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的爸爸易做,60分的媽媽難當:別讓媽媽活成一座絕望的孤島

2020-08-18 雯子育兒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令人心疼的新聞:

江西一位年輕媽媽,在剛生完孩子不久,也許是因為內心情緒找不到出口,於是爬上窗戶,想要跳樓輕生。

在跳樓之前,她心裡還掛念著嗷嗷待哺的孩子,想要在離世前再給孩子餵幾口奶。

就是這一絲不舍,讓消防員找到了救援的機會。

當消防員把她從窗戶上救下來的時候,這位年輕的媽媽癱倒在地上放聲大哭,聞者心傷,聽者落淚。

她如此舍不下自己襁褓中的孩子,卻決意放棄自己的生命,到底是多大的委屈,讓她不能承受?

人們喜歡說,女人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做媽媽。

但是,對於許多女人來說,當媽媽也許是一生中最糟糕的時刻。

01 生育就是一場考試,測的是人心

電影《一件幸福的事》中,見證了女主芭芭拉如何在「懷孕」之後,一步步對婚姻絕望。

芭芭拉與先生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愛河,閃電結婚。

婚後的芭芭拉像很多女子一樣,天真地認為,孕育一個新的生命,會讓愛情更加甜蜜。

事實是,當她開始懷孕,她的人生便從此步入了降妖伏魔的艱難時刻:

她時常要抱著馬桶,吐到天昏地暗,吐到懷疑人生;

她的身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斷膨脹,猶如一個吹足了氣的氣球。

白天工作的時候打不起精神,只想睡覺,晚上睡覺的時候,噩夢纏身,不斷驚醒......

她開始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整個人就像一個神經病:一會兒像瘋子一樣哭,一會兒又像傻子一樣笑;

當她從最初的期待,慢慢變成害怕時,當她在無數個清晨崩潰哭泣時,當她為自己能不能當一個好媽媽而擔驚受怕時,她的丈夫,那個曾經深愛著的男人,卻只是一個事不關己的「旁觀者」。

當她說自己因為餵奶睡不好,丈夫振振有詞:「你想暗示什麼?我又沒有母乳可以半夜起來餵她。」

當她忙得沒時間打扮自己,丈夫一臉嫌棄:「你就這一件衣服?」

當她忍不住宣洩自己的委屈,丈夫開始咆哮:「這是因為你不會安排時間!」

育兒的疲憊、丈夫的冷漠,讓她徹底陷入了產後抑鬱,甚至開始思索「如何殺死寶寶」……

電影的最後,芭芭拉丟下孩子,逃回了娘家。

當丈夫不得不在工作和育兒之間忙碌掙扎,他終於體會到了妻子當初的無助與痛苦。

大徹大悟後的男人接回了自己的妻子,夫妻倆在含笑對望中,看到了成長。

然而,電影可以有個美好的結局,生活卻往往不盡如人意。

現實生活中,一個男人想要成為90分的爸爸輕而易舉:偶爾哄哄孩子、閒暇陪陪孩子便足以收穫一片好評。

一個女人想要成為60分的媽媽卻要歷經磨難:家務、孩子、工作、自己,一樣都不能落下,樣樣都要做到盡善盡美。

02 你只知道她生了孩子,卻無法感受她生孩子受的苦

我們總是歌頌為母則剛,其實一個新生命的到來,一種新身份的降臨,對於每一個媽媽來說,都是壓力與快樂共存的。

而旁觀的人,卻往往只能體會到新生命到來的快樂。

前段時間,臺媒曝光了一組郭碧婷與友人現身寵物醫院的照片,並聲稱已懷孕六個月了。

照片中的郭碧婷,頭髮鬆散,衣著隨便,大腹便便,哪還有一點昔日女神的風採。

即便是光鮮亮麗的女神,生育背後依然充斥著無數的痛苦與艱辛。

何況是普通女性。

有一個同事懷二寶的時候,早期孕吐得厲害,基本前四個月都在吐,吃什麼吐什麼,不吃也吐,吐到苦膽水都出來了還是想吐。

吐完過不了半個小時又巨餓,餓到胃反酸水不吃撐不住一直嘔,每天就是吃吐、吐吃,整個人基上就在一個崩潰的邊緣。

最終,撐不了的她只能每天去醫院掛葡萄糖,以此來維繫胎兒所需要的營養。

我懷孕的時候,右手水腫,連調羹筷子都握不住,每天晚上還會專心的疼,醫生說這是「腕管綜合症」,必須好好養著,生完孩子後還會至少持續一年,如果休息不好的話,就可能會加重,得動手術。

更有些過敏體質的媽媽,懷孕後,從肚皮開始,在幾天之內全身上下爬滿了疹子,癢到懷疑人生。

最嚴重的那幾天,癢、痛到整晚整晚沒合眼。

由於懷孕,醫生也不敢隨便用藥,最絕望的時刻,就是希望把孩子拿掉......

