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是福,飢餓感的直覺使人更聰明

2020-12-12 健康小旋風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感覺到飢餓,還會因為飢餓發怒,是什麼造成這種怒火?據MedicalNewsToday網站報導,英國埃克賽特大學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發布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種發怒的感覺有一定的隱藏價值,我們的「直覺」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讓我們變得更聰明。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就有這麼一種觀念,我們是理性的人類,遠遠優於動物,用柏拉圖的寓言做比喻,我們的情感和欲望是一批不守規矩的馬,需要藉助理性來控制;但是隨著認知科學的發展,我們對身體和大腦越來越了解,發現這種看法可能離事實相距很遠。

通過神經科學研究發現,我們的大多數決定都是情緒化的,而不是理性的(儘管我們能用理性的答案解釋我們的行為)。大腦傾向於一些偏見的觀念,這些觀念會潛在性地「劫持」我們的決定。也就是說,說起來人類在智力上很成熟,是最高等的動物,比其他動物不在一個層面上,而研究結果卻恰恰相反。情緒化的決定對我們的影響比你想像的多,甚至像飢餓這樣的基本感覺也會驅動我們許多決策。

科學家指出,我們的直覺可以儲存記憶,而飢餓感可以作為一種捷徑,幫助我們做出看似複雜、深思熟慮的決定,事實上,這些都是由直覺所驅動的。

在英語中,直覺和腸道都是「gut」,是不是說你的直覺也許就是來源於腸道呢?

他們通過使用計算機模型得出這個結論,這個模型研究了動物在有食物供應以及捕食者環伺的環境下生存的可能性。結果發現,如果動物的決定完全基於生理的本能,比如飢餓感,這種感覺可以評估它們擁有多少能量,那麼它們的生存機會幾乎與使用認知判斷計算最佳決定的動物一樣好。

這種動物認知的概念聽上去似乎有些陌生,讓我們舉個例子來理解這項研究成果:一隻鹿的所處的環境有這麼幾項內容——有什麼食物,在哪裡,周圍有沒有捕食者。當它想吃堅果時發現一隻獅子就在灌木叢中,緊挨著這些堅果。如果這隻鹿進行分析「上次我從獅子旁邊搶走這堆堅果時發生了什麼事」,那麼這種信息將有助於鹿去決定什麼是最好的行動方案,但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想變得這麼聰明,整合信息的代價就會很高昂。研究人之一,布里斯托大學數學學院的John McNamara教授說,如果變得如此聰明要耗費大量的資源,那麼自然選擇條件下就會找到一種更便宜更有效的決策方法。

這種更便宜的方法就是在我們的腸道中有一種簡單生理形式的「記憶」,利用這種內部狀態作為記憶能力將減少大腦進化的負擔。

研究作者Andrew Higginson指出,有些人會因為飢餓而情緒激動,發生行為的改變。我們的直覺和大腦做出的決定存在一定的聯繫,飢餓作為一種記憶,告訴我們周圍沒有食物或是人體缺少食物,這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這種記憶幫助動物和人類在大腦中處理大量的信息,而僅僅是根據直覺做出的決定。

研究人員還推測,多種情緒可能與飢餓有類似的作用,幫助動物做出明確正確的決定,讓它們在野外生存;而對人類來說,最好相信這種本能化的反應,這也許是大自然賦予的一種簡單、快速高效的方法幫助我們做出決定。

還有一種優勢就是讓你變得更聰明——當被問到是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想出一個出色的解決方案時,還真可以說是憑直覺想出來的,或者是由「腸道(gut)」想出來的。

