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晚年有三大不幸:一、僧團分裂,二、雙賢入滅,三、釋迦族遭屠。其中比丘僧團的分裂發生在佛陀傳法30年,也就是65歲前後。
以提婆達多為首的惡比丘,因爭奪僧團領導權失敗,公然分裂僧團。帶走了佛陀一千二百五十「常隨眾」中的500釋迦族人。並在寶積山另闢傳法聖地,與佛分庭抗禮(《出曜經》)。
這不僅僅是佛門內部的一次劫難。在提婆達多的支持與慫恿下,古印度第一個佛教大國摩揭陀國發生政變。阿闍世王子囚禁了他的父親、佛的忠實信徒瓶沙王,並將瓶沙王幽閉七重密室,活活悶絕。
提婆達多要求阿闍世王回報自己,助其成為新的佛門領袖,便策劃了一起謀殺如來的「醉象踏佛」事件。
據《增一阿含經記載》:阿闍世王有一頭極其兇暴的惡象,其名那羅只梨。這頭大象天生神力,乃象頭神轉世。國中任何一個勇士都無法單獨降伏它。它經常發狂,王舍城許多百姓曾無辜遭殃。
提婆達多於是想了個注意,請阿闍世王將惡象用烈酒灌醉,料準佛陀率諸比丘入城乞食時,放出惡象,將佛踏殺。這樣可以免背殺佛的惡名,堵天下悠悠眾口。
阿闍世王說:「那好,我先下令通知臣民,明日清晨有醉象出沒,讓百姓們呆在家別出來。」「大王,你怎麼可能這樣呢?佛有六神通,具足一切智,這不是挑明告訴他這是一個陷阱嘛。」提婆達多立馬反對。
此時的阿闍世王以奪位成功,相比提婆達多,他看重的是整個比丘僧團在十六大國中的影響力。他想看看佛是否真的具足三明六通,而不是為了滿足提婆達多一己私慾。因此,阿闍世王當場就申斥他:「假使佛真的有六神通,具足一切智,我們籌劃刺佛策略時,他就知道了,又怎麼可能入陷阱呢?」
國中所有信眾聽聞明早阿闍世王要放出惡象,擔心佛為所害,個個憂心不已。其中有幾個優婆塞,不顧天黑路線,夜上靈鷲山,請佛明早不要入王舍城乞食,以免為惡象所傷。
佛陀笑道:「如來之身非俗身,縱使四天下醉象群集,尤不能動如來毫毛,況復得害於如來。」不僅如此,哪怕三千大千世界的龍王、鬼王、阿修羅王,乃至魔波旬,終不能動如來分毫。所以,明早佛會照例入王舍城乞食,廣種福田。
翌日清晨,如來進城後,阿闍世王果然放出惡象,並在它的鼻子上橫插一把利劍。狂暴的象頭神見人就追。時五百比丘見到惡象,倉皇而逃,佛的身邊僅留侍者阿難。阿難對佛說:「此象暴惡,將恐相害,宜可遠之。」佛言:「勿懼。」
醉象怒踏而來。危逼之刻,佛展神通,左右各化現一頭獅子王,醉象的背後則突然冒出大火坑。狂暴的惡象頓時震住,進不能進,退不能退。再看一眼如來不動如山的威嚴神色,頓時癱軟在地,大小便失禁。
佛見惡象停步,當即說了一偈:「汝莫害於龍,龍現甚難遇。不由害龍已,而得生善處。」佛乃真龍,弒佛乃五逆重罪;若求解脫,或可得生善處。
時,惡象在佛前雙膝跪地,用鼻舔如來足,佛伸出右手摸象頭,又說一偈:「嗔恚生地獄,亦作蛇蚖形。是故當舍恚,更莫受此身。」嗔恚者往生地獄、畜生二道,若舍嗔恚,可證佛果。
醉象被降伏,信眾們歡喜的走上前來。天空突然下起了曼陀羅花雨,於是佛當即為眾生說法。目睹如來降伏惡象者,六萬餘人諸塵垢盡,八萬天人得法眼淨。惡象那羅只梨身壞命終,得生四天王宮。
阿闍世王目睹佛之神通,成了一名忠實的佛弟子。唯獨策劃「醉象踏佛」事件的始作俑者提婆達多,眾叛親離,自己也被阿闍世王驅逐,不得已回返父國迦毗羅衛,並在那裡走向了人生的終點……