除此之外,還有陣痛、頭暈、睡眠姿勢受限、妊娠紋、漏尿、抑鬱等一堆折磨媽媽們的難關。

如果說身體的痛苦可以依靠媽媽的意志來忍受,那麼,來自精神上的摧殘,才是壓垮很多媽媽的最後一根稻草。

世界衛生組織和多家專業機構的研究表明,60% 到 80% 的圍產期婦女在孕期和產後會有不同程度的抑鬱情緒。其中大多數會在幾周內好轉,20% 會發展為臨床抑鬱症,極少數情況嚴重的,可能會釀成悲劇。 

前兩年,有位新手媽媽將只有5個月大的女兒從5樓拋下,自己再縱身跳下。

原因是自己一時疏忽,女兒不慎從床上摔下。

孩子沒啥事,丈夫卻數落她「你不上班,在家連孩子都看不好」。

這讓原本就自責難過的妻子更加心灰意冷。

之後,兩人發生肢體衝突,才導致悲劇的發生。

更令人心寒的是,當所有人都在為媽媽和寶寶心痛惋惜時,她的公公卻說:

「可能是她心腸太硬了。」

多少女人都是這樣:

滿心幸福的孕育一個新的生命,卻在新生命到來之際,逐漸活成了一個沒有名字的機器人,每天麻木地不停運轉,餵奶、哄睡、換尿不溼,做飯、做家務......

直到內心成了一座孤島,絕望、無助、孤獨,看不到一點希望。


03正確溝通,給媽媽的情緒一個出口

在2019年,momself 聯合新世相、咪蒙、丁香媽媽、偶爾治癒等知名媒體歷經3個月,共同收集了 2 萬多份產後抑鬱調查問卷,聯合國內一線心理學、精神科、產科、數據分析等相關行業專家,製作出了這份《新媽媽情緒藍皮書》。

在《藍皮書》裡,詳細地介紹了產前抑鬱的產生和對策,我只引用書尾在心理學家總結出 10 句要說和 10 句不要說的話,幫助我們給予媽媽情緒上的支持:

說一千,道一萬。生孩子都不應該只是媽媽一個人的苦難,而應該是一家人的分擔。

只有當我們正視媽媽們的內心和困局,然後給予愛和支持,媽媽們才能真正地成為快樂的媽媽。

正如《新媽媽情緒藍皮書》中所說:看見,是療愈的開始!

最後,願所有的媽媽們都能學會愛自己,坦然快樂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我是雯子,一手生活一手娃,寫字烹茶學種花。關注[雯子育兒],育兒路上我們一起走!


