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2歲半左右,晚上帶他在小區外面的廣場玩,時間差不多要回家睡覺了,他要求再玩一下再走。因為打鞦韆的人比較多需要排隊,排到我們的時候已經是最後一個了,等我們走的時候,諾大的廣場上已經空無一人了。拉著他走時,他轉身對空著的鞦韆擺擺手說:「再見。」嚇得我頭髮都直起來了。
飛奔回家後趕緊洗刷上床讀繪本,他拿起一本書對著旁邊的空氣說:「月月,我給你講故事吧。」好像旁邊有人一樣。我經常聽人說,孩子會看見大人看不到的東西,難道這是真的嗎?直到接觸了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才搞明白這原來是孩子的泛靈論思維。
孩子的魔幻式思維:泛靈論
瑞士認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提出了完整系統認知發展理論。他認為從孩子出生到兒童期結束,認知發展共經過4個時期: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泛靈思維發生在兒童認知的前運算階段。
前運算階段(2-7歲):「泛靈論」是這個階段兒童發展的思維特徵,兒童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和外界區分開,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的。這個階段的兒童思維具有「自我中心性」,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別人看到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是一樣的。
有一天3歲的朵朵,聽到了窗外的雷聲,吃驚的看著外面自言自語:「有一個魔術師打開了雷。」媽媽告訴她雷是閃電構成的,不是哪個人可以打開或關上的,朵朵堅持說:「是一個女魔術師打開的雷。」
前運算階段兒童思維認為沒有生命的客體具有與生命類似的性質,如思想、願望、感情和意圖,所以朵朵會堅信有人打開了雷的開關才會打雷。這就是兒童自我中心的把人的意圖賦予了打雷這個物理事件,這種魔幻式的思維很普遍。
魔幻式思維讓多數3到4歲的孩子相信仙女、怪獸和其他超自然力的存在,他們用神秘的力量來解釋他們搞不懂的一切。前文所說,孩子和再見正是把鞦韆賦予了人的生命,所以鞦韆和他的玩伴一樣,走的時候說再見正是如此。而對著空氣講故事,則是孩子在玩假裝遊戲,也是孩子認知發展的階段特徵。孩子把布娃娃當朋友,餵恐龍玩具喝水,摟著塑料小鴨睡覺,都是泛靈思維的表現,並非我們害怕的靈異事件。
隨著思維發展,泛靈思維逐漸減少
很多研究表明了前運算階段思維的非邏輯特徵,如果和日常的生活經驗相關,是熟悉的東西,兒童能進行符合邏輯的推理。在涉及一些不知道的東西,包含搞不明白的矛盾情況時,兒童就會出現非邏輯推理。
前運算期的兒童,因為缺少必要的知識對物理因果關係和邏輯關係不清楚,所以出現泛靈思維來認知世界。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力充分發展,更多的接觸到家人外的同伴,開始學習或進入社會關係中,兒童的泛靈思維就會逐漸減少。4-8歲時,多數兒童會逐漸知道聖誕老人和牙仙子都是人扮演的,魔術師看起來的魔幻表演也是騙人的。
兒童擺脫魔幻思維的快慢受宗教、文化的影響而不同,猶太兒童比基督教兒童更容易懷疑聖誕老人的真實性,因為家人告訴他們聖誕老人不是真實存在的,所以他們會把這種態度推廣到別的神話人物上。
泛靈論思維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小區的院子裡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景,奶奶帶著孫子在玩耍,孫子走路不小心摔倒後開始哭,奶奶一邊抱起孫子一邊拍打地板:「不哭不哭,地板壞,把我們絆倒了,奶奶打他。」其實奶奶無意識的就在運用孩子的泛靈論思維,把責任推卸到了地板上。
當然,奶奶這樣做是不對的,無形中在教孩子推卸責任。有時候,家長會覺得和孩子講道理怎麼都不聽,其實這就是孩子理解不了成人的思維模式,因為孩子的感知水平達不到,我們既然了解了孩子獨特的思維特點,就可以利用它的積極作用來解決育兒方面的難題。
①吃藥
天寶3歲,生病了不肯吃藥,小時候我用的方法是連哄帶騙,比如告訴他是藥是甜的,裝在飲料瓶子裡假裝是飲料。等孩子到了兩三歲喝一口就露餡了,只能找來老公硬灌,但是這孩子不長記性,不管灌幾次還是不配合,每次都是雞飛狗跳。
利用孩子的泛靈論思維,我告訴他:你的身體裡有壞蛋病毒,所以你生病了,這個藥裡面有能打敗病毒的變形金剛,你是隊長,可以派變形金剛去肚子裡和病毒戰鬥,味道有些苦,你想好了嗎?孩子一聽,立馬就信心滿滿充滿鬥志,幾大口下肚。
②收拾玩具
有3歲多的男孩,家裡每天都像被轟炸機炸過一遍,地板上到處都是玩具,連走路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把他的寶貝踩零散,發現後再不依不饒。說過很多遍不要亂扔玩具,玩過之後要收起來,根本聽不進去。
有一天他拿著一輛消防車在玩耍,餵消防車吃米花,玩了一會就把消防車扔在一邊。我趕緊拿起消防車發出嗚嗚的聲音,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我就開始對他說:「天寶你好,我是消防車,謝謝你餵我吃東西,我已經吃飽了。可是我想回家我想媽媽,你能幫幫我嗎?」他問消防車在哪裡,我用消防車的口吻給他講述了自己的家在哪裡,其他小夥伴的家在哪裡……,大膽地去表演吧,孩子根本不會覺得,消防車會說話很奇怪。
③打疫苗
出門前我提前告訴天寶要去打疫苗,剛到衛生院門口他就反應過來,這是打針的地方啊,開始哭說不想打針。我問他:「你知道為什麼要打疫苗嗎?」他說不知道,給這個年齡的孩子講免疫系統的知識他肯定聽不懂。
我想了想告訴他:疫苗裡面都是小戰士,他們通過胳膊會跑到你的全身值班,如果有病毒來了,他們咔嚓一下就把病毒幹掉了,你就不會生病變得很強壯。然後他開心得進去注射小戰士,因為勇敢被護士誇獎,又加強了正反饋。
尹建莉老師:孩子是離神最近的人,成人是還俗的神,彼此有想通也有隔膜。不要打擾孩子,理解不了的不必強行去理解,更不用刻意引導,喜歡他的每一種表現,這就夠了。
大玉兒,一位有想法的媽媽,用文字傳播育兒經驗,關注看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