相關焦點

  • 人為什麼會有飢餓感?飢餓感的產生機制是怎樣的?
    營銷思維之一定要讓顧客保持飢餓感。那麼什麼是飢餓感,就是吃完之後感覺不飽就叫飢餓感,我們吃過方便麵的都知道,在我們吃方便麵如果只吃一包的時候是感覺沒有吃飽、還沒吃過癮,但是我們要是泡兩包的話又太多吃不下,當我們吃完一包方便麵感覺不過癮就會想著下一次再吃,這個是營銷家們通過無數次試驗,才得到方便麵的分量在多少才能讓消費者保持飢餓感,飢餓營銷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調低產量以期達到調控供求關係,製造供不應求的假象
  • 科研團隊讓人更聰明的實驗,一直維持著飢餓狀態就可以!
    科研團隊讓人更聰明的實驗,一直維持著飢餓狀態就可以!人類的聰明程度,不是生下來就一成不變的,就跟藝術細胞一樣,反覆經過後天的打磨,學習,開發等才能逐漸提高,尤其是記憶力方面,對於大人還是小孩,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 與食物和平相處|直覺進食法能減肥?憑「感覺」吃東西,靠譜嗎?
    直覺進食法,使我們能更好地放開自己,從而對自己的身體有更多的接納。使我們正確判斷生理飢餓與情感飢餓的區別我們的身體是一個運轉精密而複雜的系統,了解身體特定時間的需求,非常有必要。因此,由此得出結論,憑靠直覺的進食方法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收穫。研究表明,憑直覺進食的人比較苗條。直覺進食法可以減輕焦慮和飲食壓力。因此,對於飲食失調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方法。
  • 你為什麼經常感到飢餓? 飢餓感是怎麼來的?
    你為什麼經常感到飢餓? 飢餓感是怎麼來的?時間:2016-11-16 12:11   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為什麼經常感到飢餓? 飢餓感是怎麼來的? 保持身材很重要,可為什麼就是覺得餓餓餓呢?要有效瘦身,首先最好知道你源源不斷的飢餓感來自哪裡。
  • 早餐該吃什麼? 保持適當飢餓感有助頭腦清醒
    早餐該吃什麼?如果你需要保持清醒、敏捷的頭腦去參加一天的活動,那麼少吃點早餐、讓自己稍微保持一點飢餓感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早餐要吃好。」這可是媽媽們代代相傳的諄諄教誨。很多營養學著作都告訴媽媽們:給孩子吃對了早餐,他們一上午都能精力集中;要是早餐吃得不好,他們就很難在課堂上保持清醒的頭腦。
  • 聲稱要恢復「飢餓感」的人,腦袋一定是被驢踢了
    當下的中國,普通人也只是剛剛有了溫飽,吃飽肚子才幾天,你就呼喚要恢復飢餓感了,腦門不是被驢踢了是什麼?飢餓曾經是我們民族最慘痛的記憶,從大饑荒中死裡逃生的人,不少人還健在,飢餓感成了他們一生都揮之不去的夢魘。我一向認為讚美苦難的全是些喪心病狂的人,沒想到更有甚者去主張恢復什麼飢餓感。
  • 餓了就馬上吃東西,這5種飢餓感是身體在「忽悠」你!
    你可能被「假飢餓感」給騙了!沒錯,其實"飢餓感"也會造假。有時候身體並不"餓",只是大腦會產生「飢餓感」,讓你誤以為自己餓了。很多人就會在這種「假飢餓感」的迷惑下,多吃進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食物,從而導致肥胖和各種健康問題。
  • 2020:保持飢餓感,獲得幸福力
    吃得太好,吃得太多,吃上求新求變,果然讓人類自食其果,禍從口出。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生活不值得過。此時我們關於「保持飢餓感」的話題,也許是一付清神醒腦的良藥。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其實改成「滿招損,欠受益」,用在我們的身心健康上也同樣適用。有研究顯示:適當保持飢餓可以讓人更健康,延緩衰老。而心理學上也認為,適當「保持飢餓感」可以「增加幸福感」。
  • 2020:保持飢餓感 獲得幸福力
    吃得太好,吃得太多,吃上求新求變,果然讓人類自食其果,禍從口出。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生活不值得過。此時我們關於「保持飢餓感」的話題,也許是一付清神醒腦的良藥。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其實改成「滿招損,欠受益」,用在我們的身心健康上也同樣適用。
  • 為什麼有的人一天吃的食物很少,也沒有飢餓感?
    有的人一天吃的食物很少,也沒有飢餓感我有個同事,以前沒參加工作時,一到到飯點就餓。可是,參加工作後由於長期飲食不規律,平時就沒有什麼飢餓感了。特別是這兩年,吃飯沒有胃口,不吃就覺得胃難受,但是吃兩口就飽了,體重下降的厲害。事實上,很多上班族早飯一般不吃,到中午時吃飯像打仗一樣非常匆忙,晚上要麼在家裡吃,要麼去餐館跟朋友同事大吃一頓。久而久之,胃功能不出問題才怪。要知道,我們吃進去的食物,對口來說雖然是美味。
  • 以下幾點對消除飢餓感有幫助