相關焦點

  • 90分做不到,沒關係,做個60分媽媽就行
    我想,可能我總是在拿自己和那些90分、100分的媽媽做比較。就拿最近參加的親子英語訓練營來說,輔導員每天都會評比優秀打卡,翻看這些優秀打卡經常讓我無地自容,覺得自己怎麼沒想到這麼好的點子,或者不能引導孩子在各個方面都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 寶寶反抗:媽媽,求求你別對我太「好」!60分萬歲
    對孩子「敷衍」一點,只做「60分」,可能更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自主動手的能力,而我們家長的過於保護,反而對孩子是一種傷害。什麼是」60分」媽媽?不做「0分」媽媽,也不做「100分」媽媽「0分」媽媽是這樣的:孩子嘗試了可能無法獨立完成的事情,例如爬到了比較高的沙發上,察覺到危險的時候,他非常害怕,並且開始大聲哭泣
  • 不做完美媽媽,100分太多,60分剛好
    如果媽媽的生活中只有家和孩子,要麼會讓自己累到喘不過來氣,要麼會讓孩子感到無盡的壓力,從而變得叛逆或者迷失自己。這些情況估計都不是媽媽們想要看到的。因此,媽媽們分些時間給自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給孩子些空間讓他們自由成長。
  • 你願做幾分媽媽,0分、60分還是100分?
    前些天聽到一個關於幾分媽媽的話題,感到蠻有意思。看看你願做幾分媽媽,0分、60分還是100分呢? 0分媽媽對孩子的世界很少關注,孩子發生什麼她也不清楚,在她看來,只要不給自己添亂就行;100分媽媽則對孩子十分關注,甚至對孩子的事情越俎代庖;而60分媽媽則是在孩子需要時及時出現,孩子沒有強烈需求時不主動介入。
  • 放棄保研後的七年,活成了一座「孤島」
    孤島人活一世,什麼關係可以保持的最長遠?活在別人眼裡,最終會死在別人嘴裡。猛烈的暴風雷電讓我找到了與人相處的最佳狀態:不嫉妒,不迎合,有話聊,不尷尬。單純的人因自卑而高冷。如果一群人排斥一個人,那是群體智商的跌落。這個道理在《烏合之眾》中有講到。想寫的詩,就是眼下的生活,去不了的遠方,慢慢就失去了興趣。
  • 原創 「60分媽媽」(good enough mother)的挫折教育
    什麼樣的媽媽才是好媽媽呢?     做「60分媽媽」(good enough mother)足夠好的媽媽(good enough mother)是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在母嬰關係理論中發明的詞,是指開始的時候幾乎完全適應嬰兒的需要,但隨著時間推移,她適應嬰兒越來越少,並根據嬰兒逐漸增長的能力來調節自身的媽媽。
  • 閩姐姐知心欄目⑥丨「60分媽媽萬歲」——怎樣做一個足夠好的媽媽
    姐妹們周末好閩姐姐知心欄目又和您相見啦~ 本期我們將和您分享「怎樣做一個足夠好的媽媽今天我們就從這個例子開始,來討論「怎樣做一個足夠好的媽媽」。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了一個概念——足夠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關於足夠好的母親很多人會因為翻譯把它理解為100分的好媽媽,但事實上想要做好一個100分的好媽媽這不僅會讓媽媽非常的疲憊,也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探索、面對挫折的機會,成為一個「永恆少年」。而對足夠好的媽媽正確的理解是做一個60分的媽媽,60分就足夠了。
  • 人啊,別弄丟了善良,最後活成了一座座孤島
    但是,在信仰缺失,道德塌方的當下,太多的人選擇了「吃一塹,長一智」,理性地防範於未然,結果人越來越冷漠,太多的人活成了一座孤島。最近網上就有老人昏倒在大街,無數路人避躲閃開的新聞上了熱搜,最後還是一位中年的洋女人怒斥行人的冷漠後,扶起老人,打了120,才送至醫院。
  • 做個60分的父母,足矣
    他們一致認為:60分的父母,才是最好的父母。 而60分的父母,無論是培養孩子,還是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又或是塑造好的親子關係,都是一個剛剛好的狀態。孩子提起家裡的垃圾袋想幫忙做點事。「不要提,那個髒。」「別弄,你知道丟哪裡啊!」「給奶奶提著去,別幫倒忙。」當孩子興致來了,想嘗試摘菜洗碗。「不要做,你做不好。」「去寫作業,你把書讀好就行。」
  • 能做60分的媽媽,千萬不要做100分的
    我能夠感覺得出來那個時候的她很依賴我,做什麼事情都希望能夠得到我的立刻幫助,我也非常渴望能夠幫助到她。 到現在我還對她說的那句話記憶猶新:「我是不完美的,我允許自己不完美,我也不要做一個一百分的媽媽,我做一個60分的媽媽
  • 「60分」媽媽理論的核心
    「60分」媽媽理論的核心,就在於掌握獨立與依賴的平衡,媽媽要先讓孩子手去做,這樣孩子會知道自己有獨立的能力;當遇到無法處理的危機時,也就是在孩子心裡承受力接近臨界的時候,媽媽再施以援手,孩子感受到身後的保護,讓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感,這種60分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理論上才是相對健康的。
