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瓶窯窯山窯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

2020-12-13 杭州網

餘杭瓶窯窯山窯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

餘杭瓶窯窯山窯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穫

浙江文物網 謝西營

窯山窯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瓶窯鎮大橋北路西側。2018年4月在由杭州餘杭苕溪城市建設有限公司負責實施的瓶窯小城鎮窯山公園工程建設過程中,於窯山東入口施工過程中發現若干破損陶片。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項目批准號:考執字(2018)第538號)和浙江省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區域(編號:1號地點)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

本次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發掘總面積為1000平方米,布設10×10米探方10個,取得了重要收穫。

考古發掘主要收穫

(一)揭露出龍窯窯爐3條、磚砌擋牆1道,為復原窯場布局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資料。窯窯爐3條,分別編號為Y1、Y2、Y3,保存情況較好。三條窯爐結構相似,現以Y2為例予以介紹。Y2為依山而建的龍窯。窯壁以窯磚砌成,頭東尾西,方向為91°。窯爐本身僅存窯床部位,窯頭及窯尾均不存,破壞較嚴重。窯爐爐體斜(殘)長12.66米,水平(殘)長約12.2米,殘寬1.44—1.66米。由於窯爐在後期民房建設過程中遭到嚴重破壞,坡度不詳。窯頂已坍塌,塌磚多數雜亂,現已無法復原窯爐頂部結構及投柴孔分布等情況。窯壁內側有堅硬的燒結面,窯床上鋪有沙土。從窯床中部剖面可見窯渣與窯床沙層多層堆積,初步可判斷出存在五個時期的窯爐修整過程,形制較為特殊。磚砌擋牆編號為DQ1。平面形狀為不規則直線形。直線距離長3.06米,水平長2.2米,牆壁不規則,由紅磚和不規則形石塊相接。保存較不完整。磚長約18釐米、寬15釐米、高7釐米。石塊大小不等,邊長15—21釐米、厚9—14釐米。該牆應為窯業生產某時段充當擋牆使用。

(二)本次發掘清理出高達2米的窯業廢品堆積,出土了包括瓷片和窯具在內的大量遺物,為探究窯場產品結構、窯業技術等提供了大量的資料。瓷器產品類型豐富,器類以韓瓶為主,形制多樣,另有罐、四系罐、多系執壺、執壺、虎子、漏鬥、碗、盞、盤、擂缽、燈等。胎質粗糙,多施半釉,釉色以青褐色為主。窯具有墊柱、墊具和軸頂碗等。裝燒方式為裸燒、疊燒,少量器物套燒。窯業生產技術較為經濟。

相關問題與認識

(一)《太平寰宇記》卷93《杭州》在敘錢塘縣山水形勝時提到「亭市山, 《郡國志》云:『杭州亭市山餘石鄉亭市村人悉作大甕,今謂之浙甕』」。《餘杭縣誌》云:「瓶窯鎮原名亭市。唐宋時,居民多以埏埴為業。窯山上『陶穴櫛比』,鎮因以為名。」因而亭市山的甕業可能在宋以前繁榮一時,「浙甕」之名在《郡國志》成書時候應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以至於千百年來一直被後世各種方志史料甚至詩賦所引載,直到清朝雍正年間還有錢塘文人沈嘉轍在《南宋雜事詩》中寫下:「野溪亭市列柴門,陶戶家家作酒罇,縱有龍紋白芨碎,新窯青器已無倫」的詩句,並在詩後附註典故時將浙甕與南宋哥窯名品「白芨碎」相提並論。乾隆年間又將「浙甕」作為宋器種類寫入《陶說》。在考古發掘的過程中,我們於原生地層堆積中出土了若干南宋早期龍泉窯青瓷、福建地區青白瓷殘片,因而我們可以大致判定窯業堆積的年代為南宋早期。

(二)該窯址窯爐形制特殊,窯床建造在廢品堆積之上,且採用逐步加高而不清理窯床廢品堆積的方式,有別於以往所見的燒造青瓷的窯址。

(三)該窯場產品的出土為國內外遺址出土的韓瓶類粗瓷產品的產地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在以往的研究中,海內外發現的該類韓瓶類粗瓷產品,學界一般將其產地限定為宜興窯。瓶窯窯山窯址的發掘,突破了以往的認識。

(四)在以往的研究中,韓瓶類產品多歸為酒器類。鑑於南宋時期實行榷酒制度,酒類產品為官府專賣,韓瓶作為酒器,似可歸為廣義的「官窯」範疇。

窯山窯址區域性考古調查收穫

為了進一步了解窯山窯址的分布情況,在發掘間隙,我們還對整個窯山進行了主動性考古調查,共發現窯址點12處。通過對調查資料的系統分析,我們發現窯山窯址群之間存在著產品分工,不同窯址點之間產品差異較大,應為適應不同市場需求所致。