    美食幾乎是所有人的最愛,幾乎沒有多少人看到美食會止不住腳步的,而今現在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美食也是越來越多了,肥胖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而多數的胖人都是吃出來的,沒有幾個胖人的胃不大,胃大了胃口自然變大了,一頓不吃就餓的慌,只有吃吃吃才能解決這種飢餓感,想要減肥就得先把胃變小,那麼既不想動又想要胃變小該有什麼方法呢?還是要通過幾下吃法可能會有所改善。
  • 乾飯人的苦惱:科學家發現人的飢餓感和孤獨感非常相似
    乾飯人一詞最近在網絡上很火,意思是因飢餓而奮力吃飯的人,在搞笑之餘學術君今天也帶大家了解一下乾飯人的苦惱,研究表明當人們缺少食物和社交時,會產生 「飢餓」 和 「孤獨」 的感覺。飢餓讓人胃中空虛,孤獨讓人心中空虛,它們給人的感受是如此的相似。因此,很多人可能會贊同這樣一種觀點:社交和食物一樣,是人類的基本需求。
  • 為什麼坐著不運動也會有飢餓感
    當然,也有一些人會忍著餓。不由的讓人深思,感覺到飢餓,應該是從事很多體力勞動的人才有的感覺,上班族的工作,一坐就是一整天,怎麼出現的飢餓感比體力勞動者還要強烈?在很早之前,美國的某個大學就做了一項實驗研究,在研究中證實了久坐比運動更能增加飢餓感,隨後出現了運動抑制食慾、靜坐提高食慾的結論。
  • 「飯吃七分飽」是個嘛感覺 胃裡還沒滿飢餓感消退
    無論是減肥還是養生,人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是「飯吃七分飽」,但是七分飽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吃飯時如何把握好「七分飽」這一程度?市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劉豔迪提示,飯吃七分飽很有道理,七分飽是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吃飯時感覺似飽非飽,但飢餓感已經消退,這時就可以放下筷子了。正常情況下,人的胃像氣球。
  • 減肥如何對抗飢餓感?吃飯時記住5點,不用挨餓也能瘦
    總感覺飢腸轆轆、難以抵禦食物的誘惑,是很多小夥伴減肥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結果不知不覺中又吃多了 ,導致在減肥的路上越走越遠。那麼,減肥路上如何對抗飢餓感呢?雞蛋2、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相較於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而言,蛋白質對抗飢餓感的效果更好。
  • 靠餓著能減肥嗎?幾個減輕飢餓感的小方法
    靠餓著能減肥嗎?相信許多人都有過餓著減肥的經歷,當時可能真的瘦了幾斤,但這幾斤減的真是脂肪嗎?恢復正常飲食後是不是又長了回來,而且有可能比以前更胖。這是因為一味的餓著,人體這部精密的儀器就會進入饑荒模式。
  • 減肥的人肚子餓了,吃點什麼能夠消除飢餓感,還不增加體重
    減肥不是絕食,而是節食,是要掌握吃的藝術,會吃巧吃,甚至可以一日五餐。關鍵是每頓吃什麼、吃多少?每天的營養怎麼搭配?糖分通常被視為節食者的大敵,但糖分實際上也是一種天然的食慾抑制劑。有一組人在餐前喝了一小杯葡萄糖水,結果他們用餐時,比沒吃葡萄糖的人吃得少,兩星期後,他們的體重反而減輕了。這個實驗就是告訴告訴減肥者,在節食期間,會吃巧吃比傻餓更健康更有減肥效果。
  • 衰衰「香檳泡麵塔」對抗飢餓感?還發明「一面三吃」成為乾飯人!
    衰衰「香檳泡麵塔」對抗飢餓感?還發明「一面三吃」成為乾飯人!各位童鞋大家好,自古以來我國就是美食大國,正所謂民以食為天,更有俗話說吃飽喝足好幹活,這些恰恰說明我們對美食的喜愛,如果你總是飢腸轆轆,那麼產生的飢餓感就會影響情緒的,而衰衰情緒就很失落,看著大家吃泡麵流口水,未曾想衰衰竟然決定自己動手製作美食,這才有了「香檳泡麵塔」的創意,先後發明了幹吃掛麵、泡麵塔以及泡麵衣服的創意,臉臉對衰衰「一面三吃」的舉動感到佩服
  • 脂老虎:消除飢餓感,讓你瘦下來
    由此可見,很多人之所以胖,就是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嘴,總是在吃吃吃。那麼,當這群人開始減肥之後,是否能夠管住自己的嘴,控制自己的食慾呢?其實,還真未必。比較,比起遙不可及、只存在於想像中的好身材,眼前的飢餓感更需要得到及時的解決。而任在面對飢餓感的時候,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吃。這就是很多人減肥不成功的原因——在減肥期,管不住嘴遠比邁不開腿更影響人的減肥速度。
  • 如何克服飢餓感?
    看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卻只能流口水,那是多麼殘忍的事情。節食,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克服飢餓感。肚子一餓,人就會沒力氣,生活都感覺沒意思,整天昏沉沉的。民以食為天,明明有條件可以吃很多好吃的,可偏偏要控制住,真的挺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