,對於孩子作出的舉動都會感到很疑惑,甚至一些家長為了避免這種舉動帶給孩子影響,會阻止孩子更會對孩子進行責罵。
這就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所認知的一切都是錯誤的,並且認為所有的事物都不存在生命,那麼孩子面對小動物的時候,更不懂的憐憫。
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存在「泛靈論思維」的時候,家長要做到不責罵,要接受孩子的所有舉動。
在孩子存在「泛靈論思維」期間,家長可以運用「泛靈論思維」來改正孩子身上許多壞習慣。
比如孩子不愛洗手,不愛喝水這樣的壞習慣,家長是很難應對的,有的時候還會對孩子進行欺騙,而孩子也會用哭鬧來處理,最後只能將房間弄得一片狼藉,給家長帶來了負擔。
那麼當孩子存在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完全可以運用「泛靈論思維」來進行處理。比如家長可以模仿孩子的手,來對孩子進行聊天:「我現在很髒,你可以幫我洗個澡嗎?這樣我會很開心的。」運用這樣的方式孩子反而更能理解,也更能接受,時間一長,即便是不用家長提醒,孩子也會乖乖去洗手。
雖然現在的小孩子好奇心很重,但是他們卻缺乏探索的勇氣,而一個孩子沒有勇氣去探索的話,這對他們的未來來說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影響。
那麼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完全可以運用「泛靈論思維」來引導孩子去探索。與孩子一同進行,讓孩子賦予任何事物生命。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需要具備耐心,畢竟引導是非常耗費時間的過程。在引導孩子的時候也更應該要保證孩子的安全,這樣才能讓家長感到放心。
總而言之,孩子存在「泛靈論思維」是很正常的情況,那麼在孩子5歲之前,家長可以運用「泛靈論思維」來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但是在孩子5歲之後,家長就需要懂得去淡化孩子的「泛靈論思維」,這樣才能讓孩子懂得去接受科學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