瓶窯鎮以瓶窯命名,瓶窯鎮的興起當與韓瓶的燒造存在著莫大關係。該區域內發現的若干瓷窯址地點對於我們復原當時瓶窯鎮的制瓷手工業格局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再現800年前制窯風情 瓶窯鎮窯山公園「古窯遺址」正式開放
    眼下,尋南宋遺風,又多了一個新選擇——餘杭瓶窯鎮窯山公園的古窯遺址。6月初,窯山公園古窯遺址區塊布展完成,全面對外開放,再現800年前的南宋制窯風情。瓶窯當地有一句老話:風景在窯山,歷史在腳下。2018年4月,瓶窯鎮開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對窯山公園進行提升改造時,在公園東入口附近,意外發現一處南宋古窯址。
  • 浙江黃巖沙埠窯遺址考古發掘獲重要收穫
    本報訊(記者陸健、嚴紅楓)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政府新聞辦近日宣布,黃巖沙埠窯遺址考古發掘獲重要收穫。經專家考證,竹家嶺窯址和鳳凰山窯址窯爐區域內均揭露出規模龐大的龍窯窯爐,其中竹家嶺窯址窯爐遺蹟為浙江地區目前已發掘的兩宋時期保存最為完好、結構最為清晰的窯爐遺蹟。
  • 黃巖沙埠窯考古發掘公布最新成果 將來,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12月16日下午,黃巖舉行沙埠窯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了沙埠窯遺址考古發掘的重要收穫及其重要意義黃巖沙埠窯遺址位於沙埠、高橋之間,以鳳凰山北麓仙村嶺為中心,柵溪(霅溪)兩岸呈半月形分布的山坡上,沿山麓共有竹家嶺窯址、鳳凰山窯址、下山頭窯址、窯坦窯址、金家岙堂窯址、下餘窯址和瓦瓷窯窯址7處窯址,窯場總面積約達7萬平方米
  • 濟南市正式啟動大明湖搶救性考古發掘
    記者昨日從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獲悉,為配合大明湖綜合整治工程,經濟南市文物局同意,大明湖搶救性考古發掘工程今日將正式啟動,昨天,市考古所的工作人員已經入駐大明湖東南部,對發掘區域進行先期調查。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銘告訴記者,這次大明湖搶救性考古發掘的具體區域在大明湖東南部,先期將對一至兩千平方米的一塊區域進行考古發掘,這一區域是我市六大地下文物保護區中最重要的一處。此次搶救性考古發掘的工期預計為一個月,「由於大明湖附近一挖就出水,現在天氣又比較冷,所以對發掘區域進行局部排水將是考古發掘的一項重要而艱難的工作。」
  • 浙江公布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餘杭玉架山遺址等10處入選
    浙江擁有豐富的大遺址資源,它們是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以及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重要見證。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日前,浙江省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公布,10處遺址入選,分別是龍遊荷花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桐鄉譚家灣遺址、象山塔山遺址、餘杭玉架山遺址、長興臺基山遺址、德清原始瓷窯址、上虞鳳凰山遺址、黃巖沙埠窯遺址、紹興宋六陵(按年代排序)。
  • 杭州隱秘地圖之:窯山,文明的傳承
    而為史志爭相記載的宋代「浙甕」,只是其中的一個部分而已,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遺址的發掘,才是瓶窯各具特色的文化序列中的重1.窯山是餘杭瓶窯鎮的地標和象徵窯山,一如臨平山之於臨平鎮,廣濟橋之於塘栖鎮,是餘杭瓶窯鎮的地標和象徵。
  • 景瓷何時生 南窯是搖籃[圖]
    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當日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陝西寶雞石鼓山商周墓地、湖北隨州文峰塔東周曾侯墓地、山東沂水紀王崮春秋墓葬、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發掘、四川成都老官山西漢木槨墓、河南洛陽新安漢函谷關遺址、陝西西安西漢長安城渭橋遺址、江蘇揚州曹莊隋唐墓(隋煬帝墓)、四川石渠吐蕃時代石刻、江西景德鎮南窯唐代遺址十個項目被評為「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貓耳山商周窯址群:龍窯之祖
    該處窯址分布集中、規模較大、窯型多樣,其間還有疊壓、打破關係,為研究我國早期窯爐,特別是龍窯的起源和發展演變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獲評「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入選首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貓耳山窯址群中發掘的龍窯,年代約在商代早期,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龍窯。
  • 浙江省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公布
    日前,浙江省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批10家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它們是龍遊荷花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桐鄉譚家灣遺址、象山塔山遺址、餘杭玉架山遺址、長興臺基山遺址、德清原始瓷窯址、上虞鳳凰山遺址、黃巖沙埠窯遺址、紹興宋六陵。
  • 台州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12月16日黃巖舉行沙埠窯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了沙埠窯遺址考古發掘的重要收穫及其重要意義為全面了解沙埠窯址的窯業生產歷史與價值,並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供基礎資料,2019年和202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巖區博物館、北京大學、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對窯址群內的竹家嶺窯址(考執字2019年第198號)和鳳凰山窯址(考執字2020年第156號)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並取得了重要收穫。