  • 生娃之後,我只想做一個60分媽媽
    比起那些經常情緒失控、會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媽媽,我很少對Eden發脾氣。有時我說話稍微大聲一點,他就能意識到自己做的不對/不好。可是不發脾氣不代表沒有懲罰,很多事即使造成的傷害在我的忍耐範圍內,也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讓Eden知道這樣做不對/不好,這是我和老公一貫秉持的教育理念。Eden的到來是一個美麗的意外,所以我是從得知自己懷孕的那一刻,才開始做當媽媽的準備的。
  • 90分為何成小學一年級「及格線」?
    考87分,媽媽吃不下飯;考92分,老師建議培優。隨機調查128名一年級學生家長,89人表示孩子最低要考90分,90分為何成小學一年級「及格線」? 專家:莫讓「分數焦慮症」毀了孩子,個性、情感培養更重要。閱讀提示:「女兒剛上一年級,期中語文測驗考了92分,我覺得還行,但很快老師找我談話,說女兒『成績倒數,建議進行培優輔導』,92分很低嗎?」
  • 完美媽媽,還是60分媽媽?
    完美媽媽的家庭氛圍>媽媽說的是對的,你照做便是。 兒子說:&34;,媽媽說:&34;。兒子說:&34;我喜歡吃花菜&34;,兒子說:&34;,媽媽立刻反駁:「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34;媽,我數學考了98分,&34;快讓我看看那2分怎麼丟的&34;你瞧,是你不會,還是粗心&34;是不會&34;眼睛裡不容一粒沙子&34;媽,我回來了&34;快洗手,吃飯,今天我炒了你最愛吃的花菜&34;好嘞,老媽真好&34;媽,我數學考了80分&34;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 熊孩子語文考了90分,「囂張」模樣笑翻媽媽
    而孩子們在成績優異的時候自然也會非常高興,在回家見到爸爸媽媽的時候也會更加有底氣。最近就有一個小男孩在媽媽面前又硬氣了一回,就是因為這次他的語文成績還算不錯。熊孩子語文考了90分,「囂張」模樣笑翻媽媽雖說孩子們開學並沒有多長時間,但是期末考試已然就在眼前,為了讓孩子們更快的適應考試,老師們在平時就會搞一些小測驗
  • 媽媽是超人?一個人不必活成一支隊伍
    現代的媽媽們,上班工作,下班育兒。職場是媽媽們的戰場,育兒更是責無旁貸。此外還得照顧家庭、做家務,一件也不能放手。所有的這些,還得做到最好。比如育兒,過去可能更看重媽媽對孩子生活上的照顧,現在則是全方位的。從生活到學習,再到心理,媽媽們全都得懂,還得不停學習,與時俱進。爸爸們工作累了,回家可以稍事休息。
  • 一位「60分」爸爸的自述:什麼是最好的教育?
    Elsa一人分飾多角,不停在多種音色中轉換,更是將主角雲妮洛普的聲音模仿得惟妙惟肖。Elsa地道的口語,離不開父母的精心培養。朱爸爸一直在摸索「究竟什麼是好的教育?」直到女兒一次次帶給他計劃外的驚喜,他豁然明白:本來就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讓孩子自然發展,就是最正確的雕琢方法。
  • 跪謝母親的考生考出635分:那個離婚媽媽,活出了自己最好的樣子
    跪謝母親的考生考出635分:那個離婚媽媽,活出了自己最好的樣子後來裴音選擇離婚,整個人才慢慢變得開朗起來,錢三一也是很懂事,特別理解他的媽媽,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親情。下跪考生呢,不過值得說的是,那天他的爸爸也在場,雖然爸爸對他也很關心,但是對他付出最多的還是媽媽。我覺得他們是一個相對和諧的離婚關係,雖然離婚了,但是父母倆對孩子的愛不曾減少一分,也正因為此,孩子沒有受到父母離婚的影響,孩子是生活在一個健康有愛的環境中。
  • 對女兒的教育媽媽只要做到60分就可以
    她告訴我說這些她媽媽都不知道,同樣不知道自己之前談戀愛的時候懷孕過,流產過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一個人在處理。我在想這得是什麼樣子的媽媽,讓女兒處在這樣的困境中。母親關愛諮詢到後面,這女孩始終不願意見媽媽,只要媽媽一聯繫她就失聯就消失,全靠一個親戚在中間傳達小薇的近況,當然諮詢內媽媽不知道的事情依舊還是不知道的。
  • 《不可思議的旅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
    回到家裡,小女孩想讓媽媽陪她去玩踏板車,但媽媽在廚房裡邊做飯邊打電話,沒空陪她;於是她去書房找爸爸陪她放風箏,但是爸爸對著電腦在工作;最後她去找姐姐陪她玩皮球,但是姐姐躺在沙發上玩遊戲,也沒空理她。‍‍‍‍小女孩只能自己回到房間,‍‍孤零零地坐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