  • 90多座窯充滿科技感,考古還原南京城牆磚燒制過程
    4月18日是「國際古蹟遺址日」,一場特殊的在線直播活動在南京城牆集磚館舉行,「南京棲霞官窯山明代城磚窯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馬濤,講述了棲霞官窯山明代城磚窯址的發現成果。
  • 甌窯片語——說說樂清古窯址那些事兒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對象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其他等6大類59小類的不可移動文物。我市此次普查涵蓋了全市1875個自然村,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568處。重大發現的有龜山窯址、趙鎮橋、排巖頭晉墓、窯山窯址等等。
  • 七百年窯火延續,「村村陶埏」是湖田
    1972年前後,湖田窯窯場因基建遭到破壞,景德鎮陶瓷歷史博物館的劉新園、白琨先生對窯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和系統考察,所取得的學術成果在文物考古界產生了巨大反響。1982年起湖田窯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瓷窯遺址。也是在這一年,湖田古瓷遺址陳列館正式成立。2003年,湖田古瓷遺址陳列館更名為景德鎮民窯博物館。
  • 海上絲綢之路的中國水下考古概述
    這些水下考古工作都取得了許多重要的學術成果,對海上絲綢之路及其相關問題研究都有重要參考價值和意義。自中國水下考古學科建立以來,在這一海域成功地開展了一系列水下考古工作,發現了多處自五代以降至清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水下歷史文化遺存和沉船遺址,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水下考古學術成果[1]。其中較重要的按歷史朝代先後順序,同一朝代的按地理位置自北向南依次介紹。
  • 浙江公布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義烏橋頭遺址等10處入選
    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日前,浙江省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公布,10處遺址入選,分別是龍遊荷花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桐鄉譚家灣遺址、象山塔山遺址、餘杭玉架山遺址、長興臺基山遺址、德清原始瓷窯址、上虞鳳凰山遺址、黃巖沙埠窯遺址、紹興宋六陵(按年代排序)。
  • 鄂州機場考古,唐代龍窯露崢嶸!
    北京大學考古隊來鄂州本是考古發掘六朝古墓卻有驚人發現!!!一處唐代大型龍窯露出神秘面紗——鄂城餘家山六朝墓葬考古取得重大突破~首次發掘湖北地區唐代窯址更填補了我市考古研究史的一項空白!為配合鄂州機場建設,受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委託,北京大學成立考古隊對該區域內的鄂城區楊葉鎮古塘村四組餘家山六朝墓群遺蹟進行調查、勘探和發掘,勘探面積約40000㎡,發掘面積為300㎡。在勘探和發掘過程中發現一處唐代窯址並進行重點發掘和清理,取得了驚人的重要成果。
  • 長沙窯、衡州窯……為何湘江流域這麼多「國保」窯址?
    10月底,跟著考古專家在湘江邊的窯址旁採集陶瓷殘片。殘片裡有四系罐的口沿,碗碟的底座,盞的殘部,壺的流……任憑撿拾再多,都湊不出一個完整的器物。仿佛曆史抖落的碎片,卻怎麼也還原不出完整的現場。它們一直寂寂無聞,直到長沙窯、衡州窯、雲集窯、醴陵溈山窯、允山玉井窯等先後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期,嶽州窯、衡山窯又進入第八批「國保」名單。這個曾被中國陶瓷史遺忘的角落,為什麼突然湧現出這麼多「國保」窯址呢?長沙窯白釉紅彩執壺。石渚出土的長沙窯彩繪瓷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自東漢以來,湘江流域就是中國南方瓷器的重要產區。
  • 河津固鎮宋金窯址:刷新中國陶瓷史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河津市文物局發掘的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獲得2016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圍項目獎……」1月10日,北京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匯報廳裡,國內考古界大腕雲集,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註:以下簡稱「河津窯」)考古項目負責人王曉毅從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手中接過獎狀。
  • 新疆首次發現生土立柱式唐代窯址
    ,在2020年的新疆拉甫卻克墓地考古工作中,墓地西南部發掘出一座唐代窯址。  【解說】負責拉甫卻克墓地發掘工作的王永強介紹,此次發現的窯址北側被兩座地面葬疊壓,根據地面葬的墓葬形式,出土遺物,以及從窯址挖掘出的陶片判斷,陶窯的年代應該是在唐代。陶窯由窯室、火塘、操作臺、煙道等幾部分組成,窯的頂部已塌陷。  【同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考古隊隊長 王永強  哈密拉甫卻克墓地發現的窯,它是屬於那種用減地法減地下挖法製作而成。
  • 七星堆六朝墓群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成果
    本報訊 (記者龔豔平)12月6日,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我省組建考古隊對贛江新區建設區域內的七星堆六朝墓群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經過近500天的田野發掘,考古隊共清理了73座古墓葬,出土遺物700餘件,其中六朝墓葬數量最多、形制最豐富、規模最大、級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